体育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经济学论文 >

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困境与建设性策略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5-03-16 共4594字
论文摘要

  新一轮的全国城镇化规划正在制定中,城市群作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集中了更多关注的目光。打破区域之间的行政壁垒、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是未来城镇化发展和新时期经济改革的重要课题。由江浙沪组成的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较早规划的经济圈,它汇集了华东地区产业、贸易、金融、科技、教育、文化的雄厚实力,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机制,促进各区域间经济发展形成合力,努力实现企业共同发展、地域协调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多赢目标。当前,上海自贸区已经在长三角进行试点,这必将为该区域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课题在分析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区域优势及现状的基础上,深度分析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阻力,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策略,以促进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长三角体育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为研究对象,以长三角经济区域中主要城市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课题主要参阅了国内相关体育产业统计报告、年鉴及其体育产业文件。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体育产业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文献,对相关资料做了进一步的整理与分析。

  1.2.2实地调查法

  课题组成员亲自前往长三角经济区的主要城市,对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和相关体育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与有关管理层进行了交流与沟通,从而获得了丰富、客观、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1.2.3访谈法

  课题组成员前往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体育局,采用小规模座谈、面访及电话访谈等方式与各体育局经济处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以获取研究需要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请教了相关专家和学者,开拓了视野并获得了灵感。

  1.2.4数理统计法

  全部调查资料由课题组成员检查后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3.0for windows和EXCEL2003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环境

  2.1.1长三角自贸区建设将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在长三角经济区域内,上海率先设立 “中国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推进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 “试验田”[1],上海自贸区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与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2]。另外,长三角右翼浙江舟山以及左翼江苏无锡、苏州等地的自由贸易区也正在积极的筹建之中。在江浙沪两省一市设立自贸区是长三角区域经济错位发展的需要,对周边地区有着虹吸和辐射的双重效应,对长三角市场经济贸易创新与开放,探索开放型管理经验,推进市场经济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促进长三角区域内各领域产业全面合作与经贸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能为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体育产业也将借助长三角自贸区建设的大环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框架下互利共赢与发展壮大。

  2.1.2长三角区域经济优势为体育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经济板块之一,也是三个国家级城市群中的金融中心。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目标,下一步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3]。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长三角经济圈占全国人口的10.6%,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2%,创造出的GDP超过国家GDP总量的20%以上[4]。福布斯 “2013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显示 (表1)[5]:上榜城市的前十名分别为广州、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北京、无锡、宁波、南京和天津。长三角城市占6席,前100名中占33席。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促进了江浙沪三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从而推动长三角地区、沿江地带以及全国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体育发展更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长三角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快速增长是长三角经济区域体育产业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发展体育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实力雄厚,这都为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保障[6]。

  论文摘要

  2.1.3国内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及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使我国体育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各地政府也在积极营造氛围和搭建平台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广东深圳、福建晋江、四川成都、北京龙潭湖产业园区先后被批准建设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北京借2008奥运会的东风,已经规划和建设了多处体育产业集聚区[7]。借助2014年青奥会,江苏各地级市都建成了现代体育中心。这些都表明目前我国发达城市体育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长三角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基础厚实,能够利用优势环境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2.2长三角体育产业区域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阻力

  2.2.1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协调机制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和行政手段

  在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合作进程中,虽然已经建立了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合作组、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重点合作专题组等办事机构,但这些办事机构还缺乏行政约束力,无法在具体的产业布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体育发展方面,早在2003年江浙沪体育局代表在建设长三角体育圈联席会议上就签署了 《促进长三角体育合作构建长三角体育圈意向书》,同年 “国家体育局全国社会科学规划会暨长江三角洲体育圈建设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全国各地体育科研工作者们围绕长三角地区的体育产业、体育圈结构、体育法制建设、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等话题展开研究,但由于行政级别不高、缺乏必要的权威性与行政手段等问题,这些工作成果难以落到实处,无法有效推动长三角体育产业合作与较快发展。

  2.2.2经济发展模式差异大

  在长三角区域内江浙沪三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各具特色和优势,上海采用政府主导的经济资源一体化发展模式,江浙两省则是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实现经济资源一体化发展。两省一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存在体制、区域和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各地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是以自身为主,缺少统一的合作平台,这些因素将制约江浙沪体育产业的深度合作与长远发展。

  2.2.3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结构失衡

  江浙沪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具优势。近年来,上海体育竞赛表演业异军突起,江浙两省的体育用品制造业整体规模和发展速度正在赶超上海。由于三地体育产业发展未能突破自己的区域限制,形成强势联合和共同发展,导致长三角体育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结构失衡。这一状况是与长三角经济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大环境相背离的。

  2.2.4人才缺乏、政府开发意识不强

  市场竞争中产品与效益竞争的背后是人力资源的竞争。目前,由于没有专门的培养机构,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都相当缺乏。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的 “软肋”。另外,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由于对体育经济的 “陌生”,导致对体育产业的开发意识不强。

  尤其是江浙两省政府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重体育竞赛成绩而轻体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体育竞技而轻体育市场的现象相当普遍,因而在政府层面上的支持力度还比较弱。

  2.3长三角体育产业区域战略合作与发展的思路

  2.3.1弱化行政壁垒,强化产业整合,创新合作机制,共建发展平台

  长三角体育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行政区域经济概念,弱化行政区划壁垒,协调处理好各区域间的利益与矛盾,在此基础上建立跨区域的体育产业管理机构,形成区域整体经济利益。建议由中央政府设立长三角城市群协调管理委员会,并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联合成立一个江浙沪跨部门、跨区域的体育产业管理机构。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管理委员会和体育产业管理机构的组织协调下,从区域体育产业总体利益出发构筑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强化区域体育产业整合。另外,建立切实可行的江浙沪体育产业区域合作机制,以机制创新来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完善长三角体育产业区域规划,利用长三角的经济和人才优势,加快对长三角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利用长三角的国际影响力共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推进长三角体育产业的区域合作与有效发展。

  2.3.2遵循市场规律,引导企业成为体育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的主导力量

  企业是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的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育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应该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以体育企业为主体,企业通过市场竞争选择合作伙伴进行联合重组和优化资源配置;政府要加强引导,促使体育企业成为长三角体育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的主要推进力量。在长三角体育产业区域合作中,江浙两省要通过上海体育产业的品牌优势及上海的经济影响力来提升自身体育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上海要加强与江浙两省体育相关产业的合作来降低市场竞争压力。三地体育产业通过竞争与合作可以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2.3.3凭借长三角厚基础优势建立齐全的体育产业专业市场体系和统一的体育产业基地

  体育产业的发展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长三角体育产业合作与发展要充分利用其厚实的经济基础优势,发挥上海自贸区中心功能,以及江苏制造优势和浙江销售优势,建立齐全的体育产业专业市场体系,引导有实力的体育企业特别是民间资本共同投资培育、建设面向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型专业体育产业市场[8]。同时,要发挥上海市场容量、市场信息及人才资源优势和江浙两地科技水平较高、资源和加工制造能力较强的优势,优化和升级体育产业结构。在体育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中,各地要统一指导思想,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确立优势体育产业,整体科学规划,合理空间布局,重点培育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一定规模的体育产业基地[9]。

  2.3.4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打造区域体育产业共赢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 “引进来”方面有优势,浙江在“走出去”方面有特色,上海中心城市的国际化发展领先全国[10]。体育产业发展方面,上海依靠国际大都市的地理、人才、资源等优势,积极引进国际知名赛事,倾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竞赛表演业。江苏、浙江则在体育用品加工制造业和体育彩票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三地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各具特色,也各有不足,相互间应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通过强化区域战略合作来实现共赢。比如在体育竞赛表演业方面,利用上海承办国际大赛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可在江苏和浙江发达城市举办分赛场来带动两地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在体育加工制造业方面,上海、江苏和浙江虽然都位居全国前列,但近几年发展速度落后于广东、北京等地区,主要因为江苏和浙江体育用品加工制造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产品代加工、贴牌生产为主,所以成立江浙沪跨部门、跨区域的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机构就显得尤其重要,该机构可在长三角体育产业市场发挥协调组织作用,利用原有的体育用品加工制造业基础,对三地体育用品加工制造业进行整合,联合相关企业共同打造长三角体育用品制造业品牌。

  3结语

  作为中国最大城市群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圈,近年来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区域经济合力推动下也促进了长三角体育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但是由于长三角城市群合作协调机制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和行政手段、江浙沪各地体制与发展模式各异、政府针对体育产业开发意识不强等因素,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结构失衡,未能形成强势联合的发展统一体。所以需要弱化行政区界壁垒,强化区域产业整合,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凭借自贸区建设下的长三角优势的经济基础,形成优势互补,以机制创新促进长三角体育产业区域战略合作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汉东.上海自由贸易区之浙江应对[J].浙江经济,2013(20):28-30.
  [2]李立.自贸区惠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EB/OL].(2013-07-26)[2014-01-02]

  .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