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西宁地区中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状况探析
【第一章 第二章】西宁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情况研究方法
【3.1】西宁市中学生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比分析
【3.2 3.3】西宁市城西区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结论/参考文献】中学生体质与课外体育活动关系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2 西宁市城西区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3.2.1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和每次活动的时间
从表 8 中可以看出比例最多的是每周参加两次的人数最多占 48.7%,其次每周参加一次的占 23.3%,每周参加三次以上的占 17.3%,从来不参加的占10.2%.四所学校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以每周两次为主,师大附中每周参加三次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最多有 16 名学生,湟川中学每周参加一次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最多有 18 名,一周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师大附中的最多有 10 名。从总体上来看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比较低,甚至有的学生几乎都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从而会导致学生的体质下降。学生应该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加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的投入学习中去。
从图 1 看四所学校每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均以 30 分钟为主,有些甚至超过或达到 40 分钟。其中虎台中学每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以 40 分钟为主,每次开展的时间最长。西宁市城西区中学能按照国家要求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且频率至少为一周两次,从组织方面来看,每次教师组织安排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能保持在 30 分钟左右。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根据个人原因不同,中学生已经有较强的个体意识,个人行为和喜好影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长短。
3.2.2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
从表 9 可以看出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中篮球的最多,其次是体育游戏、足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排球。其中羽毛球项目湟川中学选择的最多,通过调查学校的场地设施可以发现湟川中学的羽毛球场地最多,这是学校开展羽毛球项目较好的原因;武术项目虎台中心的选择的最多,师大附中和湟川中学选择的最少,由于虎台中学场地设施的局限性有很多项目开展的比较少,学校开展徒手运动项目的比较多;篮球项目在四所学校中开展的最好,其原因是学校篮球场地设施都比较充足,学生也更喜欢篮球项目,开展起来比较容易。
可以看出来学生最希望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是球类运动,其次游戏类的课外体育活动也比较受学生欢迎。跑步类、体操类学生选择的比较少。其中学生选择球类项目的占 46%,游戏类占 26%,跑步类占 15%,体操类占 16%.从整体来看学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丰富多样,球类运动和体育游戏是中学生体育活动中最常见的项目,武术操、广播体操等也成为现代中学中较为普及的运动项目。
3.2.3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强度的分析
运动强度的大小会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效果,过高的运动强度也无益于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适宜运动强度的范围在不超过最大强度的 80%和不低于 50%,一般在 60%-70%之间。
如表 10 经过对西宁市城西区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效果评价发现。湟川中学认为运动强适中有 34 名学生,运动强度较低的有 17 名学生;认为运动强度适中最多的是虎台中学的学生。如图经过对中学生运动强度这项统计,运动强度较大的占 11%、运动强度适中的占 55.1%、运动强度较小的占 41.1%.由此看出:运动强度低于最大强度 50%的人数百分比达到了 33.9%.这种运动强度较小,锻炼效果不明显也导致了学生体质的下降。
3.2.4 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3.2.4.1 场地设施
现有的体育资源对于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产生了影响。场地设施属于体育设施的内容,它是指用于体育比赛、训练、教学以及群众健身活动的各种场地、场馆、建筑物、固定设施等。
从表 11 可以看出,师大附中有一块 400 米田径场地、3 块篮球场,1 块足球场地,4 块羽毛球场地,6 个乒乓起台子,2 块排球场地和一个室内场馆。但是学校的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均为水泥场地,学校的室内馆有一个篮球场地、四块羽毛球场地,不对学生开放;湟川二分校有一块 400 米塑胶田径场地、2 块篮球场地,1 块足球场地,3 块羽毛球场地,2 块排球场地和一个室内场馆,学校的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地均为塑胶场地,学校的室内场馆不对学生开放。虎台中学有 1 块 300 米塑胶跑道,4 块篮球场地,1 块足球场地,无室内的场馆。
湟川中学有 1 块 400 米塑胶跑道,5 块篮球场,1 块足球场地,10块羽毛球场地,8 个乒乓球台子,2 块排球场地,学校的室内场馆有 1 块篮球场地、2 块羽毛球场地、2 块乒乓球场地。从整体来看,学校的基本设施还比较齐全,但是由于场地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学校的室内场馆基本都不对外开放。师大附中的场地基本上都为水泥场地,影响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的安全也不能得到保障;湟川二分校场地都为塑胶场地,但是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地,导致学生缺少场地参与篮球运动;虎台中学的场地设施最少,只有四个篮球场,运动场地严重不足;在场地设施方面湟川中学的最好,基本的场地设施数量比较充足。
3.2.4.2 学习压力
从表 12 可以看出湟川中学、师大附中认为学习压力较重同学最多;认为学习压力不重的同学占的比例最小,只有 14.5%;湟川中学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不重的有 9 名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一般的有 22 名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较重的有 29名学生;湟川二分校认为学习压力不重的有 6 名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一般的有31 名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较大的有 21 名学生;师大附中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不重的有 12 名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一般的有 18 名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较重的有 29名学生;虎台中学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不重的有 7 名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一般的有26 名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较重的有 26 名学生。从整体来看认为学习压力较重的学生有 105 名学生占 44.5%,其次认为学习压力一般的有 97 名学生占 41.1%.从统计上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学习的压力较重,导致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呈下降趋势,因此需要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保证精力投入学习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3.2.4.3 缺乏教师指导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的体育锻炼,除了学生必须要参加的内容如早操、课间操等,其他的课余锻炼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参加与否。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上,俱乐部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一方面大大的满足了学生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体育教师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从图 3 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指导课外体育活动时主要任务放在了安全保护上,其次是技术指导、一起运动、监督点评。在技术指导上师大附中和虎台中学选择的最多。
从表 13 可以看出湟川中学、湟川二分校的学生在强身健体、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选择的最多,只有 12 和 9 名学生选择了有老师的专业指导;师大附中的学生也大都选择了强身健体、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同学一起玩很开心;虎台中学相比其他三所学生选择有老师的专业指导的学生最多有 25 名。从整体来看学生选择强身健体的有效百分比占 80.9%,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占66.1%,有老师的专业指导占 25.4%,和同学一起玩很开心的占 40.3%.从整体来看学生选择有老师的专业指导占的比例最少,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体育技能,减少学生盲目的模仿学习不正规的技术动作。
3.2.4.4 安全问题
从表 14 中可以看出在学生安全保障问题上湟川二分校、虎台中学选择维护体育设施落实安全和管理制度的最多,师大附中在教师进行示范安全保护上选择的最少,湟川中学在专业的技术指导教育选择的较多。从整体来看选择维护体育设施落实安全和管理制度的有效百分比占 75%、其次专业的指导教育有效百分比占 60%、教师进行示范安全保护的有效百分比只占 40%.从表中发现教师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安全重视还不够,教师应该多进行示范安全保护,学生也要减少盲目的模仿,尽量保证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安全性。
3.2.4.5 学校领导的重视
学校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从表 15 中发现师大附中、湟川二分校认为学校条件不足的教师比较多,在师资力量方面湟川二分校、师大附中、虎台中学选择的也较多。在家长不支持、学生不喜欢、领导不支持上四所学校选择的较少。从整体来看影响学校开展课外体育因素中师资力量不足占 60%,学校条件不足占 70%比例最大,舆论的负面影响占 40%,家长的不支持占 5%,领导的不支持占 25%,学生不喜爱占 20%.
从表中发现领导不支持占到比重较少,说明学校领导还是响应了国家的号召,支持学生都参加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保证了学生的锻炼时间。
3.2.4.6 学生的自身因素
学生作为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主体,其主观的思想是至关重要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育中,这一发展阶段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其自我的主体意识增强,自我选择的倾向性突出。
从表 16 中看出湟川中学和师大附中的同学选择喜欢体育运动的比较多;虎台中学学生选择很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最多;师大附中选择不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最少。湟川中学有 16 名很喜欢、33 名学生喜欢、11 名学生不喜欢;湟川二分校有 15 名学生很喜欢、27 名学生喜欢、16 名学生不喜欢;师大附中有 16 名学生很喜欢、34 名学生喜欢、9 名学生不喜欢;虎台中学有 28 名学生很喜欢、19名学生喜欢、12 名学生不喜欢;总计有 75 名学生很喜欢、113 名学生喜欢、48名学生不喜欢。从整体来看有 47.9%的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 31.8%学生很喜欢课外体育活动,不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占 20.3%.从表中发现还有 20.3%的学生不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占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教师应该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
从表 17 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耽误学习的有 83 名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耽误学习的有 153 名学生。其中师大附中同学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耽误学习的最多有 26 名学生,其次是湟川中学 23 名学生、湟川二分校和虎台中学的 17 名学生;虎台中学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耽误学习的最多有 41 名学生,其次是湟川二分校的 41 名学生,湟川中学的 37 名学生,师大附中的 33 名学生。
从图 4 可以看出有 65%的学生选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耽误文化课学习的占 35%.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会耽误文化课学习,说明学生还是很想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才能更好的开展。
3.3 西宁市城西区中学学生体质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关联
3.3.1 中学学生体质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的关联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西宁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不够,导致中学生体质下降,中学学生体质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是成正比的。在适当的范围内,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增加时,学生的体质也就随之升高。反之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减少,学生的体质状况也就呈下降趋势。因此,要想改变西宁市中学学生体质状况,适当的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让平时很少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同学都参加进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
3.3.2 中学学生体质与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强度的关联。
从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西宁是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强度较低,导致了西宁市中学生体质的下降,中学学生体质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强度有直接关系。当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达到标准的时候,西宁市中学生的体质状况就与体育活动的运动强度形成正比。体质状况随着运动强度的适度增加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但是运动强度的适量增加也是有一定范围的,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其运动强度增加的范围也就不一样。
3.3.3 中学生体质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时间的关联
从调查发现西宁市城西区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以 30 分钟为主,有时甚至超过或达到 40 分钟,但是学生已经有较强的个体意识,个人行为和喜好影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长短,学生真正投入锻炼的时间不足,导致了西宁市中学生体质的下降。教育部提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西宁市城西区的学校没有达到要求,这也导致了学生体质的下降。因此,要想改变中学生体质状况,可以适当的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学生也可以自主去参与锻炼,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
3.3.4 中学生体质与学校场地设施的关联
从调查发现西宁市城西区学校场地设施不足,制约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场地设施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锻炼需求,导致了西宁市中学生体质的下降。
场地设施作为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显示载体与活动场所,对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完善场地设施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活动环境,还可以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多样的运动兴趣。有了充足的场地设施才能满足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就有利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西宁市中学生体质也就会得到的提高。
3.3.5 课外体育活动氛围的营造与中学生体质的关联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两个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部分对学校体育氛围的营造起着关键作用,缺一不可并且二者互为依存各尽其能,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体育课的延伸部分,对学校体育氛围的营造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实践作用来说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落后于体育课的教学。其原因在于西宁市城西区学校在课外体育锻炼上开展的不是很好,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课外体育锻炼大多数是由学生自行组织的,没有形成群体性,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有没有形成一定的锻炼氛围。课外体育锻炼氛围的形成可以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的提高,活跃校园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排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对体育氛围的改善有利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学生体质的增强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西宁市城西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由于学校组织不力、场地设施不足、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缺乏教师指导、领导的重视不够形成了现在的状况。
6.研究局限性及研究展望本文对广州市第七中学课外体育训练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不过研究也有局限性,分析本研究的局限性可以将其概括为对调研数据未予以更深入和更细致的分析。因为时间与资料,还有个人能力所限,本研究在理论分析层面上极其淡薄,...
摘要随着国家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改革全面的推进,课外体育训练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时候教师更多注重的只是体育课的体育训练,而忽略了课外体育训练的重要性。课外体育训练不仅可以全面发展中学生的体能和身心素质,...
中文摘要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青少年健康水平值得关注,学校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课外体育活动是作为体育教学过程延伸和扩展,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有效...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影响西宁市城西区中学学生体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足。4.1.2西宁市城西区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不力。4.1.3西宁市城西区中学生体质状况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次数密切相关。4.1.4西宁市城...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3.1西宁市中学生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比分析通过对2005年与2014年青海省西宁市16-18岁男生与女生体质测试数据中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成绩、50(米)成绩、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仰卧起坐成绩均数...
3调查结果3.1教练员简介对于课外体育训练而言,教练员不但是监控者,也是设计者,还是组织者与决策者,是学生课外体育训练的精神领袖,在课外体育训练方面担负着主导作用。3.1.1从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执教年限方面对教练予以分析3.1.1.1教练员...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3.1衡阳普通高校的基本情况介绍目前,衡阳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共9所,其中普通高校本科3所,专科6所。3.1.1湖南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相关政策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在教育界影响热烈,为认真贯彻中央的指导思想,把广大学生引进...
前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明确指出: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所选用的指标可以反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等要素的基本状况。《标准》的实施...
目录摘要第一章前言1.1选题的意义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2.1国内研究的现状1.2.2国外研究现状1.3青海省西宁市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概况第二章研究的对象与研究的方法2.1研究的对象2.2研究的方法2.2.1文献资料法2.2.2访谈法2.2.3问...
4.课外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1体育管理机制分析广州市第七中学体育管理机制受其教育目标的制约。广州市第七中学教育并不主要承担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因此广州市第七中学平时对课外体育训练顾及较少,课外体育训练经费投入不多,有些教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