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1.“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是国家发展的要求和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67%、大学生为82%.这一结果的公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广泛关注,媒体在争论,学者在反思,行政管理部门在研究……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和学校教育改革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特点,2006年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中小学快乐体育园地,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主题鲜明的冬季象征性长跑、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因此,研究并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是满足国家发展要求和教育体育改革需要的重要课题。
2.中心城区“阳光体育运动”囿于历史环境影响要求有效的策略予以促进受历史环境影响,中心城区学校一般场地条件有限,给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带来了困难。
调查表明:上海市黄浦区、卢湾区、徐汇区、静安区生均拥有室外体育活动场地总面积分别为3.5平方米、2.21平方米、3.07平方米、3.12平方米。上海市中心城区小学可供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中,有一片羽毛球场地的学校占16%,一片篮球场地的学校占50%,两片篮球场的学校占30%,一个足球场地的学校无一所。
另外,调查显示,影响上海市小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有:“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占了首位,其次为怕受伤,再次为怕吃苦和没有养成运动习惯。可见,学生和家长还是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怪圈,重智育,轻体育。
因此,研究并实施中心城区“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策略,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要针对“客观条件-运动场地小、主观条件-轻体育”的背景,以灵活机动的策略来弥补不足,赋“阳光体育运动”以新的生命活力,使中心城区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彰显春天的勃勃生机。
3.静安区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策略研究可以为“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化提供一个鲜活的实践案例地处上海中心城区的静安区各小学,既具有场地小学生多的特点,又具有经济发展对教育高要求的特点,所以静安区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实施在中心城区中是具有典型性的。
因此,静安区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研究是一个具有典型性的课题,可以为“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化提供一个鲜活的实践案例。
二、研究成果
静安区从本区实际出发,用“学校特色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方法鼓励学校挖掘本校体育资源,开发新的特色项目,为每个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战略之一:阳光体育校本化上海市中心城区小学之间的办学质量基本均衡,为了求发展,每个学校都在发扬传统办学优势的同时,融入现代办学思想,以特色办学追求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不例外,不能用机械的标准和方法去要求各个学校,而倡导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是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静安区根据中心城区小学特点,挖掘教学、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特长,开发了十多门体育校本课程,科学设计开展有特色的阳光体育运动,以“课”(每班除每周三节体育课外增加一、二节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的形式,将阳光体育运动“活动过程管理课程化”,以“课”的形式纳入学校课程安排,在时间安排上做到灵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在实施过程中做到计划性、适切性、有效性,保障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使学校阳光体育落实到实处,使体育教学育运动向校本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以特色夯根基,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
战略之二:阳光体育人文化人文化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我们的学校阳光运动一定要从学生的身心出发,以人文化为主线,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兴趣,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活动种类的需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的“快乐晨练”,融音乐、舞蹈、韵律为一体,在宽广的操场上开展以学生愉快地自主锻炼为活动的主要过程,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认知能力、行为方式,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养成有积极和促进作用。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以学生人文精神养育为办学特色,以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通过体育团队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培育健康人格。
因此,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充分关注到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参与到学校的各类体育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凸显出阳光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
战略之三:阳光体育游戏化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促进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教师根据项目活动内容、场地、学生等情况,巧妙地变化活动形式、改变活动内容,也可增加运动的趣味性。快乐地运用电脑游戏中的形式、玩具游戏、跑动游戏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欢快和有趣的体育游戏中掌握知识技能。
众所周知,没有娱乐性的体育就会失去其应有的生命力,传统的体育项目的传承来自于其自身的魅力,那就是娱乐性,因为民间的体育就是从游戏开始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就是一种游戏。为此,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更需要游戏性,它是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润滑剂。
战略之四:阳光体育个性化由于每个学生体质、个性、性别等方面的不同,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既要关注多数学生学习的进度,又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多创造各自发展的机会。
目前,静安小学和静安区第三中心小学开展的“运动处方”和建立“建立运动处方档案”,就是很好地根据学生的体质问题而针对性采取的体育运动对策。很多学生因此而受益,特别是体育运动困难的学生,在学校运动处方的帮助下,自身体质也在健康发展。
三、研究成效:
1.满足了学生体育活动的要求,使学生生活更美好
在2011年5月对静安区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显示:学生每天在校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时间在一小时(含一小时)以上的占94.2%,学生觉得学校安排的阳光体育运动时间能够满足他们要求的占86.9%,说明学校的体育活动正逐步满足学生需求,得到学生认可。
阳光体育运动娱乐化、多元化,丰富了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内容和方法,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越来越高。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开设的体育校本特色课程与体育兴趣拓展课程,喜欢的占74.2%.静安区教育局从2006至2009年对静安区中小学生学习生活质量调查显示:2006年,小学体育学科排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三;2009年,体育学科在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中跃居第一名。这一变化,反映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的促进,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有效性正在提高。
2.发挥了体育教师的工作潜能,使课程改革全面落实
在推进和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只有站在整个课程结构的高度,才能对所教学科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也只有站在整个课程发展与改革的高度,才能提高驾驭课程的能力。在每所学校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制度的基础上,倡导和鼓励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创造性实践,使更多的教师不仅成为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更成为课程教材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我区各小学根据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形成一系列研究方向与课题,近两年来,仅获得上海市、区体育科研课题立项就有:静安小学的《寄宿制小学体育学困生运用“运动处方”干预的实践性研究》;区第二中心小学《师生互动,开展阳光体育团队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市西小学的《民间体育进校园阳光健身乐成长》;《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跳竹竿”的开发与实践的研究》等十多项。在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论文报告会暨第六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和上海市中小学体育科研论文和案例评选中有三十多篇获奖。
根据上海市中心城区138位教师调查显示:自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体育专业技能和体育教学方面比以往有明显提高和形成特色的教师占82%,由此可以看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教师在职业成长过程中被自我认可,建立了对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信心。
3.形成了一道道校园独特的体育风景线
灵活机动的激励机制为每个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注入了活力,极大激发了各个学校的创造潜能,呈现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一朵朵鲜艳的奇葩,使百花齐放的小学特色阳光体育运动成为了校园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1)团队游戏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的团队游戏创编已有多年的基础,为了凸显人文养育的特色,学校针对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将身体锻炼与开发智力及品质培养融为一体,设计了有趣益智立德的“团队游戏”.创导师生互动,创编活动性、健身性、趣味性强,动作简单易学,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有趣益智的游戏,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将体育活动、生命教育、人文教育等内容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坚强的心理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
(2)男剑女舞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的学校操场,生均只有1.52平方米,摆在老师面前最棘手的难题就是,600多个学生在这么小的操场上怎么上体育课?怎么开展体育活动?学校就“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把课时错开,年级错开,充分利用室内外的资源,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特长,开设阳光体育运动特色课程。形体与舞蹈、少儿击剑在专用教室上,游泳则到校外游泳馆训练,缓解了学校操场使用紧张的现状,也使学校的体育教学内涵更丰富了。
(3)竹竿舞和弄堂游戏静安区市西小学地处弄堂内,为了体现地方体育特色,故选择上海弄堂游戏竹竿舞充实体育教材中民间体育内容。竹竿舞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舞蹈节奏明快,步伐协调,节奏统一,适合进行各种舞蹈表现,是一项娱乐身心、具有较强健身价值的体育项目。学校编写了《传统游戏大搬家》《七彩游戏》书籍,学校“竹竿舞”在区教育局主办的阳光体育运动展示中,取得了二等奖,“竹竿上的跃动”获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体育健身特色项目创意大赛三等奖,全校学生通过几年的弄堂游戏,提高了自我锻炼的能力。
(4)开心一刻静教院附校“开心一刻”是在上海市二期课改“三课两活动”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拓展了体育活动内容,满足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锻炼需求,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和互助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加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开心一刻”运用了音乐与艺术的结合,活动始终用音乐来调整学生心情和指挥整个队伍,使学生们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让学生踏着轻松自然的节拍进行身体锻炼,忘却烦恼,使学生健身的过程怡情悦性,消除精神紧张,从而达到更好的锻炼价值。
(5)花毽上海市陈鹤琴小学中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的孩子,很多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学生运动的场地和体育经费都很有限,所以民族体育项目“花毽”正好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它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广泛性,不受场地、人员限制,器材简便、竞争性强,可进行单人、双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有锻炼身体的价值,又有趣味性和观赏性,容易普及。学生长期坚持进行踢毽子的运动,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体育技能逐步提高。踢毽子让学生随时随地“踢”出健康来!
(6)少儿武术静安实验小学原有体育活动安排存在时间不够合理、内容单一的问题,为此,学校领导和体育组教师根据国家三级课程教材建设的要求,结合《两纲》教育,围绕学校办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寻求以武术为特色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武术练习场地要求低、器械简单,符合学校现状及教师专业特长,同时满足了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各方面需求,因此学校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武术为主要特色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少儿武术”在区教育局主办的阳光体育运动展示中取得了一等奖,近年来在市、区表演中获得领导、老师的好评。
(7)“绳”采飞扬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有近1000名学生。学校室外场地只有两个篮球场、一条50米的跑道和一个小小的游戏场,室内场地活动面积仅有80平方米的小体操房。在如此有限的条件中,学校老师想到了开展跳绳活动,因为跳绳对场地要求不高,具有价廉物美、携带方便的特点,同时跳绳也是学生喜爱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2008年起学校就把跳绳作为学校特色阳光体育运动。2009年10月,在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召开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系列活动”绳采飞扬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展示活动。上海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注重学生每一天的体锻活动且延伸到家庭开展锻炼,有效提升了学生生活质量,美国专家陈昂教授称赞这种做法“值得在中国和全世界推广”.
(8)“N项体育闯关”课间大活动静安区西康路第三小学的生均活动面积1.9平方米,活动场地狭小直接影响到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实施。学校利用有限的活动面积,根据场地情况设计“N项体育闯关课间大活动”内容,并在1~5年级大课间活动中进行。闯关活动根据年级不同,分别设计与跑跳投等项目有关的若干个体育游戏关卡,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每个关卡有三个级别(由易到难),学生从每个关卡的最低级别开始闯关,胜者晋级,敲章获得闯下一关的资质,游戏闯关未通过者重新开始,每学期评选年级、班级闯关达人,并进行奖励。通过学校课间大活动,形成一系列活动运行模式、实施策略以及保障机制,使学生动起来、玩起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9)“运动处方”小档案静安区第三中心和静安小学坚持“自主合作愉快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为办学的生命线,给学生一片充足的活动天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让每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尊重和张扬。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段对学校部分干预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并为他们提供饮食指导,使他们针对性的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一年的干预练习,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数据的反馈,被干预的学生体质状况得到了显着的提高。
(10)快乐晨练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生均占地面积较小,学生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空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为了在有限的场地条件下更好的营造健身氛围,改善锻炼的环境,学校制定了多套适合一、二年级和三至五年级学生开展的“快乐晨练”活动,有团结协作、快乐长跑、快乐舞韵等活动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锻炼,去体验,去感悟,使他们在锻炼中强健体魄,在自主式的体验中寻求快乐和学习方法,在感悟中转变自我锻炼的源动力,并适当的调节自我情感和行为方式。
综上所述,这一道道阳光体育风景的表现与蓬勃持续发展,是教师们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找到了它在学校的地位、价值和意义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教体艺[2006]6号。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1.
[3]刘海元。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体育教学,2008.5.
[4]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6.
[5]王春雷。阳光体育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
[6]陈作锋。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的整合研究[J].体育科研文献,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