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

小学生体育运动行为研究结论及参考文献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6-08-19 共4293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小学生体育行为是指小学生参加体育行为是在小学生主观意识的支配下完成的。小学生体育认识、体育兴趣和体育动机直接影响体育行为的产生。小学生通过对体育认识的了解,会产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能够积极主动的投身到体育活动中。

  4.1.2 明确小学生的体育态度,正确引导小学生的体育认识,拓展小学生的体育意识,是产生体育行为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小学生的体育态度男生和女生基本相同,对体育活动有同样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对于小学生体育行为男生和女生的表现会略有不同,男生更加喜欢刺激和对抗性的体育活动,而女生则更加喜欢对抗性较小的合作或者独自的体育项目。

  4.1.3 小学生在校体育特征多以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为主要形式,除了固定的广播体操,校内体育活动形式多以跑步、跳高、跳远、跳绳和球类运动为主要形式。而小学生校外体育活动就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散步跑步、羽毛球、游泳等深受小学生的青睐,校外体育活动不受时间的限制,更好的满足了小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

  4.1.4 榜样的力量为小学生体育参与带来极大的外部推动力,优秀运动员的艰苦拼搏、遵守规则的精神更是值得小学生借鉴和学习。对于体育消费来说,虽然大部分家庭每年体育消费在 800 元以上,但是对于小学生的体育消费形式过于单一,多是以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而轻视非实物性体育消费带来的精神影响。

  4.1.5 学校和家庭体育的开展是对小学生体育行为影响最大的两个方面。小学喜欢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中基本可以得到参与,学校体育设施和使用情况也基本可以满足小学生的运动需求。对于小学生体育活动家长是大力支持下,并且家长可以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庭体育得到快速发展。社区体育的丰富和完善。三者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提供基础。

  4.1.6 促进小学生体育行为的形成和稳固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加强对小学生体育教育的宣传,积极倡导和大力引导小学生的体育认知。创新小学生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小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激发小学生体育热情,稳固小学生体育观念,强化小学生的体育行为,促进小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

  4.2 建议

  4.2.1 目前学校在体育课和课间活动中都会尽量避免过于激烈的体育项目,这也是由于当今无论社会还是家庭对于孩子的过分保护有关,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学校怕承担责任,所导致学校对于体育活动不能大胆开展。应当改变观念,抛开顾虑,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形式,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小学生能够更好的感觉校内体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4.2.2 加强对小学生体育教育的宣传力度,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公告宣传,应该利用各种途径进行体育教育宣传工作,提倡“终身体育”并且倡导“全民体育”的体育教育思想,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在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的三重管理下,促进小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

  4.2.3 加大学校对于体育方面的投资,拓展体育场地建设,丰富体育设施的使用。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经常对小学生体育老师进行科研教育,不断更新先进的教育思想,使之反馈给小学生新鲜的能量。

  4.2.4 改变家长认为文化成绩为第一要务的错误观念,积极为小学生营造好的体育环境,促进小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

  4.2.5 “全民体育”的实施,就是要加强社区体育的管理,社区体育内容应该丰富内容并创新形式,鼓励社区居民带动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来,为小学生营造完善的体育氛围,使小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4.2.6 学校、社区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进如亲子运动会的体育形式,可以在学生与家长的互动中,增强体育意识,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能拉近亲子间关系,更有助于体育运动习惯的形成。

  4.2.7 学校体育课,可以适当采用选修分班授课的形式,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充分的培养,发挥学生潜质,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使体育运动的形式和效果得到最好的呈现。
 

  5 参考文献

  [1] 2005 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2]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务院批准 1990 年 3 月 12 日国家体委令第 8 号、国家体委令第 11 号发布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小学生体育增强小学生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 号

  [4] 孙立红,李书玲。山东省济南市小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7:73-76

  [5] 费丽,海月。《德国重视改进幼儿体育活动机会和安全》[R].上海市学前教育访德代表团资料。2001

  [6] 肖建忠、谭华、何鸿涛。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特点及规律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6.10

  [7] 周中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J].中国人民教师。2009.02

  [8] 唐黎岚、周赟。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J].福建体育科技。2009. 03

  [9] 彭成店。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基础[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

  [10] 祝枝浩、钟恒炳。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体育时空。2011. 3

  [11] 库恩(美)(Coon.D.)着,郑钢等译。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知之路(第 9 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

  [12] 万力芳。高中生、大学生和研究生锻炼态度一行为九因素模型特征比较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

  [13] 斯蒂芬 沃切尔等着,金盛华等译。社会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14] Fishbein, M,&Ajzen.MA:Addison-Wesley I. Belies;attitude, intention,and behavior. An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C]. Reading,1975.Ajzen I,Fishbein M.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Behavior.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1980.

  [15] (美)迈尔斯着;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第 8 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

  [16] 毛荣建。小学生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与检验[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28-32.

  [17] 弗罗斯特。游戏和儿童发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412

  [18] 王凯珍,周志雄等。北京市 3-6 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的现状[J].体育学刊。2010(10):57

  [19] 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2):49-52

  [20] 万益民。 我国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若干关系探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6):21-23

  [21] 王苗,石岩。小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J]. 天津体育学报,2011(26),68-73

  [22] 昌松、张庆武。 合肥市区小学与学生家庭体育互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 运动,sport,2013(07)78-79

  [23] 王凯珍,周志雄等。北京市 3-6 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的现状[J].体育学刊,2010(10):57

  [24] 运生。 阳光体育背景下济南市小学生体育兴趣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5

  [25] 张宁。 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动力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26]《列宁全集》[M].上集 1984 年版第 103 页

  [27]《体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年 6 月第一版

  [28] 徐宏伟 体育意识构建之理性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 1995,1 第 1 页

  [29] 毕献为 体育教学中因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02 第 58 页

  [30] 余卫平 对湖南成人高校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 [D]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 年

  [31] 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第六版),2562

  [32] 何娟 青年行为学[M].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88

  [33] 刘一民。体育行为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1993.10

  [34] 李跃年。体育行为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5] 侯乐荣。体育行为学初探体育科学,1992,12(6): - 2

  [36] 杨雪:研究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研究[D].云南师范人学学报,1996,vol. 16(2) :111-116

  [37] 金健秋、徐国宏 大学生体育行为探讨[J] 中国体育科技 2001,(7):33-35

  [38] 罗时铭。当代中国人体育认知发展变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24

  [39] 卢家媚。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第一版):254-272

  [40] 于忠元。体育心理学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第一版):78

  [41] 马林。兰州市西固区中小学课外休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42] 钟天朗。上海市民家庭体育消费的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2),11

  [43] 宋晓东。论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2):49-52

  [44] 李丰祥。体育需求属性阐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

  [45]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年第 4 版:94

  [46] 张永保,田雨普。“家庭体育”新释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6:9-12.



    6 致谢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随着此文的结束,而将画上圆满的句号。从迈进首都体育学院的那一刻,就对自己暗下决心,努力完成三年的学习生活。从研一开始选择导师的那一刻起,王凯珍老师对我的学习细心指导,关心呵护我的生活,王老师渊博的知识面,敏锐的思想,严谨的作风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感染着我、启迪着我、鼓舞着这使我终身受益不尽。在此刻我由衷的感谢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直给我无限帮助的王老师。经过 3 年的学习和实践,本次毕业毕业论文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研究生学术问题缺乏阅历,难免有许多问题考虑的不周全,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论文还是很艰难的。在这里依然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王老师。王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忙,但在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文献,从开题报告到最终截稿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王老师您严谨的治学和科学研究的精神将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其次,我要感谢我的母校-首都体育学院,母校培养了我,为我提高优秀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在首体的 3 年里,为我积攒了大量的能力,为即将走向社会、面对工作的我增强了信心。我将会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回报母校。

  毕业论文是三年研究生生活的成绩汇报,它收录的不仅仅是我本文体现的内容,更记载着三年来我积累的知识,实践的阅历,记载这在首都体育学院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同学,是你们一直的陪伴和帮助,在有困难的时候,是你们站在我的身边鼓励我、帮助我,让我能够勇敢的克服每一个难关。三年的朝夕相处让来着天南地北的我们彼此认识并熟悉,我们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将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本文所调查的天津市河北区天泰小学和光明小学的所有校领导、老师、同学及学生家长,是他们的积极配合,为我提高真实可靠的信息,才可以使我顺利完成本篇论文。

  我还要感谢一直理解并支持我的家人。

  最后,祝福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健康、快乐、幸福每一天。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