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非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体育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多种互相联系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还有体育教学环境和教师、学生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而,体育教学活动这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体系里是微观的,因此,研究体育教学的生态是符合生态系统规律,合乎逻辑。我国在社会不断的进步下,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非常快,在这样的环境下,体育教育这个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学生的身体逐渐降低,教师也不对体育的创新进行探索研究,体育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越来越失去其平衡作用,这些因素都会对我国健康的体育教学有很大阻碍作用。
1 体育教育中的生态失衡问题
1 . 1 体育教育中的教与学的认识
当前我国也对体育教育进行大量推广,但在应试教育这样的制度下很难对其进行改变。为了应试,中学体育的教育内容任然是以应试作为教学目标,目的是为了适应初高中的中考和会考,在教学课堂上也是把800m、1000m、运球障碍、立定跳远等应试科目进行反复练习。学生随之失去了在体育课上的乐趣,也渐渐对体育课产生讨厌的情绪。此外,中学的体育教育普遍被作为副科,其他学科经常占用它的课时,即使是在上体育课,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它的价值也在其初高中的中考和会考里不能够体现,考试只作为一种形式,考试过程中替考、作弊等严重。学生对这样的体育课程也不重视,意识上也无视它的价值,对体育教育也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也就形成了体育教育相关的课程、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不和谐环境,这种失去平衡的教学,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推广。
1 . 2 体育教学没有处在平衡的生态系统里
在生态学理论上,生物的进化和发展必须通过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获得新的生态循环体系,因为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稳定条件下,它的每个部分和功能都是处在彼此相适应的动态平衡当中,也适应这样的环境。例如:体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外在因素除外,只是一味的给学生教体育相关的知识技术、体育理念等,这种体育教学会被学生形成的观念所否定,因为学生自身形成的意识不会去重视这样的体育知识,因为和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不是体育教育,而是应试考试,在相关考试方面,体育是最不被关注和重视的,即使学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苦工,也是无济于事,同时这样长期不变的体育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等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体育教育改革也不可能顺利进行。现状的体育教学课堂就缺乏这样的动态平衡,进而造成体育教学不能有效的发展,体育教学质量也不能很好的提高,在体育改革上也不十分明显。
1 . 3 体育教学环境的落后
我国现如今的大学发展形势是不断扩招,各类大学的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在这样的环境下,体育教师和体育设施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和改善,学生还不得不在这样环境下学习,也对这样的不平衡生态环境默默接受。例如:有些学校在有限的室内空间里,在人数还很多的情况下,要实现多班级,且教学内容不同的情况下同时上课;同时,室外的体育设施也是很有限,很多大学仍然是使用水泥场地,有少量塑胶场地的也是被用作网球、篮球等活动场地;场地使用有限,多个班级又混合在有限的场地里上课,彼此之间受到噪音的干扰,密度大的环境使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严重缩小,扼杀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失去了生命就是运动的现实意义,进而阻碍体育事业的发展。
2 对策
2 . 1 对教育系统的失衡进行反思, 跟新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等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我们还应该在全球化这样的大背景下,借鉴国外和其他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虽然我国体育教学在自身实践过程中受到已经形成的完整教学体系影响,以及具有全面教学的环境设施、价值观和教学理论等的影响,同时也面临改革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因这样的阻碍而对体育教学生态系统的不平衡不加重视。在构建体育教学生态化的过程中“,反思”是最为关键的,只有不断反思,我们才能够不断审视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生命可持续发展是体育教学生态化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这样的价值追求抛弃了西方二元对立的价值思维模式,同时也不再针对我们长期争执不休的“个人”与“社会”价值的选择“,人”与“社会”的价值追求都统一体现在学生生命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形式上。在生态化的体育价值观下,学生是作为“自然人”而存在,自然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就是“生命存在”,这也是学生作为自然人自然性的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社会价值和生命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价值的逐步提高是依靠人的进步和发展才能实现,只有落实学生的价值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社会意义的可持续发展。
2 . 2 课程要进行合理选择
课程的合理选择的观念很重要,必须要可持续发展和敬畏生命。因为体育教学是针对学生身体体质的一种教育,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生态意识,在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上要让学生在生命的体验、尊重、关爱、感悟得到有效的理解,关注我国历史的传统体育文化和自然和生命的统一关系。在体育教学中要学会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让自己终身受益,以此来适应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挑战。
2 . 3 师生之间相处融洽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必须通过生态的共生性来表现,在对事物同感的基础上互相对话、交流和成长。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真正的沟通也必须是建立在交流、对话上,相互理解,加深精神层面的交流,用民主的理念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生态平衡。这类沟通和交流有别于传统的说教,更不是咨询,而是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融洽的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学和学习逐步成长,互相依托,形成融洽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摒弃以往的标准,对于学生发生的不同观点、质疑等问题时,要多宽容和积极鼓励,而不是通过压制来解决,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体会和感受,从中找出他们的内在意识。
2 . 4 设计体育教育生态环境
设计教育生态环境需要有心理、生理和物质方面的基础保障,这样才能顺利的进行教育生态环境的建立,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有活力的健康人,把身体教育放在体育教学的内容里。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较有它的特殊性,场地要适合教学工作。体育场馆的建立要符合教学目的,环境安全舒适,体育教育所用的设备也要齐全,和现代的体育教学相符,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健康发展的体育教学。
3 结语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比较缓慢,在教学中也严重失衡,学生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兴趣,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学校体育教学的设施和场地有限,以往对体育形成的价值观导致了体育教学在教学体系中失去平衡。因此,要想积极的对体育教学进行发展,就必须保证体育教学的生态平衡,保证形成体育教学生态系统的各个因素之间协调有序,师生之间和谐相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增进体育教学,多换角度的替学生考虑。学校要为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体育环境、体育器材、师资力量等,让体育教学能有发挥的地方,这样才有利于体育教学生态系统的完整确立,让体育教学在教育体系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跃宁.学校体育的生态化与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5):89-91.
[2] 曹秀玲,谢雪峰.体育生态系统特性及其实证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3):3-6.
[3] 邓跃宁 ,李峰 .论体育生态文明 [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1):5-7.
[4] 郑晓祥 .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43-46.
体操是出现运动损伤较多的项目之一[1],根据调查发现体育院系的体操普修课上发生运动损伤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轻者擦伤、扭伤,重者伤及性命,在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随着教材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新的教学理念日益更新,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现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到各个国家,小到各个企业,行业。如果不进行改革,那么就要被时代所遗弃。所以改革是立足根本。新时期各个普通高校对教学体制等一系列的问题也都纷纷做出了改革。篮球教学也不例外,以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需要得到改进。1、以人...
题目:引发大学生羽毛球进修乐趣的方法目录摘要(详见正文)1.今朝大学生进修羽毛球的形势2.对高校羽毛球课程标准样式的鼎新办法2.1讲授内部实质意义的鼎新2.2讲授方法的鼎新3.意见与实践相结合,利于学生记忆4.对引发大学生对羽毛球进修乐趣的几...
作为一门基础理论性课程,大学体育史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讲述时间比较多,如果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一味填鸭式的教学,结果往往是刚上过运动技术课的学生在枯燥的理论课堂上昏昏欲睡。那么,无论你的语言多么生动,内容多么丰富,就很难达到预定的教...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总体上都是式微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均表明,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具有健康、规范、娱乐、社会维系、经济、信仰等功能,而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文化建设具有一种特有的内驱动...
题目:贵州人武学院国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研究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关键词一、课程设置的重要性二、对国防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及需求分析三、社会要求国防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四、对人武学院国防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思考参考文献致谢...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由此产生的运动损伤也不断增加,从而影响了一部分同学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高校推动体育素质教育的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大学生运动损伤有所增加。笔者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引言随着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贯彻与落实现有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内容,成为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实现对大学生健康促进目标达成的基...
一、引言文化育人是对知识育人表达的唯知识论以及视人为盛装知识的容器的教育模式的革命,它倡导的是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它打破了以往只用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的育人理念,转向被教育者的思想中注入人性中崇尚美德、锐意进...
1前言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一项古老的传统体育锻炼方式。2003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将健身气功设立为第97个推广的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