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

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5-11-11 共3727字
摘要

  生态观点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大力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教育生态学也应运而生,成为构建生态体育教育的理论基石。体育生态教育作为生态学和教育学的交叉与融合学科[1],将生态理念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以整体论和系统全面的观点对体育课程进行审视,探索体育教育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途径与对策,体现了人与自然及社会相互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问题,已成为当今体育教育工作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拓宽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领域,为我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教育生态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学的主旨是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生态结构的最优化和学生身、心、人格与社会适应力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功能的最佳发挥。

  一、教育的生态环境与体育教学的生态化

  教育生态环境是把教育与生态环境相连接,以教育为中心,以教师教学组织、学生个体发展为主线,以学校相关教育为中轴,结合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系统,构成的具有相互关联与作用机理的复合教育系统[2].它不仅反映了教育体系内部教学手段、内容、教学思想和价值取向等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反映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及社会适应力等在复合教育生态环境内的个体发展因素。

  体育教学生态化是从体育课程教学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教师利用系统资源,积极营造教学情境,组织与协调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内外因素,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技能学习置于不断互动的教育生态环境系统之中,运用均衡理论、协同学理论研究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师生互动、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促进学生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推动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体育教学生态化教育不仅要求体育教学中的各因素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而且使学生、家庭与社会等相关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态关系,形成一个有益于学生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3].另外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生态环境中需要加强主客体间教学生态系统因素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和学生是系统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客体;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实行者,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实施生态式的教学,无论从教学理念与风格、课堂言语表述,还是教学手段与肢体动作交流,都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以理解、宽容、关怀与支持的教师情怀,为学生营造宽松、温馨的教学的环境以及充足的运动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与完善,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二、影响体育教学的生态化因素

  (一)教学形式落后

  目前,山东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形式落后,课程仍以技能学习为主,设置统一化的技术与考核标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新形势下的教育理相脱节。许多高校虽然提倡学生自主选课,仍不能做到"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体现。高校体育教学目的是以技能学习为手段,全面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任务不在"教",而在"学",学生学习了就掌握了知识;教师要从"课堂、教材"向"学生、学习、学习过程"转变,关注学生如何学?学到了什么?改变单一的、枯燥的技能学习,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将周期性教学结果反馈给教师,以改进教学质量;这样不仅丰富了体育教学生态系统,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创造性的发挥。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缺失、从属被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无自主性,不能提起学习的兴趣;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满堂灌的落后课堂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找不到知识、技术、方法的创新切入点,结果是窒息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思维。因此,在生态化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学习选择,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能力进行多元化教学,开展自主学习,以多阶学习、高阶思维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推动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教学环境的影响

  由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具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促进能力的发展。我省多数普通高校教师没能将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内容和方法纳入教学情境,去营造温馨、宽松与和谐体育教学环境,难以形成师生间的"和谐、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场景以及师生双边的"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式与"趣味、实际、活泼、新颖"的良好课堂教学气氛。

  因此体育生态化教学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的人本精神,避免课堂学习及运动时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才能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体育教学环境还要考虑到天气、场地、器材、自然形态(温度、湿度、光线、通风等)等因素,根据环境要素的变化及时合理地改换教学计划与内容。因此体育教学环境系统内的各要素保持一定"动态平衡",是维持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基础保障。

  (四)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外部教育生态环境,又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主客体、价值取向、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等体育课堂教学因素。受政治及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山东多数普通高校注重文化教育及科技能力等课程的教学,而体育课程仍是文化教育的附属体,没能形成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在全民健身的教育生态大环境下,滞后的校园体育文化,已严重的阻碍了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发展,影响了在《新课程》背景下生态体育的教学改革。因此,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会给体育教学带来多元化变革,促进体育理论与校园文化教育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生态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树立生态化体育教学的理念

  体育课程教学是对人体健康与生命的诠释,体育课程教学生态理念的建立,标志着在教育生态大环境下体育教育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化体育教学过程就是将课程视为教与学的主客体参与与课程的发展和谐统一的生态体系,在教育生态体系与社会环境间保持动态平衡[4].生态化体育教学目的:其一就是追求学生健康的根本价值,在健康的基础上提高生命活力与创造力。其二最大限度地遵循人体的自然规律、社会行为规律去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他们成为能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生态化体育教学实践性、开放性强与课程多样性,教学过程中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因此教学生态体系既要保持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变化,以生态理念开展各种体育教学活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生态化课程体系

  体育教育应树立专业理论、能力与终生意识培养的整体观念,课程生态化系统的构建在教学与评价实践全过程基础上,各阶段不同侧重,明确各阶段实施计划与相应的手段,建构学科知识体系。生态化教学体系中突出体育学科的手、脑并用的实践特性,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教学综合设计和多元学习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出教学场景中的知、情、意、能的高级复合作用,增进教学效果。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以学生健康价值取向为基础,评价的内容、方法上与形式要与学生的"三维健康(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相对应,转变以学生成绩"优良差"等级性区分的课程评价,以健身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为目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潜能、增强体育意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塑造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教学生态化的核心,通过校园网络及广播站为学生积极传播健康上进、拼搏奋进的顽强体育精神,以校园多阶体育竞赛内化体育的价值与意义,渲染与烘托体育锻炼对人健康与生命的价值,促进体育教学与课外锻炼的有效连接,使体育教学、运动锻炼校园体育竞赛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另外高校体育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学校体育制度的文化建设,督促体育制度的规范与落实。使学生不仅能够在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中掌握体育锻炼知识与技巧,促进个性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山东高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重塑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高校生态化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与主体作用,体现着系统内教与学的生态化共生性。教师应放下传统的"仰视"尊位理念,以立德树人、启迪智慧、启迪文化的教学目的,以教师的"真情、宽容、友善"教学模式,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以鼓励与欣赏的教学态度,进行师生双边的"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交流与对话,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内心想法与需求,形成一个"和谐、趣味、活泼、新颖"的良好教学场景,重塑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反馈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而且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助推作用。

  在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教育的大环境中,山东普通高校体育生态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增强学生健康、提高生命活力、培养健全人格与创新力为教学目标,构建生态化体育教学体系,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增进多元化教学形式,重塑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生态化体育教学的可持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振伟。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探析[J].运动,2014,(1)。
  [2]李正贤。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教育生态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3)。
  [3]沈逢元。实施生态化教学策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4]仇有望。体育教学生态化影响因素及生态体育课程的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6)。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