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重新审视王季愚办学治校的体育思想,从理论上提倡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观点,其可贵之处不仅是从理论上提倡,而是在实践上落实;更重要的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和体育对于专业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高度重新审视体育的价值,认识到体育对于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 : 王季愚;办学治校;体育教育;思想与实践,
从1946年至1981年,王季愚先后在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哈外专、黑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担任学校主要领导职务,以其卓越的教育家眼光和改革家魄力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王季愚作为外语教育专家,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而对于其体育教育思想则鲜有专论。实际上,王季愚不但在理论上重视体育教育,更是在实践中具体落实体育教育,其思想和做法对于我们今天推进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一、王季愚体育思想概述
王季愚教育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体育教育思想。王季愚倡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提出健康体魄与高尚情操观,将健康体魄视为人格健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全民性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有战略眼光的“三材”建设,因地制宜的人才培养方案,“外语+体育”的深度融合。这些前瞻性的体育思想,对当下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王季愚体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教育观
重视体育教育是王季愚办学治校的显着特点,也是坚持人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根本体现。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1947年,王季愚在主持学校工作期间就提出了培养外语人才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并认为“搞好俄语就是一切是片面的”[1]42。人才培养方针上王季愚始终把体育教育作为重要的一环。“她重视体育,认为这是一个必须认真加强的环节,要求全校学生早操时必须参加,后来成立体育教研组,体育就正式列为一门必修课了。”[2]323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高度,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王季愚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定要关心和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2]441
2. 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王季愚高度重视体育活动,除了体育课程之外,还在全校开展常规性的早操和跑步活动,并经常组织各种体育比赛,促进学生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当时哈外专学生的求学经历见证了王季愚高度重视学生健康而强化体育教育的办学实践:“校领导不只关心俄语教学和政治学习,还非常注意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保证同学们的身心健康。这对提高大家的体质和文化素养、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天坚持早操和跑步,经常组织各种球类比赛,冬季自浇冰场,进行冰上运动。”[2]165
3. 加强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并存的体育发展观
王季愚对体育的重视不但体现在运动场、游泳馆等的基础条件的建设上,还体现在其对体育教育重要价值的认识上,“为了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王季愚十分重视学生的健康和体育工作,认为要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必须抓紧锻炼身体,加强文娱活动,并明确提出没有健强的体魄,没有高尚的情操,就不能顺利地完成学业,使学生的体育得到充分发展”[1]43。健康身体是从事革命工作的基础,通过体育教育不但能提高身体健康素质,还能锤炼品格,促进智育。这反映了王季愚对于体育教育之于人格养成和专业教育促进作用的深刻认识,是其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重要实践举措。王季愚立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既高度重视体育教育在体格、人格塑造上的直接作用,更从整体高度认识到体育教育对于智育的基础作用和支持作用。
(二)长远和现实并重的体育场地器材发展观和师资培养观
“三材”(人材、教材、器材)建设是王季愚办学治校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办学思想也体现在王季愚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上,主要表现在其着眼于学校长远发展,重视体育场地、器材建设,以及对体育师资的创新使用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立足长远的体育场地器材发展观
王季愚认为体育教育首先是学校发展的整体,认识到系统的体育教育是正规办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学校发展大局出发,体育的基础条件建设是势在必行的,是需要提前谋划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王季愚就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学生要有活动的场地、绿色的校园、运动场、图书馆、俱乐部、游泳池,等等,虽然不能一下子办到,但要看到将来。”[1]8在60多年前,她就高瞻远瞩地认识到办学规模需要扩大到对空间条件提出要求,“现在就要想到将来”“现在不去,将来再去有困难,没有土地”。如果仅是从教育理念上提倡体育教育,而不从基础条件上重视体育建设,则加强体育教育是一句空话,进而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目标更是大打折扣的。王季愚在办学治校的实践中,既从学校发展的高度重视体育教育,更从基础条件的实处保障体育教育。这对于当前高校如何真正重视体育教育也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2. 立足现实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教育方针
重视体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传统和教育方针之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体育教育。毛泽东于1952年在给教育部长马叙伦写信时提出“体育第一,学习第二”的教育教学方针。王季愚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既是教育理念中的应有之义,也是其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和落实。王季愚在忆及1949年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指示时说道,“总理大至方针、政策,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都一一做了具体的、明确的指示。我还记得他曾问我:‘学生每天吃多少油、多少菜?学校有没有操场?学生打不打球?住的宿舍怎么样?你们当领导的只管教学,不管生活?’”[2]431,周恩来总理强调学校领导不能“只管教学、不管生活”的指示对于促进王季愚的办学治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因地制宜的体育师资培养观
在办学条件及其困难的时期,学校缺乏专门的体育教师,王季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学员当中抽调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担任体育教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解决体育教育师资不足的困难的灵活办法。“哈外专办学条件困难,王校长从学生中选调几位担任体育教师,给学生上体育课,帮助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如早操、课间操及各种球类比赛等,引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同学们为了以后出去工作好能够经受各种环境的考验,一面学好业务,一面坚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收到较好效果。”[2]349这一创造性举措在今天极具启发意义。随着体育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日益深入,如何把体育从一种课程教育方式转变为一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体育教育的重要职能所在。如何发挥学生在组织体育活动的日常开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亟待探究的课题,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基于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组成专项体育活动小组,在课程化体育教育之外进行生活化体育活动是真正提高身体素质的根本办法,同时,也是探索体育教育方式创新的重要载体。
(三)智育与体育互融互促体育文化活动开展观
重视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与专业化相结合一直以来是王季愚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因地制宜的课内外一体化锻炼模式也是王季愚体育治学的重要体现。其具体表现如下。
1. 创造“体育+外语”的专业化的体育文化活动氛围
无论是服务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军政翻译人才需要,还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四化”建设,王季愚始终坚持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是办学治校的中心任务,而注重体育教育与外语专业教育的结合则是其办学治校思想与实践的特点之一。赵洵在回忆哈外专的办学经验时提到:“教学大纲少而精,应分派单位的要求,还教一些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和生词。进度是快的,学生课外文体活动都与外语相结合,还给学生业余小组请了舞蹈老师和音乐老师,以活跃全校生活。”[1]7因此,王季愚既重视体育教育自身的作用价值,也重视从推进外语教育的角度创新文体活动开展的形式,体现了体育与智育的互融互促,对于我们推进整合式教育极具借鉴价值。
2. 重视体育文化活动的生活化
王季愚十分重视学生在文体活动方面的主体性建设,“她建议学生会成立文体部,组织早操和各种体育活动,大唱中国和苏联革命歌曲。各个班级用俄语表演各种节目,星期六晚上举行舞会,放映苏联原版电影……每到课间操,她常到教室督促学生参加文体活动。她还不时检查学生的伙食,是否保证必要的营养和热量”[1]43。这是王季愚重视体育教育的自主性发展和日常化建设的体现。
3. 体育文化活动语境的国际化
在日常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王季愚从生活国际化语境打造的视野出发,将外语实践教学融入,“实行直接教学、突出实践、狠抓基础、强化训练、创造‘俄国化’的小环境等,这些对俄语教学起了很好的作用。当时实践课教师、助教、打字员、清扫员、舞蹈教师、画工都是俄国人,早操喊操的也是俄国人,墙上张贴俄国名家论俄语的标语,餐厅播放俄语,这些都对语言训练起到良好的作用,当然这些经验都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2]139。王季愚将外语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文体运动中,实现了缓解学生单一枯燥的学习形式和增强体育运动附加价值的双赢目标。
三、王季愚体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落实“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理念,凸显体育的育人价值
一直以来,体育只注重体育技能的掌握和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而淡化了体育的育人价值。王季愚于20世纪50年代即提出了“强健的体魄,高尚的情操”的全面健康理念,这与我们当下提出的“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的体育育人观如出一辙。体育教学不但要增强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增进身体健康,还要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强化体育对人格完善的重要育人功能。王季愚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思想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是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也为解决现代教育弊端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价值。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体育健康理念,采用科学系统的锻炼手段,促进学生身心、体质与精神全面发展,发挥体育“提高免疫力、增进体质健康、缓解和释放压力”的“健康体魄”的育人功能,发挥体育培养“规则意识、团队意识、目标意识、输赢意识、礼仪意识、家风意识”的“健全人格”的育人价值;如何多项并举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解决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和学生健康观问题已成为当下热门。所以借鉴王季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在当前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借鉴作用。
(二)克服困难条件,发挥创造思维,彰显了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培养观
王季愚注重“三材”教育,并且因地制宜,有将长远和现实相结合的体育场地和师资培养观,这既显示了作为教育家的现实性的理论高度,又显示了创造性的实践价值。王季愚的“50年代场地论、60年代搬家论”无不站在战略家的视角从长远出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时代体育人应能够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根据学校现有情况,合理地开发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有计划地整理、修缮场馆,这种对硬件设施建设的完善是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王季愚创造性地利用特长学生担任体育教师和引进体育教师成立体育组这种因项而异培养专项教师的做法解决了当时体育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这对新时代的中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将全民健身作为国家战略,推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家庭体育三方联动具有重要意义。当下借鉴王季愚的体育师资培养观对如何解决学历与专业的匹配问题、全国体育师资缺口问题、体育教育本科学生文化课与专项的分数问题、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体育全民化、生活化,助力体育回归生活
王季愚始终提倡“体育文体活动必须与外语相结合,打造生活国际化语境”“注重在体育教师、文体部带领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早操、间操强制化”“伙食营养化”。她的体育全民化、生活化、语境国际化观点也正是当时学校体育的传统特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开足开齐体育课,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解决当下如何开足开齐体育课、成立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建立课内外一体化锻炼模式、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体育竞赛的问题,就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健康评价体系,要真正树立“健康的身体是革命工作的根本”的思想,要让“健康工作五十年”“育人至上,体魄和人格并重”等口号声声入耳,也要让“全民体育”“大众体育”深入人心,更要让全民健身在学校体育的助力下“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应该是给我们的真正启示之一。因此,体育全民化、生活化是国民拥有强健体魄、健康生活的根本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在王季愚的办学治校实践中,高度重视体育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场地器材建设上立足长远,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大胆创新,从体育活动开展上全力支持,并且在“体育+外语”上积极打造,将体育活动与智育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结合,得到了锻炼身体、完善人格和促进智育的“三赢”。可以说,王季愚的先进思想对于新时代体育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劭坚,傅善卿,李良佑.平凡人生一王 季愚传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2]戴炜栋.爱心的回响一缅怀人民教育家王季 愚[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世纪70年代,以北美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界兴起全人教育思潮,之后全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迅速传播开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内容丰富的研究与推广实践。这也引起我国学者的兴趣。全人教育对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所一直奉行的科技化和专业化教育,即所谓的教...
初中是从小学到中学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特点,思想和行为等各项素质都介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
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水平。而终身体育教育则是为了在一个人的脑海中引入终身体育锻炼的概念,让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存在终身体育概念,进而对一个人的思想进行终身的体育教育,使得体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
1四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1.1体育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存在着偏差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出的体育教育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从表1可以看出:有74人认为自己学校是以运动训练为主占总人数的77%;有14人认为自己...
健康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是民族素质高低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
警察院校体育管理是在遵循学校体育教育规律和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为了达到警察院校体育管理的目标,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时间等因素的作用,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对警察院校体育工作过程及其内、外部各种因素与环境条件,所进行的计划、...
随着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外体育锻炼又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部分,对大学生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杭州经济技术开...
1.构建体育教育新体系的理论依据和时代背景。1.1社会的开放扩展了体育教育内涵的外延。社会的国际化和信息化,对于体育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式越来越多,比如各种体育竞赛、大学生体育运动、体育俱乐部等,这些灵...
高职体育教育是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当前社会上出现了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高职体育教育中没有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仅仅掌握专业学科知识技术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上对综合人才的需求。因此,探究高职体...
古希腊体育、中世纪骑士教育及中国先秦射礼教育等充分说明,体育教育是最完美的全人(即认知心理学所倡导的能以身体体验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生理身体、心理身体和社会身体的具身认知[14]而社会适应的人)教育路径。基于对去人化[29,31,34,43]离身祛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