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出身农家,深刻了解农民的个人特质与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的特点相契合,他清楚农民保卫自己家园的急迫性。
1917 年,年仅 20 岁的毛泽东出于对“人本大原”的认识,在《新青年》第三卷 2 号上,发表了以“二十八画生”署名的着名的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他认为:“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则指猛然、不畏、敢为、耐久等,这都是意志品质的体现,意志品质“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北方之强,任金革死而不厌;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烈士武臣多出凉州”。这是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份体育文化珍宝,也是他早期的体育论文。“现今文明诸国,德为最盛,其斗剑之风,播于全国;日本则有武士道,近且因吾国之绪余,造成柔术,觥觥乎(一二)可观已。”他纵观世界国家,认为国之强弱与国民体质有关,体质如何提升,与其思想认识有关,如德、日两国,是当时世界上国力最为强盛的国家,国民的体质相比其他国家也要好许多,这两国的国民从思想上就认识到了国民不强,则国家不强盛之道理,所以毛泽东在他的文章里举出这两个国家的例子,来警示世人。
1.张学良体育救国思想
张学良(1901 年 6 月 3 日~2001 年 10 月 14 日),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堡屯(今属台安县),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他是中国近代着名的爱国将领、政治家、军事家。“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主政东北,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统一战线。在其主政期间,他大力发展东北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在当时,东北的体育事业可以说是全国发展的最出色的。在他主政时期,创造了不少我国体育历史上的第一,例如:他创建了中国第一所新式体育场;他促成了我国首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他资助成立了第一支中国女子垒球队;他还在辽宁举办了首届中外运动员对抗赛。他不仅在思想上重视体育,也在实践中为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爱国人士体育救国思想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
2.1 体育救国思想的相同点
四位爱国人士的“体育救国”思想的最核心内容就是“强国必先强种”,他们从理论指导、精神提高、发扬民族传统以及提高国家软实力等发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无论以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抵抗外辱侵略,提高国民战斗力,富强国家。
2.2 体育救国思想的不同实践途径
毛泽东的“体育救国”思想,是建立在广大人民生活的现状上。“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顾知之者或寡矣。”“一旦身不存,德智则从之而隳矣。”
毛泽东在教育的理念上提倡“三育并重”,即,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上一言中,他把体放在了三育的首位,他认识,人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德与智的教育也不会达到好的效果,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生活的根本,没有生活的根本,就不会投入到挽救民族危亡,挽救国家危亡的战斗中去。所以,身体教育,体育锻炼才是毛泽东救国思想的基础。
张学良所生活的年代是中国最耻辱和最黑暗的时期,张学良的教育思想是在期待国家内部和平统一,抵抗外部侵略的危机意识下形成的。张学良认为,如果没有好的身体,那么就是学问再好,恐怕也是没有用的。教育届就是他“体育救国”思想实践的重要途径。体育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健全的身体是智育的载体,体育的目的正是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来为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他不仅认为体育是教育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认为体育与挽救民族危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健身强国、抵御外侮;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并在学校推行严格的军训制度,通过提倡和重视体育,不仅可以改变国人东亚病夫的形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实现国家民族的复兴他作为一名伟大的爱国将领,对体育发展的支持正是他爱国深情的表现,作为军人的他,懂得强健体魄的重要性,也更懂得救国需“救种”,要通过提高个人体质的同时来促进国家的体魄,他的这些思想,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日后的民族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经过比较,无论是什么时代,无论是什么阶级、地位、出身、受教育的程度。四位爱国人士的“体育救国”思想不尽相同,都是心系国家安危,以挽救民族危亡,唤醒国民意志为己任。虽然四位爱国人士的“体育救国”思想的实践途径不同,但“强国”“强种”的核心价值却是相同的。他们的“体育救国”思想中都含有“强国必先强种”的理念,他们从国民生存现状出发,深知国民需要一个和平、复兴的国家。但是,国民只靠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的,所以他们提倡强健体魄,保卫民族,保卫国家。这一思想在当时社会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思想,他们看到了列强的先进与根本,实质是国民的强弱所决定国家的强盛。虽然我们在国际上已成为体育大国,但是,任何时期,“体育救国”的思想精髓是不能摒弃的,它将会成为我们在国际体育竞争中的,乃至国力竞争中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2]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3]杨树标等.张学良家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4]张友坤,张学良年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5]孙景悦等.张学良与辽宁教育[M].香港:香港同泽出版社,1993.
2014年2月,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杨燕绥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老龄社会是科技推动和消费拉动型社会,国家在进入深度和超级老龄社会之前,应当做好三个准备:青年人口拥有人力资本,老龄人口拥有养老资产,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同时...
1中国经济对外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对外开放,总体经济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目前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总量上仅次于美国[1].但经历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产业转型,目前经济形势可谓喜忧参半。2008年国际...
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的专门立法,以致很长一段时期内司法实践中责任的认定标准不一。自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性质、侵权责任有了明确的规定,特...
前言迄今,新中国体育已经走过了六十四载春秋。回顾我国体育的六十余载历程,风云际会,沧海桑田,辉煌的成就掩饰不了背后的巨大矛盾和日益突出的困境,其根源在于人为赋之的异化。我国体育异化现象由来已久,从而承受了太多其本义之外的担当并长此以往,举...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更新教育观念,在体育教学中逐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高...
一、引言高校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潜在人员,其本身具有独特的身体与心理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这就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体育运动...
世纪70年代,以北美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界兴起全人教育思潮,之后全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迅速传播开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内容丰富的研究与推广实践。这也引起我国学者的兴趣。全人教育对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所一直奉行的科技化和专业化教育,即所谓的教...
在输出的人才中﹐体育院校是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当中包括高水平的运动员、丰富体育理论知识的体育教师,都容易成为大家的学习和模仿对象。而能否为社会做出贡献,取得耀眼的成绩,就不仅取决于技能水平与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取决于个人的情绪智力...
摘要当前跆拳道这项体育运动备受世界各族人们的喜爱,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特色。在跆拳道运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随之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尤其在对奥林匹克运动跆拳道竞技活动等追捧下,人们忽视了至关重要项目文化内涵对参与者的作用,甚...
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是体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重要创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2014]》)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群众健身消费,反映出对这一治理工具效力的充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