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体育与文化密不可分。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比如绘画、雕刻、音乐等。在众多的文化当中,人们往往会忽视体育,甚至认为体育不属于文化。但体育一直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它凝聚着人们对力量的追求,对健康的追求,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大学体育课程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体育课程与文化具有密切联系。在文化思维的指导下,形成了大学体育课程。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思考逐渐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当前我国基础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体育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其中体育课程文化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1当前体育课程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教育在不断变革,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文化都在不断的发展,体育课程文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元格局。 西方的各种学说不断渗透到体育课程中,包括体育学说、教育学说、心理学说等。 当前各国都非常重视体育教育,为体育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体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体育课程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学生体质下降、体育素养培养、淡化竞技运动等问题持续困扰着体育课程文化的健康发展。体育课程文化存在虚化的现象,被社会主流文化覆盖。在理论繁荣和丰富的表面下,是体育课程文化缺失的现实。
2大学体育课程中体育文化定位。
大学体育课程是一个系统性的体育学科,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是它的最主要目的。为了使教育目标能够实现,为了使一定的教育任务能够完成,学校采取了一定的手段,即设置大学体育课程。安排学生进行体育课程学习,通过学习,一方面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体育知识,一方面又可以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锻炼了身体。体育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2.1 文化对大学体育课程的影响。
大学体育课程与文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后者对前者具有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所有的教学课程,其课程内容都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大学体育课程也不例外。二是,在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仅要受文化生态的制约,也要受文化模式的制约。三是,大学体育课程发展与文化发展水平正相关,一定的文化水平,产生一定的大学体育课程。从某种程度看,文化水平决定了课程发展水平。 大学体育课程文化是对学生财富的积累,是对学生精神的支持。在一定意义上,大学体育课程文化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外显性文化和内隐性文化。 前者不仅包括大学体育课程的制度,也包括大学体育课程的管理,此外还包括大学体育课程的政策等,这些主要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创造出来的。 后者主要是指精神层面,不仅包括大学体育课程的意识,也包括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想,此外还包括大学体育课程的价值等。同时,大学体育课程对文化也有巨大作用,它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2 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内涵。
2.2.1 人文文化。
人本文化是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应提高聆听自己内在感受的能力,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根据自己的感受辨别对错、真假、美丑,这主要强调了人对价值取向的高层体验,强调人自身内化的过程。 人是体育课程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也是体育课程文化的中心和主旋律,只有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理解人、凝聚人、培养人和造就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体育课程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课程和人结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不断增强体育课程的内在活力和实现体育课程的既定目标。
2.2.2 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是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核心。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承受者,以实现人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以满足个人发展需要为目的的价值取向,以提高人的终身学习能力为目的的价值取向等,任何一个课程总是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对象作为本课程追求的最高目标、最高理想或最高宗旨,体育课程也不例外。一旦这种最高目标和基本信念成为体育课程行为的共同价值观,就会构成体育课程内部强烈的凝聚力和整合力,成为统领体育课程成员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 因此,课程价值观制约和支配着课程的宗旨、信念、行为规范和追求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程价值观是体育课程文化的核心。
3大学体育课程文化的超越。
3.1 文化形态的超越。
在大学体育课程追求中,体育的主旋律占有主要地位,当代的教育思潮占有主要地位。 体育课程的理论依据由于是多维复合化的,所以稳定的文化知识体系在实践中是很难建立的,体育课程偏向与单纯的身体运动,不重视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以强体质健人心为主的课程模式。 体育课程具有文化特质,而现有的课程模式与体育文化的实际宗旨不符。 大学体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这种本质应该包括四个层面,分别是创新、自觉、启蒙和传承。 所以,对大学体育课程来说,具备稳定的文化形态体系很重要。 文化形态可以分为四种,分别是非主流体育、本源体育、学术体育和民俗体育。文化形态形成的过程就是对体育课程文化的创新和超越。
3.2 文化模式的超越。
在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模式进行尝试,但这些模式对体育文化的发展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为新模式只是简单的更新教育观念,简单的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与语言、艺术等的文化模式相比,体育课程文化模式是不同的。与法律、经济等制度文化相比,体育课程文化模式也是不同的。体育课程文化模式具有两种特征,一种是科学文化模式,一种是艺术文化模式,前者强调生命生活,后者强调肢体运动。 体育课程一方面要对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一方面要发展体育文化。 大学体育课程要在科学运动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和发展,要在运动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和发展,应该摒弃固有的模式,开创新颖的文化模式,使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得到激发,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人创造了文化,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也改变着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是文化的产物。 大学体育课程文化与人有着密切联系。 在文化中,孕育出了大学生体育文化课程。 反过来,大学体育课程,对于文化的传承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文化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文化的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对大学生体育课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大学生体育文化具有了深刻文化内涵,包括体育价值观、人本文化等。同时大学生体育课程文化在文化形态、文化模式等方面进行着超越。 大学体育课程可以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传承、发展 、创新体育文化 ,从而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爱峰,顾渊彦。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审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02:4-6.
[2]段健芝,黄晓华,王金稳。体育的文化认定与大学体育课程的文化超越[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02:109-112.
[3]陈莉。体育课程文化的结构与特征论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5:97-100.
摘要当前跆拳道这项体育运动备受世界各族人们的喜爱,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特色。在跆拳道运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随之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尤其在对奥林匹克运动跆拳道竞技活动等追捧下,人们忽视了至关重要项目文化内涵对参与者的作用,甚...
体育文化研究在界内已是一个烂熟的词汇,根据胡小明和郝勤两位学者的回顾,国内体育文化研究热潮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其标志是1986年在成都体育学院召开的全国首届体育文化研讨会;根据中国知网的学术指数统计,1986年以后,体育文化...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在西方现代的教育理念中,体育被认为是包含人生所需要的道德标准,培养人格的最好工具,是教育的有机部分且不能被割裂。体育运动中公平公正的规则、意志品质的锤炼、胜负输赢的体验...
当前社会发展快速多变,体育发展呈现出发散、多元局面,人们对体育与文化结合的需求越发迫切与广泛。在文化氛围下体验运动健身,在运动健身中寻求文化发展,是当前身心健康发展的本真诉求,也为体育文化发展构筑了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全民健身理念不断深入,...
前言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文化,在全面反思落入俗套了的现代化生活之后,提出了为人们寻找精神生息的家园,努力要使人们摆脱精神贫困的僵局。体育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什么方式和功能呈现的?体育文化与中国正统思想文化在历史中到底有什么关系?目前怎样建构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它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和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校是思想文化的创新阵地,具有以文化育人才和以人才兴文化的双重优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
摘要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是联系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城市,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临近国家俄罗斯、韩国、日本等的文化交流,使之具有鲜明的城市体育文化风格。哈尔滨市城市居民体育意识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发...
东北在中国不是文化发达的地区,但其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特色。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从1864年的营口口岸被迫开放至中东铁路修建,外国侨民大量涌入,东北形成了少数民族文化、流人文化、站人文化、京旗文化、闯关东文化、侨民文化共生的文化综合体。这...
1、前言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是指在中学特定的体育环境中,中学生通过体育知识技能学习和竞赛活动参与而形成的各种体育精神及能力综合表现。中学生体育文化素养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引起了高度的认同与关注。基于此,本文在对绵阳市在校中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进...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征与各个民族的社会生存环境、地理自然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各个民族表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体育风貌.另外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地区,因为劳动和生活的环境不同,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会表现出各自的风格和特点.如各种形式的龙舟竞渡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