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运动蓬勃兴起,至今仍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师在社会分工中应当像医生、律师、建筑师那样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但体育教师在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通常只被认为是所谓的准专业职业。为更好的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从专业化的角度考察体育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探寻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最终为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思路,成为必要的前提。
1 体育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教师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早在原始社会,承担抚育后代任务的部落首领、长者和能人成为最初的“教师”.奴隶社会出现学校,并产生了专门培养后代的教师群体,而作为学科教师出现的体育教师群体出现较晚,在我国直到十九世纪后期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体育成为学校教育内容,才逐渐出现专门的体育教师。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根据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程度,可将体育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1. 1 体育教师职业的初步建立( 1903 年-新中国成立前)
存在于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任何职业都是因为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社会需求是职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体育教师职业的产生便是建立在体育课程对体育师资的需求基础上。
十九世纪出现的教会学校和新式学堂,曾开设体育活动和课程,在中国体育教师职业的萌芽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904 年 1 月,清政府颁布并开始实施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都必须开设体操课,至此,我国体育课程正式确立,体育教师的社会需求随之扩大。
癸卯学制中包含的《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第一次对师范教育有了具体规定,但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并没有专门要求。显然,首次进入学校教育体系的体育教师,还难以明确相应的职业要求,更难以配备专门的人才。最初担任体育教师的主要是留学归国人士或外籍教师,比如着名革命家黄兴就曾在小学里担任体育教员。
在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增长,而国内无体育师资培训学校的情况下,“体操”教师奇缺,远远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受军国民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体操课主要内容为“兵操”,于是出现以大量中下级军官和士兵来充任学校“体操”教员的现象。这些军人大都没有体育专门知识,所教体操“既无初等高等之区别,复无小学中学之特殊。”有许多还缺乏文化素质,言语粗鄙,作风恶劣,不但对开展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健康无益,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着名体育教育家徐一冰撰文写道: “一般无知识、无道德之营弁之士兵,竟一跃而为学校教师,品类不齐,非驴非马,既不识教授为何物,又不知学校为何地,酗酒狂赌,好勇斗狠,无所不为。不一年,学校之名誉扫地,社会之信仰尽失,学生父兄,多仇视体操一科,至今尤有余毒也……”这种情况,引起了各方面的不满与谴责,培养体育师资成为当务之急。
1906 年,清政府学部通令各省,在省城师范学堂“须设五个月毕业之体操专修科,授予体操、游戏、教育、生理、教授法等,名额百名,以养成体操教习。”由此,体育师资的培养渐趋制度化,各种培养体育教师的专门机构陆续成立。当时迫于兴学的急需,体育学校大多采用半年、一年速成,因此,所培养出来的体育师资大多质量不高。而且,体育教师的培养数量远不及各级学校的需求。据统计,从清末至 1949 年,全国体育专业毕业人数不过万人左右。
而从 1928 年到1946 年全国各类学校从 21 万多所增加到近 30 万所,学生人数也从 9 万增加到 26 万。按每所学校一名体育教师配备,仅中小学就缺 30 万之多。因此,退役官兵仍然在学校体操教员中占有一定比例,一些运动上稍有特长但并没经过体育教育学习的人也被聘请为体育教师: “大多数学校,常聘善于运动或于运动上稍有成绩之普通学生,为负体育指导责任之专门人才,致学校中所提倡之体育结果,每成为器械式或锦标式之动作。”民国时期武术进入学校课程,直接从民间武坛聘请拳师的情况比较普遍,体育教师队伍中又多了一个群体来源-民间拳师,如形意拳家靳云亭早年曾入工艺学堂、育德学堂为武术教师,耿继善受聘于河北赵县中学等等。
体育作为课程进入学校在当时还属新兴事物,人们对此的理解还存在差距,即使是学校也不一定理解体育的本质,所谓“办学者只知体育为新式教育中所不可不提倡者,而所以提倡之道,仍属茫然。”不能确定体育教师作用和地位,自然对其待遇及进修不会重视,体育教师工作也被看作“不学无术”的技能,地位甚低: “大多数学校,对于体育指导者之待遇,太敷衍难堪。只希望指导者发展全校学生身体方面之器械动作,而无勉励指导者自身修养之道。致体育教育本身,几完全变为一种‘不学无术’之技能。”
至此,体育教师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成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登上历史舞台,体育教师职业初步建立,但由于社会动荡不安,职业条件和标准难以确立,虽建立专门的培养制度,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体育教师来源多,质量良莠不齐,导致各地区各学校体育教师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的混乱局面,加上社会和学校对体育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体育教师专业地位较低。
1. 2 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起步阶段( 新中国成立-20 世纪 80 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领导十分重视通过学校体育提高青少年体质,并大力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育教师的培养机制逐渐完善。1952 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根据教育部的决定,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专修科与南京大学和金陵女子大学的体育系科合并,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 1956 年更名为上海体育学院) ,此后至 1954 年间,北京、南昌( 后迁至武汉) 、西安、成都、沈阳 5 地先后也建立了直属的体育学院,同时恢复和建立了 28 个师范院校体育系、科。这些院、系的建立,大大缓解了当时学校体育师资需求的矛盾,初步形成了培养各级体育人才的基地和较为完整的体育师资培训制度。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我国封闭独立的师范教育系统被打破,非师范院校也开始办体育教师教育,更增强了体育师资的培养力量。1979 年随着“扬州会议”发布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试行草案)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试行草案)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较系统的学校体育工作专门法规,其中明确了体育教师的职责、并强调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尊重体育教师的辛勤劳动。
至此,国家有了体育教师培养的专门机构和专门教育内容,并初步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了相应的法规规定,体育教师质量和数量都得到稳步提高,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逐渐加深,体育教师专业地位逐渐凸显。
1. 3 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深入发展阶段( 20世纪 90 年代至今)
为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着手实行教师职业资格制度。1993 年 10 月,国家颁布《教师法》,规定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 年 12 月,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对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工作作出具体规定。2001 年 1 月,教育部召开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工作会议,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工作。自此,我国教师( 包括体育教师) 成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
通过体育师资培养与任用的制度化改革,我国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快速提升。截至 2011 年,我国普通初、高中及小学体育教师达到 497972 人,其中 90%的体育教师达到大学专科学历及以上水平( 见表 1) ,从学历层次看,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完全符合教师资格要求。与总体教师学历水平相比,普通初、高中体育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比例略低于总体教师学历水平,而小学体育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比例略高于总体教师学历水平( 见表 2、表 3、表 4)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层次在总体教师队伍中并不低。
为确保体育教师的专业地位,我国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体育教师待遇做出规定。1995 年颁布实施的《体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指出“学校应按照有关的规定,配备合格的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工作特点有关的待遇”.1990 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进修培训。对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应当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和粮食定量。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 早操) 、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
由此,经历一个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年,体育教师同其他教师一样逐步成为以师范毕业生为主要来源,有着特定职责规范和任职要求的专业职业团体,体育教师队伍不断扩大,体育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其工作待遇和地位在法律意义上得以保障,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获得制度上的确立。
纵观体育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可看出体育教师作为学科教师,其职业发展依附于教师职业的发展,同时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观念也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简言之,体育教师职业的发展依附于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受到体育价值定位的影响。
2 体育教师职业的发展历程对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启示。
2. 1 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是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
教师专业性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历程也说明其专业化必须依托于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如不能健康全面发展必然会阻滞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进程。
2. 2 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是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关键。
作为舶来品,体育课程建立之初便有着东西方文化的矛盾和冲突,对体育认识的片面和对体育教师职业的偏见一直伴随着体育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正确的体育价值定位及体育教师职业的全面认识是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地位的关键。
2. 3 体育教师专业自主是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根本。
体育教师只有自主、自律与自觉的进行创造,才能真正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当体育教师具有对自己职业活动与行为的反思意识和理性能力,能在实践中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意义的主动探求、反思,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显然也有助于社会正确体育价值观的确立,这对教育、体育乃至体育教师自身的存在与发展都有着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爱峰,王健。 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问题初探[J]. 浙江体育科学,2001( 6) : 25-26.
[2] 赵萍。 关于教师职业专业化问题的几点探讨[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3( 2) :102-104.
[3] 学部为邓莹诗呈请设立体操学堂剳[N]. 四川学报,1907( 5) .
[4] 徐一冰。 二十年来体操谈[N]. 体育周报·周年纪念号,1920-01-05.
[5] 体育史编写组。 体育史[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6] 宋会君。 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2005: 37.
[7] 郝更生。 十年来我国之体育[N]. 青年进步,1927,102.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们国家的高等体育院校特别是成都体院,在体育史方面有着较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除了国内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对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也有着比较系统的研究。目前,国内对体育史发展及交流活动已初步形成了规模。一、中国体育史研究的起源背景...
当人类进入氏族公社后,其生存面临的威胁除了天灾(洪水、飓风、严寒、酷暑、瘟疫等)和天敌(凶禽、猛兽等)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威胁战争,这就是同类之间有规模的攻击和杀戮。战争的规模和残酷程度与武器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原始社会中期(约公元...
1、吐蕃王朝概述7世纪初,以松赞十布为首的雅隆河谷地区部落崛起,先后兼并境内诸部,统一了整个藏族地区,于633年(贞观七年)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吐蕃土朝。吐蕃社会进入了安定和管理有效的新局面,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也为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
纵观中国教育史,健康向上的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育正规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有力的补充,同正规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共同达成即定的教育目的。高校体育文化产生于高校体育教育,...
【摘要】:超越品格是现代体育的一个代表性符号。文章通过哲学人类学的知识批判和谱系分析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解析出从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蕴涵着身体整体论到现代社会中蕴涵的身体个人主义这一社会观念的转变过程。在身体整体论社会观念主导下的古...
【摘要】:西方体育文化研究的路径体现为三大主流学派之间的博弈。新马克思主义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和法国后现代主义学派是西方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源泉,不仅有许多专门从事体育文化研究的学者,三大学派的不少大师级的人物都有与体育文化相关...
有人称郝更生为中国近代体育教育之父这并非一种虚誉。郝更生早年在多所着名大学的体育系任教,在民国教育部担任过体育官员。参加了包括第十届远东运动会等大型体育活动也筹办过多届的全国运动会是一位专于体育事业的人士。他的体育生涯与中国近代体育历史息...
一、宋如海生平简介宋如海,生于1890年,祖籍安徽怀宁。1903年,他在湖北武昌初次接触基督教就与其产生了不解之缘。1916年,宋如海从教会创办的金陵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湖北,随后不久,在武昌基督教青年会担任体育部干事一职。受当时基督教青年会在中...
科举制在我国存在有近千年历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对科举的研究但大多侧重于文举而武举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一、宋代复置武举的时间辨析关于复置武举的时间始终存在着两种分歧扮是真宗咸平说,这种观点认为宋代设置武举的时间在真宗咸平年间(999-1003)...
1、东北大学体育运动的兴起1921年秋,时任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的张作霖,采纳了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的建议,决定联合吉林、黑龙江两省在奉天创办东北大学。1922年10月25日,奉天省会一致通过创办东北大学的决议。同年,12月25日,张作霖正式批复奉天省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