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在临床领域中,对消化道疾病患者治疗时一般都主要选择预防复发、促进愈合、缓解症状等药物。在门诊处方中也有很多药物都是用于治疗胃炎,如雷贝拉唑、氢氧化铝以及奥美拉唑等.近些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及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临床上关于胃炎治疗的药物也有所增加。本文主要对我院 120 例喂养患者临床处方用药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 2014 年 10 月至 2015 年 6 月收治的 120 例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63 例,女 57 例,年龄 27~68 岁,平均(46.7±4.3)岁;营养不良性胃炎患者 34 例,十二指肠溃疡 26 例,胃炎伴糜烂 15 例,萎缩性胃炎 9 例,浅表性胃炎36 例。
1.2 研究方法
对 120 胃炎患者处方用药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药物使用的相关书籍、药物使用相关临床文献与说明书对其进行分类归纳。
2 结果
120 例胃炎患者用药处方中,胃黏膜保护剂药物 68 例(56.67%),影响胃酸分泌药物 19 例(15.83%),胃动力药 18例(15.00%),抗酸药 6 例(5.00%),抗菌药物 4 例(3.33%),其他药物 5 例(4.17%)。由此可见,在所有处方用药当中,排在前 3 位的药物种类分别为胃黏膜保护剂药物、影响胃酸分泌药物、胃动力药。这提示在对胃肠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疾病症状,做到合理用药,从而减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将药物疗效充分发挥出来。
3 讨论
在临床领域中,关于胃炎治疗药物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常见的药物有黏膜保护剂类药物,碳酸氢钠中和胃酸药物,抑制胃酸形成药物以及消除发病机理方面的药物[2].在胃炎治疗方面,选择用药时多以保护黏膜、预防病变为根本之策,因而胃黏膜保护剂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而影响胃酸分泌类药物的选择,则主要是为了改善患者的胃部环境,帮助促进消化道损伤修复[3].很多胃炎患者均伴有胀气、嗳气等临床症状,这些症状都表明患者胃排空异常,因而胃动力药物的使用频率也较为频繁。除此之外,抗酸药物与抗菌药物的应用范围主要局限于少数的危重病症中,所以在处方中一般都是通常几种药物联合应用实现治疗的目的。
3.1 胃黏膜保护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胃黏膜保护剂能已经受损的黏膜表层再次覆上保护膜,从而加速受损创面的愈合,使胃黏膜实现再生。通常该类药物包括次硝酸铋、果胶铋、生胃酮等药物,大多数的铋剂都是复方药剂,其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就是乐得胃与胃铋治,这两种药物在治疗轻度胃炎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二者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能会诱发患者胃肠穿孔[4].
在进行配伍用药时应促排空药,从而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3.2 影响胃酸分泌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大多数的胃炎疾病都是因患者胃肠粘膜丧失或降低了抵抗力而引发,有的胃炎是由药物或食物的作用导致,这些致病因素往往会破坏患者的黏膜壁,从而诱发病变[5].而通过影响胃酸分泌药物的使用可以对侵袭黏膜壁因子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但临床医疗人员需要充分掌握药物的具体作用机理,从而进行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提升临床治愈率,减少胃部疾病的复发率。
3.3 胃抗酸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抗酸药物是一种碱性化合物,该类药物能够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从而使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弱,减轻胃壁组织损伤及胃黏膜刺激。常见的几种抗酸药物主要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以及三硅酸镁等,该类药物一般含在复方制剂中,发挥着胃炎辅助治疗的效果。
3.4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胃炎疾病的发展程度与患者胃部细菌数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治疗胃炎的关键就是将胃中的幽门螺杆菌充分杀死。通常都将铋剂与抗菌类药物联合用于重症顽固性的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铋剂不仅能够有效保护机体胃肠黏膜,还能吸附大量的毒物与废物,并促使其排除体外。
应用抗菌药物联合泵抑制剂进行细菌杀灭,在综合治疗下帮助患者尽快愈合胃黏膜,从而有效提升了临床治愈率。莫西沙星联合阿莫西林、泮托拉唑等药物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显着的疗效。
3.5 其他药物
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康复新液、叶酸片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也能发挥一定的疗效。本次研究中,在所有处方用药当中,排在前 3 位的药物种类分别为胃黏膜保护剂药物 68 例(56.67%)、影响胃酸分泌药物 19 例(15.83%)、胃动力药 18 例(15.00%)。因此,对胃肠疾病患者进行临床用药的时候,医护人员应当充分掌握患者的临床病症,采取最合理的用药方案,从而使药物发挥出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广聚 .胃炎、胃溃疡不合理用药分析 [J].中国伤残医学 ,2013,08:254-255.
[2] 吴芳 ,王玮 ,张红果 ,等 .胃炎治疗药物用药处方的合理使用分析 [J].中国医药导刊 ,2014,06:1057-1058.
[3] 刘维海 ,杨文科 .从胃炎用药处方分析谈其治疗药物的合理使用 [J].中国药业 ,2012,18:74-75.
[4] 冯俊英 .从药理机制方面分析胃炎、胃溃疡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34:93-94.
[5] 聂小燕 ,周颖 ,等 .门诊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用药分析 [J].中国药学杂志 ,2009,01:72-74.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静脉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药物输注过程中漏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1],是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通过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消除折返来降低异位起搏点的活动性,降低除极化组织的传导性、兴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药物治疗主要是为预防和逆转心律失常引起的严重不良后果,如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晕厥、心悸、濒死感、脑缺血...
目前,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隐患,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1/3的人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更为严重,约为12%~32%。因此,通过药学干预来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已经成为临床医疗机构当中...
根据CAP发病机制、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从用药原则、用药方案、用药提示等方面,就老年CAP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进行了阐述。...
探讨抗生素脑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手段,为临床工作中降低抗生素脑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供依据。...
0引言药剂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是进行药剂质量的研究和新药物的开发。药剂学和目前的临床医学不可分割主要是因为在临床医学中要想使得患者更快的康复就必须利用到药剂,而药剂服用的合理与否则是药剂发挥作用的关键[1].药剂服用的不合理主要有两方...
细菌耐药性指细菌对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治疗作用明显降低,治疗效果不佳,不能快速缓解患者痛苦[1,2]....
个人信用体系是指根据居民的家庭收入资产、已发生的借贷与偿还、信用透支、发生不良信用时所受处罚与诉讼情况,对个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并随时记录、存档,以便信用的供给方决定是否对其贷款和贷款多少的制度。个人信用体系是一套详细记录消费者历次信用活...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或者半抗原进入过敏性体质患者机体后,抗体与抗原结合释放生物活性物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血压下降达休克水平。多数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本质主要是由于IgE型免疫球蛋白的同型、亲...
医改的大力推行, 使得医院药学的工作重点逐步向药学服务方面转型, 也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文献研究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 对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