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可以侵入人体全身的各个器官 , 但主要是侵犯肺脏 , 因此也被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常伴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咳嗽、咯血等呼吸道系统的临床表现方式 , 潜伏期为 4~8 周。其中 80% 发生在肺部 , 而其他部位 ( 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 ) 也可能会引起继发感染[1].长时间、大剂量地反复用药及其联合用药使得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日趋增多 ,而且呈现越来越复杂的趋势 , 进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2].本文运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抗结核药物所导致患者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进行了监测与研究 , 目的是为了引导患者科学合理地进行临床用药 , 从而避免和减少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 进而有效地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以期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现将本院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 2014 年 10 月 ~2015 年 9 月在本院应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的 100 例患者 , 均符合结核病诊断标准的结核病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其中男 53 例 , 女 47 例。年龄 15~74 岁。初治 65 例 , 复治 10 例。
1. 2方法 运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监测五种较为常见的抗结核药物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与异烟肼的患者临床使用不良反应情况。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前 , 首先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相应的检查。在用药前 2 个月内要每 2 周进行 1 次肝、肾功能检查 , 之后要每个月复查 1次肝、肾功能 , 直到用药疗程结束后才可以相应地停止[3].及时详细地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用药的频率、用药方式与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具体临床表现等 , 最后结合相关资料来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统计与分析。
1. 3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所颁布的具体评价原则 , 依照患者临床运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的种类、用药频率、时间、顺序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进行判定与分析 , 进而观察患者在停止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症状是否消失或减轻。再次用药后再监测不良反应情况是否还会发生 , 最后再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等一些基本资料来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判断。
2结果
2. 1性别与年龄分析 在本院接受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的100例结核病患者中, 出现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患者有1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00%.其中男 9 例 , 占 56.25%;女 7 例 ,占 43.75%.在有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 16 例结核病患者中 ,各年龄段均会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年龄最小16岁, 最大72岁。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 , 结核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逐步上升。见表 1.
2. 2用药频率及潜伏期分析 在 16 例使用抗结核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结核病患者中 , 首次用药就出现不良反应患者 8例 , 连续用药后出现 5 例 , 停药后再次用药出现 3 例。
2. 3用药分布情况 在1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结核病患者中,口服用药 9 例 , 肌内注射 3 例 , 静脉注射 2 例。同时口服与静脉注射 1 例 , 其他 1 例。
2. 4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所涉及的器官 五种抗结核药物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累及到肝胆系统、胃肠道系统、皮肤及附件、泌尿系统等[4].肝胆系统发生不良反应 6 例 , 占总不良反应例数的比率为 37.50%.胃肠道系统发生不良反应 3例 , 占总不良反应例数的比率为 18.75%.皮肤及附件发生不良反应 4 例 , 占总不良反应例数的比率为 25.00%.泌尿系统发生不良反应 3 例 , 占总不良反应例数的比率为 18.75%.
3小结
结核病是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一种传染病 , 采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是目前我国预防和控制结核病传播的重要方式。但抗结核药物有疗程长、剂量大、药物联合使用多等特点,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不良反应不仅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还间接阻碍了治疗的继续进行。
所以 , 对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临床用药监测是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 , 为了保障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 , 相关医护人员要熟知应用抗结核药物会发生的一些常见不良反应 , 并采取合理措施来缓解患者的临床反应。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对患者进行用药 , 并要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 , 及时避免或减少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孙碧慧, 赵安贵。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前瞻性研究。中国医药导报 , 2012, 9(19):155-156.
[2] 黄文焰 , 郑军 , 陈广幸 , 等 .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前瞻性临床研究 . 中国热带医学 , 2010, 10(5):542-543.
[3] 樊辰霞 , 任育麟 , 冯贷 , 等 . 内蒙古自治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分析 . 疾病监测与控制 , 2012(8):473-475.
[4] 谢莉 , 高微微 .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 中国防痨杂志 ,2013(S1):50-51.
药物防治疾病的同时又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ADR),危害人类健康。儿童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比成人更易发生ADR,且危害更大。为减少儿童ADR的发生,保障儿童用药安全,现将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上报的10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临床合...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使许多国家都意识到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在临床用药中的重要性。随着大量高效、高选择性和治疗剂量范围窄的药物不断上...
0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情势的不断加剧,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活动受到了各大医疗卫生单位的极大重视,而老年患者出现的西药不良反应则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1].老年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需要得到专家学者和一线医生的重视,本文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老年患...
0引言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是指在规定剂量使用药品的过程中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它会造成一定的机体损害。现对我院2014年年度收集整理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总结和分析。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收集整理的20...
痰热清注射液为棕红色澄明液体,属清热、解毒、化痰类药它的主要成分有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辅料为丙二醇,临床上主要用于风温肺热病痰热阻肺证,症见:发热、咳嗽、咯痰不爽、咽喉肿痛、口渴舌红、苔黄;肺炎早期,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物作用[1]。自2011年重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我院也相应调整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组织开展了相关专业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本文对我院ADR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核病是一类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耐多药肺结核(MDR-PTB)已成为临床结核病控制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人们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羟基脲为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抑制剂,作用于细胞周期S期,可阻止核苷酸还原为脱氧核苷酸,干扰嘌呤及嘧啶碱基生物合成,选择性地阻碍DNA合成,为细胞周期特异性抗恶性肿瘤药物[1].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羟基脲的许多临床不良反应(ADR)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