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设计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vi设计论文 >

现代汉字设计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1-13 共2773字
论文摘要

  汉字是世界上非常独特的文字,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蕴涵,历经数千年到今天,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多元文化格局下的今天,中国的现代汉字字体设计正经受着巨大冲击。在中国现代汉字设计领域,对于如何将本土文化特色巧妙融合于现代审美体系中,赋予汉字设计全新的精神内涵和视觉美度,是当前中国汉字设计研究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汉字字体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从宋代活字印刷发展起来的宋体、黑体等。第二类是由书法演变而来的字体。例如,楷体、仿宋体、行楷、隶体、魏体、舒体、颜体、瘦金体以及钢笔书写的字体等。第三类是属于美术字体,如综艺、美黑、琥珀、水柱等。其他字体多是属于以上三类字体的变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汉字字体衍变得更加丰富,每年都有更多新的字体问世,但很多新字体冒着创新的头衔,将笔画和章法任意而为之,违背汉字的造字规律,模糊了汉字的含义。汉字字体创新应遵循一定的法度,一旦失去这个法度,汉字之美也就荡然无存。因此,我们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认识汉字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1、 关注当下,立足本源

  探究汉字艺术产生的本源,一是汉字在最初形成时本身就具有的艺术性。二是后天的发展。汉字最初形成之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创造演化过程,由于年代漫长久远、考古遗存实物匮乏,致使我们不能有一个系统详实的认识,但据史载和出土的远古文字实物,汉字最初形成的过程中,汉字的创造本身最具绘画的意味,即象形,用线条勾勒出具体物象的抽象形态,后经不断地抽象简化规范,并融合会意、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才成为最初的汉字字体。

  如果我们还原先民们造字的这样一种创造过程,用线条勾勒出简洁抽象的物象形态,看后让人既有这种物象的感受,又具有艺术的美感,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就在这一时期,即前面提到的“在远古时期,汉字字体尚未成型的漫长探索阶段”,恰恰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遐想、想象、创作和创造的空间。反观当今的汉字字体的研发,在展现这个漫长探索阶段的汉字的创造演化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空白点很多,可以说,今后在这方面的艺术探索和创作确实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待我们进一步挖掘。

  对于研究汉字,我们不仅仅是对未来的规划,也要关注当下,立足自身的本源,才能继续向前发展。例如,徐冰的天书,虽然他的天书不能大范围的推广使用,更多的是兼具观赏性和艺术性。他利用汉字的笔画与英文字母的笔画进行融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汉字语言形式。他的这种尝试,将东西的语言文字相融合,既满足了西方人的审美,也让汉字的价值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他不仅仅是在创新,在创新之前,他透彻的研究了汉字的发展和演变历程,只有在这样一种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天书这样的震惊世界的艺术作品。关注当下,立足本源,不是一句空口号。我们要身体力行,实实在在地去做,才能有新的局面面向未来。例如,日本,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就值得我们借鉴。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来完成的。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草体创造日文“平假名”。尽管自十世纪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而废止。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由此可见,原本就是从汉文化中借鉴而创造出来的日本文字,在今天没有忘却他们的本源,而是更加珍惜这种文化的母体。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应该保护汉字文化,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

  2、 善于发掘,扬长避短

  汉字虽然历史悠久,但当今世界最通用的文字却不是汉字,而是英文。英文只有26个字母,但也创造出了那么多的词汇,汉字则是每一字都有每一字的意思,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在简约之风大行其道的今天,笔画简洁的英文在现代设计中出尽风头,不论是在标志设计,还是编排板式方面,都有它独特的优势。相比之下,汉字笔画繁多、内涵深刻的身后,更考量设计师的内功。例如,国内很多行业标志,更多的是以首字母为主要造型元素。但不论设计风格怎样变幻,汉字的深刻内在及文化意义是英文字母所无法比拟的。在设计中我们要善于发掘汉字自身的价值,不能让这种古老的文化止步于此,它既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它已经经受住了电脑技术等新媒介的考验,正在一步步向前发展。正是因为汉字不如英文字母的来得简洁,所以要扬长避短,继续深化和传承。

  3、 “繁”“简”相会,兼容并蓄

  从现代简约即是美的角度来看,汉字的简化是有益于现代设计发展需求的。例如,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相比英文字母,简化的汉字仍旧略显繁复,对于追求简约风格的现代设计来说,简体字有它的好处。至少在设计这一方面,这为设计师解决了不少的麻烦。但繁体字毕竟已经使用了数千年,这种历史沉淀下来的美,不是现代的简体字所能比拟的。从字体上看,繁简明确区分始于一九五六年,之前主要是繁体,而法帖又多是在这以前产生的,法帖中所辑的字自然也就以繁体为主了。人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就承传了繁体字,以致在自己书写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写出繁体字来。本来,作为书法艺术,繁体字也好,缺笔少画的生造字也好,都无可非议,因为此时往往更侧重汉字形式上的美,而很少顾及到它作为一种信息载体的意义表达。但就设计这一方面而言,也是有好处的,尽管显得有点肤浅,但这些所谓的意义表达,也是人为的赋予的。

  现代字体设计应该“繁”“简”相会,兼容并蓄。不论单用哪一方面,都会有它的弊端,汉字最终走向的将是繁简通行。许多越是看上去繁复的汉字,其实越是拥有无可穷尽的文化道理存在,汉字的象形功能,除了指代意思,更是表现中国文化的审美。传统的中国汉字字型,与中国文化的中的各种审美意趣。例如,中正、对称、偏分、三段式、方形、圆融一一对应,但简化后的汉字,也有它的好处,在简约的设计中,简体汉字笔画少,处理起来更加精简,更能表达出设计师的情感。

  4、 结论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沉淀下来太多智慧,汉字便是其中之一,或许不是为了在今天这个时代喷薄而出,但这种民族智慧的力量却是真正的在厚积薄发。透过汉字字体,人们看到了如此之深的技术烙印。汉字文化曾经是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最璀璨的一支,然而在今天的数字社会时代,汉字字体文化价值被忽略。产业创造力以及生产力在迷失的市场中步履艰难、曾经延续数千年的历史光辉黯然不复。审视严酷的现实,如何重构汉字字体的文化价值成了今天字体发展道路上的首要议题。设计师应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结合汉字独特的艺术形态,设计出更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作品,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繁衍进步,并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岳川 . 书法的身份[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宗玮 . 悟对书艺[M].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3]庄义友,熊贤汉 . 汉字与书法艺术[M].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vi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