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哲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外国哲学论文 >

美国价值观的基本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27 共524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美国人的价值观研究 
【第一章】美国价值观与当代 
【第二章】美国价值观的历史生成 
【第三章】美国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美国价值观的基本特点 
【第五章】美国价值观的当代演变 
【结论/参考文献】美利坚民族的价值观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4 美国价值观的主要特点

  美国价值观是美国人在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体系,它是美国人进行价值追求、价值评判和价值选择的内在的方向与准则。美国是一个由清教徒殖民开拓而独立的国家,美国人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美国价值观有着很强的世俗宗教性的特点;美国是一个开放移民的国家,从本质上说美国人只有移民先后之分而没有本地和外地之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北美这块土地上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美国价值观有着很强的包容融合性的特点;美利坚民族认为自己是上帝选定的民族,使得他们在与外界发生联系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美国价值观有着很强的本位中心性的特征;美国人的民族优越感和不断扩张的历史,使得他们总是以“世界领导者”的角色自居,美国价值观有着很强的多外扩张性。

  4.1 世俗宗教性

  1620 年,一批在国内受到压迫清教徒们乘坐“五月花号”来到了北美大陆, 从此清教思想在北美扎根和扩展,伴随和影响着整个美国历史发展和美国社会的进步。美国着名的历史学家奥斯卡·汉德林指出:“移民就是美国的历史,而清教徒是北美早期移民潮中的主流。”17毫无疑问,美国价值观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不了解美国清教思想,就很难理解美国人和美国社会。

  一方面,清教思想认为,尽管人性是邪恶的但上帝是仁慈的,仍会引导少数选民超越俗念、荣耀上帝,得到上帝的宽恕和得救。另一方面,清教相信“预定论”,上帝在人们出生之前就已预定其中一部份人将接受恩宠而得到拯救,而另一部份则会被抛弃而受到永罚;但对人类来说上帝的决定是秘而不宣的。虽然人们不能明确知道自己的命运,但他们可以尝试着从自己的世俗活动中找到被上帝恩宠状态的证据,因为处于恩宠状态的人就是神的工具,就是为了完成神意和增添荣耀上帝而存在的。正是在这种宗教信仰的指导下,美国人将宗教的神圣性与世俗的功业内在而深度地结合了起来,只有内心笃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才会不断追求世俗的功业;只有不断创造更大的功业,才能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在这种信仰与实践的相互促动和印证之下,他们充满着无限的自豪与自信,开拓进取、勤勉敬业,不断追求更大的成功,以便增添上帝荣耀和证明自己的上帝选民身份。

  美国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但美国又是一个受宗教深度影响的国家。美国拥有一套以基督教清教教义为准绳的价值取向和判定标准,他们以清教信仰和道德标准指导着自己的行为,通过现世的创造和功业来实现其宗教理想,践行其宗教道德。

  综上,我们认为世俗宗教性是美国价值观的重要特点。

  4.2 包容融合性

  就其创造主体及其特性而言,美国文化可以被称为是一种“移民文化”,从广义上说,美利坚文化可以被认为是移民及其后裔们所创造的。美国着名历史学家汉德林曾说:“当我想写美国移民史时,我发现移民就是美国历史。”18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最初是欧洲殖民者移民到北美这块广袤而肥沃的土地,接着由于土地开发和劳动力的需要,世界各地的人通过各种方式源源不断地来到北美,其中很多非洲人、东亚人和华人被当着奴隶和劳工卖到北美的。来自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民都带有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到了北美后逐渐学习着先到的“美国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他们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先到的“美国人”,这样美国早期的各种文化价值观的相互包容融合。这些不同民族、族裔和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生活在共同的土地上,由于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市场,英语也逐渐成为大家共同使用的语言,在开辟新环境和反抗英国压迫的斗争中他们加强了彼此联系和深化了相互认同,认识到了共同的利益与目标,逐渐形成了美利坚民族认同感和共同价值观。后来美国建立,其自由宽松的文化环境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加之其快速的发展和优越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的民众,争先恐后的来到美国。来到美国的移民们都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来到美国,他们相互之间碰撞、影响和融合,逐渐形成了美国价值观的开放包容和多元融合的特征。这种包容融合性的价值观特征,体现在美国政治、文化和生活方方面面。比如,在政治方面,美国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包容和融合了历史上和当时各种积极政治观念。早期的清教徒移民对古典政治制度有深刻的了解,也希望在在北美这块处女地实现他们的“城邦理想”.美国着名学者伯恩斯通过研究发现:“北美殖民地时期的知识型领袖们,曾大量攻读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维吉尔、西塞罗、加图、普罗塔克、西德尼、普芬多夫以及博林罗克的着作。”

  与此同时,这些人也深受文艺复新思想和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天赋人权和三权分立的在美国广受欢迎。美国着名学者伯恩斯指出:“英国是美国的样板。美国人接受了英国弟兄关于自然法和人的不可让渡的权利的基本假定,并羡慕地观察英国立法者的模式。”20美国的政治学家梅里亚姆曾明确指出:

  “在独立战争后一个时期内,法国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是明显的,例如实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和权利平衡说以及对当时的革命民主主义深表同情。”

  随后诸如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也传到美国,美国也选择性吸收和融合到其政治思想和制度当中。在文化生活方面,美国容纳了各国文化之精华,且各种文化互相渗透、彼此交融,形成了美国独特的“熔炉文化”. 美国历史学家康马杰说:“从继承而论,美国不仅继承了英国的传统,也继承了欧洲的传统;不仅继承了 17、18 世纪传统,也继承了两千年的传统。美国是英国的产物。这一点谁都承认;美国的文化和制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希腊、罗马和巴勒斯坦,这一点却被遗忘了;美国人所保持的国家、教会和家庭的基本制度以及他们所珍惜的基本价值观念都表明了这种悠久的来源和关联。”22携带者各国文明和价值观的移民来到美国,在这里欧洲文化、中华文化、拉美文化、非洲文化相互包容与融合,所以,你在美国既可以看到各种语言的报纸和杂志,可以看到德国的汉堡喝啤酒,也可以看到中国城和唐人街,可以看到拉美服饰和非洲舞蹈等等。甚至有人说,美国文化就是一个熔炉文化,包容和融合是这种文化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说包容融合是美国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特点,也是美国价值观的重要特点。

  4.3 本位中心性

  美国价值观的本位中心性来源于上帝选民的自我优越感和“山巅之城”的信仰,表现为一切以本国利益为标准的行为。1630 年,清教主义的领袖人物温斯罗普在前往北美洲的航程中引用《圣经》中的典故说:“我们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山颠之城',全世界人民的眼睛都在看着我们。”23温斯罗普向所有的北美清教徒宣扬这种价值观念,让他们勇敢地做世界的榜样和永远的中心。移民美洲的清教徒也自认为自己带着上帝神圣的使命来到这块新大陆的,领导整个新英格兰殖民地乃至世界的文明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把美洲想象成一个没有“郁金之树”和“引诱之蛇”的伊甸园,因他们的到来这儿将成为天国的“锡安山”即一个世人都崇拜和向往的地方。许多清教徒都认为美洲是实现上帝千年福理想之地,美国将是世界的榜样和中心。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着名的作家潘恩就在他的《常识》中就自豪地宣称美洲人“有力量去重新安排世界”.而《常识》在当时成为了美国革命的圣经,其发表后不到 12 个月就销售了 12 万册,销售总量达 50 万册,成为当时每个人的必读书籍,因此,这种以美国人力量重新安排世界的思想深入人心,进一步强化美国中心主义的观念。可以说美国的这种本位中心主义价值观与身居来,并在其建国之初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成为了美国人的内心信念和共识。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也在离职演讲上对全体国民说道“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国家将称得上是一个自由的、进步的伟大国家。它为人类树立了一个始终由正义仁慈所指引的民族的高尚而且新颖的榜样。”

  因此,独立战争胜利和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之后,美国人更是认为他们有责任和义务管理这个世界并为其做出榜样。应该说,后来美国的西进运动,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的反恐怖主义运动,进一步强化了美国本位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特征。美国着名的小说家、诗人赫尔曼?梅尔维尔就在他的着作中写道:“美国人是特殊的、上帝的选民,毫无疑问,上帝已经让我们在未来继承那些政治上的异端分子的广袤领土。不用我们手上沾血,那些异端分子就会来归顺于方舟的影子之下。人类期望上帝为其命定伟大的事业,而我们心中也就感受这些伟大的事业。其它的国家很快就会被我们甩到后面,我们是这个世界的先锋,政治上的救世主已经来临。我们为美国做件好事的同时也就是施惠于世界”.

  里根总统 1985 年的就职宣言再次明白无误地表露了这种意识:“我们的创造发明照亮了整个世界,世界上无论什么地方有人呼救,我们就立即前去援助。”26美国人历来都毫不掩饰地以世界领导人的角色自居,把自己当作世界应该归服的中心,认为美利坚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美国是最优秀的国度,美国文化价值观应该是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价值观的标准,这些突出地表明了美国价值观的本位中心性的特点。

  美国价值观的本位中心性的实质是一切以美国自身利益为标准。托克维尔在其所着的《美国的民主》中写道:“民主社会常常充满着那些昨天才进人独立状态因而陶醉于新权力的人们。由于认为从今以后不会再需要同伴的帮助,他们也就无所顾忌地表现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27美国人一切以自身利益为标准的观念在外交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美国人一方面,高喊要承担推动世界发展和进步的国际责任,一方面,关心的只是美国利益。例如,2001 年 3 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

  为借口单方面退出了旨在改善全球环境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简称“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明确规定工业化国家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实现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危险。而美国是一个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工业大国,如果签美国订此项协议,必定会限制其国内工业的发展,于是美国毫无顾忌人类和全球的利益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又如,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 美国常常为了本国利益肆意曲解和干涉别国内政行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就开始制造和渲染“中国威胁论”,挑唆中国和其他国家关系,将中国参与国际维和行为说成是进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将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多边机制的行为说成中国要削弱美国的地区影响力等等。

  4.4 对外扩张性

  到美国参观访问的外国人经常会感觉到美国人的独特的自我优越感,美国人常以一种恩赐的态度来对待其他民族,往往给人一种高高在上和不可企及的感觉。“种族优越论”是美国 WASP 文化*的一个显着特征,随着欧洲移民来到北美大陆,也带来他们自身的优越感和对有色人种形成的偏见。在他们眼里土着印地安人和从非洲贩来的黑人被视为“上帝的弃儿”,对印第安人的驱逐和屠杀是北美大陆上最早的种族主义的体现,也是北美移民的最早的“对外”扩张。北美移民自我种族优越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扩展,他们认为这种扩展是他们在完成上帝的事业。美国建立后,拉美可以算是美国最早发生对外关系的地区,这里居住着大量的印第安人和黑人,而白人人数较少且这些白人又与美国的白人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因此,美国把就拉美人划入劣等民族之列。美国策动德克萨斯白人分裂国家蚕食墨西哥的领土,却从种族优越论里找到了理论支持称:优秀的白种的德克萨斯人与印第安人、西班牙混血人之间必然发生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当他们武力吞并大片墨西哥领土时,他们宣称:“白种人道义和智力的优越将拯救其他种族。”美国人的这种种族优越感,促使了美国“自豪”地对外扩展。1919 年威尔逊在一次演讲中宣称“我比任何人更相信美国使命,我认为,有一种精神能量,任何其他国家都不能用此来使人类获得解放,美国享有完成其使命和拯救世界的无限特权。”

  美国人对外扩张价值观念也与美国的历史传统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北美大陆的发现和北美殖民地的建立本身就是欧洲殖民者扩张的结果。作为这些殖民者的同胞和后代,生活在北美殖民地的移民自然地传承了扩张意识,并受其驱动,在建国后不断进行领土扩张。首先他们将印第安人从他们的家园中驱逐甚至是消灭;1803 年,美国又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从法国那里“购得”路易斯安那;1819 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佛罗里达;1864 年,美国总统波尔克以武力威胁从英国人手中抢到了俄勒冈;1845 年,美国策动叛乱兼并了德克萨斯,然后通过发动美墨战争夺取加利福尼亚。29美国领土由 230 万剧增到 930 万平方公里,美国东西疆界就分别到达大西洋和太平洋,我们也不难发现,美国的发展史就是其不断对外扩张的历史。

  国总统詹姆斯·布坎南在 1858 年致国会的咨文中宣称:“我们国家的生存法则就是扩张,谁也无法违背”.美国政府也毫不掩饰地说:“美国要履行世界领袖责任,首要的就是要把美国的价值观变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综上,我们认为美国人的种族优越论和殖民扩张的历史,使得对外扩展观念成为了美国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点。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外国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