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

社会舞蹈及其编创发生的嬗变研究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6-08-04 共164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社会舞蹈及其编创发生的嬗变研究
【绪论】社会舞蹈演变过程与困境分析绪论
【1.1】社会舞蹈概念的解读
【1.2 1.3】社会舞蹈渗透出的文化特征
【2.1 2.2】社会舞蹈素材与动作语言的变革
【2.3 2.4】社会舞蹈形象与审美特征的嬗变
【第三章】当代社会舞蹈创作的特征及面临的问题
【结语/参考文献】社会舞蹈发展历程与问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摘要

  从人类建立的第一个共同体--原始社会开始,舞蹈便以"社会"这种共同体为前提而存在,原始社会时期的舞蹈即可认作是最早的社会舞蹈。1987 年,我国首次提出"社会舞蹈"一词后,群众性舞蹈活动便以全新的身份获得了生命力,直至今日,社会舞蹈依然伴随着百姓的生活,并以不可估量的速度蓬勃发展。社会舞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伴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是一种为满足精神需要而主动参与的艺术实践活动。社会舞蹈的创作是群众对世界上客观事物的想法、认识、情感的审美生产,是将人体动作作为表现精神世界的工具,用肢体形态反映社会文化,将人的精神世界进行物化的一种方式。

  本文以社会舞蹈及其舞台表演舞蹈在创作方面发生的嬗变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和分析:

  第一部分:宏观上从社会舞蹈这一文化现象入手,阐述了社会舞蹈概念的起源、构成因素以及分类方式。同时,以民族传统文化、都市流行文化、公共规范文化为切入点,对社会舞蹈渗透出的文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时代、社会环境以及新媒体对社会舞蹈的影响,从而对社会舞蹈产生清晰地认知。

  第二部分:微观上选取社会舞蹈中具有代表性的舞台舞蹈作品为研究对象,以创作的视角分别从舞蹈素材、动作语汇、舞蹈形象、审美特征四方面入手,对多年来社会舞蹈编创发生的嬗变进行深入研究。纵观社会舞蹈的发展历程,对本土民间舞蹈的延续,对异国舞蹈的吸收与借鉴,大大丰富了社会舞蹈的创作素材。在动作语汇的编创中,摒弃了"范式"、"样板"的固定模式,更新为"自由"、"随兴"的肢体语汇。社会舞蹈创作从群众中来,又回归于大众,塑造的平民布衣形象越来越接地气,真正体现了社会舞蹈的群众性、平民性。当今的社会舞蹈审美观念已从"激进"转向"和谐",这种"尚和观"影响着当今社会舞蹈的创作,使之成为一种以"和谐的美"作为文化标识的群众审美活动。

  第三部分:回顾社会舞蹈创作在几十年来发生的变化,总结在创作、表演中表现出的较为稳固的全民性、自娱性和普及性特征,并探寻社会舞蹈发展历程中在舞蹈创作和表现方式等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社会舞蹈 舞蹈创作 创作流变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目的意义
  二、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三、研究现状
  
  第一章 社会舞蹈的当代考察
  
  第一节 社会舞蹈概念的解读
  一、"社会舞蹈"的界定
  二、社会舞蹈的框架类型及组织机构
  第二节 社会舞蹈渗透出的文化特征
  一、民族传统文化在社会舞蹈活动中得到彰显
  二、都市流行文化在社会舞蹈活动中获得释放
  三、公共规范文化在社会舞蹈活动中博得宣扬
  第三节 社会舞蹈勃兴的原因
  一、时代造就社会舞蹈
  二、社会环境影响社会舞蹈
  三、新兴传播媒介对社会舞蹈兴盛的助推作用
  
  第二章 社会舞蹈编创的历史嬗变
  
  第一节 社会舞蹈素材的螺旋式更新--从"土"到"土洋"结合
  一、本土民间舞蹈在社会舞蹈创作中的扎根
  二、外来舞种对社会舞蹈创作素材的丰富与创新
  第二节 社会舞蹈动作语言的变革--从"样板"到"自由"
  一、社会舞蹈"样板式"动作的过渡
  二、当今社会舞蹈中的舞台舞蹈在动作语汇上呈现的"自由感"
  第三节 社会舞蹈形象的嬗变--从"革命英雄"到"平民布衣"
  一、"革命英雄"形象的历史必然
  二、"平民布衣"形象的社会需要
  第四节 社会舞蹈审美特征的嬗变--从"以激进为美"到"以和谐为美"
  一、革命岁月以激进为美的社会舞蹈审美观
  二、和平年代以和谐为美的社会舞蹈审美观
  
  第三章 方兴未艾的社会舞蹈:当代社会舞蹈创作的特征及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当代社会舞蹈的特征
  一、社会舞蹈的全民性
  二、社会舞蹈的自娱性
  三、社会舞蹈的普及性
  第二节 当代社会舞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社会舞蹈动作语汇呈现的两极化
  二、社会舞蹈创作手法的两极化
  
  结 语
  
  参考文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舞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