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凤悲鸣》的创作特征探究(3)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 作者:李莎莎
发布于:2017-02-02 共12844字
第二章 舞蹈本体创作特点分析。
第一节 经典的形象刻画。
一 人物原型的巧妙选取。
在《家》中,巴金刻画了一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冷漠的高老爷,叛逆的觉慧,抗争的觉民,妥协的觉新,贤惠的瑞环等等。他们性格不同,神态各异。“鸣凤”是那个封建大家庭的奴婢,她聪明貌美,充满朝气,她热爱生活,渴望幸福,但在当时的社会满足不了她那简单的向往。鸣凤爱恋着三少爷觉慧,却被高老太爷嫁给大她 40 岁的地方恶霸当小老婆。她不甘心人生受到摆布,感情受到蹂躏,只有用死去回击这个旧社会的压迫,用死达到自己追求自由的目的。编导之所以选择“鸣凤”这个人物作为舞蹈的切入点,一方面是因为鸣凤这一人物形象最能体现原着的主题精神,她纯粹而集中地代表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另一方面,“鸣凤”的人物性格与环境的激烈矛盾与冲突,这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编导巧妙选取人物角色,为舞蹈的成功改编奠定了基础。
二 人物性格的典型特征。
“鸣凤”在原着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在舞蹈中更加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倔强善良的典型形象。鸣凤是相信爱情的,当她张开双臂欢乐地奔跑,雀跃,她拿着爱情信物--一块手绢翩翩起舞时,放佛正在幻想着与三少爷相恋的美好霎那。
鸣凤是单纯善良的,她深爱着三少爷觉慧,这份爱是圣洁的,纯净的,无“高攀”
之意,无“受宠”之惊。鸣凤是煎熬的,由于地位的悬殊,礼教的枷锁将她牢牢地困在痛苦与折磨中,苦不堪言。鸣凤是倔强的,当代表封建势力的黑衣人一个个出现逼向弱小鸣凤,她颤抖着,挣扎着,努力抗争却没有藏身之地,拼命要保护爱情信物却被无情的夺走。鸣凤是渺小的,她地位卑微,对自我命运的掌控是那样的苍白无力,面对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与周遭一切束缚的搏击,只能纵身一跃,投湖自尽。“鸣凤”这一人物性格是立体鲜明的,鸣凤有爱,她爱得深沉,才会以死殉情。
鸣凤有恨,她恨得痛觉,才会用死去控诉。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人物性格,为舞蹈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三 人物关系的对比分析。
在《凤悲鸣》中有两个典型的形象,一是善良美丽的鸣凤,她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另一个形象,是群舞演员呈现的黑衣人,她们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首先,舞蹈中成排而立、体形高大的黑衣女人与只身无助、身材弱小的鸣凤形成对比,以舞者人数多少对比表现人物关系的强与弱。编导这样的安排让孤身弱小的鸣凤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寡不敌众的悲剧。其次,黑衣女人在整个舞蹈中,表情始终严肃冷漠,充满了封建社会所特有的冷酷无情、尖酸刻薄,这与满眼纯净、对爱憧憬的鸣凤在表情上形成对比,以演员的表情对比表现人物关系的冷与热。再次,编导利用舞台灯光,让黑衣女人所处的光多使用冷色暗光,表现封建势力的黑暗世界,而“鸣凤”所在的地方多用明亮的追光,以灯光亮度的对比表现人物明与暗。最后,通过服装的设计体现人物之间善于恶的对比。黑衣女人们的服装为冷酷的高领纯黑色衣服裹身,气势逼人,代表着万恶黑暗的封建社会,而鸣凤的服装则简单朴素、清新可人,代表着真善美的新社会,她与身后黑衣女们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这个题材的文学范本中巴金曾用大篇幅的手笔去描绘这一人物形象与人物关系,而编导王舸用简单的几分钟舞蹈就直接表现出阶级间的矛盾性。将两类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构成了舞蹈中正与邪的碰撞,善与恶的较量,强与弱的对抗。
第二节 个性化动作语汇。
一 主题动作分析。
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必须通过舞蹈动作,准确有力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寻找出在特定环境下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主题动作。
在《凤悲鸣》中,鸣凤与黑衣女人们的形象要表达出“对抗”的意味,因而在动作设计中,鸣凤这一人物贯穿整个舞蹈的动作是“倒地”继而“爬起”.倒地表现她难以抵抗强大的封建势力,而每一次爬起是因为她心中满怀希望。因此舞蹈中随处可见她被推倒在地,挣扎爬起,又再次倒在地上的身影。而代表封建势力的群舞演员舞蹈语汇更为简洁,动作简单虽然却富有深刻寓意。所有的黑衣女们躯干保持直立状态,脚下的步态用快而密的“圆场步”去进行调度,展现出了封建时期对人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禁锢。她们手里不停挥动黑色丝巾去表现对鸣凤的唾弃,时而又用手指着鸣凤的脊梁骨,传达出一种压迫与无情的指责。这套动作简单却让人印象深刻。在编导对它的速度及力度进行了调整后,使其质感特别又符合人物形象特征,形成了封建势力典型而独特的舞蹈语汇。
二 舞蹈语汇分析。
该舞蹈语汇的主要发展手法就是对动作的重复。“动作的发展重复是为了强化观众对舞蹈语汇的视觉印象、对舞蹈语义的深度理解,是舞蹈创作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方法。”《凤悲鸣》这套主题动作几乎贯穿了整个舞蹈后半部分,成为舞蹈群舞部分最主要的舞蹈语汇。编导欲通过不断地重复主题动作去塑造人物形象,强调人物情感,帮助观众理解舞蹈主题意义。舞蹈动作在不断地重复过程中,虽然舞蹈动作本身没有出现结构的变化,但编导在空间调度上做了巧妙设计,并在舞蹈演员单双三群体中形成传导、对比、呼应、共鸣等模式,在多种形式不同的重复下推进着人物情绪与剧情的变化。
三 主题动作与语境描述。
判断一个舞蹈语汇的准确与否,除了对动作语义的分析外,同时不能脱离对其语境的研究。该舞蹈主题动作的形成与其舞蹈语境密切关联,编导通过原着中的历史背景奠定了主题动作特殊的品质。“冷血”与“残酷”是封建势力代表的关键词,“指责”与“唾弃”是舞蹈动作发展的动机,周而复始的重复动作显现出了人物的麻木无情。社会环境影响了该主题动作的发展,成为观众感受动作语义,解读作品内涵的文化语境。《凤悲鸣》的主题动作在舞蹈中虽多次重复使用,却没有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也不会让人觉得单一乏味。主要因为群舞演员在不同的语境中去完成表达任务,并在转换中揭示表现主体的情感变化,如在舞蹈的 3:34--4:32舞蹈的语境变化竟多达五次,通过快速的转换,丰富的构图,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语境变化中而不是单一的动作展示。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李莎莎. 王舸《凤悲鸣》创作特点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6.
相关内容推荐
-
舞蹈作品的个性与共性有机统一
一、舞蹈作品的个性。谈及舞蹈作品的个性,无疑会思考一个问题即什么是舞蹈作品的个性?百度百科上这样解释个性: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
-
改善舞蹈编导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效率的方法
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各个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多彩。我国进行民族民间舞教学中,民族民间舞教学作为中国舞蹈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它与其他舞蹈课程共同担当着培养优秀舞蹈人才、传承我国先进文化的责任。因各个民族文化观念...
-
高师舞蹈编导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问题探
本世纪以来,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舞蹈专业,仅广东省就有多家院校开设了舞蹈编导专业,如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等。随着开办院校专业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舞蹈编导专业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校通过兴办舞蹈专业,推动我国舞蹈人...
-
舞蹈编导的职责与类型及新要求
一、舞蹈编导的职责与类型1.职责舞蹈编导是对整个舞蹈作品的组织和引领,舞蹈专业与其它的专业有所不同,它不仅需要对舞蹈的编排,还应该引领舞蹈的整体动作编排,使两者高度统一。舞蹈本身是通过一定的肢体语言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情节,从而形成具...
-
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与创作结构漫谈
1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是舞蹈形象与舞蹈段落的融合。舞蹈编导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其创作思想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即舞蹈创作要体现时代精神、舞蹈创作要符合舞蹈形态、舞蹈创作要贯彻独特风格,其具体内容如下:1.1舞蹈创作要体现时代精...
-
鉴赏舞蹈作品的基本步骤分析
舞蹈作品赏析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 它是作品编创前的借鉴, 同时潜移默化之中改变编创思维, 提供编创思路。...
-
高校舞蹈编导课多元化教学方法探析
引言。舞蹈编导作为情感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合了人类的基本意识以及审美观念,高校教师对学生舞蹈排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如何表现出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我国高校编导课程也在向不同方向发展,这...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