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毕业论文第七篇:江苏舞剧《柳如是》中的“江南”元素展现
摘要:舞剧《柳如是》反映的是明末清初发生在江南的一段历史。作者在对江苏舞剧中渗透的“江南”元素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围绕舞剧《柳如是》中如何渗透“江南”元素,从昆曲、古琴、柳诗三个角度展开讨论。
关键词:江苏; 舞剧; 柳如是; 江南元素;
The Artistic Elements of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Presented in the Stage Play Liu Rushi
CHEN Wen
School of Humanities,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The stage play Liu Rushi(the name of the main character) follows a story which took place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Jiangsu Province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By analyzing the artistic elements of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that are involved in stage plays produced in Jiangsu,the author explores how the artistic elements of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are added into the play Liu Rushi from three aspects,namely Kunqu(a traditional opera),Guqin(a local instrument) and Liu Rushi' s poems.
柳如是和钱谦益之间的故事家喻户晓。柳如是虽然出身烟花,但是她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大义一直为后世所赞叹。由此,我们希望能够把柳如是的故事搬上舞台,用舞剧的形式塑造这位有气节的江南奇女子。
柳如是从小在江苏吴江长大,为秦淮八艳之一。她与钱谦益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江苏常熟。吴江、常熟都地处江南。所以,要想成功塑造柳如是这个人物,舞剧中的“江南元素”必不可少。
应志琪主编的《江南舞蹈艺术》对江南舞蹈进行了研究,对江南舞蹈中涉及的地域元素展开分析,并以《丰收歌》《水乡送粮》《春回大地》《我的作品姓“苏”》《小城雨巷》等为例对江南舞蹈进行了赏析,从而补充了江南舞蹈论著方面的空白。俞惠煜主编的《江南文学与艺术》分析了江南艺术形成的具体环境以及它所体现的艺术精神,探讨了江南艺术的渊源与特征。
下面我们首先分析江南舞蹈和舞剧中所体现的“江南元素”。
一、江南舞蹈的“江南”元素
江南的舞蹈,最早可追溯到“楚舞”或“吴舞”,它们在江南舞蹈逐步的形成与发展中占据了核心的位置。[1]今天的昆曲中依然保留着它昔日的面貌。那么究竟什么是“江南元素”?从字面上说,可以将其理解为以江南地域为依托的文化、艺术元素,可体现在舞蹈领域。
20世纪60年代由黄素嘉、李玉兰共同创编的《丰收歌》成了那个时代经典的有“江南”元素的舞蹈作品,作品运用“泰兴花鼓”的动作元素,生动地刻画了一幅丰收时节女劳动者在田地里热火朝天辛勤劳作的劳动场景,为人们勾勒出了典型的江南女性的艺术形象。由此,江南舞蹈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车道。21世纪初,由原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创编的作品《小城雨巷》,更是通过央视春晚的大舞台让全国人民看到了舞蹈中浓郁的“江南”元素——手撑油纸伞袅袅婷婷的姑娘们行走在独具江南特色的民居之间。其中“伞”不仅仅是一个舞蹈道具,更成了一个代表江南的重要元素,它承载并赋予了水乡“水”的灵动与江南女子内秀的神韵。至此在全国的舞蹈界迅速地刮起了一股强烈的“江南风”,江南舞蹈的创作也由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舞蹈作品,一些优秀的舞蹈编导还在努力尝试着进行江南风格舞剧的创编。可见,江南元素在江南舞蹈中非常重要,不仅决定着舞蹈本身的艺术层次,还有利于丰富舞蹈本身的文化内容。
二、江苏舞剧的“江南”元素
作为舞蹈艺术最高水准代表的舞剧,近些年在江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方面,由于舞剧是舞蹈艺术发展到相当高度的产物,不仅要有相对稳定、庞大的专业演员队伍,还需要配备现代化装置的剧场。江苏雄厚的经济基础为舞剧的创作和演出奠定的坚实基础,使江苏的舞剧产量达到了全国之首。另一方面,舞剧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与一般舞蹈作品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综合性的艺术作品,有着复杂的人物、情节以及矛盾冲突,需要厚重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江苏自古人文荟萃,文化源远流长,因此,能够给予艺术家更多的创编元素。江苏舞剧被赋予了江南地区独特的韵味,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舞剧本身的阴柔与阳刚并存以及将舞剧与诗词文化、苏绣文化相结合等方面。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使江苏舞剧更加有江南地区的韵味。以下我们就通过几部原创舞剧作品,来尝试分析目前江苏舞剧中的一些“江南”元素。
(一)“江南女子”体现江苏舞剧的阴柔与阳刚
江南精神,给人的普遍印象是阴柔与温润,但是从历史上来说,吴人却也曾经“尚武好斗”,只是随着中国经济中心不断南移,富足安逸的生活使得江南人由粗犷尚武逐渐转为细腻尚文。但是,江南人骨子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血性与刚烈却是基因中携带的印记,无法完全消磨殆尽。其表现在艺术创作中,所呈现出的是外在的阴柔与内在的阳刚相融合的独特审美;表现在江南女子的性格上,就是其同时具备温柔与阳刚之美。
由苏州芭蕾舞团创作的民族芭蕾舞剧《西施》,以吴越争霸的历史为背景,围绕西施演绎了一篇血与火、爱与仇的旷世绝唱。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可以说是江南女性美的化身,同时她也是舞剧着力刻画的一个最为核心的“江南”元素。这不仅因为西施是江南人,更重要的是她的美丽、温柔和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坚韧的精神是江南女性形象的完美的缩影。今天我们看到的许多江南风格的舞蹈都会突出表现江南女子的阴柔之美,却往往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看似柔弱的外表下,江南女性所具有的那颗坚贞而勇敢的心。剧中的西施用女性柔弱的身躯肩负起了整个国家的兴衰荣辱,无时无刻不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试问,她的内心需要蕴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才能够做到呢?刚与柔的转化与发展在舞剧中被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刚与柔在江南已经不再是对立的两个面,它是可以互相转化与融合的一个整体,成为江南人独特的精神品格。
(二)“诗词歌赋”连接江苏舞剧的庙堂与江湖
江南风景秀丽,吸引了许多在江南游历居留、辞官隐居、仕终返乡的历代著名文人,他们中不仅有着“居庙堂之高”的高官大儒,更有着“处江湖之远”的豪侠义士。从文化角度来看,古典诗词歌赋中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尤其是以江南为背景的诗词,属于以精神为本质的诗性文化形态。
苏州市歌舞剧院的原创舞剧《桃花坞》,从当代人的视角出发,讲述了桃花坞中古今两对恋人的情感故事与人生起伏。“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一首《桃花庵歌》,让我们解读出了“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在嬉笑怒骂间大隐于市的无奈。从身居庙堂到隐遁江湖,坎坷、传奇的人生经历与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使他成为历史上许多文人心中的“偶像”。他在诗词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也成为舞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江南”元素,不仅承载了唐伯虎与沈九娘纯洁的爱情,还象征着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留、传承与发展。舞蹈,历来被看作是最能反映人精神生活的镜子,不仅具备形体上的美感,更需要其文化内在的“深意”来丰富舞蹈的内涵。舞剧《桃花坞》通过诗意的手法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江南文化特有的诗情与诗性进行了一次艺术的阐释,使更多的普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舞剧的诗意之美。
(三)“一针一线”描画江南舞剧的理性与个性
苏绣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更是江南地区的代表性技艺,也是江南元素的代表,可以体现出江南人耐心温和的性格,并且营造出理性、包容的环境。基于此,苏绣艺术非但没有走向平庸,反而呈现出了多姿多彩,个性迥异的面貌,这是因为富足的物质生活维护了艺术家独立的个性和尊严,这种清高出世的精神对于保持江南艺术的个性与风骨是至关重要的。
无锡市演艺集团原创的民族舞剧《绣娘》,以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为主要的创编元素,因此,“线”在整部舞剧中成为一个代表江南的重要元素。丝线的连绵不绝,代表了秀娘与明轩的意合情投,而丝线一根一根地绷断,则象征着生命正在一点点的消失。在剧中,“绣娘”这个人物既代表一个个体,又代表一个群体。对于这个群体来说,长期以来处在社会的底层,女性本就软弱的性格更令她们处在压抑而理性的状态中。而作为个体来看,绣娘在经过了痛苦的情感压抑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个性的爆发,勇敢地与不幸的命运抗争,这样的勇气既是主人公个性的充分展现,也将这个性带到了群体当中。绣娘成为近代中国女性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女性解放的典型,舞剧《绣娘》将江南文化中的理性与感性同生共长的特点充分地演绎了出来。
三、舞剧《柳如是》中的“江南”元素
面对江南舞剧艺术快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一名身处江南的舞蹈工作者,我一方面感到欢欣鼓舞,另一方面却也隐隐有着一些担忧——对于江南文化了解得不够深入直接导致了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模仿式、快餐式的舞台作品。伴随着浮躁的社会风气,大大小小的舞台和各种名目的晚会当中充斥着低质量的作品,以致于人们一想到江南舞蹈,那些被简单化和符号化的“江南”元素便会立刻出现在脑海中——风花雪月、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背景下,充斥着女性柔弱的步伐、摇曳着的荷柳、空洞的油纸伞和无力的团扇等等。这些大家印象中似乎最能够代表“江南”的舞蹈元素,虽然一度成功地塑造了许多的“江南美”,但同时却也固化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似乎只要是女子撑着伞就足够表现“江南”了。如此现象不禁令人反思。江南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沉厚重的文化,但是反映在当前的舞蹈创作上,却是流于表面形式的多,富于人文内涵的少。因此,对于“江南”文化更加全面的认知和深入的理解,成了当下我们舞蹈创作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以其坎坷的身世、出众的才华、传奇的经历和大义凛然的气节,深深打动了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在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陈寅恪先生历时10年写出了80万字的《柳如是别传》,创下了严肃学者为下贱娼妓考证作传的先例。将柳如是这个人物以舞剧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成为我们的夙愿。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意识到,要想深入刻画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需要创作者在创编的过程中不断找寻江南文化中一些典型的“元素”进行舞蹈化的加工,使之成为《柳如是》所特有的舞蹈语汇,如此,才能够使我们的作品更具有深意和价值。
(一)昆曲的细腻典雅之美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舞蹈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整体风格来看,昆曲与江南水土相应的细腻典雅是其最突出的特征。由于长期的演剧历史,昆曲逐渐形成了说唱与舞蹈紧密结合的表演特色。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舞蹈在昆曲中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舞剧《柳如是》在整体的表演风格上可以借鉴昆曲舞蹈身段的一些元素,进行提炼和创新。例如,创编《柳如是》舞剧时可以抓住文人气质中“源于意”“动于情”所体现出来的“神似”,如此一来既可将昆曲中的内在气质体现出来,又与舞剧主角柳如是、钱谦益人物个性相符。处于当时那个国破家亡的时代,文人士大夫难免多愁善感,要在其肢体动作中体现对社会、人生的哀怨,我们用到了昆曲中的“磨袖”,水袖由里向外折去,手心向上,做平面磨转,水袖随之轻缓飘荡,多在思索、试探、遐想时使用,以此表现出明末文人多思多虑的特点。此外,舞剧《柳如是》与昆曲的结合也不能只是局限于服饰与动作,只追求“形似”。昆曲之所以由兴盛走到没落,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生存基础,表演风格过于舒缓与惆怅,不符合普通市民审美需求。所以,对于舞剧《柳如是》的创编,也要在形体动作上与江南传统民间舞动作相结合,如祭祀舞、打鱼时的劳作舞等,消除与观众的距离感,使我们的舞剧成为真正属于百姓的精神食粮,吸引更多的百姓关注江苏舞剧与昆曲,弘扬地域舞蹈文化。
(二)古琴的清和淡雅之风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2]明末清初严天池创立的“虞山琴派”,四百年来盛传不衰,影响深远,被后人誉为“古音正宗”。在江南,古琴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一批不断钻研的艺术家,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古琴艺术已经是深入到了江南普通人民的心中,具有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舞剧《柳如是》音乐部分的创作,便可以古琴乐曲意境为背景,从中提取江南元素,丰富和提升舞剧音乐的表现力与内涵,并且营造一种江南烟雨朦胧、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古琴本身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可以将演员排练期间的烦躁心理消除。更加重要的是,古琴演奏过程中需要发挥出聆听者的想象力,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这也是舞蹈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创编舞剧《柳如是》时,可以将古琴与舞蹈相结合,以古琴曲作为背景音,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同时再以舞蹈作为引导,充分展现出其中所蕴含的江南元素,并体现出江南文化的厚重感。
(三)柳诗的独出机柕之才
柳如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博学多才,被后世誉为“一代才女”“文宗国士”。她的诗词极富情致,词章婉丽,有《戊寅草》《湖上草》《柳如是诗》等留世。陈寅恪更是被柳如是的“清词丽句”惊得“瞠目结舌”,说“河东君所做诗余”,“则胜于钱谦益”。
我们创作舞剧《柳如是》的初衷,一方面是被柳如是的身世、才学所深深吸引,另一方面,我们又深感柳诗高深雅致,独出机柕。舞剧中以柳诗为创作元素,连接和贯穿整部舞剧,让观者可以近距离感受到主人公含蓄深远、婉转细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例如“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可以体现出柳如是对爱情的追求。柳如是创作的诗歌,几乎都是使用借景抒情、托物寄情这两种手段营造意境,舞蹈艺术最高境界同样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所以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将柳如是创作的诗歌作为舞蹈的旁白,奠定整体基调,再以舞蹈外在的“形”与诗词内在的“意”有机的结合,将诗词作为“韵”,舞蹈作为“律”,提高舞剧的意境层次与美感。
四、结语
舞剧在江苏的发展可以说是轰轰烈烈,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倡导下,我们迎来了舞剧春花锦簇的明媚春天。另一方面,毋庸讳言,由于当下浮躁的社会风气,也导致舞剧创作丢失了曾经具有的精益求精、反复打磨的“工匠”精神,过于急功近利,反而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水平。我们在总结过往江南舞蹈和江南舞剧中成功运用“江南元素”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创编舞剧《柳如是》的几点想法。这些想法还很不成熟,希望提出后能够有机会就教于方家。
参考文献
[1]应志琪.江南舞蹈艺术[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17.
[2] 居阅时.江南文学与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31.
第二节营销战略和策略一、舞剧《泥人的事》的营销战略舞剧《泥人的事》的营销战略:以高水准的艺术产品赢得高雅市场,以低票价的惠民政策宣传普及推广,以艺术节和全国巡演赢得品牌声誉。1、高水准的艺术产品赢得高雅市场舞剧与歌剧、交响乐、室内乐、...
结论论文是以原创舞剧《泥人的事》的市场运营为课题,通过对舞剧《泥人的事》作品艺术特色、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三个子课题,根据音乐与舞蹈学、市场学、管理学的原理,运用田野工作的实际调研法、逻辑分析归纳法、从抽象到具象的方法,展开较为深入有层次的...
绪论第一节作品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但随着改革开放后以及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来,我国文化产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如今已经占据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的迅...
前言舞蹈美学是舞蹈与美学的交叉学科,从舞蹈的审美特征为基础来研究舞蹈本体,揭露舞蹈本质的特殊矛盾与规律。从舞蹈身体语言学的视角来看舞蹈学,身体美学的研究属于第二级学术平台,与第三级平台审美的身体语言进行对接,揭示舞蹈语言知识的本体性。中...
一、福金和他的芭蕾舞剧概述米歇尔福金(18801942)是20世纪俄国最重要的芭蕾舞大师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芭蕾舞的改良和创作,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经典作品。福金的芭蕾舞艺术生涯可追溯至1889年,当时只有九岁的福金进入圣彼得堡戏剧学院学习舞蹈,毕业后即...
第三章舞剧《泥人的事》的市场瓶颈及对策第一节市场瓶颈舞剧《泥人的事》作为天津歌舞剧院推出的一部重要大戏,集合了精良的制作与演职团队,在全国各地上演后都取得了很好的口碑与市场反响。但作为一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精品剧目,在其创作与市场运作...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艺术研究一直在做去政治化的努力,而以下关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篇章,则要做一个政治文化视野上的回归。之所以有这种回归的思路,是因为如果不读现代史和党史,不读革命回忆录,不读口述史,就无法还原产生革命经典的...
对于舞剧创作来说,文学剧本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同样适用于舞剧。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我国的舞剧创作对文学剧本的关注不够、重视不够。有些舞蹈编导甚至轻视舞剧的文学剧本创作,认为舞剧剧本可有可无,无足轻重;还有的舞...
江苏隶属我国华东地区,南北长、东西短,北邻山东、河南二省,南接浙江、上海两个繁庶之地,西挨安徽,东沿黄海,是由13个市组成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省份,江苏民间舞蹈就诞生在这块独特、神奇的土地之上。通过研究对比我们发现,江苏省的风土人情以及地域特征...
绪论本论文就中国舞剧市场处于发展艰难、前景低迷但又正在复苏振兴和蓬勃发展过程中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原创舞剧《泥人的事》获得巨大成功作为研究对象,白淑湘先生评价舞剧《泥人的事》为:高规格低投入的精品,天津歌舞剧院党委书记、院长高久林说:原创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