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物流论文 >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13 共458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研究
【第一章】新时期农村物流模式构建分析绪论
【第二章】农村物流系统构建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新农村物流体系构建PEST分析
【第四章】新农村物流现状问题及需求调研分析
【第五章】农村物流网络平台的构建
【第六章】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的对策
【参考文献】如何构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参考文献

  6.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的对策
 
  6.1 完善物流法律体系,加强促进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的政策支持。
 
  农村物流体系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的《农业法》等相关法律在实施过程之中涉及多个权利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受到阻碍。对调节农村物流活动的法律及优惠政策还比较欠缺,需要进一步出台物流领域的综合的法律法规[32],来规范物流市场上市场主体的行为。同时,完善的规章制度及行业标准也是维护农村物流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首先,加快出台统一的完善的物流行业标准,针对农村物流市场的服务质量,应有一套具体的评估标准,从而使来自与各方的物流主体能够在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下良性竞争。其次,应建立农村物流市场监督机制,对于在农村物流活动中哄抬物价、违法乱纪、扰乱市场秩序的物流参与人员应给予严厉打击,从而使农村物流市场的运营环境得到净化,促进农村物流体系的有效运行。
 
  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多方的力量,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仅靠农民一己之力很难实现。
 
  需要国家给予宏观的政策引导,地方政府则应该多出台各种具体的优惠政策,如免税、减税政策,土地使用的优惠政策等,吸引一些专业的物流公司投身于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中来,为农村物流注入鲜活的血液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同时,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还应该重视资金投入。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化平台的搭建等庞大的工程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33].
 
  要重视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创新工作,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具体的做法有:1)明确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服务于农村物流的职责。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在维持县域网点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农村开设营业网点,并提供服务于农村物流的专项金融业务。2)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增加农村的金融组织类型,在符合法律规范的前提下,搞活农村金融市场。3)加大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组织的监管力度,防止农村金融违法犯罪,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减轻农民负担。
 
  此外,地方政府还应该放宽贷款的金融政策,鼓励农民及物流企业投身于农村物流中来。
 
  明确针对农民在农村物流运营中资金短缺的现象,给予宽松的小额贷款进行扶持,提高农民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投资与农村物流市场的可以给予提高贷款额度、减息等优惠的金融政策[34].
 
  6.2 加强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其运作效率及服务水平。
 
  农村物流体系的高效运行,离不开通畅的信息传输渠道以及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建设农村物流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农村物流体系中的各节点组织可以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递,从而提高物流的运行效率。
 
  这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巨型工程,需要政府各级部门及多个行业共同参与。其中,政府在该项目中起主导作用。具体的做法有:1)加速互联网、电信网技术在农村的普及速度。2)建立并完善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使农民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各种买卖及物流信息。3)引入条码技术、射频技术等信息自动化采集技术,EDI、Enternet 等信息传输技术,GPS、DIS 等定位及导航技术,EOS、POS 等系统应用技术提高信息处理效率。4)开发多层级的物流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从城市到县,从县到乡镇,从乡镇到村的多级物流结构,并保证信息传输渠道双向通畅。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从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反馈各阶段进行功能完善,形成完整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
 
  对于农村物流体系中的企业,也应注重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我国很多物流企业由于规模及资金有限,不愿在信息技术方面投入过多。它们往往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进行经营,技术不行就靠廉价的劳动力,没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眼光,因此,我国的一些民营的小规模物流企业生命力往往较短。而那些注重先进信息技术应用,有着长远眼光的民营物流企业却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发展迅速,不断壮大,比如顺丰、四通一达、宅急送、等物流企业,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此外,我国一些从传统储运企业成功转型的国营综合物流企业,如中储、中远、中外运等,同样也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他们把先进的信息技术视为公司发展的生命力。物流企业拥有先进的物流管理策略及信息技术,是农村物流体系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有效的拉动了农村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6.3 合理规划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提供物质支撑。
 
  根据问卷调查分析结果,70%的被调研者称自己村子附近没有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
 
  这严重阻碍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因此合理规划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刻不容缓。
 
  我国的物流技术装备应用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不足,物流基础设施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小,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更是不足。近几年,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重视,并逐渐加大财政支持,但目前,我国农村的物流基础设施依然很落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物流的发展[35].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的物质保障。
 
  农村的物流基础设施大致包含两大方面,一是指延伸到农村的铁路、连接城乡并深入到村子的公路以及各种场站码头等公共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还包含分布在城乡及村子里的物流园区及物流网点、农村物流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因此,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兼顾以上两个方面。除重视道路等传统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外,还应从整体上合理规划物流网点的地理分布,科学确定各级物流中心的规模[36].
 
  物流基础设施的构建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持,仅靠政府一己之力,短时间内很难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我们应该创新投资机制,引入多元化的投资力量加入到新农村物流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来[37]
 
  .对于耗资巨大的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及大型的物流集散中心、物流园区等由政府部门出资建设,对于中等规模的物流枢纽如县级、乡级的物流中心可以采用政府出资与民间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而深入到农村的小微型的物流网络节点、电商物流服务点等可以鼓励企业出资或农民合伙出资的方式来建设。
 
  6.4 加大物流宣传力度,加强物流培训,提高农民物流意识。
 
  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偏低,也不懂得物流专业知识,更意识不到物流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提高流通效率,使农产品更保值。农民意识淡薄,没有投身于物流建设的潜在动,农村物流很难快速发展。当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中出现与农民的个人利益冲突的时候,农民很难主动退让,加大了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的阻力。因此,对农民进行定期物流培训,宣传农村物流的重要性,传授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尤为重要。
 
  新农村物流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物流人才。国家应注意培养新农村建设中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鼓励更多的物流学者加入到农村物流的研究中来。目前我国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高校教育培养,另一种是通过社会培训机构以考证过级的方式进行培训。针对农村物流人才的缺口,一方面应该要求高校加强农村物流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应加大社会物流培训力度,并深入到农村,开展物流的教育培训工作。
 
  此外,地方政府及村委会干部应加强物流重要性的宣传,鼓励农民参加物流培训[38].或由地方政府出资,免费给农民进行物流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物流意识,使农民能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工作中来。
 
  6.5 推行"农超对接",提高供应链及农村物流的运行效率。
 
  现代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农民要想使自己的农产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必须缩短供应链的长度,节省商品流通时间,提高供应链及物流的效率。"农超对接"就是顺应这种市场变化而被提出的有效经营方式[39].它是指农户或其他农村生产组织以合同契约的形式与商家达成合作意向,使田间地头的农产品直接运往超市的货架的一种流通方式。该模式能够使消费者、农民、超市实现"三赢":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使其以合理的价格在超市方便的买到新鲜的时令蔬菜、水果、鱼虾等农副产品;而农民的农产品也有了固定销路,使自身收入增加;超市则以最低的价格在源头采购到货物,提高了利润空间。
 
  在国外,"农超对接"的经营模式应用比较普遍,亚太地区及美国的应用比例分别达到 70%和 80%左右,大约是我国的 5 倍。在 2008 年由商务部及农业部联合发文的《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我们看到了政府对农对超工作的认可与重视。该通知鼓励这种"基地+超市"的流通方式在农村开展,以提高供应链物流效率,节约社会资源。而"农对超"模式的有效运转离不开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的支撑,相反,农村物流体系的高效运转也离不开"农超对接"的新型流通模式的运用。
 
  该模式为农村物流带来的好处有:1)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在传统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从供应地到最终需求地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而该模式把农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全部压缩掉了,大大降低了流通时间,提高了物流效率,使农产品能够及时保鲜的出现在城里超市的货架上[40].2)节约了物流资源,减少了大量无效的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等作业环节。"农对超"使分散性的农户的农产品有了销路,有的甚至是订单式种植,改变了以往农户把农产品存入仓库找不到销路,最后腐烂变质,使农户蒙受损失的现象,也避免了农产品中间商把农产品运往外地,由于长时间的运输造成货物变质,增加运输成本的现象。"农超对接"销路的确定性,使物流作业行之有效,大大节约了物流及社会资源[41].
 
  6.6推行社区参与,减小构建阻力,提高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的有效性。
 
  构建新农村物流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又相对漫长的过程,在其推进过程中势必会关系到政府、企业、农民三方的利益。如何能够协调好各方利益,尤其是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真正建立农民满意的物流体系,至关重要。否则,不但不能保证物流体系的有效性,还会增加构建阻力。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本,推行社区参与原则,才能使物流体系的构建工作行之有效。具体做法有:
 
  1)全面宣传社区参与的各项益处,改变农民落后的参与意识。鼓励农民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新农村物流体系构建工作中来,积极提出宝贵建议。此外,还应鼓励农村物流体系中其他市场主体如物流企业及其他加工型企业、商业企业等加入到社区参与中来。
 
  2)建立健全社区参与机制。成立自治的专项农民议事会,由村民选举其议事成员,去除行政化色彩。议事成员负责收集农民的建议,并及时向有关负责部门反馈。同时应增加该组织运营的透明度,提高其公信力,做到真正能够代表农民,能够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村委会则应起协调监督作用,避免过多行政化的干预,指导农民正确的参与[42].
 
  3)细化社区参与的实施方案。(1)对农民建议的收集工作应采用定期集中收集与平时分散接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定期召开村民会议的方式集中收集村民建议,常设的农民议事会成员则负责平时收集农民及其他参与主体的建议。(2)在组织社区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应有一套规范的、科学的运行程序,参与结果的公平有效。(3)政府有关部门应把握好在社区参与中的角色,既要有效引导又不能过度参与。(4)通过社区参与,参与主体所反映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务必要得到有效解决和合理的采纳,否则会影响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社区参与活动长期有序进行。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返回:物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