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物流论文 >

农村物流网络平台的构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13 共769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研究
【第一章】新时期农村物流模式构建分析绪论
【第二章】农村物流系统构建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新农村物流体系构建PEST分析
【第四章】新农村物流现状问题及需求调研分析
【第五章】农村物流网络平台的构建
【第六章】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的对策
【参考文献】如何构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参考文献

  5.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
 
  基于第四章对现有问卷的调查结果及需求的分析,本章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进行构建并做详细分析。
 
  5.1 构建原则。
 
  5.1.1 系统性原则。
 
  农村物流本身就是一个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部分有机组成的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在构建农村物流体系时从全局出发,由整体到部分。先从整体出发,构建农村物流体系的框架,再分别对分系统进行完善。各分系统的目标应服从总体目标。
 
  5.1.2 适应性原则。
 
  农村经济自身的状况以及农村物流呈现的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等特点,要求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遵照其特殊性,来构建农村物流体系。同时,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农村物流亦是如此,我们的物流体系更不能一成不变,因此,在设计中,应遵照发展性、适应性原则,从农民的实际需求与农村物流的现状出发,不脱离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实际,来确定物流节点的规模。
 
  5.1.3 动态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物流体系的内容也会有所改变,因此,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不是一次性的工程,它是需要不断调整与变化的。比如物流网络节点会因市场环境的变化在规模及地理位置上有所变动,物流服务的内容会因农民需求的变化有所改变与丰富,物流信息技术与装备也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我们对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应始终本着动态性原则,才能保证其有效性[23].
 
  5.1.4 循环经济原则。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步伐开始放缓,人们更多的关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农村物流的发展也应由粗放型改为集约型,因此,积极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农村物流体系是时代的要求。
 
  1)应从战略层面认识其紧迫性和重要性。长期以来,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人们只一味追求经济的增长,重速度、重开发、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轻效益、轻节约,使农村的环境和资源收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应改变这些发展理念,注意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使新农村物流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进行可持续发展。
 
  2)使农村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利用。当前,政府大力宣传发展节约型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应在经济建设中同时使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循环经济涉及地区、产业、企业各个方面及环节,是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一种生态经济[24].
 
  3)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物流总是分散在各个行业内,物流职能也经常分散在各个部门,使物流很难实现系统化,很多地方的物流都出现了管理分散、条块分割、建设重复等问题,农村物流也不例外。这使农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综合经济效益较低。使上述问题得到改观,构建循环经济下的农村物流体系也就成了一项复杂的工程,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具体包括: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物流的协调监督,出台各种支持性的、可操作性的、符合市场要求的政策;对农村物流系统结构整合优化,加强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使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布局合理、运转科学有序[25].
 
  5.1.5 市场导向原则。
 
  农村物流体系的有效运行,离不开政府引导,但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只有通过市场调节的农村物流活动才能更加长久的发展,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在农村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涉及多方利益并缺乏资金支持,离不开国家在政策上的扶持与引导,但一味靠国家补贴来维持运营的物流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创新多种经营模式,使农村物流体系良性运转,才能使其不断成长,不断完善。
 
  5.2 构建框架。
 
  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应在循环经济的视角下构建农村的物流体系。因此,新农村物流体系应该是一个循环的系统,既包含正向的生产与生活物流,又包括垃圾及废弃物回收的逆向物流。
 
  在该体系的设计中分别包含多级多中心的双正向物流网络系统、农村电商物流服务平台系统、农村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系统及起到连接作用的信息通信网络和运输线路(如下图5-1)。其中,生产物流与生活物流本着资源协同的原则构建双正向物流网络。顺应农村电商的发展需求,该体系中还包含了服务于电商的物流平台。
 
  成熟的农村物流体系的物理结构应该呈复合型的特点。生产物流与生活物流流向相反但线路重合,构成双正向的物流网络,回收及废弃物物流形成逆向物流系统,与电商物流服务平台共同形成复合型农村物流体系。该体系中的三个子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有效的进行资源协同,避免了物流资源的浪费。通过该体系的构建,使城市与农村物流系统有效连接,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该体系中,农村电商物流服务平台收发的包裹最终也通过农村物流网络系统实现城市与农村的流通;农村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系统中,可回收的物品通过农村物流网络系统运出农村,而废弃物的处理方面,可在农村处理后再利用的当地直接处理,当地处理不了的各种生活垃圾,通过专用车辆运往大型垃圾处理处理中心。
 
  5.3 农村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
 
  5.3.1 多中心、多层次农村物流网络系统构建。
 
  由于农村不像城市那样居住密集,整体呈现分散性的特点,地区跨越性相对较大,因此农村物流适合建立多中心多层次网络形式。这种结构有利于实现农村物流作业的跨地域协同,更好的利用各方物流资源。
 
  基于"循环型物流"的定位,使农村物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经济状况良好、货源集中、交通便利的乡镇建立物流中心,物流业务辐射本乡镇及周边企业较少、条件不成熟的其他乡镇。并进一步扩大业务量,使不同地域的乡镇级物流中心能够无盲点的在乡镇覆盖。同时,该物流中心向上连接县级大型物流集散中心,向下连接村级物流站。对于村级物流站的建设,根据其地理分布情况,及交通便利情况,在位于重要交通位置的村建立物流分拨站,不属于交通枢纽的村落建立物流转运站,开展收发件等小业务[26].网络中的物流中心由大规模的枢纽到小微型的转运节点都能够有效联通,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的物理结构。力争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农民"有货无车运"、"谷贱伤农"等现象。
 
  5.3.2 生产、生活双正向物流网络系统构建。
 
  所谓双正向物流网络是指在物流系统中同时存在两个方向完全相反,但却可以共用同一物流网络,并且两种都是从其产地运往接受地的正向物流活动,由此两者之间本着节约社会资源的原则,相互配合而形成的有机的物流网络形式。
 
  在农村物流体系中,生产和生活资料需要从城市运往农村,而农产品等其它产品则需要从农村运往城市,这两种服务于农民生产与生活的物流方式运输方向相逆,但运输路线却是重合的。本着资源合理利用的节约原则,我们可以将生产物流与生活物流结合起来,构建双正向的物流系统。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车辆空载率,提高物流效率,使物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27].之前,农民的生产物流不成规模,组织混乱,另一方面,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生活用品的需求量较少,致使生产物流与生活物流各自为政,不能够有效的整合在一起。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好转,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对生产与生活资料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物流量也不断加大。如果能结合生产与生活需求,打造双向物流系统必能节约物流资源,提高农村物流运作效率。
 
  5.4 农村电商物流服务平台系统的构建。
 
  通过之前对问卷中第七到十一题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在电子商务的风暴下,农民对电子商务物流有着很大的期待。他们希望通过电商平台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用品及农资用品,也希望通过电商把自己的商品销售出去,还希望拥有方便的门到门的物流服务。因此,构建农村电商物流服务平台是十分必要的。在农村搭建电商物流平台,应本着服务于农民生产与生活的原则,不但应做到广泛"面",即:增加电商物流服务节点的数量,使农民电商活动更加便利;还应做到深入的"点",提高电商物流的服务水平。
 
  5.4.1 农产品销售的电商物流服务平台。
 
  农产品的销售也逐渐加入其中,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成为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之一。农产品的物流模式也随着信息与电商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变革,当世界刚刚认同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与普遍性时,农产品物流在信息与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开始了电子化的运营模式。通过有效的电商平台,农民及时了解各种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及时挂牌销售自己的农产品,甚至可以实现订单式的生产与销售。农产品物流活动也可以实现信息实时跟踪,使物流活动高效、有序、协调运行。
 
  该服务平台的具体优点有:(1)为农民提供了信息交流平台,有效避免牛鞭效应。农产品买卖的上下游节点(企业或农户)及物流组织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传递与共享信息,避免了因信息扭曲或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无效作业及损失。(2)农产品流通时间缩短,增加保值期,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有效的网络电商平台,可以实现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四流合一,使农产品在供应链的流通过程中时间大幅缩短。(3)电商平台下,往往由第三方物流组织完成物流作业,专业性强,物流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其缺点有:适用于经济与信息技术相对发达的地区,需要高成本的信息平台建设。而目前,我国很多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信息技术还比较落后,加之,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国范围推行。所以,该平台可以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南方以及沿海地区的农村开展。对于经济落后的农村则需要很多的工作去做。
 
  5.4.2 服务于农村居民生活的电商物流网络。
 
  网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生活内容,人们通过网络可以选购跨越地域的各种生活用品,这对于地理位置偏僻、商业不够发达的农村来说,是满足农民获得丰富生活用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但很多农民因为年龄及文化水平的限制并不会操作,加之,农村电商物流服务落后,包裹的收发并不能像城市那样提供上门服务,为取一个快件,农民常常需要跑很远。电商物流服务中心具体可以提供的功能有(1)帮助农民顺利完成网购。在服务中心安装多台电脑,安排专业的人员在电脑旁指导农民选购商品。(2)提供包裹的代收代发服务。可以尝试和快递公司合作,一个农村服务网点同时代收代发多个快递公司的包裹,有利于资源的整合。
 
  此外,还应科学控制便民电商物流服务网点的数量,应该本着使农民更加便利的原则,保证网点数量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最好使每一个农户方圆 1 里内就有一个服务网点。
 
  5.5 农村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系统的构建。
 
  5.5.1 农村回收物流。
 
  在正向物流的组织运行中,总是会产生一些物品(如不合格的农产品、商品,物流过程的包装容器等)需要从产品的需求地返运回供应地,这就是回收物流。不管是农产品的销售还是农民从城市采购来的生活用品,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退换货"现象,以及像包装箱、托盘、集装袋、集装箱等流通用的包装容器与集装工具都需要回收物流返运供应地[28].
 
  农村物流体系中,这一部分的工作依然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依然会造成资源浪费。
 
  对此,具体的做法有:1)在每一个农村物流网点设立专门的负责回收物流管理的部门。把需要回收的各种物品统一放置在指定地点,派专人进行管理,按照不同物品的返运方向及路线进行分类。2)利用双正向的物流网络系统把可回收物品运送至其接收地点。
 
  与正向物流信息充分共享,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空车返程现象。
 
  5.5.2 农村废弃物物流。
 
  在我国农村,废弃物主要包括农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及在农村驻扎的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弃物[29].由于工业废弃物由企业自行负责处理,本文主要就农村垃圾处理的物流活动进行阐述研究。
 
  目前,农村的垃圾处理在我国还处在起步的阶段,相关的研究资料较少且不完善,需要多部门相互协作,积极探索农村废弃物处理的有效解决方案。农村的垃圾处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本着适应性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分别规划,科学的选择垃圾的处理方式。笔者认为具体可做如下尝试。
 
  1)引入专业有效的垃圾处理与运输设备。为农村居民配备标准化的垃圾箱及专用垃圾车辆。2)建立多级垃圾处理及转运站,从乡镇到村子,完善农村垃圾处理物流体系。
 
  在村里配备标准化垃圾箱,在乡镇及规模较大的村子建立垃圾处理站,负责垃圾分类、转运工作。对垃圾处理站进行科学址,使其运输工作更加快捷便利的进行。3)合理安排垃圾车运输频次,及运输时间,有效利用运输资源。4)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对于能在当地处理的垃圾尽量当地科学处理,减少垃圾总体运量。比如对秸秆的处理方式,应尽量避免焚烧处理,以免对大气造成污染,可以进行秸秆还田或用于制沼气的原料,既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又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5.6 农村物流的运营模式设计。
 
  新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90%参与问卷调查的农民期盼农村能有科学方便的物流体系,但都担心资金问题。很多村干部也认为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一定要找到有足够资金支持的运营模式。
 
  农村物流的运营与发展,往往来自于多方力量的推动,创新多种经营模式灵活应用,充分搞活农村物流经济。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各种农业物流经营模式,在农村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经营者提供贷款等融资服务,同时加大税费减免的力度,为其减轻压力;另一方面为从事于农村物流工作的领导者、管理者、基层操作者及其他参与主体提供不同程度的培训服务。鼓励当地物流活动开展者进行模式创新,融合多元化经营方式,在多项扶持政策下是农村物流充分发展[30]
 
  .
 
  在整个体系中,对于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大型区域综合物流中心、综合的电商服务平台等)的建设及先进物流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引入,一方面需要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大型集团企业投资。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多的应属于给农民谋福利的公益事业。而在物流体系的末端,如深入到村里的小型的物流中心、提供包裹收发功能的小型电商服务网点等则需要地方政府及村民共同寻找其合理的运营模式。以下仅针对其末端各种物流网点的运营模式进行探讨。
 
  5.6.1 村民合伙出资建设并运营。
 
  村民合伙出资建立物流中心,目前在我国农村比较多见。这些深入到村里的小型物流集散中心,大多是由当地村民称其为"交易市场"或"收购站"的地方承担,很多是由几个村民合伙出资承包村里的一块地后,在上面建立而成。这些村民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大多没有掌握专业的物流知识。而这种物流节点除了能有几个冷藏仓库和普通仓库及水泥场地之外,几乎再没有其他物流设施。前来买卖农产品的农民及商户都需要交进场费,在仓库保管还需要交保管费,而运输及包装则是谁买谁负责,前来收购的商人会在物流中心里租一块水泥地现场完成农产品的包装和捆扎工作,然后用自己的车直接运走。可以说,这种承担着物流功能的交易市场无论是在规模上、管理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是很落后很混乱的。农村物流要想进一步发展,靠这种村民建设的"交易市场"肯定是不行的,需要建立具有完善物流功能的网络节点,这就需要投资建设的村民掌握专业的物流知识。
 
  再者,由于是村民合伙投资经营,在利益分配及管理上往往会出现一些矛盾,因此,一定要克服集体经营中存在的各种缺点,明确各自的权责,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通畅的交流渠道,保证村集体经营能长久、科学的运行下去。
 
  5.6.2 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
 
  目前,很少有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农村长久注资经营,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地区,其物流活动往往由当地个体户兼职承担。农村物流除了农作物及化肥等大宗货物的运输初具规模以外,其他的规模都比较小。大多物流组织不能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仅从事仓储保管、运输、包装及装卸等几个环节的业务。物流服务质量差、专业化水平低、信息技术落后是目前农村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应该引入专业的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驻农村物流市场,合理的进行资源协同,深入到农村地方建立专业性的、标准化的物流中心,从而进一步实现其现代化、合理化、科学化。
 
  目前,除邮政物流外,有很多企业已经发现农村物流的巨大发展机会,他们纷纷投身于农村物流市场,如顺丰、"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已经在农村合作建立了自己包裹代收网点,阿里巴巴集团也在我国南方很多农村建立了电商物流的服务网点。尽管目前在数量及规模上还比较小,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现正在迅速向全国很多地方蔓延。
 
  农村物流面对的的环境比较复杂,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的各种物流网点需要具备如下特点:
 
  1)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物流组织相比,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技术。第三方物流企业深入农村,更应该把其专业性的物流服务带到农村,有效降低农村的物流成本,合理优化仓储、运输等物流流程。
 
  2)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农村的物流环境错综复杂,比如农产品物流往往呈季节性、分散性,农民的生活物流则具有规模小,需求分散、运输成本高等特点。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针对农村这种特殊的物流环境灵活调整自己服务产品的内容,采取"忙时扩规模,闲时重联合"的策略来充分适应农村环境。
 
  3)准确的市场定位。农村物流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任何物流企业不可能包揽其所有的环节和客户。入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准市场定位,结合自身企业的优势,选择合理的农村物流市场的经营范围,保证为农民提供优质、低价的物流服务。
 
  4)注重供应链联盟。现代的市场竞争被称为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传统的以单个企业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于协作性要就比较高的物流活动更不能靠一家企业单打独斗,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农村经营发展更应该注重供应链联盟。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企业间的高效协作,这对于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31].
 
  5.6.3"村民+企业"合作运营。
 
  针对村民对农村的复杂环境及物流需求比较了解,但缺乏专业的物流知识及运营管理知识,而外来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及企业运营管理的专业水平较高,但对农村复杂的环境却不能深入实时的了解,可以尝试"村民+企业"的运作模式。村委组织选举村民代表加入到物流企业中去,共同来进行农村物流节点的建立与运营。一方面保证农民的需求能及时得到反馈及满足,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能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在合作运营的框架下,农民出的是土地,而物流企业则出资金和技术。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达成合作框架,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最终实现双赢。
 
  同任何合作型项目一样,往往会遇到利润及责任的分配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与经营。为此,这种运营模式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有:
 
  1)签订合作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利润分配比例和农民与企业双方分别应承担的具体责任。
 
  2)解决好经营决策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成立有村民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的经营管理小组。在整个经营过程中村民应主要起监督作用,而经营决策方案则应在充分了解村民需求的前提下主要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提出。一般性决策问题可以由企业管理人员自行决定,重大决策问题则需要召开双方小组会议共同决定。对于出现的任何决策上的问题与责任都应该由企业承担为主。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物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