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物流论文 >

社区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建设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1-14 共3754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6 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加剧的环境下,社区物流共同配送模式能够在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改善城市交通和污染等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城市社区物流和共同配送模式现状分析。详细的描述了城市社区物流和共同配送模式发展的现状及弊端,展望了共同配送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总结出了我国末端物流的集中发展形式和弊端,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国外末端物流模式。

  2.社区共同配送物流需求预测方法选择。将社区物流分为一般日用消费品、生鲜类、邮政快递类等三类物流需求,并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分别选用二次指数平滑、灰色预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需求预测。

  3.社区物流共同配送模式构建。分析了社区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内涵,将社区物流共同配送模式按照客户取件的方式不同分为客户自取、送货上门两种模式,对影响社区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4.基于客户自取和送货上门的配送模型优化。对于客户自取的配送模式,考虑节点的配送能力服务水平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功能最优条件下,客户自取的配送节点服务范围模型,后又通过时间满意度因子对服务范围模型进行修正。将送货上门的配送模式等效为具有时间窗的物流配送问题,以物流配送总成本最低为目标,以配送中心车辆数、额定载货量等条件为约束建立送货上门的最优策略模型。并选取了某社区和商圈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求解。

  6.2 展望。

  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由于本人知识与研究时间所限,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构建了社区物流共同配送模式,但主要是从配送节点选址和配送线路的优化两方面入手,对运营系统、信息系统等没有详细的阐述,有待进一步研究。

  2.对于送货上门的配送模式只研究了单配送中心的情况,对于多配送中心下物流配送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崔忠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012 年,主要工作及 2013 年工作思路[J].现代物流报,2013.
  [2]. 李向文。解读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J].中国信息界-e 制造,2013,(12):52-53.
  [3]. Bayles D L, Bhatia H. E-commerce logistics & fulfillment: delivering the goods[M]. London: entice Hall PTR, 2000.
  [4]. Punakivi, M. Tanskanen, K. Increasing the Cost Efficiency of E-Fulfillment Using Shared Reception Box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2002,30(10): 98-507.
  [5]. Auramo J, Aminoff A, Punakivi M. Research agenda for e-business logistics based on professional opin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2,32(7): 13-531.
  [6]. Fernie J. Sparks L, McKinnon A C. Retail logistics in the UK: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2010,38(11/12):94-914.
  [7]. Boyer K K, Prud'homme A M, Chung W. The last mile challenge: 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customer density and delivery window patterns[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09,30(1): 5-201.
  [8]. Lindner, J. "Last Mile Logistics Capability: Multidimensional System Requirements Analysis for a General Modeling and Evaluation Approach", Dipl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2011
  [9]. Gevaers, R.Voorde, E. V. de, Vanelslander, T. "Cost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Last-mile Characteristics in an Innovative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 with Implicationson Urban Areas and Citie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25: 398-41l.
  [10]. 王东,盛焕婢,孙小明,奚立峰。城市社区现代物流运作与物流信息平台规划[J].港口经济,2003(2): 48-49.
  [11]. 何谦。基于金牛区社区服务的区域城市物流体系研究[D].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12]. 袁伯友。基于社区物流的物流企业配送策略探讨[J].物流技术,2009,28(10): 4-6.
  [13]. 姜燕宁,郝书池,龚建周,周涛。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的社区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1(12): 24-26.
  [14]. 张健。社区物流配送网络构建研究[D].长沙: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15]. 专题。日本共同配送的发展经验[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3(4): 92-94.
  [16]. MinH, Cooper.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Analytical Studies on Freight Consolidation and Backhauling[J].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1990, 26 (2)
  [17]. Bemahand, Tianus. Information systems in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M]. Pergmoon Pulishing, 1997.
  [18]. T Yamad, E Taniguehi, M.Noritake,etal. Attitudes of companies towards introducing co-operative freight transport systems [J].City Logistics, 1999.
  [19]. Yurimoto Shigeru, Katayama Naoto. A model for the optimal number and locations of public distribution center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Tokyo area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2,9(4): 363-371.
  [20]. Hayashi Katsuhiko, Yano Yuji. Future City Logistics in Japan from the Shippers' And Carriers' View [J].City Logistics, 2003.
  [21]. 宰予东、陆秀梅。论物流化发展的共同趋势[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3): 3-4.
  [22]. 刘建康。基于共同配送的两层结构城市配送系统研究[D].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
  [23]. 韩丽娟。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研究[D].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
  [24]. 安冬梅。 基于共同配送下的石家庄城市配送体系研究[D].石家庄: 石家庄经济学院硕士论文,2014.
  [25]. 姜燕宁,郝书池,龚建周,周涛。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的社区物流发展对策研究。商业时代。2011(11): 24-26.
  [26]. 徐亚华。道路货运现代化架构研究[D].西安: 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11.
  [27]. 王鹏飞。网络经济对我国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研究[D].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硕士论文,2014
  [28]. Alexander Schone, Wolfgang Schmid. On the joint distribution of a quadratic and form in normal variables[J]. Journal of MultivariateAnalysis. 2000(2): 163- 182.
  [29]. E Taniguchi, T Yamada, M Tamaishi. Dynamic vehicle routing and scheduling with real time information[J]. City Logistics, 2001(2): 111-125.
  [30]. E Taniguchi,R G Thompson,T Yamada. Modelling city logistics[J]. City logistics,1999(1): 23-28.
  [31]. H Ieda, Y Yin. Why don't mufti-carrier joint delivery services in urban areas become popular-a gaming simulation of carrier's behaviour[J]. City logistics, 2001(2): 155-167.
  [32]. Toshinori Nemoto. Experiment on co-operative parcel pick-up system using the Internet in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in Tokyo[J]. City logistics. 2003.
  [33]. 吴青烈、蒋尚华。预测与决策分析[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4]. 邓聚龙。灰色控制系统[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35]. 马永欢,牛文元。基于粮食安全的中国粮食需求预测与耕地资源配置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3): 11-16.
  [36]. 詹林敏。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研究[D].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5(6)。
  [37]. 王冰。农贸市场生鲜农产品需求与采购管理研究[D].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4(4)。
  [38]. 陈礼忠。 电商物流在"最后一千米"共同配送上的新尝试[J]. 物流技术,2014,20:63-67.
  [39]. 肖燕飞。B2C 电子商务末端物流采用共同配送模式研究[D].广州: 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5)。
  [40]. 李宁,邹彤,孙德宝。 带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的粒子群算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04: 130-135.
  [41]. 长春市统计局。长春统计年鉴 2014[G].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42]. 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 2014[G].北京: 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
  [43].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14[G].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44]. 吉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吉林省统计年鉴 2014[G].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45]. 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2014[G].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46].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G].2014.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4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R].北京: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6.
  [48]. 国家邮政局。2014 年度快递市场监管报告[R].北京: 中国国家邮政局,2015,5.
  [49]. 蒋波。基于遗传算法的带时间窗车辆路径优化问题研究[D].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0(6)。
  [50]. 高珊珊。改进遗传算法在多配送中心 VRPTW 中的应用[D].兰州: 兰州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5(6)。
  [51]. 王波。基于遗传算法的汽车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D].西安: 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1.
  [52]. 何小锋,马良。带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的量子蚁群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5): 1255-1261.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物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