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

武术运动易损伤部位、损伤特点及成因与防范

来源:未知 作者:4号编辑
发布于:2014-07-01 共3363字


论文摘要
  1 研究背景

  现如今,竞技武术向着“高、难、美、新”的趋势发展,这促使武术运动中的创新高难度动作和指定动作成为武术运动发展的大趋势,然而上述问题对运动员的技术技能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由此而来也加大了武术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因此研究武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寻找运动员出现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对于保证运动训练的长期性、系统性等均有重大意义。

  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有关材料进行总结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 . 1 常见武术运动的易损伤部位与运动损伤特点

  武术散打运动的损伤大多为急性损伤,相比急性损伤,慢性损伤较少。同时,运动员的受伤部位较广泛,其中踝关节、头部、腰部及腿部等部位容易出现运动损伤。足踝部位损伤大多发生在踢击动作或者是拧转动作的过程中;头面部损伤大多因对手踢打造成;手腕与小腿部位在散打比赛中是进攻主要使用的部位,因此受伤多因主动击打造成。

  武术中的套路运动是全身非对称性运动,这促使运动员身体的多数部位都可能发生运动损伤,最容易出现损伤的是腰部、上肢和下肢。腰部损伤在训练中较为常见,例如在武术动作腾空飞脚中,如果上下肢配合不协调,就容易出现腰部或者椎间盘拉伤;在上下肢损伤中,人体的上肢和下肢的各个关节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是损伤的易发部位,例如在平常运动中准备活动做的不充分,没有训练时集中精力,就比较容易导致各个关节和肌肉的拉伤。

  3 . 2 武术运动损伤的致因

  3.2.1 与武术技术特有属性相关的因素

  3.2.1.1 武术运动的技击性和激烈性

  武术身为我国传统技击术,其中蕴含着博大的技击手段。在武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也促使武术在技击思想、理论特点等方面的丰富多彩,这外在表现为武术的技术形式的多样性,然而这也导致武术运动员出现损伤的分布面更加广泛。同时武术身为一种的技击术,其中必然拥有强烈的实战性和激烈性,导致武术运动相比其他运动更容易出现运动损伤,这都无形中加大了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3.2.1.2 武术运动动作的幅度大

  拳谚认为“练武不练功,最后一场空”,其谚语旨在强调基本功在武术运动中的举足轻重。运动员身体各个关节的柔韧性是武术基本功的重要方面,假如运动员柔韧性较差就不能确保运动员的动作路线、动作幅度达到武术运动的规定要求。如正踢腿、外摆莲等基本动作,此时运动员在做动作时也容易出现大腿肌肉拉伤,可见武术运动员的基本功较差是运动员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3.2.1.3 武术运动中支撑动作导致腿部负重大

  武术套路有着特殊的步型要求,很多步型要求运动员身体处于半蹲位的状态,比如弓步、马步等。武术运动中的有些步型还要求运动员单腿支撑,这加大了人体腿部关节的紧张度,很容易产生疲劳。武术套路中要求动静迅定,步型转换非常丰富且速度较快,这也加强了髌骨、腕骨等关节软骨的摩擦,长此已久运动员关节的松弛度就会加大,也容易出现不同关节的慢性损伤。

  3.2.1.4 武术运动中腾空动作对运动员的损伤

  武术套路中会经常出现腾空动作,腾空动作准确顺利的进行要求运动员结合步伐屈膝协调进行,从而实现瞬间发力的效果,由此对下肢关节的冲击力是非常强烈的,比如运动员在完成车空翻动作时,落地的瞬间对膝关节的髌骨损伤尤其严重。然而运动员在腾空后,腾空时身体需要一定的旋转及腿法摆动,如外摆莲、车空翻转体等,这促使人体下肢关节损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2.1.5 散打运动中对运动员击打部位的损伤

  散手运动本身就是实战技击运动,运动员按照散手运动的规则,用拳、腿、摔等技法攻击对手,比赛中会经常出现重击KO等现象,也加大了运动员急性损伤的可能性;在散打比赛中,头部是对手击打的主要部位,由此运动员面部、头部就很容易出现受伤。这些损伤往往不容易预防,因为在散打比赛中具有很多的不可预测性,出现损伤的部位较为广泛,严重程度也不同。

  3.2.2 武术训练负荷有关的因素

  3.2.2.1 武术运动发展趋势

  竞技运动向“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由此而来对运动员的训练提出较高水平要求,这在现实训练中表现为运动员提高指定动作的要求,完成高难度、创新动作,由此而来运动员身体必须承受大负荷的刺激,然而这却大大增加运动员损伤的可能性。武术中步型、定势也要求运动员在日常中进行大量静力性练习,从而增加身体各个肌肉的感知觉能力从而达到身体的稳固,然而长此已久都很容易出现运动员身体各个关节的损伤。

  3.2.2.2 基础训练阶段不扎实

  基础训练是武术训练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基础训练有利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反则运动员基础不牢固,不利于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并增加日常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因为运动员基础训练不扎实而造成的的踝关节力量、肩关节的柔韧等专业素质比较差,从而导致踝关节损伤、大腿肌肉损伤、肩关节损伤以及一定比例的其他损伤。

  3 . 3 武术运动损伤的防治

  武术运动中的出现运动损伤完全可以避免,但需要教练员及其运动员尤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3.1 遵循运动训练的科学训练体系

  运动技术等级的高低决定了产生运动损伤的程度,随着技术等级的升高,损伤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过程,也就是要求在运动出击阶段运动员应严格遵循运动中自动化体系,并不断提高技术动作与自身素质的协调力。借鉴传统中医推拿疗法,和传统武术中的一些桩法练习,即可以达到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的科学过渡,又能够促使运动员成绩的不断提高,减少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3.3.2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充分的准备活动表现为身体微微发热,少量出汗,由此而来可以克服身体内脏的惰性,并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提高各个肌肉、关节协调配合的能力,增加肌肉的力量,进而增强人体各关节韧带的伸展性,防治运动员腕膝踝等主要关节肌肉和韧带出现损伤,由此可以为正式的训练和比赛做好充分准备,在运动员生理和心里方面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3.3.3 重视训练后的恢复措施

  一切体育项目的训练过程都包括刺激-疲劳-缓解疲劳-超量恢复几个环节,武术运动也不例外。合理注意训练后的恢复,一般在训练结束后要进行科学的整理活动,进行针对性的拉伸练习,慢跑练习,以达到加速身体内废物代谢,缓解紧张压力的目的。在生活中要注意补充营养,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等一些碱性食物,而不能以为荤食为主,这不利于身体内乳酸等酸性物质的分解。

  3.3.4 科学医务监督

  医务监督在运动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的医务监督能够检测出运动员身体所处的状态,进而预防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和过度训练,这是确保运动员身体健康和正常训练的重要措施。根据受伤程度不同的运动员,应配合积极、认真的态度,安排一定的康复性运动,不应该以单纯的休息为治疗办法,应适当的安排一些以加强伤部肌肉的小力量为目的的练习,特别是对那些容易受伤的、关节部位有伤病的运动员。

  3.3.5 加强武德教育,提高运动员武德意识

  武术界有“崇武尚德、无拳无德”的说法,武德是习武者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就武术项目而言,其现实目的是使武术作为一种竞技体育项目得到健康持久发展。因此在武术运动中不应该出现不讲文明道德的现象,在武术散打比赛中,不应该出现有意击打禁击部位、不听从裁判的指令、用方法故意致使对方受伤部位伤情加重的手段,这也是武术运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4 结语。

  武术运动损伤在病程上大多数是急性损伤,损伤的轻重程度分为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大都在比赛和技术训练的期间,受伤的原因较多。运动员头面部、手腕部、踝部以及小腿部是运动损伤部位的集中点,而且运动损伤的种类以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损伤为主。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应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上述方式对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秀峰。运动损伤重在预防[J].体育教学,2008(8)。
  [2] 黄强,陶红,程扞东,等。散打运动中“鞭腿”引发的损伤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
  [3] 侯莉娟,丁天翠。浅析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J].搏击·武术科学,2008(12)。
  [4] 王延文。预防膝关节损伤[N].中国体育报,2013.
  [5] 马学智。武术套路规则修改后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分析[J].体育科研,2010.
  [6] 李泊霖。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现状与致因研究[D].北京体育学,2008.
  [7] 卢鼎厚。人体运动功能和肌肉损伤[J].体育与科学,2013(5)。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