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哈尼族勤劳、勇敢、纯朴善良、能歌善舞,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梯田稻作农耕文化,同时也创造了灿烂辉煌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作为哈尼族体育文化重要内容的哈尼族武术源远流长,是哈尼人智慧的结晶,它是中华民族武坛一颗璀璨的明珠。哈尼族武术称为“克腊敌”,意即“脚手打”.
1 哈尼族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1.1 哈尼族武术的起源
哈尼族山寨多为森林环抱,四野林海茫茫,在密林深处和灌木丛中,四季栖息着多种禽兽。
据哈尼族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记载,哈尼族的先民们,在采集、狩猎、觅食、抵抗毒蛇猛兽和社会恶势力的斗争中,利用树枝、棍棒、石块、竹箭等作为武器,击退了来自多方面的侵害,并猎取野物作为生活资料,历经漫长历史的扬弃,逐渐形成了徒手和使用武器的技能,获得了格斗和搏击的各种手段,这些初始自卫手段虽属粗糙而低级,但确是哈尼族武术格斗技术的萌芽。
相传,勇敢善斗的哈尼族先民,把哈尼人的崇拜物“羊角”装饰在头上,作为勇敢、有力、灵巧和吉祥的象征,两人一组,双双互相扭扯着,肩靠肩,头靠头,用摔扑滚翻等技能相互进攻以决胜负,这就是一种利用原始的徒手搏斗技术而形成的游戏。这种游戏并不是单纯的追求娱乐,它在原始社会的体育运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哈尼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氏族与氏族之间,或部落与部落之间,为了反击侵犯者或者为了扩大深感不足的土地,常常引起战争。原始氏族部落战争的社会实践,使武术在已初具军事战斗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后来的哈尼族武术,其内容大都接近于军事战斗技能而远离于狩猎技能了。
在哈尼族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哈尼先祖逃难记)中,曾记载了哈尼族先民从四川大渡河迁到“谷哈”一带,受到当地奴隶主的残酷镇压,在“谷哈”附近爆发了一场压迫与反压迫的激战。诗句中有“哈尼大刀砍朝前!哈尼的长矛戳朝前!哈尼的棍子刷朝前!哈尼的三尖叉剁朝前!还有那哈尼的流星在敌人头上飞转!”的描述。后来争斗渐少,而武术却繁衍开来,作为防身健体的有力武器不断发展。
1.2 哈尼族武术的衍生物
1.2.1 哈尼族武术与宗教的交织
哈尼族地处偏僻山区,交通闭塞,村寨周围都有陡峭的高山,浓密的森林,阴森的箐谷,湍急的河流,这种地理环境,对形成哈尼族万物有灵的崇拜有着直接的影响。他们在生产技能和认识能力十分低下的初民时代,在变幻莫测的自然力面前,表现得软弱无力,毫无办法,于是把自然力幻化为超自然的神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保魂、驱鬼、求神等名目繁多的宗教祭祀活动,以期求得身体健康,人丁增殖,衣食丰足,牲畜兴旺。
在宗教活动中,凡叫魂、驱鬼、求神都必须由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者,同时也是哈尼族历史文化的保存者和传播者。
从武术气功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武术气功与哈尼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崇拜的关系。武术气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武术气功是纯粹的武术气功。那时宗教还没有产生,它带着神秘的色彩,自然而独立的形成存在着。(2)后来宗教产生,武术气功夹裹着原始宗教的内容和形式发展。一部分宗教祭司吸收武术气功的功法,作为自己的修持方法。(3)新中国成立后的近现代武术气功。建国后武术气功逐渐从原始宗教迷雾中解脱出来,与其他的保健、防身、养生等武术气功合流。所以,近现代武术气功包括特异功能,基本摆脱了神秘的宗教色彩。但是,由于科学知识尚未得到很好的普及,所以在哈尼族的宗教活动中,诸如祭天神、地神、寨神、婚嫁、开丧、占卜、驱鬼、叫魂、求子等活动,均有“莫批”主持,一部分“莫批”实际上就是有功夫的巫师。他们当中有的因为缺乏科学知识而搞了“迷信”的东西,有的则因为师父传下的就是如此,或者是师父的师父早就搞错了的,现在仍然使用。“莫批”在举行宗教祭祀活动时,先默默地念口诀,使自己的思想意境达到武术气功状态下的宗教活动。然后,流畅地背诵各种宗教祭或背诵长达数万行的民间诗歌,与此同时往往出现武术气功的自发动作,如武术气功中的摔、拍、推、穿、按、托掌、冲拳、踹、蹬腿及弓、马、跪、丁步等,动作由小变大,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吞吐起伏,刚柔相兼。
祭词、诗歌背诵完之后,慢慢地停止运动,收功还原。所以,这些宗教活动都是与武术分不开的。
1.2.2 哈尼族武术与民间舞蹈
哈尼人能歌善舞,他们做什么事就有什么内容的歌,过年过节时有“哈巴热”为酒歌,姑娘出嫁时有《哭嫁歌》,稻田插秧有《栽秧歌》,谈情说爱时有《阿茨古》的情歌等等。哈尼族的民间舞蹈有猴子舞、乐作舞、独瑟瑟舞、 鼓舞、厄崩舞、莫撮撮舞、哈瑟舞、棕扇舞等,都与武术有着微妙的联系。哈尼族先民们,在狩猎和觅食中为了抗击毒蛇猛兽的侵袭和确保子孙后代的繁衍而强身健体,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武术套路,为了表现祝贺胜利、五谷丰登或生死离别的激动心情,自然而然地舞之动之。他们最先的动作是自发的,大多数舞蹈出自与猛兽搏击的动作,即哈尼族初始武术动作,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成了现代的哈尼族民间舞蹈。例如:哈尼族武术中棍、刀等动作的撩棍、撩刀、云棍、云刀、劈棍、劈刀等演变成了“ 鼓舞”中撩 、云 、劈 等,鼓槌的各种敲击法同样是从棍、刀、链夹等武术动作中演变出来的。还有“ 鼓舞”中弹、蹬、踹、跌扑滚翻等动作都是武术基本功的动作,“ 鼓舞”在演练时很讲究精气神内外合一,动作粗犷,豪放,吞吐含蓄,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刚柔相济等,这些特点恰恰是哈尼族武术的特点,所以民间舞蹈与哈尼族武术有着紧密的联系。
1.2.3 哈尼族武术与哈尼族的节日
哈尼族居住地区分散,各地节日活动的具体时间、内容和形式不一致。比较统一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苦扎扎”“哈尼年”“阿妈拖”等。
每逢夏历五月,分布在哀牢山的哈尼族山寨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大佳节--“苦扎扎”节,千家万户喜气洋洋,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苦扎扎”节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此时繁忙的春耕生产已经结束,盛夏农闲,兼有社交娱乐及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安康的意思。一般以进入夏历五月(公历6月)的第一个申猴日为节日的第一天。有的地区却在“端午节”或“火把节”期间过节。红河县大洋街一带的哈尼族,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力量,在过节时,有的年轻人打扮成丑鬼,有的戴着笋叶制作的假面具,或者在腰、脖等处系着大铃铛,头顶一只难以飞翔的小鸟,甚至野草、兽皮、贝壳、山花、蓑衣、纸糊的尖尖帽、鸡笼等全成了美丽而奇特的装饰品,五花八门,各显神通。节日的最后两天进行“撵磨秋”活动,各村寨将本村的牛皮大鼓,侧放在磨秋场边略高于地面的一吐台坎上,当远方“撵磨秋”的队伍到来时,一位富于生活经验的男性长者手持鼓槌,嘴里念诵几句简短的祝词之后,便在大鼓后部着力击鼓三次,近旁同时敲击铜 伴奏,鼓声古朴雄浑,节奏活泼明快。这鼓声,是哈尼人向天神“摩咪”传递信息的媒介传递信息的媒介。开始三声鼓响各有其意,表示人口繁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时,“撵磨秋”队伍中身着奇服的骁勇悍将的小伙子们率先跃到鼓前,翻腾跳跃,闪、展、腾、挪,手捷步灵,出手迅速,劲力刚猛,动作原始古朴,一招一式渗透着武术功力。同时人们耸肩歪颈,扭动身体,手舞足蹈,舞者即兴发挥,以此表现哈尼人对美的追求,对生命和力量的歌颂。
“哈尼年”,汉语译为“十月年”,哈尼语称为“干通”“和式”“扎特”等。按照哈尼族的历法习惯,阴历十月为一岁之首,其第一个属兔日为除夕日,次日为新年初一。所以“十月年”便是哈尼族辞旧迎新的大年,因而有“哈尼和玛干通”之说。
在除夕日和初一属龙日两天中,主要活动是祭祖先和祭非正常死亡之人,初二(属蛇日)是已出嫁的姑娘回娘家拜年的日子。除此之外,整个节日期间,男女老幼皆身着盛装,进行各种娱乐活动,有唱“拉巴”的,有舞蹈的,有练舞的,还有互对山歌谈情说爱的,真可谓阵阵欢歌笑语满山乡,哈尼人沉浸在幸福、狂欢之中欢度节日。具体形式与“苦扎扎”节目类似。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每年农历正月的“阿玛拖”年节期间,红河两岸的哈尼山寨喜气洋洋,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在 鼓、树叶、笛子、唢呐、大巴乌、二胡、小三弦等乐器的伴奏下,载歌载舞,小伙子们手持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哈尼刀”英姿焕发,随着身体各关节有节律的抖动,挥刀舞 ,俄而跌扑滚翻,窜蹦跳跃,起伏转折,动静疾徐,柔中带刚,刚中带柔。俄而劈,砍、撩、拦、刀刀勇猛,势势相承,势如猛虎,刀如狂飙,锐不可挡。利刃过处,闪出道道寒光,随着招式越演越烈,嘴里还不时发出哈尼族撵山时的呐喊声“哈、哦、哩、嗨”.这一声声呐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翻腾不息的内在功力,展现了哈尼族沉重的历史,倾诉着哈尼人艰辛的命运,凝含着一代又一代母亲、女儿的泪水和希望,并用自己火样的纯情,唱着哈尼人的爱与恨,痛苦与快乐!!由此可知,哈尼族武术及其传统民俗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 哈尼族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哈尼族的武术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按其形式可分为拳术、器械、对打、自由搏击等四类。
2.1 拳术
主要以哈尼族为主,步型以弓、马、半马、虚、扑、丁、大小跪步、护裆步、横裆步、倒插步、盖步、独立步等为主。步法有退、进、撤、跨、拖、纵跳、跃垫等为主。腿法有侧踹、前铲腿、踩腿、缠腿、连环扫腿等;手型以拳、掌、爪为主。手法中的拳法有冲、抛、盖、挂、贯、劈等;掌法有推、劈、切、插、标、托、拍、护身掌、抹掌等;爪法有护身爪、仰爪、抓面爪等;肘法有撞肘、压肘等。一般运动路线以梅花步、四方步、菱形步、七星步等为主。
其特点动作古朴,步法灵活多变,动作刚劲有力,气势剽悍,以发声吐气助长发力。
2.2 器械
包括砍刀、大刀、竹刀、弯刀、箭、匕首、斧子、勾链、弩箭等短器械;长茅、三尖叉、齐眉棍、竹茅、锄头等长器械;双匕首、双刀、双斧子等双器械;流星、绳镖、链甲、三节棍等软器械。器械套路的步法、腿法、步型、运动路线基本与哈尼族拳术相似。
1.刀在哈尼族武术内容中较有特色,主要以砍、劈、截、撩、抹、斩、按、缠头裹脑、藏、抱、捧、架、剁、切、挑等刀法所组成的套路。其特点:刀如狂飙,锐不可挡,动作原始古朴,刀法密集、吞吐刚跪、刚柔相兼,演练和实战时常以发声吐气来助长动作的发力,增加气氛和威力。
2.齐眉棍主要有单人和双人套路,以劈、撩、舞花、盖、点、戳等棍法组成套路。其特点:动作古朴、刚劲,练和实战时使用棍的两端横打一片。
3.链甲(两节棍)以两节一尺长铁管或木棒制成,中间以铁链相接,以击、劈、抛、舞花、扫、云等链法组成套路。其特点:链法密集,攻防性强,难度较大,放长击远,适应近战。演练时一般以锣鼓,气氛非常热烈。
4.勾镰有大小、单双勾镰之分。以挂、勾、割、挑、挖、砍、劈、扫、云等镰法组成套路,其特点风格泼辣,镰法密集,实用于近战,动作古朴,刚劲有力。
2.3 对打
是两人以上按照固定动作进行的攻防技术练习,包括徒手对打、器械对打、徒手与器械对练。
2.4 自由搏击
是应用哈尼族的摔跤和武术中的打、踢、格、擒拿、跌扑滚翻、闪展腾挪等技术动作进攻对方的一种自由搏击运动。
3 哈尼族武术的特点与应用
纵观哈尼族的发展史,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经过了艰难的历史长河,高山、河流、森林、梯田哺育了她,也造就了她,使之成为祖国大家庭中勤劳、聪慧、勇敢彪悍、粗狂豪爽、纯朴善良、能歌善舞的民族,由此决定了哈尼族武术的特点,讲究精、气、神,套路短小精悍,保持矮桩,运动路线以梅花步、四方步、菱形步、七星步等为主。动作虚实相间,步法敏捷、原始古朴、招式明快、节奏鲜明、勇猛、发力刚脆粗狂豪放、刚柔相兼,适应山地农耕生活特点,常以发声吐气助长动作的发力,充分展现了丛林争搏之民族雄风。
由于哈尼族武术内容丰富多彩,拳术、器械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套路的运动量,都各有不同的特点。哈尼族武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场地器材也可以因陋就简。经常练哈尼族武术,能发展协调、灵活、力量、速度等素质,锻炼身体各器官功能,强身健体,培养机智、坚毅、顽强的意志力,提高攻防搏斗技能,振奋民族精神。
4 结论
中国哈尼族武术文化的演变,我认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哈尼族武术的萌芽阶段。是哈尼族先民武术生存的一种本能活动。
第二,哈尼族武术的形成阶段。是哈尼族原始氏族、部落扩大领域战争的需要。
第三,现代哈尼族武术的发展阶段。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代哈尼族武术不仅具有健身性,而且还有竞技性。并向娱乐、民俗、政治、经济等多方位、多功能方向发展。
5 建议
5.1 深入持久地挖掘整理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文化,使其走向国际体坛领域,造福于人类。
5.2 根据中国的国情,应建立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学的新型学科,并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开设此门课程,以弘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5.3 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在边远贫困地区,开展具有本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武术文化活动,作为当地健身的主要内容之一,制定出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发展模式。
5.4 努力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武术文化资源,使其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饶远。云南农村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4.
[2]赵世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3]李德祥。中国哈尼族武术文化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
[4]胡小明,赵苏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4(7):26-29.
引言一直以来,武术文献的研究,处于冷门状态,得不到武术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这不仅因为现今品流驳杂的武术文献难以辨伪考证,也与中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武术古籍文献的存留罕见,真正保留下来并有一定价值的武术文献更是寥寥无几的现状息息相关。所以...
摘要:本文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机能指标(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力量、速度、灵敏和柔韧等)以及专项技术训练方面的身体训练控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研究旨在为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实施有效的控...
1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也变得日益密切起来。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看好和对中国关注度的逐步提升,使得汉语热近年来不断升温。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与文化相辅相...
1前言1.1选题依据靶是散打训练的必备器材之一。从外观或使用意图来看,散打训练使用的靶有拳靶和脚靶两种。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打靶训练可以分为持靶和击靶。从使用的形式和目的来看,散打训练中打靶训练方法包括静止和移动或技术、战术、实战和素质等...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会因为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形成风格各异的流派,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均受到了地域条件、习惯生活方式及历史变迁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特色各异的武术种类,带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点。甚至可以说,武术流派的...
1研究背景现如今,竞技武术向着高、难、美、新的趋势发展,这促使武术运动中的创新高难度动作和指定动作成为武术运动发展的大趋势,然而上述问题对运动员的技术技能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由此而来也加大了武术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因此研...
引言从1958年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到2012年武术竞赛规则的出台,我国的《武术竞赛规则》先后进行了十余次的修改。综观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发展,其评分体系及其内容都是在不断演变的。从1958年开始实行的第一套竞赛规则到1995年的第六套竞赛规则,采用整...
引言创新则兴,守旧则衰,是当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事物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发展就是不断创新。自武术套路踏上竞技体育的舞台以来,国内武术界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一直都非常重视,视创新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生命,竞技武术套路中各种技术的...
人们都知道,古今拳师的技艺和拳谱拳经保存下来的武术技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甚为世人青睐。不少人在武术秘籍上苦苦寻觅,这无可厚非,发掘祖先的优秀遗产,首先就应该从武术本体文化着力。然而,中国漫长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中还蕴藏着许多...
一、传统武德与儒家思想渊源在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最大、时间最久、程度最深当属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思想,在这种以儒家思想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背景下,其对传统武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传统武德的产生更是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孔子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