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取材于生活,也表现了生活;塑造了人物,表现了人性:这是文学作品的特点,也是文学作品的意义。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面对生活?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审美教育性问题。下面,笔者将从以下不同的视角进行探析。
一.文学审美性之美学视角———掌握理解美的形态与价值
文学是美学的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以及文明的不断进步,文学和美学的学科边缘在不断变化。审美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审美趋于泛化,种类繁多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成为了美学良好的载体,无处不在地表现着美学。优美、自然主义,如朱自清的 《春》;崇高,自由,浪漫,诗词,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悲惨,沉思,小说,如 《狂人》;丑陋,荒诞,批判主义,如《悲惨世界》 ……这些丰富多彩的表型形式、作品风格中,处处揭示着美的价值,或正面,或反面,或歌颂,或批判。是对人性的教育,是对人格的教育,是对伟大和崇高的歌颂,是对丑陋的反思,是对黑暗的批判……
二.文学审美教育性之教育视角———塑造优秀人格
文学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人的再现。文学教育的实质是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加强文学审美教育,意义重大。
文学审美的价值的教育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会做人,以较高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会做事,形成高尚的价值观;学会认知,塑造完整的人格。文学审美教育性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深刻思想性的同时还具有浓厚的人文性,富有感染力。
在陶冶情操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读屈原的 《离骚》 让人涌现无限的爱国之情,读 《论语》 会积极思考自己的所言、所做、所为。正是这些文学审美教育活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也塑造着我们。
三.文学审美教育性之心理学视角———感受审美体验,把握人生社会
文学审美教育性活动具有一定心理学的基础。加德纳的八种智能结构中,六种与审美有关。艺术心理学则很好地说明了审美的心理体验过程,很好的一个例子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学作品中,很多描绘通感的词语来源于人们生活中十分常见和熟悉的表达方式。
宋代词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简简单单的“绿”将春回大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非常灵动地表现给读者,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给读者以极大的美学体验。
文学审美教育性是情感的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感性审美情感,主要是在认识审美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体会艺术家将自然情感经过处理和提升之后的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的具有符号性质的审美情感。第二个层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更深层次的理性道德情感,诸如善良,勇敢,崇高,伟大等。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 所表现的爱国情怀让人动容与佩服和尊敬。美只有与善结合,才是真正的美,也只有体会到了这种美才是真正的体会美。高尚的道德需要与美好的情感相结合。
四.文学审美教育性之生命学视角———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学作品中塑造着形形色色人物,他们有着各自的性格和各自的命运,但是都可以归纳为两类:或从正面进行歌颂,例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或从反面进行批判,例如 《巴黎圣母院》 和 《双城记》。
尽管角度不同,但是都给读者以思考,思考生命。我们应该敬畏生命,敬畏生命的奇迹,敬畏生命的价值。文学作品中生命意义的教育,给我们震撼,让我们更加理解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生命的价值。
五.文学审美教育性之语言学视角———理解文学语言,体会文学意蕴
文学语言是读者进入文学审美世界的方法与途径,是文学得以表现的载体。文学语言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不仅仅如此,文学语言还具有象声的特点,具有音乐美,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唐诗宋词就是很好的例子。
文学的宗旨之一就是通过文字来创造审美价值。文字不仅仅是文学的载体,也是文学的本体。文学审美不仅仅是对文学表现形式的研究,更是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研究。文学语言充满了艺术性,其本身就充满了审美价值。与此同时,这些文字字里行间又倾注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构造了一个精彩的文学世界。另外通过这些文字富有艺术型的表达以及情感的倾向性,使读者真与善的追求能够得到很好地满足,这其中更显示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认识价值。
“隐秀”与“幽玄”这对中日古典文论范畴, 它们的相异性根源于两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民族特性。“幽玄”范畴的源头虽在中国, 但在本土的美意识发展深化的内在要求下, 该范畴被赋予了多种含义, 不同时代的不同学者对此认识也不尽相同。...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艺发展的转型时期。这可以从艺术类型与审美特征上清楚地表现出来。如果说,秦汉艺术的主要类型是宫殿建筑、陵墓雕塑、汉画像石以及汉赋的话,那么,魏晋南北朝艺术的主要类型则是音乐、绘画(人物与山水)、园林、书法、诗歌等;如果...
我们写出来的文章是用于别人品读的,只要品读就会给人以一定的思想启发和精神促进。不管是任何的作品均脱离不开这种过程。哲学类文章也好,理论性文章也罢。尤其是文学艺术的作家们创作出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需要有人来阅读,而且还要达到让人爱看,...
到底应该如何概括和分析文学意蕴的强大功能呢?对于这个问题,理论界历来众说纷纭,笔者只想借助“隐秀”二字,发掘一个概括和分析文学意蕴功能的新视角。...
为了使自己的文学作品新颖独特、别具一格、更有魅力,获得更多的读者,作家在创作时往往会运用陌生化手法。陌生化手法会使读者在审美接受活动中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进行审美再造时也会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文学陌生化理论是俄国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
摘要荒诞是西方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荒诞作为美学范畴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作为美学范畴的荒诞是人们在西方现代社会的背景下经过长期审美实践沉淀下来的一种审美形态。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荒诞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些理解...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长河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凝结着人们的聪明才智,同时也反映着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特征。而有关女性题材的艺术作品的出现,往往渗透出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心理诉求和当时的文化等级秩序。封建社会时期,男强女弱的思想风气使...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网络媒介的兴起,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开始在中国社会的文化语境中大行其道。在其影响下的中国文学从万众瞩目的中心转向社会生活的边缘,呈现出产业化和类型化的特点,盗墓题材小说也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
在艺术美对自然美/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关系上,孰高孰低是美学与艺术理论史上反复争论的问题。车尔尼雪夫斯基向黑格尔挑战为一次直接交锋。徘徊于边沿的斯拉夫体系毕竟无法与德国思辨哲学抗衡,年轻的博士难以撼动哲学大擘黑格尔立下的坚实美学基石。往日的争论从...
作为先秦时代中华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予以观照和言说。但既有的学术研究成果,还不能很好地阐释楚文艺中貌似两极对峙的哗喧与清幽美学旨趣的共存现象,对楚文艺惊采绝艳与恢诡谲怪的统一性路径的探讨尚缺乏具有说服力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