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通篇都在论证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正义的城邦。正义是理想国家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从国家正义到个人正义柏拉图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社会画卷,然而,对“正义”的探讨没有掩盖住柏拉图内心真正的追求———“和谐”。无论是对城邦正义的追求,还是对实现个人正义的论证,柏拉图内心潜在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城邦正义的目标是和谐社会,个人正义的目标是和谐的个人以及由此促成的和谐社会。一切的主旨都是和谐,和谐的指向是柏拉图所有理论的发源地。
作为一个整体主义者,柏拉图《理想国》的宗旨是要建立一个整体幸福、正义完善的城邦,于是他从国家正义入手,之后依照由大到小的原则,考察了个人正义。他认为,城邦是个人的放大,个人是城邦的缩小,二者是同构的。虽然柏拉图也重视个人正义,但是城邦正义却是他唯一的目的,个人正义是为城邦正义服务的。我们暂且把个人和整体的关系放在一边,来探讨柏拉图在追求两种正义过程中渗透出的和谐思想。出于整体主义的原则,柏拉图采用了从整体到个人的论证顺序,然而,如果没有个人和谐,何来社会和谐。本文首先分析柏拉图如何打造个人的和谐,然后分析他如何构建和谐的社会,以及这两种相互关联的和谐理念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一、完善内在修养的个人和谐
“和谐”( harmony) 一词起源于古希腊的音乐,原意是“一组听起来同步,或是此起彼伏的音符”( 见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05 Deluxe Edition,harmony 条) 。古希腊音乐理论家亚里士多赛诺斯( Aristoxenus,约公元前 4 世纪后半叶) 把和谐的音乐描绘为“和谐、有秩序、自在的体系”。毕达哥拉斯在其“数的和谐”理论中指出: “不能相互转化的对立面得到协调就是和谐。”[1]34当“和谐”一词在古希腊广泛传播的时候,这一思想也深入到了柏拉图的心中,把正义作为其终极价值追求的《理想国》在字里行间就流露出了和谐的韵味。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柏拉图是如何论证个人的和谐———灵魂和谐与道德和谐。
( 一) 灵魂和谐———个人之内在和谐
柏拉图将世界划分为理念世界( 可知世界) 和事物世界( 可感世界) ,与之相应的,他将人也划分为两部分,肉体和灵魂。肉体是可感且易腐朽的,灵魂是可知且不朽的。人不是肉体和灵魂的简单结合,而是通过肉体达到一定的目的之灵魂,灵魂作为理念对肉体起到统摄作用,人的本质就是由灵魂决定的。柏拉图又把人的灵魂划分为三个部分: 理性、激情和欲望。头脑是理性灵魂的居处,它位于全身顶端,高瞻远瞩,指挥全身,用于思考和推理; 胸部是激情灵魂所在地,置于理性之下并受其指挥,是“理智的天然辅助者”; 腹部则是欲望灵魂的居所,使人感觉到爱、饥饿等骚动情绪,受理性和激情制约。三者之中无疑理性在价值上处于最高层次,激情居中,而欲望处于最低层次。一个人的灵魂如果让理性处于主导地位,起领导作用,统帅激情、控制欲望,使激情与欲望服从理性的统治不反叛,就实现了个人正义,即达到了个人灵魂的和谐。反之,如果灵魂的三种品质之间争斗不和、相互代替,则个人就是非正义的,他的灵魂也不能达到和谐的状态,一切邪恶都起源于三者之间的混淆和迷失。
要实现个人灵魂的和谐,就要从内容上规定个人在灵魂深处主宰自己、节制自己,去做分内的事情。当灵魂中的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不相互干涉和僭越时,一个人的灵魂就达到了和谐状态,这个人才能是有德性的人,才是个正义的人。灵魂的和谐是人的内在和谐,也是人的外在和谐的内在根据。
( 二) 道德和谐———个人之外在和谐
灵魂和谐实现了一个人内心的平静,是个体自我内在的和谐。除了处理内在的灵魂和谐,个人还需要处理与他者的关系,这种外部和谐对个人提出了道德要求,我们称之为道德和谐。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2]154,所以一个秩序良好的城邦,就要求每个人各司其职,遵守个体的道德和谐。与人的灵魂和谐中的理性、激情和欲望相对应的是人的智慧、勇敢和节制的美德,不同的人应具有不同的美德,城邦中的具体分工将在下文叙述。个人的正义就是体现属于自己的美德,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只要求合理的“有分寸的欲望”,不做社会秩序不允许的事。对于统治者来说,最大的正义就是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造福全城邦而非仅仅为了自己谋私利; 而对于城邦中的个人来说,要只做属于自己本职的事,不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各个阶层的人们各做各的事,不要互相干扰、越位,每个人都努力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认真履行自己名副其实的职业角色,实践个人的正义,也就实现了个人的外在道德和谐。
柏拉图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建立一个与自己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相称的内心秩序,使自己外在的行为符合内在的和谐状态,这样就实现了灵魂和谐与道德和谐的统一,人才是正义的。在此基础上,个体才能尽其所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所以,个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保证和内在要求。柏拉图实际上是把个人和谐上升到一种个人伦理道德,从伦理上内在地规范着人们的外在行为,从而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实现理想国家的社会和谐
在柏拉图的思想中,个体内外一致的和谐是为城邦正义服务的,所以最根本的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理想国》中探讨了理想的国家应有的几种社会正义,下面我们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来品读社会和谐。
( 一) 政治和谐
所谓政治和谐,是强调城邦中的政治应按照合理有序的秩序运行,避免城邦公民内部的权利争斗,也就是柏拉图阐述政治正义的旨趣所在。达到政治和谐的手段是给城邦中的公民划分角色,固定层级,每一个层级的人都固定在自己的层级职责内,从而避免政治纠纷,保障城邦的政治和谐。
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护卫者和劳动者。他认为个人是放大了的城邦,城邦是缩小了的个人,每个阶层的成员应该具有相应的品质。
首先是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最具有“智慧”的美德,“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整个国家的有机运转,从而实现整个国家和全体公民的幸福。其次是同属于统治阶级的城邦护卫者应该具备“勇敢”的品质,并且具有娴熟的防卫技能和知识,只有这样,在危难时刻才能毫不畏惧站在最前面,担当好保卫城邦的职责。最后是城邦中的工商劳动者应该具有“节制”的品质,他们因不具备成为统治者的品质和能力,所以只能服从于统治阶层的治理,安于各自的职业,以劳动为城邦服务,不享受政治权利。在柏拉图看来,是公民所具有的道德、知识和技能等品质的差异造成了这种政治权利的分配,这种划分完全是为了实现城邦正义。
“我们必须劝导护卫者及其辅助者,竭力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劝导其他的人,大家和他们一样。这样一来,整个国家将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2]134,从而达到一种政治和谐。
( 二) 经济和谐
柏拉图生活在希腊城邦制度出现危机并且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公民贫富分化日趋严重,所以他的“经济和谐”思想主要侧重于抑制贫富分化。同时,柏拉图也指出,城邦应当在物质上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实现自给自足。
为了保证统治阶级的廉洁,不因贪污而破坏社会整体的和谐,柏拉图主张在统治阶级( 指护卫者)中实行财产的公有和妻子、子女的公育。在生活方面,统治阶级应当成为职业军人入伍,过集体生活,实行严格的部队生活纪律; 在财产方面,“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以外,他们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私产”[2]130,就连粮食也得由其他公民供应。柏拉图试图通过在统治阶级内部消灭私有财产来阻止统治者内部的利益分化,杜绝以权谋私。
柏拉图认为,城邦中物资自给自足最好,过多的财富和贫穷都会带来城邦的不和谐。城邦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才应运而生的,所以和谐城邦内部应加强分工,使公民的各种需要通过交换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城邦中不仅应有农民、各种手工业者和商人,而且还应有从事各类生活奢侈品的生产者,使公民过上较为安逸的生活。此外,他还认为财富应当是有限的,不需要太多( 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颇似) ,因为富庶的城邦不等于和谐的城邦,过多的财富容易使公民变得奢侈和懒惰,也容易招致其他城邦的觊觎,二者都会给城邦带来风险; 而如果财富过少,公民容易变得粗野、低劣,并且倾向于变革,致使城邦不稳定。财富过多和过少都会导致公民技艺的退化,只有自给自足的状态最合适。
( 三) 文化和谐
提到文化,柏拉图更多是借用“音乐”或“史诗”的概念。古希腊的音乐并非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包括吟唱、弹奏、戏剧等内容; 史诗是希腊历史及先人的一切知识的汇总,集文学、音乐于一身,基本涵盖了柏拉图时代的“文化”意味。柏拉图非常重视音乐在陶冶心灵和塑造公民道德品质方面的作用。他主张用质朴的音乐对公民进行教育,“朴质的音乐文艺教育则能产生心灵方面的节制”[2]113,可以陶冶公民的情操。柏拉图还对音乐教育提出两方面的标准: 第一,音乐表达要强调对神的尊重,要重在维护传统和固有秩序。这里依旧强调他前面所主张的每个人各安其命、各尽其职的思想。第二,音乐教育最好删除那些令人惧怕死亡的内容和凄惨的名字,包括英雄人物的嚎啕大哭等,因为“这些儿童和成年人应该要自由,应该怕做奴隶,而不应该怕死”[2]84。这一主张意在通过音乐教育护卫者应有勇敢和节制的品质,以保卫城邦安全。
可以看出,柏拉图的文化和谐以音乐教育为中心,主张以文化教化稳定各阶层的社会角色分配,并让这种氛围深入人心为大众所接受。同时,他还从音乐的和谐中受到启发,将音调、音符与城邦中的各个不同阶层相类比,主张以城邦的整体利益来协调公民集体内部的矛盾冲突; 希望城邦具有稳定有序的政治、自给自足的经济与能够培养公民道德和集体认同感的文化,使城邦避免因政治斗争、贫富分化和思想混乱而争斗、衰落,实现城邦的稳定与和谐。
三、柏拉图的和谐理念对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虽然受生活时代的局限,柏拉图的理论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对理想国家的设计也带有乌托邦的色彩,但是这不能抹杀他在维护城邦正义( 即社会和谐) 方面所做出的理论贡献。直到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仍能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 一) 确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为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
《理想国》全篇以“正义”为主线,无论是个人德行还是城邦建设,正义是其核心价值。公平、正义在当代仍不过时,正如之前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三者不可偏废”。
柏拉图试图通过音乐教育陶冶公民的情操,并教化公民安于自己所在阶层,尽职尽责为城邦服务,这是城邦稳定的基础。他这种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思想固然不可取,然而其教育思想却值得借鉴,对于今天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来说,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公民有共同的信仰和追求,以公平和正义作为普世价值可以起到这种作用。我们要培养公民的爱国情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让广大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除了核心价值观建设,公民的个人修养也非常重要。有人说,看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这个城市的公共建设,而是看这个城市的公民素质。我们当前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非常重要,前段时间的“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国民大讨论,在 18个冷漠路人防备的眼神背后,还有更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正如柏拉图的思想一样,社会和谐是由每个人的和谐所构建的,公民道德的滑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国民素质的下降,在国家综合实力提高的同时,如果我们忽视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这无疑是和谐发展中的一块硬伤。如果把正义的理念植入人心,或许能让国人的道德水平有所提高。
( 二) 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缩小贫富差距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保证,当代社会的和谐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只有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才能提高综合国力,为国家的稳定保驾护航。此外,柏拉图要求因社会分工形成的不同职业的人们居住在一起,互相合作,以解决个人需求的多层次性和个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满足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的需求,实现社会的和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群众的多方面需要,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当前中国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贫富分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贫富不均。自古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今天的我们和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一样,也需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只有这样才能渐渐消除部分人畸形的仇富心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谐。
( 三) 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经济基础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当前我国在公共资源分配、政策倾向等一些方面不平均,导致一部分群众没有享受到应该享受的改革发展成果,这种现象必须努力克服。因此,我们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时,应该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充分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建立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建立规范的对话和协商机制,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利益关系。不能为盲目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社会和谐,不能抱着先发展经济后建设社会和谐的心态,应该将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统一起来,处理好其间的辩证关系,实现真正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陈耀彬,杜志清. 西方社会历史观[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2] 柏拉图. 理想国[M]. 郭斌和,张竹明,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1.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女性观具有时代进步性。首先,第一次正式确立女性的独立学术研究对象,实现了从神话人物到史诗角色再到学术形象的跨越式发展。其次,第一个提出并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理想国家女性政治学说。...
《新科学》的英译者在其为《新科学》所作的《引论》中,将维柯称为十七世纪这一天才的世纪的儿子[1].在十七世纪求新精神的影响下,维柯建构了新的理论体系,将诗性智慧提到了与理性智慧相等、相抗衡的地位。他指出正是人类推理能力的欠缺才产生...
题目:《理想国》的产生及其研究的社会问题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理想国》诞生的社会环境与背景二、《理想国》所披露的社会问题三、柏拉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与当今我国政策的对比四、结论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一直...
学术界通常将启蒙运动理解为理性的启蒙,这是因为人们秉持一个先入为主且不言自明的观念,认为启蒙运动理所当然地意指法国启蒙运动。如果将启蒙运动的光环仅仅聚焦于法国,不免会遗漏那段历史留下的其他瑰宝。回顾18世纪的欧洲,不是法国,恰恰是英国在各国...
德裔美国人埃里希?弗洛姆(1900-1980)在他的几乎每一本着作中都提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他将充分发挥人的力量,从而达到与自己的同类以及同自然界的最终的新的和谐[1]视为人的最终目标.他比较集中地论述这一思想的着作是《健全的社会》(1955...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做出了现象与自在之物的区分,并且将这样一种区分也用于对自我的认识上,从而认为可以通过内感官获得关于主体的现象的知识,但那作为自在之物的自我则无法被我们所认识。然而更具有吸引力的是,康德并不满足于这样两种自我,他说:...
一个熟悉鲁迅的人,当他合上《呐喊自序》,随手翻开《理想国》,读到着名的洞穴寓言时,会不会惊奇地觉得,鲁迅的铁屋子,也有可能是在重复柏拉图的故事呢?当他沿着洞穴与铁屋子那令人惊奇的相通之处往前行进,想要进一步探究两者的异同时,他会不会越来越强...
爱情,只有情,可以使人敢于为所爱的人献出生命;这一点,不但男人能做到,而且女人也能做到。柏拉图哲学,一门很深奥的学科,往往使我们望而却步,但是,哲学又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最平凡的事的抽象,是最现实的理论的总结。经过对哲学的学习,让我更...
柏拉图出生于家世显赫的贵族家庭,7岁的时候便进入狄奥尼索斯学校识字、听荷马等诗作.据说很年轻的时候柏拉图是个悲剧诗人,但他在决心追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之后便把自己之前写的诗稿付之一炬.这个曾经的文艺青年更是在《理想国》中说:我们将在他头上涂以香...
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必然出现一些新的社会现象,造成已有的法律规范的无力。这就需要对之前的法律进行解释。担保物权制度就是目前亟需解释的一项制度。2007年通过的《物权法》将抵押、质权和留置三项制度从《担保法》中拿出来,单独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