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史, 从古希腊哲学时期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 理性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直到 1 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 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 对理性主义进行了反驳。 并由著名的哲学家萨特、 尼采以及柏格森等所继承和发扬。 到了 2 0 世纪 6 0 年代末, 后现代主义运动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掀起了新的高潮。 虽然后现代主义是对非理性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但是它比非理性主义走得更远, 对于理性主义的批判更加激烈。 由理性主义到现代非理性主义再到后来的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变, 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性, 但是它们在认识论、 价值观、 本体论以及人性论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 故而, 寻求西方哲学史中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 并进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理性主义的源与流
非理性主义一直处于理性主义的附加位置, 直到 1 9世纪的下半叶才得到了改变。 叔本华的生存意识对非理性主义进行了开创, 他认为对生存意志的认识与把握主要是依靠生存意志的本身, 即非理性的“ 直觉” 和“ 感觉” ; 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一种非理性的生命变得; 尼采则把理性比喻为耀眼且明亮的太阳神, 把情感、 意志等非理性主义比喻成沉醉于狂灌的酒神; 萨特认为人的发展与进步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对自由有着绝对的责任。 在 2 0 世纪6 0 年代末的西方社会 , 出现了环境污染 、 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由于各种运动的掀起, 例如妇女解放运动、 学生造反运动、 黑人民权运动等的影响, 西方社会产生了比较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哲学, 比非理性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驳更加猛烈, 发扬的是一种流浪天涯、 飘忽不定的哲学观。认为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 无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 都没有确定性的本体论。
其中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者包括有拉康、 福柯、 罗蒂、德里达等, 其哲学思想都对传统哲学进行瓦解、 反对和解构, 他们推崇的是一种模糊不清、 破碎而又多元化的哲学思想。 德里达认为自己无论是空间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个流浪家, 它将非理性主义的理性方法和理性主义的中心理性传统都进行了全盘扫荡; 福柯利用对思想教材的分析, 认为理性的标准在于社会实践和政治力量, 并不是靠自身的权威性; 罗蒂则主张摒弃一切的“ 无镜哲学” , 解构传统哲学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 主张哲学应该与艺术、 政治、 文学及其他领域和谐共处、 相互平等。 在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中把各自推向了两个极端的方向, 目的是为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找到一个归宿, 而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则是不停地解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如同一个流浪者, 居无定所。
二、理性主义的源与流。
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早已在古希腊时期便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其中巴门尼提出“ 存在”的基础命题, 为理性主义提供前提条件; 苏格拉底认为伦理和认识是在理性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 柏拉图构建了理性主义的理论, 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开了先河。 在《 理想国》中, 柏拉图把人们灵魂划分为情感、 意志和理性, 认为理性处于最高位置, 是灵魂的真正主宰者。 亚里士多德则把理性主义贯穿于他的知识体系和哲学观点当中, 认为人是为政治服务的。 虽然在中世纪时期, 哲学是神学的附属品, 一直服务于神学, 但是理性主义并没有因此而中断, 其思想仍然占据了统治的位置, 甚至连最具有权威性的上帝也需要哲学中的理性主义进行证明和推断。 在中世纪的哲学是宗教神学的对立物, 并充满了理性主义。 1 8 世纪, 哲学家通过对封建进行反对的过程中树立了理性主义的权威性, 主张用理性主义去对待一切。 笛卡尔确定了人的理性处于优先地位, 这在很大程度上发扬了理性主义; 培根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理性才能够对自然界进行正确的认识, 从而在强大的自然中得意生存; 而斯宾诺莎虽然肯定了理性主义的同时也对非理性因素进行了肯定, 但是他是把非理性因素附属在理性主义之下, 最终也没有将两者相互统一起来。到了 19 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时期,推崇的是理性主义哲学,认为理性是一切的本质,通过理性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提高了理性主义在哲学中的高度,并树立了普遍性的原则,而黑格尔则是极端地贬低非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和内在,是世界发展的动力。概而言之,理性主义认为人是能够正确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它是一种人生哲学、世界观、文化传统,直到今天,理性主义也没有因为新思想潮流的冲击而泯灭。
三、非理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异同
(一)本体论
站在传统哲学角度来说,理性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人对自然界的理解能够解释一切。而现代非理性主义则是把非理性推向了与理性主义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方向,认为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是世界和人的本质,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于非理性因素而产生、变化和发展的。理性主义在本体上认为宇宙万物的产生、发展都必有其原因和本质,人的理性能够正确把握住这些原因和本质,从而对世界进行认识。理性主义者相信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对于其的具体说明却众说纷纭,笛卡尔用上帝的存在说明世界存在的规律,上帝代表各种各样,变化多端且隐藏在背后的普遍规律;柏拉图认为世界的一切来源于理念;黑格尔的辩证法充分肯定了精神自我实现的规律性和目的性,这种规律性体现在人的思想中。在非理性主义看来,意志、愿望等非理性因素本身存在于人的自身中,其不仅创造了人,而且还是世间万物的来源,世间的一切都包含着人的主观意志,一切的事物都是充满活力,生生不息的。
(二)认识论
在传统哲学的观念中,主张用理性的方法去认识人、世界、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客体与主体的关系等。而现代非理性主义则是把人的认识过程当作非理性因素的内在体验和交流,重点强调非理性因素在这过程中的作用。由于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已经否认了实物的存在本质,因此认为一切就像一个游戏,并没有认识的必要。传统理性主义则坚持真理观,相信通过人的理性一定能够认识世界,并在认识的过程中不受任何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影响。现代非理性主义认为用一种模糊的“感觉”和“直觉”去认识事物,反对用人的理性去认识世界,主张整理的把握不需要理性和智慧,仅凭精神的交流和忽然的直觉就可以对真理进行认知。而后现代从根本上就否定了活动的意义,认为一切都只是语言活动,一场游戏而已,任何规律或规则都是不必要的存在。
(三)价值观和人性论
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不能直接看到客体与主体、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存在和转化关系,认为人在世界中只是扮演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是一个失去了灵魂的机器而已。现代非理性主义意义要求的却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突出人在世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主体性。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则全部将一切进行摈弃,不仅否认了人的价值与存在的本质,并且也否认了人的地位与作用。传统理性主义的价值观是在肯定人的普遍性的前提下把人的价值抽象普遍化,认为人的本质应该追求自由、幸福和权利。从总体上来说理性主义的价值观主要有两方面的倾向:第一方面是将其价值导向定义为追求个体的幸福、自由和权利;第二方面是把社会的公平、公正与和谐发展当作价值理想。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则是取消主体的作用与地位,彻底否认了实物存在的价值,福柯的知识型理论认为知识型决定了社会、知识和人,因此在社会和知识发展的基础上,人无法发挥出任何作用。后现代非理性主义不仅否认了人的主体地位,并且还将人道主义的观念进行了全盘否定。
(四)历史观
传统理性主义认为只有依靠理性的力量,社会和人类才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坚信社会的发展实质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不仅能够依靠科学技术了解大自然,而且还能通过人的理性决定着社会的一切,因此理性主义的历史观充满了积极乐观的精神。而非理性主义的历史观却带有一种悲观主义的色彩,从他们否认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则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反对把历史看成一个连续性的进步过程,福柯曾提出不连续性是历史学家在历史中删除了零落时间的痕迹。而现在,不连续性却成为分析历史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而明确表达了他的不连续性观点。理性主义的历史观带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现代非理性主义带有悲观的态度,而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则抱有比较中肯的态度,既不乐观也不悲观。
四、结语
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史,无论是理性主义还是非理性主义,二者都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应该相互和谐,相互统一的。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应该在理性主义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出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如果失去了理性,人的非理性因素无法肯定它的价值与意义。如果失去了非理性,理性也将会失去了其作用。因此,在研究西方哲学史的过程中,不能片面地强调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参考文献:
[1]孟宪清。当代西方哲学存在论的总体特征及其理论缺陷[J].学习与探索,2011(1):58-60.
[2]何仁富。价值重估与哲学转向-- -尼采的哲学变革及其对 20 世纪西方哲学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7):167-174.
[3]伍志燕。从“理性”到“合理性” -- -兼论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及转向[J].前沿,2012(1):50-53.
[4]黄颂杰。回到西方哲学的原创地:思辨与实践的交会-- -柏拉图《理想国》新解 [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6(2):83-91.
[5]孟宪清。当代西方哲学中实践理念的转变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2):66-71.
[6]邓晓芒。西方哲学史中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J].现代哲学,2011(3):46-48,54.
[7]王秀艳。境界形而上学的理性厚积和非理性薄发-- -以老庄哲学为范例[J].社科纵横,2009,24(11):102-103.
[8]王培培。合理性哲学的凸显及其当代价值-- -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J].广西社会科学,2009, (z1):11-17.
题目:洛克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内容及当代意义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前言二、社会契约的含义三、洛克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历史渊源四、洛克社会契约论思想的主要内容五、洛克社会契约论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意义六、结束语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洛...
从古希腊先哲们开始,西方哲学就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这种层层递推的思维必然导致数学的发达,于是毕达格拉斯主义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西方哲学的中流砥柱,西方人思维的特点,逻辑性强、规则性强、进攻性强、思维严密、对自然知识和终极真理的...
晚清是史学界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国内的学者通常把维新运动之后的清代历史称为晚清,而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将其确定为1800年至1911年这一阶段,在本文中,我们从近代史的划分意义上,特将1840至1911年归为晚清这个历史范畴。对于晚清西方哲学传入...
西方哲学中国化在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有着较深的话语背景,这不仅体现为其贯穿于西方哲学(文化)探讨的全部过程中,更体现为其深伏于中华文化发展的根脉中。发掘其思想资源和思想基础,把握西方哲学中国化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具体意义,发掘其在时代发展中的现...
一、作为自我意识觉醒的传统本体论的自由观人类最早的自由观是伴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产生的,这与哲学的产生是同步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泰阿泰德》中说哲学始于惊异。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二卷中进一步提到:由于惊异,人们才开始哲学思考...
题目:《理想国》的产生及其研究的社会问题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理想国》诞生的社会环境与背景二、《理想国》所披露的社会问题三、柏拉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与当今我国政策的对比四、结论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一直...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每一个都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既有身体上的改变,也有精神上的变化。因此,人们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确定一个饱经风霜的人还是最初的那个人?同样,对于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群体、社会也面临着这样类似的问题。面...
一、何谓哲学:毕达哥拉斯的譬喻我们已经无法回避一种哲学,她以爱智慧为自己的本原意义,当日本人在中国的西周时期将其引进到日本的时候,其目的是与中国的儒学相区分[1]1,所以从Philosophy的意义上严格来讲,中国没有哲学,如果硬要说中国有哲学的话,...
意象(imagery)是在感知觉基础上形成的表现在记忆和思维活动中的一种感性形象,是当前物体不存在时的一种心理表征。意象是潜意识的心理倾向,它表征着个体对过去事物的印象和积累,成为指引当前行为和认识的重要方法。意象作为主体的心智活动之一,随着当代...
在西方哲学史上,机体哲学(Organicism)的发展具有特殊地位。按照机体哲学的特征追溯其思想轨迹,可以在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中发现其萌芽,在中世纪宗教神学中看到延续的线索,在近现代哲学中找到其思想体系的演化路径。相对于古希腊原子论和近代机械唯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