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觉解意味着不受前提性认识的束缚,而能够以思想的反思性和批判性为前提,重新看待历史、建构体系,注重在西方哲学研究中注入研究者自身的思考,因此思想的觉解也是主体意识的觉解。如果说以往"哲学史就是哲学"的思维方式单纯追求知识的纯粹客观,那么"哲学史就是认识史"的思维方式则强调主观见之客观,也就是说强调研究者的思想对哲学史的改造;如果说以往"哲学史就是哲学"的思维方式侧重追求西方哲学的"如其所是",那么"哲学史就是认识史"的思维方式则侧重追求西方哲学的"如其所不是",就是说除了要展现西方哲学表面上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结构,更要挖掘其背后掩藏着的深层次的思想逻辑及与中国哲学相比照而呈现的不同的文化内涵。
张世英在《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一书中就中西哲学发展历程中的思维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他指出:"中国哲学史是长期以天人合一为主导原则到转向主客二分式的发展史,明清之际是转折点;西方哲学史是从古希腊早期的主客不分思想到长期以主客二分为主导原则又到现当代反对主客二分的发展史,也可以粗略地说是从'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又到'天人合一'的发展史。"[8]2-3这种对中西哲学史发展的自觉总结体现了"哲学史就是认识史",体现了西方哲学中国化走向文化比较型形态的自觉意识。
此外,还有许多学者对中西哲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自主的研究,比如,冯契先生从中国哲学出发与西方哲学进行的融合研究,高清海先生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进行的比较研究等都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界对于西方哲学中国化做出的自觉性努力。在这些比较认识中能够发现,无论我们如何进行中西哲学的比较和对话,其实质都是将西方哲学看作是一种异质文化,处在对西方哲学"认同"基础上的不断"撕裂"状态,对知性思维的破解尚不彻底。所以,这种认识论的思维方式也注定只是思想理论研究中的过渡性环节,亟需更新换代。
三、"哲学史就是思维的创造史"创发下西方哲学中国化当代阐释型形态
新世纪以来的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表现为"当代阐释型"的特征,是理论界进一步追问究竟该如何看待和研究西方哲学而做出的新调整。20世纪以来我们对西方哲学的理解和研究更加体现哲学所承载的人类历史观---思维的开创性和革命性。正如德勒兹所言":哲学在本质上是创造的,甚而是革命的,因为哲学不断地创造新的概念"[9]159,"创造必要的新概念一直是哲学的任务。
没有概念也完全可以思想,但是一旦有了概念,便确实有了哲学"[9]37.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只有在引领的思维方式革新维度上才不断以概念化、理论化的思想表达方式影响和改造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者也正在逐步实现从"哲学史就是认识史"到"哲学史就是思维的创造史"的转变。正如叶秀山在多卷本《西方哲学史》(学术版) 的前言中写到,我们要重写西方哲学史,就是为了"把西方历史上那些载入史册的哲学大师们如何创造性---自由的'思想'哲学问题真正客观的介绍给大家"[10]前言3.赵敦华在《西方哲学简史》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他认为"西方哲学史是哲学家们爱智慧、求真理的探索过程",是"高尚心灵的更迭、思想英雄的较量",所以"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式,也是启迪批判性思维的实验过程"[11]2-3.以这样的思维方式反观我们的西方哲学研究,研究西方哲学,就不再是为了认清西方哲学的本来面目或了解西方文化的精神和精髓,而是为了融西方哲学于自身的哲学发展,体现本民族理性思维的创造性活动,表达出自己关于哲学的独到理解和全新阐释。也就是说,在"照着讲"、"接着讲"的基础上,还要能够"自己讲"[12],讲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新哲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将新世纪以来的西方哲学研究称为"当代阐释型",也认为它表征着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自觉。
西方哲学中国化从以往忽视对哲学语言所承载的意义性的认识,转变为强调以中国自己的话语分析、阐释、创造哲学理论形态之转型。我们说在这次修正中更加切近于西方哲学内在蕴含的发展逻辑,即在不断重新审视形而上学的境遇下实现哲学自我超越与创生的合理方式。这种思考成为了中国新世纪以来发展西方哲学的重要起始点,在2008年4月纪念"芜湖会议"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成立30周年的学学术研讨会上,解放思想,自由的探讨西方哲学的创生问题成为了热点。
在诸多参会论文中便鲜明的体现了这种转型,如赵敦华提出的"用中国人的眼光看西方哲学";冯玉珍着重考察"怎样思想与研究西方哲学和中国当代思想文化";翟振明认真梳理了"中国人做西方哲学的范式转变---从被动引介过渡到主动参与",等等,都表明了新世纪西方哲学在自身研究特质的转变中逐渐达成"中国化"的现代形态的主体意识。正如赵敦华教授举例说明的那样,"我们翻译西方的一些术语和概念的时候,包含了我们中国人所独有的解释。比如说philosophy的原意的'爱智慧',翻译为'哲学',哲学和爱智慧的意思不一样,什么叫'哲'呢?'识人为哲'.中国人理解的哲学,首先是一种人学,主要任务是知人、识人,对人性、人生和社会有深刻理解。另外',明智为哲',哲学是聪明之学。人学和聪明之学,是中国人对philosophy的独特理解"[13]16.
可见,西方哲学自身发展中的描述与修正辩证统一的尺度也恰恰在新世纪西方哲学的中国化现实中具体表达了。西方哲学中国化始终承载着自西学东渐以来的描述对象与内容,即知识型的、文化比较型的西方哲学固然合理地根植于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发展现实当中,然而不得不看到西方哲学中国化的深化需要摒弃以往将西方哲学简单地理解为是知识汇总或认识发展史,开拓在西方哲学与人的生存境遇相联系维度上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有"接着讲"和"自己讲"的可能性和价值性。
正如黑格尔在致沃斯的信中说到的:"路德让圣经说德语,您让荷马说德语,这是对一个民族所作出的最大贡献。因为,一个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语言来习知那最优秀的东西,否则这东西就不会真正成为它的财富,它还将是野蛮的。"[14]202黑格尔看到了"自己讲"对于文化塑造的深刻影响与意义。民族思想的阐释需要我们首先意识到"自己讲"的重要性。反观"哲学史就是思维的创造史"指导下的西方哲学中国化,强调哲学创作者与哲学解读者的互动,强调哲学研究过程中思想和意义的创生,甚至对意义性的阐释和再造中实现自觉也就具有了必要性。我们强调要去除西学东渐的认识误区,而转以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致思方向,要以中国人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理解西方哲学,在中、西、马融通和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意义上重新阐释西方哲学,赋予西方哲学全新的生长点,就需要更加深刻的理解"让哲学说汉语"[15],以中国人的话语方式、解释原则去重新阐释西方哲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只有在思想的表达中真正"说汉语的哲学",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理论形态的西方哲学中国化才能真正向世界传达中国人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彰显中国人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不仅是西方哲学研究自身的事情,也是哲学创造的未来之路和哲学发展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江怡。如何理解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J].哲学分析,2010(01)。
[3]彼得·F·斯特劳森。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M].江怡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黄见德。西方哲学的传入与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5]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6]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韩秋红,庞立生,王艳华。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8]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德勒兹。哲学与权力的谈判---德勒兹访谈录[M].刘汉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题目:洛克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内容及当代意义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前言二、社会契约的含义三、洛克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历史渊源四、洛克社会契约论思想的主要内容五、洛克社会契约论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意义六、结束语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洛...
从古希腊先哲们开始,西方哲学就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这种层层递推的思维必然导致数学的发达,于是毕达格拉斯主义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西方哲学的中流砥柱,西方人思维的特点,逻辑性强、规则性强、进攻性强、思维严密、对自然知识和终极真理的...
晚清是史学界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国内的学者通常把维新运动之后的清代历史称为晚清,而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将其确定为1800年至1911年这一阶段,在本文中,我们从近代史的划分意义上,特将1840至1911年归为晚清这个历史范畴。对于晚清西方哲学传入...
西方哲学中国化在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有着较深的话语背景,这不仅体现为其贯穿于西方哲学(文化)探讨的全部过程中,更体现为其深伏于中华文化发展的根脉中。发掘其思想资源和思想基础,把握西方哲学中国化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具体意义,发掘其在时代发展中的现...
一、作为自我意识觉醒的传统本体论的自由观人类最早的自由观是伴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产生的,这与哲学的产生是同步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泰阿泰德》中说哲学始于惊异。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二卷中进一步提到:由于惊异,人们才开始哲学思考...
题目:《理想国》的产生及其研究的社会问题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理想国》诞生的社会环境与背景二、《理想国》所披露的社会问题三、柏拉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与当今我国政策的对比四、结论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一直...
一、17-18世纪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儿将人所具有的天赋的认知思考抽象思维的能力称为理性,它是与主体意识相结合,而与客体世界相对立的主观理性,这种理性的运行原理是矛盾律,即将事物总是分作对立的两方,并在这种绝对相斥中思维。反过来这...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每一个都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既有身体上的改变,也有精神上的变化。因此,人们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确定一个饱经风霜的人还是最初的那个人?同样,对于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群体、社会也面临着这样类似的问题。面...
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从古希腊哲学时期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理性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进步,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理性主义进行了反驳。并由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尼采以及柏格森等所继承和发扬。到了20世纪60...
一、何谓哲学:毕达哥拉斯的譬喻我们已经无法回避一种哲学,她以爱智慧为自己的本原意义,当日本人在中国的西周时期将其引进到日本的时候,其目的是与中国的儒学相区分[1]1,所以从Philosophy的意义上严格来讲,中国没有哲学,如果硬要说中国有哲学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