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 在影视剧创作领域,中年艺术家不断展示出他们较为深厚的功底和不凡的实力。 新一代艺术家不断涌现,积极探索,共同创造出了繁荣的景象。 但是,在影视剧创作领域,隐忧仍存,尤其是由于浮躁之气的不能免除,迎合时尚、迎合观众低层趣味、迎合社会表层热点,炫耀形式技巧以隐藏内涵的小气和苍白,泛娱乐化。 在表面繁荣背后,实际上造成了平庸之作仍多充斥的遗憾局面。 真正能够经历时光淘洗的优秀之作、杰出之作、经典之作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这一重要问题不能不从艺术大师的创作过程中去寻求,不能不从真正的经典作品中去寻求。 这里我们不妨探讨探讨艺术大师老舍先生的不朽作品《茶馆》对当下影视剧创作的经典启示意义 。
一、《茶馆》
的创作之根艺术家究竟为什么而创作?艺术家创作的根本源起是什么? 这些在当下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实际上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格局、 艺术作品内涵的深厚度以及艺术作品生命力的恒久度。 我们在当下一些艺术家或创作人员那里,常常能很明显地感知到他们从事创作的各种目的, 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发现在艺术大师那里突出具有的融入生命深处、 心灵深处的创作之根。 老舍先生旗人血统,但处于最底层。 从小就对各阶层民众的生存状况、品格性情有着细微深入的体察, 尤其是对各行业本分的自食其力的人们、 最底层那些艰苦谋生挣扎的人们有着深深的同情和怜爱。 如何改变世道的不公? 如何让那些自食其力者、那些艰苦挣扎者不再受欺压?如何创造一个幸福的世界? 这种最沉重、最真诚的愿望,这种博大深厚之爱,实际上就是老舍先生创作的最根本动力。 几十年过去了,《茶馆 》在戏剧创作领域的高峰地位难以撼动。 《茶馆》写了各行各业许多阶层的民众,老 舍 没 有 想 去 发 掘 或 弘 扬 民 众 的 革 命 觉悟、爱国情怀或崇高美德等等,而是真实呈现各种人等最本分的品格、 最本分的生活愿望。 最底层的康顺子、乡妇等等不必说,比如旗人小贩常四爷,民族资本家秦二爷,尤其是茶馆的掌柜王利发, 他们还都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他们都想本本分分地谋生,实现自己本分的生活愿望, 而且为了谋生存、避免倒闭,还努力进行一点经营方式的“ 创新 ”, 但是 , 一切努力 , 都无法改变生存难以为继的无望局面。 全剧最感悲痛的实际上是王利发的台词:“我呢, 作了一辈子顺民……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 单不许我吃窝窝头……”显然,没有博大、深沉之爱作为创作初衷、创作本源,没有这种深厚的创作之根,要想感知到人生最沉重的内涵,使自己的笔直抵人物心灵的深处是不可能的。
二、表现热点与探究根本
每个时代都会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热点现象, 产生社会关注度很高的热点矛盾、热点问题。 对于有作为的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却不是像新闻媒体记者那样快捷追逐,而是应当有一颗沉潜之心,思考、探究热点问题背后的内涵,思考、探究一个时代的更为内在的本质。 《茶馆》实际上表现了三个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末时期、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政权时期。 老舍先生无意选择各个时期的热点现象、热点问题来表现各个时代,而是选择表现本分人最本分生存的毁灭,选择表现善良者的受难以及为恶者的得意,选择表现普通人最朴实、善良心灵的被摧残乃至被扭曲,来努力深入探究、表现一个时代的本质。
作品是否能够真正称得上是深刻表现了一个时代,这可以说是一部作品能否称得上伟大,能否成为经典的重要标准。
三、戒除浮躁,深入细微体味人的心灵和“活法”
时下的影视剧创作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各种类型化人物,常常只是实现了作者某种观念倾向的表达而使人物减少了真实的丰富、复杂和多面。 这实际上与创作者的浮躁心态直接相关, 创作者缺乏沉潜之心、耐心之情,对人物只有表面理解,而缺少更深入更细微的体察。 重要的是,这种体察的功夫不是在于人物行为举止、价值好恶的表层方面,而更应当是在于人物深层的生存之道和内在的心灵方面, 更应当是在于无限丰富、充满微妙隐曲的人性方面。
老舍先生对各行各业的自食其力者、对各阶层每一个个体的品性和生存之道有着细微的体察、丰富的发现。 比如《茶馆》中对主人公王利发细腻而出色的表现。 王利发凭着自己的劳动吃饭,惨淡经营。 但环境的复杂和恶劣又不能不使他饱经世故, 没有这种世故,他的茶馆可能早就倒闭了。 老舍先生深深体察到主人公王利发的勤劳、本分和善良, 也深深体察到由于茶馆时时遭欺、 生存难以为继, 其内心深埋的巨大苦楚, 但老舍先生同时又深深体察到一个善良者为了生存, 在恶劣环境磨砺下练就的世故之心。 比如对待警察、特务、大兵,不得不讨好、巧应付:“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比如对待对难民,虽然同情但又不愿自己的店受损, 同情实有限度:“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别耽误功夫! ”如果是以浮躁的心态、急功近利的心态,如果是受时代、社会表面时尚元素的牵引,迎合部分人群或“票房人群”特殊的关注偏好、兴趣偏好,那么,种种丰富和生动,种种深刻而细微的内涵,是不可能发现和表现出来的。
我们不难看到,粗糙的类型化表现,只能通向表层的、干瘪的观念表达,而只有细腻、丰富、深入的心灵表现、人性表现,才能通向时代、社会、人生、精神最深沉内涵的呈现,才能实现创作格局的博大,才能实现作品艺术魅力的恒久。
2014年3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网络文学与新媒体文化研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定家的《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以下简称《文之舞》)。这是作者继《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随着鸦片战争的到来,晚清的闭关锁国政策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被打破,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被强行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成为殖民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在应对外来挑战的过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着书立说表达自己对...
《穆斯林的葬礼》一经发表,便在文坛上引起了轰动的效应.着名作家冰心就认为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1].无论是评论家、学者还是广大读者,都对这部长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新时期文学和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第一部成功...
民间叙事是叙事风格的一种,指的是将描写视角置放于民间,利用人物背景的塑造和人物关系的特殊性,来表现民间独特人文魅力、思想魅力的特殊叙事角度。...
从老舍作品中他加以赞赏的汇集传统美德的“地母”型女性,以及他对于只顾个人“浪漫”的“女学生”到“新女性”这一群体的颇有微词和最终否定,我们能够看出老舍作品中较为明显的男性视角。...
由于人的自然生命长度以及各种各样的自然与社会灾难,死亡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非正常的死亡因其非常性尤其受到文学关注,与此相伴随的,是鬼魂(或神灵)附体或直接复仇,冥判冥罚,轮回转世,以及成神、成仙等。因面对里耳与教化...
自《雷雨》问世以来,曹禺及其经典剧作的研究从未风平浪静。细读《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这5大经典剧作,凌驾于主题挖掘与结构审视之上,剧作张力的构成研究似乎更见功力。话剧内部的张力关系表现为各种戏剧矛盾因素在文本中对立,或与...
《茶馆》的政治性和文化性在不同时期对其经典化和经典意义的表述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意义的阐发必须植根于文本,凡是有力的意义建构也得依托文本。这归根结底源自于《茶馆》文本内部丰富的阐释空间。一方面,老舍明确提出他的创作目的在于“葬送三个时代”,而...
前言对于中国文学发展而言,现当代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文学思潮的发展来看,现当代文学思潮不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同时也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进行深入分析,不但是满足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中...
通过上述简单梳理可以发现,中国诗歌一直走在“向下”即向口语的路上,也一直走在“向繁”即向散文的路上,尽管中间经历了近体诗的逆动,但改变不了诗歌语法“散文化”的基本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