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剧论文 >

戏剧表演对剧本、环境及观众的适应性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发布于:2014-09-04 共1707字
论文摘要

  戏剧表演是在一定的演出环境下展现人的行为,因此既具有空间性也具有实践性,一个剧目演出的效果与剧本、演员的演技、临场表现直接相关,但也受到演出的舞台、观众因素的影响,因此它体现出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要求.

  一、表演对剧本的适应性

  一个好的演员应对不同的剧本的角色有适应能力,而不能仅仅适应于某一特定角色的塑造,演员的表演是对剧本角色的适应与再创作过程,再好的剧本也需要有经验的演员去诠释.演员的表演要以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的理解为基础,并要对所塑造的人物的生活时代背景、个性特征、情感与思维等有较深入的把握.除了这种对角色生活背景和个性等特征的适应外,由于戏剧表演不同于电影,它需要更多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性格碰撞,因此在塑造自身角色时还应注意与其他角色的对比与映衬关系.除此之外演员还应挖掘剧本的寓意与主题,从而使演出中把握舞台表演假定的真实性.

  也就是让观众不至于将舞台与现实相区别,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在看戏,而不是一味地投入情节不能自拔,从而促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进行思考,这也是戏剧表演与电影、电视等表演艺术形式的差别与独特魅力.

  二、表演对环境的适应性

  演出需要一定场地和场景,不同的剧目需要不同的演出形式,如中国传统戏剧的以及话剧适应在正式的镜框式舞台演出,而当代的小剧场演出环境则灵活多样,这种演出环境的变化不仅通过影响观众心里而改变了演出效果,并改变了传统的观众与演员之间的关系.如在传统的大剧场中演出,为了使整个剧场都能了解到人物的情绪,演员必须在动作、声音以及表情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放大,以便远处观众更好地欣赏,然而在当今的小剧场戏剧以及实验戏剧的表演中,由于其不主张大剧场演出的社会教化功能,认为这种夸张的表演影响了演员与观众的多向交流.

  演员除了要与这种刻意而为的演出环境变化进行表演方式的适应外,还要使自己的表演能够与不得已而为之的演出环境的改变相适应,如通常戏剧排练场地多在剧场或者是室内进行,而现实的舞台可能是在室外,演员必须在动作、声音和情绪上进行夸张,从而与这种开放的环境相适应,以引起观众的注意力.正是由于戏剧这种与观众共同创造的艺术特征,要求演员必须有能够依据在不同的演出环境调整表演分寸的能力.

  三、表演对观众的适应性

  在十九世纪之前,中国以及西方的戏剧主要采用内嵌式的镜框式舞台,即演员的表演空间由三面不透明的墙围成,面对观众的一面则是向观众展示的类似于镜框的窗口.对于演员来说这相当于形成了第四堵墙,即在演出时假定它是不透明的,从而避免观众的干扰.而到了十九世纪一直到今天,戏剧的表演理念、演出形式、观众的观赏品味都发生了深远的变化,戏剧也经历了各种形式的创新与探索,如推倒第四堵墙理念、对戏剧表现空间的重新构建、观演关系的重新解释等.这些都对演员对剧本理解、剧场掌控能力、表演分寸的把握提出了更高要求.

  戏剧欣赏与创作本质上是一个观众与演员心理的相互反馈过程.演员要不断地根据观众的情绪来调整表演节奏、声音以及动作等.之所以戏剧仍然在各种电子技术的冲击下仍占有一席之地,与这种观演互动的魅力有直接的关系.如俄罗斯女演员叶尔莫洛娃就说,观众的多少对自己的表演有很大的影响.而对于一个优秀演员来讲,他应该尽可能地对所面对的观众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就如一个演讲者要了解自己面对的听众一样.

  具体来说,戏剧演员一方面可以从观众的社会层次、职业、地域文化等方面了解观众的欣赏水平、知识结构、欣赏偏好等方面对观众进行了解,因为处于同一社会层次或一定地域文化的群体多具有类似的欣赏价值体系,如农民喜欢乡土气息较浓的表演,不喜欢咬文嚼字、而从事体力工作的工人则喜欢具有感染力的喜剧,讨厌勾心斗角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演员也可以从观众的年龄结构出发,分析所表演戏剧的主要观众群体所处的年龄层,如老年人观念守旧、性格沉稳,而青年人则独立开放、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不同观众群体对戏剧欣赏的着眼点,演员才有可能根据观众的差异调整表演节奏、把握动作与语言的分寸,从而让观众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1] 斯坦尼拉夫斯基 . 演员创造角色 [M].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7.

  [2] 李道增 , 傅英杰 . 西方戏剧·剧场史 [M].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2] 马文·卡尔森 . 戏剧观众及其对表演的解读 [J] 戏剧艺术 .1998.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戏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