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创新是当今粤剧发展的大主流,随着改革与创新的口号响起,粤剧的表演程式、唱腔、伴奏、舞台背景、灯光等方方面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如今新式粤剧兴起,传统粤剧却被日渐削弱。传统的东西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好事,但如果一味地只求新而不保其内涵的东西,那就过火了,那等同于扼杀。传统的东西有其特有的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东西。只有传承和保持这些特有的东西,粤剧才能真正的区别于其他艺术。粤剧要创新,这是无可厚非的,是大势所趋,但其创新方向和方式对了吗?以下借着广州粤剧院最近由年轻演员担纲主演的新编粤剧《胡贵妃》进行一些浅析。
纵观《胡贵妃》一戏,几乎感觉不到粤剧所特有的程式表演。现在兴起的粤剧,都喜欢掺杂一些舞蹈。
其实舞蹈用对了便能给整个戏增色不少,用错的话则会大煞风景。如此戏一开始便用舞蹈的形式表达“情”的概念,并配以白纱式的背景,以达到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目的。然而个人感觉诗情画意倒没几分,杂乱无章却有的是。传统戏剧十分讲究“唱念做打”,其中“做打”即是戏剧通常所说的程式表演。程式表演是戏剧所特有的,它在戏剧表演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也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特质。然而现今的新式粤剧表演已逐渐弱化程式表演,年轻演员的做打功架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他们不但没有重视程式的进一步发展,反而反其道而行地不断兴起歌舞式的新式表演。时常在一个演出中穿插过多的群体舞蹈表演,这不禁让人猜疑,这是否主角的做打已无力撑起整个演出,而必须借助其他人的助舞来掩盖其短呢?
粤剧的唱词从来是非常讲究上下句、平仄、押韵等要素的,然而《胡贵妃》这戏在这些方面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唱词完全没讲究上下句、平仄这些问题,着实有种生搬硬套的感觉,这样的唱词让演员唱着吃力,观众听着也不好接受。从唱词可见,编剧似乎很追求曲词的优美华丽,然而可惜的是其经验尚浅,功底不足。
从曲词中似乎便能窥见其为追求词美而写得相当吃力。此剧虽有许多不足,但唯一让我们庆幸的是这个戏的唱腔还是保持了很多传统的梆黄,而没有跟其他新式粤剧一样大肆使用新曲。不过有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正视,如今粤剧行业的编剧奇缺,即使有那么几个,但水平亦是有限,而且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重视编剧人才的培养实乃刻不容缓的要事。
《胡贵妃》一剧后半部分的情节中讲诉胡贵妃被捉,村民感念当初胡贵妃教她们农耕和纺织的等等善恩,为报答她全村村民不顾生命安全,舍命保护贵妃。如此说来,贵妃对村民的恩情描述应该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只有真正感受到贵妃恩深情重的施善布恩,下面村民义愤填膺地舍命报恩才会显得顺理成章。然而此剧在表现胡贵妃施善布恩时,只是简单地用了几个模糊的场景去表现,如此一笔带过就显得异常苍白浅薄而毫无说服力。胡贵妃的善良形象也因此而不能立起来,她整体的人物形象就显得不够丰富饱满。
对于剧中刘二这个男二号人物,他既是一个好色之徒,又是一个贪财之人。此剧一开始就通过刘二为黄贮万做媒一事,把刘二的贪婪性格表露无遗。接下来刘二在胡贵妃面前想方设法中伤黄贮万,只因其垂涎胡贵妃的美貌罢了。刘二的既贪财又好色的本性并不矛盾,然而矛盾的是剧情的安排。剧情前面表现的是刘二贪图胡贵妃的美色故而想占为己有,但在没有任何承接暗示之下,后半部分的情节却直接转变成刘二为财要出卖胡贵妃。这样在没有任何承上启下的衔接之下,刘二从这一刻贪色直接变成了下一刻贪财,如此处理是非常突兀的,不明所以的观众更会有一头雾水的感觉。所以中间做些承接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那如何承接呢?刘二既然是一个好色贪财之徒,当要他要在色与财之间作出抉择,那一定要经过一番矛盾思想挣扎。所以在剧情处理时,可以在他为财要出卖胡贵妃的这一情节前面穿插一小段刘二的矛盾内心挣扎的独白。刘二可通过独白演唱口诉自己心中的矛盾,自己一方面既喜欢胡贵妃的美貌,想独占为妻,一方面却又希望得到朝廷的丰厚奖赏,通过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决定舍色取财。有了这样的承接,那么之后再转入刘二出卖胡贵妃这一情节,那就显得更为通顺妥当了。而且这样也能个给饰演刘二这个角色的演员多一些表演、锻炼的机会,毕竟演好内心矛盾戏并非易事。
过去的戏行在人物衣着方面是有着一套严谨的规矩的,无论是从角色的区分,还是从年龄的区分都有严格的界定。“宁穿破,莫穿错”,估计这话在戏行中没有谁是不知道的了。
戏剧最讲究穿着,穿错的话便会贻笑大方。然而如今戏行对这个问题已经大不如从前那样认真严谨对待了。
如《胡贵妃》一戏中有个场景是农夫们扛着锄头农耕的,农夫应该就得有农夫的样子的,然而偏有个演员穿一身华丽的员外服装的演扛锄农耕,个人感觉这是大不合适且非常不严谨的。还有,剧本中显示男一号是农夫,但是穿得就像个华丽的公子哥儿,哪有半点农夫的样子呢?美是很重要,但朴实也能突显人物个性和美感的。现如今戏剧在服装方面的创新也是如火如荼,但令人惋惜的是我们只顾创新却不注重传承,故而导致如今舞台上时常出现的新式服装失去了戏剧服饰原有的特色,也失去了原来那套严谨的规矩,甚至有时候新式的服装连最基本的水袖都给设计没了,如此服饰又跟影视服饰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戏剧改革偏要把这些最有特色的东西也给改掉呢?
粤剧作为舞台表演形式的一种,舞台布景对于粤剧表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能够为剧目创造适当的剧情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拓展演出空间,形象地加强时间和空间的对比。好的舞台布景设计不仅能把空洞抽象变成直观可视,而且能够增添整部戏的艺术性和直观性。
《胡贵妃》一戏摒弃传统的布景设计,为特显其创新特点,故运用简约的舞台背景设计,仅简单使用三张白幕为背景,通过布景的升降拉合和灯光的透视,以完成整个戏的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个人认为这种尝试是好,但达到的舞台效果却很一般。用白幕为背景,舞台显得太单调而着实无美感可言,加上灯光颜色调配得不合适,整体效果完全达不到美观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反而让人疑惑是否未挂布景。最觉得难明的是每当中间的那三块白幕上拉,后面小平台边的那突出的4盏射灯,跟整个舞台十分不协调。那突出的4盏射灯在戏中的作用并不多,但是在戏的最后一场突然亮起猛烈的大光,待观众还没适应之下又突然转成暗光。灯光忽猛忽暗,观众的眼睛根本受不住,会产生一阵黑眩而带漆黑的感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慢慢适应过来。
没错,灯光要为剧情服务,但是从观众的角度是否有碍观赏呢?粤剧表演就应该多注重演员本身的表演,灯光的运用只是一个服务性的外在条件,如果过多运用花哨的灯光设计,这不仅没能很好的服务整个演出,反而得到的是本末倒置的反效果。
综上可见,粤剧要发展,就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但改革和创新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如果粤剧的改革仅一味的追求新,而不注重传承,那就等于改掉粤剧之根,革粤剧之本,长此以往粤剧终将会发展成一种失去其本身特色的艺术。笔者坚信: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粤剧的发展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20余年前,上海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大获成功,成为一代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经典回响。20年后,在这个新编戏百花齐放的文化大繁荣时代,《曹操与杨修》依然是一枝独秀而无可替代。如果说20年前《曹操与杨修》带给观众的惊艳与所处时代和人性释...
前不久,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粤剧院承办的2015粤剧新年盛会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共有约1400名观众观看了精彩的表演。创立于2001年的粤剧新年盛会被粤剧艺术家和观众称之为粤剧春晚,是一场展现名伶、名剧、名曲的大型贺岁演出活动,以弘扬岭南文化...
名曲《逼上梁山》出自长剧《林冲》,该剧由曾经是世界上年龄最大、表演时间最长的艺术家、粤剧一代宗师罗品超的首本戏之一,于20世纪六十年代首演。到20世纪七十年代,他刻意再将逼上梁山这段重头戏搬上舞台,请著名编剧家、音乐家陈冠卿重编、撰曲,并进行...
由龚伯洪编著的《粤剧》一书;由广州市广府文化研究室中心等单位联合打造的《话说广府》电视系列片中第七集《粤剧》,走读红线女艺术中心、与专家茶聚万木草堂、剖析粤剧的历史发展过程。在研究机构一栏中也列出了广州市粤剧粤曲学会,介绍学会成立后筹划、...
王老吉凉茶,清热、解毒、祛湿、止咳,对于生长在亚热带的广东人来说,这当然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剂良药。然而,它的始祖是谁、它是怎样流传下来的,这些问题人们却所知不多。因而,当广州粤剧院红豆粤剧团演出的大型新编粤剧《凉茶王传奇》在舞台上亮相之...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在各位主创人员的通力合作下,特别是在广州粤剧院的大力支持下,粤剧《鸳鸯剑》终于搬上舞台,和观众见面了。经过广州、上海两个颇有代表性的国际化大都市的观众检阅,以及两地戏剧专家的审视,一直悬挂在自己心头的一块大石,总算在一片赞誉...
肉吃多了,就想吃点五谷杂粮。才子佳人戏看多了,就要看看和尚。所以我看《六祖惠能》,觉得很有意思。去年九月在中山纪念堂隆重演出的粤剧《六祖惠能》,并不是给才子佳人解腻的,而是在六祖圆寂1300年,广东粤剧人向六祖致敬的。此剧虽在服装设计、情节安...
中国的传统戏剧发展到明清,迎来了艺术上的又一个高峰,先有四大声腔竞胜,后有花部的崛起。花部一词最早见于成书于乾隆五十年的吴太初《燕兰小谱》今以弋阳、梆子曰花部,昆腔曰雅部,使彼此擅长,各不相掩。①稍晚的李斗《扬州画舫录》作了更为详细的介...
今年1月,由广东粤剧院制作的粤剧《决战天策府》在广州公演,该作品服装奇丽,人物形象炫目,更是国内首部取材于网游、与现代娱乐产品相结合的大型新编粤剧,这在粤剧传承与发展之路上,就是一个值得认真细探的话题。与此同时,该剧公演还产生了一系列的化学...
黄梅戏新编历史剧《小乔初嫁》经过艺术家们近12个月的精心打造和不断磨合于2014年2月在省城合肥安徽大剧院首演成功。4月亮相深圳文博会,又在广东深圳大剧院、佛山琼花大剧院等地进行了巡回商业演出,而后又在盐都文化艺术中心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地方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