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其成就(本科论文)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28 共9039字
题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其成就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况

  二、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三、针对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和看法

  四.行政管理的民主化迈出重大步伐

  4.1我国经济管理的民主化

  4.2我国行政管理重大决策的民主化

  4.3人民群众广泛开展参政议政活动

  4.4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

  4.5政府机构经过了四次改革

  五、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取得很大进步

  总结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内容摘要:20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就巨大,已经基本摆脱了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束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行政管理体制正在形成.主要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行政管理的民主化迈出重大步伐,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取得很大进步,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正在逐步推行.

  关 键 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就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况

  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况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政府机关本身的精简,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了政府职能,特别是转变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在动因都有所不同,使其呈现出了极其鲜明的个性,表现在:⑴变革的深刻性.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进行的革命性变革,对政府职能的简化、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政府行为方式的改革乃至政府工作人员观念的冲击都是史无前例的;⑵改革与发展相互依存度高;⑶内外部制约因素的相互交织.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在深入持久地进行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体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科学文化、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

  并且其改革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基点,以重塑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推动力,全面履行行政职责,提高政府的行政意识和能力.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己经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了,甚至成为其阻力和障碍.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所以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成为了当务之急.

  2、中国的行政管理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影响力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3、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考核体系不健全.

  4、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影响了党的群众基础.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够消除经济社会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环节.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和谐的发展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矛盾使得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势在必行啦.同时加上外因的作用,即世界经济的发展进步、世界环境的变化和WTO的基本原则也是促进其改革的原因.

  三、针对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和看法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和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错综复杂的矛盾,改革进程应稳中求进.必须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部署,深刻分析行政管理体制自身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任务对行政管理体制提出的客观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行政管理改革战略.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做到:进一步调整政府机构设置;是合理规范党政机构设置;理顺上下级政府机构设置;减少行政层级.大力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加大调整不称职干部力度;建立健全干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逐步完善激励机制.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使政府职能更明确,政府机构设置更科学,政府权力划分更细化,政府行为准则更规范,政府运行成本更合理,政府行政能力提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能明晰的、管理科学的、廉洁高效的、依法运行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1、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我国所处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发展阶段,并且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特定的要求,根据这一实际来决定"放松政府管制"和引入市场机制的幅度、力度和方式,力求稳中求进,同时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

  2、建立和健全政府行政机制和民主科学决策机制  对于关系到全局的重大决策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要进行专家论证、咨询以及社会公示,由社会组织、公民自主决策;要推行政务公开,建立透明的政务服务体系;要进一步推进行政立法进程,完善行政法律机制;要着力完善群众诉求和利益维护保障机制.

  3、调整和精简行政组织,完善行政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能  按职能设置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公共行政体制.在改革中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二是优化政府结构,将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合理、科学、明确地配置到政府部门.

  4、加强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机制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确保行政权在依法的轨道内运行,解决好政府应当如何执法守法的问题.要保证法律真正得到普遍遵守和严格执行,政府必须首先受制于法,行政权必须受到全方位、全过程的严格监督和制约.因此,我们一定要真正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充分认识到它对行政行为的合法、公正和高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战略目标和任务,把以人为本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出发点和归宿,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机制.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治模式的根本转变,即从以统治人民为核心的政治模式转向以服务人民为核心的政治模式.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能够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应当落到实处.

  5、落实基层工作,注重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关注基层民众,注重社会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6、加快行政管理职能转变、提升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关键是政企分开,规范政府权利.凡是应该由企业自主行使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权,都要由企业自行决定,政府不得包办企业投资决策,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坚决禁止各级政府代替企业招商引资,层层分解并考核招商引资指标.政府要将抓经济的主要精力放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真正做到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要提升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由原来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方式向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经济的方式转变.规范市场准入和退出、强化市场监管、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为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7、借鉴国际行政管理体制的经验   世界上很多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普遍开展了公共行政改革运动.我们应积极吸取一些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我们要在立足中国国情基础上,在我国成功经验和创造精神的前提下,有分析、有鉴别的学习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公共行政的理论、制度和方法,以有益于完善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但同时也要注意防止照抄照搬的倾向.

  四.行政管理的民主化迈出重大步伐

  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力地推进了我国行政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4.1我国经济管理的民主化.

  经济管理民主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课题,业已取得重大成果.邓小平早在1980年8 月就指出:要"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他把经济管理民主化作为党和国家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实行我国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是在对以往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深刻和痛苦的反思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新中国建立以来,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曾经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对新中国迅速恢复战争带来的严重创伤,建立起新中国独立自主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体系,是功不可没的.但是,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管得过多、管得过死的严重弊端,以及权力过分集中带来的严重官僚主义作风,使企业事业乃至农村等基层组织很少有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自主权,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智慧和创造精神受到严重压抑,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困难;同时,官僚主义的日益严重也给政府的人民公仆形象带来严重的伤害.旧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取代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此同时必须实行经济管理的民主化.邓小平指出:"我想着重讲讲经济民主的问题.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放权的基本内容就是: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农村、企业事业、街道等基层放权,向人民群众放权,使地方、企业等基层和人民群众有必要和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让他们参与管理,实现管理民主化". 这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根本性措施.

  4.2我国行政管理重大决策的民主化.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行政管理重大决策的民主化业已取得可喜的成绩. 首先,我国行政管理中的重大决策,不仅在国务院系统本身需要通过民主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而且最重要的是,必须提交每年一次的全国人大讨论通过.其中包括国民经济年度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等重大事项,此外,还包括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如长江三峡工程等.在各省、市、自治区,地方的国民经济年度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等重大事项的决策问题,同样需要提交本级人大讨论通过.其次,即使在国务院本身,各个部门需要起草一些新的行政管理制度,一般要有国务院几个部门牵头,同时还要有全国人大、中共中央以及人民团体的有关部门参加.这些重大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就是广泛 发扬民主的过程,本身就是体现民主决策的精神.

  4.3人民群众广泛开展参政议政活动.

  按照国家法律和政府法规的规定,由各级政府依法提供渠道,使我国人民群众的参加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渠道日益增多.一是,对于政府行政管理活动,包括对于行政管理中的决策、决策实施等,特别是关系自己和自己所在社区利益的管理问题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有的是自己直接向政府机关反映,有的是通过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向政府机关反映;二是监督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管理工作,对于腐败和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批评斗争直至诉诸法律;利用宣传舆论工具,监督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管理行为等.三是由于政府机关纷纷采取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制等现代管理制度,使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更宽广起来,也更有利于加强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4.4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

  我国在农村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村民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推进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在城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根据国家《企业法》的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包括事业)单位普遍实行了企业和车间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制度,组织职工参与改革和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实行职工民主管理,民主选举单位领导人,民主决策企业单位生产经营重大问题.在城镇,认真发挥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的居民委员会作用.

  总之,经过20年的改革,原先由政府机关代行的基层单位的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的管理权力,现在已经移交给基层单位自己行使.换言之,国家已经将基层的自主权交给基层单位及其职工群众行使.

  4.5政府机构经过了四次改革.

  邓小平把权力下放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把精简机构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三个内容,他说:"这和权力下放有关."这就一针见血地揭示了机构改革的深层次原因.只有精简机构,才能够使中央向地方、政府向企业事业等基层和劳动者群众下放的权力真正落实,经济管理民主化才能够真正实现.

  20年来我国加快了政府机构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已经进行四次政府机构的改革.四次机构改革共同的基本原因,都是因为中央权力过分集中,各级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效率低下,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以及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等问题.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为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四次机构改革促进了政府机构不断精简和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政府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把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切实交给企业,把社会资源的配置权力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机关包揽逐步转交给市场,把原来政府机关对企业直接行使的众多经济管理权力转交给市场,即使仍然需要政府对企业行使的权力,也主要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采取间接的、经济的手段为主,同时,辅助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现在已经大体形成"市场引导企业,政府调控市场"的总格局.

  四次机构改革也有力地促进了政府机关本身的精简.据中央编办介绍,1982年机构改革,以精兵简政为原则,大幅度减少了政府部门的数量,以及政府部门内部司局、处、科的机构数量,减少了各级行政领导副职的数量和在编人员数量.

  1988年机构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呼声日高的状况而开展的.这次改革着力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1993年机构改革,面临着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的迫切要求,这次机构改革国务院部委和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由70个减为59个,机关人数由3.67万人减为2.92万人.

  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通过"拆庙搬神",大幅度精简了政府机构及人员编制的数量,从而为政府机构转变职能创造了条件.改革进展顺利,实现了预定目标.国务院组成部门从40个减少到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1/4,移交给企业、社会中介和地方的职能200多项, 人员编制总数被减少一半,机关建设和工作作风出现了新的气象.

  我国各级政府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正在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把综合经济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将要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坚决裁减冗员;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五、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取得很大进步

  5.1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政府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政府管理是否科学,首先看行政管理的目标是否对头,管理的方式是否正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重新确立起"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和开放的正确方针.应当说,二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工作一直坚持了这样一条正确的路线前进,这是一条坚持实事求是, 坚持科学管理的正确路线.这是我国行政管理能够实现科学化的基础所在.

  政府行政管理要实现科学化,就要围绕发展经济这个中心来进行,要切实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邓小平指出: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要"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随着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的正确认识和定位,以及经济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实行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不再包揽企业事业单位具体事务,企业等基层单位拥有了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在管理国民经济方面,政府主要职能是在于通过市场引导企业,政府规范市场;搞好宏观调控,搞好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5.2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这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任务.

  20年来,我国行政管理始终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经济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坚持正确处理三者关系,明确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关键,发展是基础."发展是硬道理."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搞好社会稳定,搞好改革开放,从而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0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机关沿着邓小平指引的方向前进,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按照"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标准选拔公务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机关普遍建立、健全和正在逐步完善公务员 制度,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5.3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20年来,我国在加强行政管理的法制化上迈出了重大步伐.邓小平一再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政府也要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把行政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依法治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健全国家机构组织制度、惩治腐败、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如环境保护法、教育法、体育法、国籍法、统计法、科技进步法等行政管理法律,并且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实行,国务院颁发和施行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我国加快了行政管理立法,特别是经济管理方面的立法.截止到1996年9月,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先后审议通过了300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700多个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4200多件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还制定发布了一系列行政规章.到目前,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国家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文化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等法律的颁布和执行,使得广大企业事业等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可以和政府机关"对簿公堂","民"可以告"官".这体现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人人平等.各级政府机关通过贯彻执行这些法律、法规,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保证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主人翁地位,保证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人民公仆的身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我国将继续加快行政管理法制化的进程.一方面,我国将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的法律体系的建设,使每一方面的行政管理都能够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我国各级人大将加大法律的执法监督检查,督促政府依法行政,使各级政府能够认真遵守已经建立的各项法律,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5.4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正在逐步推行

  20年来,我国行政管理的现代化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首先,我国政府在进行国际经济贸易和经济合作中,广泛采用现代国际经济管理惯例办事;同时,也采取现代国际通行的有关行政管理做法.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日益迅速和广泛地融入世界大市场经济之中.邓小平指出:"至于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的效率,资本主义国家在许多方面比我们好一些."在我国经济走向世界、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经验,学习外国有益经验,以提高我国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效率,尤其必要.这不仅在我国参加世界市场经济的活动中需要这样做,而且在进行国内市场经济活动中也需要这样做.唯此,我国经济才能够走向世界,才能够不断开拓世界经济大市场,才能够加速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

  其次,近几年根据我国现实国情需要,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些政府机构,先后引入了一些当今世界不少国家正在实行的行政管理现代化新做法.比如,推行了政务公开制、社会服务承诺制、行政执法公示制、竞争行业项目招投标制,以及政府采购实行招投标制等新做法.政府部门通过推行这些新做法,把本部门行政管理的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工作期限、违规处罚办法、监督办法等向社会公开明示,规范行政工作行为,接受社会监督;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职能部门,积极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把服务的内容、办事标准、办事程序、完成时限、违约责任公开向社会承诺,做到承诺必践,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政府的综合部门实行政务公开制,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取得基层、群众的信赖;竞争行业和有项目管理职能的部门以及政府采购自身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实行招投标制,真正体现公平竞争.对于那些社会和群众关注、容易引发腐败行为的政务工作,实行公开的原则,以群众的满意程度为标准,依法行政.这样做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造就一批优秀的、淘汰一批能力差的,使公务员队伍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有利于各级政府机构高质量、高效率地为人民服务;从而提高和恢复各级人民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总结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还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我们坚信:行政体制的改革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将会和谐共生、共同进步,为未来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描绘一幅光辉绚烂的蓝图.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清楚地看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既包括政府机构和人员的精简、机构设置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等重大关系.政府要保证市场能够充分地发挥对于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作用;政府要规范好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搞好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要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要搞好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收入分配的合理和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这些方面的改革依然任务艰巨,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6.

  [2][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35、282.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80.

  [4]谢明.新世纪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初探[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5]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深化行政改革课题组.学术界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观点综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06)

  [6]王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J],行政论坛,2003(04)

  [7]谢建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7(02)

  [8]赵双林、刘志民、贾玉林.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返回: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