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组织先进经验总结
1.1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宁波市建立了区、街道 (乡镇)、社区 (村) 三级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系,“实现了基层社会组织服务管理‘零距离',形成了党政领导、民政指导、部门协力、街居协同、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在社会组织建设方面,社区党总支领导的社区联合会将原有自发松散的各支队伍,通过整合,注册登记,将其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使社会组织功能更加强化。社区党总支在强化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同时,在工作方式上力求做到“有进有退”,在方法上做到“有分有合”,在效果上做到“有声有色”.“进”即发挥社区党总支核心作用,整合社区资源,为居民做好服务“;退”即不大包大揽。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居民的作用,真正做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分”即把原有的党组织进一步细化。“合”即整合社区资源,搭建组织框架,发挥组织的堡垒作用;“声”即通过社区党总支把党的声音传到每家每户、每个居民。“色”即领导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
1.2 充分发掘人才,量才录用 社会组织是群众的结合体,想要活跃社会组织,必须有各方面的人才。“人才”就在社区居民中,关键在于“发掘”.建立社区人才数据库,用社会组织这一平台吸引各类有专长的居民,让人才管理更规范,更好地利用这些人才资源。在人才库中有各类文体骨干,专业技术人员。人才数据库里有人才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爱好特长或专业、政治面貌、地址、联系方式等一清二楚。在社区的人才库中,大部分是党员。他们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染着越来越多的群众人才为社区的和谐发展联手助推。人才数据库的建立,让如何高效、科学地管理这支社会组织人才队伍这一问题迎刃而解。美国着名的政治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曾指出:在这里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够在左右人都面临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形态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的收益”.可见社会组织的管理工作相当重要。
1.3 抓好班子,夯实基础,运用奋勇前进的评估激励机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推进的速度和成效。在干部使用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导向,落实干部工作责任制、监督制,实施“星级评估、动态管理”的制度。采用“分类定标、量化评星、分层指导、动态管理”的方式,社会组织工作业绩,按评星定级,最高为“五星级”.推出社会组织评估制度,通过评估定级促进各组织之间竞争,要求各负责人对工作倾注热情,对群众充满感情,对事业富有激情。
2 当前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社会组织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还是碰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社会组织是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兴起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对社会组织的发展和作用发挥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规范和管理,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但由于各类原因,如有的政府部门认为仅仅是群众自娱自乐的组织,思想上重视不够,对社会组织缺乏应有的信任感;有的甚至还担心社会组织多了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社会组织事实上承担了政府部分职能和公共服务,却没有获得其权益的保障。
2.2 总体结构仍属不良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萨拉蒙教授的观点,社会组织大致区分为:文化与休闲、教育与研究、卫生、社会服务、环境、发展与住房、法律推进与政治、慈善中介与志愿行为鼓动、国际性活动、宗教活动组织、商会和专业协会及工会、其他等共 12 个大类 27 个小类。对照这个分类体系可见,由于我们国家是将从事教育与研究、卫生等的社会组织编作事业单位发展,所以这类社会组织数量较多且较为活跃。而其他方面,尤其是直接从事社会公益的社会组织数量很少。社会组织的不良结构现状,尚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
2.3 扶持力度依然薄弱 社会组织近 10 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管理力量和工作经费还停留在 10 年前的水平。民政局作为全区社会组织的监管部门,从事社会组织指导和管理的人员较少,街道、乡镇无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力量非常薄弱。除每年的年检外,还承担大量的走访、登记等琐碎事务,并没时间精力对社会组织工作进行更加深入的调研。有的政府部门给社会组织布置任务较多,但相应的“费随事转”的工作经费常常不予拨付,挫伤了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财政每年给民政局的社会组织工作经费也比较少,社会组织管理和指导的工作经费缺口较大。资源缺乏深深制约社会组织的发展。有的纯民间社会组织,由于缺乏资源和获取资源的能力,只能通过内部收费维持生存,不仅活动难以做好,内部成员关系又相当难以维系。同时,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尚未彻底完善,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不紧密、不频繁。有些部门对社会组织的服务与管理传统思维定式尚未改变,并没有形成与社会组织良好互动的工作方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吴东民主编。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
[2]蓝云曦主编。社会工作介入福利的探讨[J].成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0)。
[3]杨跃雄。创新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机制[N].宁波:宁波日报,2011-1-11(12)。
[4]周云红。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J].宁波: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6):30-39.
[5]唐炜。关于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管的思考[J].广东:南方论坛,2013(5):84-85.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为了进一步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出现源于第三部门这个概念的提出,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私人慈善和公共福利委员会发表的GivinginAmerica中首次提出了第三部门这个概念,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组织发展的主流[1].之后,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但问题也逐渐暴露,萨拉蒙...
社会组织的发展俨然成为促进我国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创新的重要因素。世纪之交以来的中国社会组织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而这些理论研究上的新进展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组织的实体建设。国内很多研究机构、高校纷纷成立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如北京大学社会...
中国社会组织在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中经过了恢复发展、曲折发展、平稳发展三个阶段,在中国政府在不同阶段表现的渐进性社会发展理念及其政策的作用下,社会组织逐渐凸显出自己的社会价值并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一步步增加着影响。但囿于外部环境局限性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系,其中不仅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而且强调要深入推进政社分开、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
在中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场景中,各种类型的民间公共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民间公共组织的演进逻辑包括三层涵义:(1)民间公共组织的产生原因,即民间公共组织的生成机制;(2)民间公共组织的继续发展动力,即民间公共组织演进的动力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这三大主体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在社会治理结构中,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经济、社会、...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多民族大团结的历史发展轨迹,铸就了不同民族人们的邻里友善、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的良好传统美德,由此也形成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基础的慈善观念意识,并随之形成了慈善组织。尽管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背景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建设,肩负着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所描述的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运通公司通过支持翻新自由女神像获得巨大收益起,善因营销(Cause-relat-edMarketing,CRM)逐渐被我们所熟悉,并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我国,娃哈哈矿泉水和王老吉善因营销的成功,也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进一步推动了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