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武汉市水资源现状概述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6-03-27 共400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武汉市水资源危机化解路径探究
  【第一章】武汉市水资源发展新思路探析绪论
  【第二章】武汉市水资源现状概述
  【第三章】武汉市水资源危机化解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国外水资源危机化解成功经验借鉴
  【第五章】化解武汉市水资源危机的途径探析
  【结束语/参考文献】武汉市水资源治理问题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2 武汉市水资源现状概述

  2.1 武汉市基本水情

  2.1.1 河流、湖泊数量多,水域面积广

  武汉市对水资源的开发以地表水为主,拥有众多的河流及湖泊,水域面积广。

  全市 5km 以上的河流共 165 条,境内总长 2166.4km,河道水面面积 471.31 km2,河道水面率(水面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比例)为 5.57%.以市区内部的长江为例,在武汉市的境内流程达到 144.5km,水面宽度 1000~2000m.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在武汉市境内的流程也达到 62km,水面宽度 100~400m.全市共有湖泊 166 个,湖泊水域面积达到 779.56 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域面积的 36.8%,中心城区有湖泊 40个。在全市的湖泊中,面积在 3.33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 31 个。武汉市最大的湖泊是梁子湖(跨行政区湖泊,在武汉市内面积 158.7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最大湖泊是东湖,东湖也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面积 33 平方公里。

  2.1.2 少数河流及湖泊的污染程度加剧

  尽管武汉市呈现出总体水质情况较好的特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河流和湖泊的污染加剧。2006 至 2011 的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据统计,河流方面,在 2009 年之前,作为武汉市主要引用水水源的长江武汉段以及汉江武汉段的水质均呈现了好转的态势但蚂蚁河的水质较 2009 年有所下降。在湖泊方面,全市主要检测湖泊按功能类别统计如下(表 2.1),水质劣于Ⅴ类的湖泊的数量除 2007 年,其它年份与上一年相比逐年减少,但是到 2011 年劣 V 类湖泊的数量又略有回升。其中,部分大型湖泊如南湖和东西湖的水质每年都被检测出为劣Ⅴ类。而部分河流如府河武汉段和湖泊墨水湖、龙阳湖、南太子湖、沙湖、月湖、严西湖等湖泊长期处于劣Ⅴ类。由于湖水中包含总磷、总氮以及化学需氧量等主要超标物,导致这些湖泊水质长年处于劣Ⅴ类。
  
  2.2 武汉市水资源危机的具体表现

  2.2.1 缺水

  坐落在长江及汉江交汇处的武汉,拥有 166 个星罗密布的大小型湖泊。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水平的 90 倍,然而武汉市缺水却表现地较为明显。

  (1)国家政策规划导致的缺水[49]武汉市在国家南水北调的工程中主要负责中线工程,而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其一期调水后,每年将“抽”出 90 多亿立方米水至北方地区。因此,要保证丹江口水库的正常库容,流向下游的水量将降到 100 多亿立方米。处于长江中下游的武汉市由于受到国家政策影响,加之各省市分摊用水,水资源已经无法继续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对于其追求,最终导致缺水局面的出现。

  (2)季节性降雨分配不均和地形地势影响导致的缺水武汉市的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降水大多集中在 4-9 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其中 6-7 月降水最多,约占全年降水的三分之一。因此,武汉市容易受到降水的影响出现洪灾,而非降水季节则缺水表现地比较明显。如果再遇干旱之年,缺水问题将表现地更加突出。同时,武汉市地域面积大,地形复杂,全市在海拔 50~80m 以上的地区多为丘陵,受地表径流的影响,水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这从另一方面导致缺水。

  (3)主客体水相差悬殊导致的缺水在武汉市的水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资料中显示,武汉市在其正常年景,全市地表水总量达 7913 亿 m3,但是过境客水有 7875 亿 m3,本地的降雨径流只有 38 亿m3[50].即便在地表水总量较少的年份,过境客水资源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也远远超过主水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有数据显示,在 2000 年,全市过境客水资源量7450 亿 m3,主水资源总量 37.4 亿 m3.主客体水资源量几乎达到 1:200.[45]极其匮乏的主体水量不仅导致利用起来不大方便同时无法缓解区域性缺水的局面。

  (4)水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武汉市江河湖泊污染严重,由表 2.2 可以看出,武汉市基本上没有可以作为饮水水源的湖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且超过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污水处理厂以低效率运行。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水库、导致水质急剧恶化。正是由于这种比较普遍的超标排放现象,加之超标项目多、超标率高、倍数大,而在一些比较浅的近岸水域,水体若无自我稀释能力或是自我稀释能力及其有限,污染物便容易在岸边形成污染带,造成水污染,形成水质性缺水。总得来说,目前武汉市居民能够使用的水越来越少,水资源缺乏日益明显。
  
  (5)水资源利用方式的粗放导致的需求性缺水从 2008 年开始,由相关数据中显示,武汉市居民的人均用水量逐年依次为 3.9亿 m3、3.97 亿 m3、4.01 亿 m3、4.05 亿 m3.武汉市人均用水量偏大的原因,除了“火炉城”的特殊气候造成的武汉市居民用水量需水量大的生活习惯之外,更主要的在于武汉市居民的节水意识不强。有资料显示,2004 年,武汉市人均用水量高出北京132 立方米。如果武汉市所有的家庭均能改掉不合理的用水习惯,在不降低武汉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武汉市还有 70%的节水潜力可挖。
  
  2.2.2 水资源严重浪费

  武汉市目前在用水结构和用水效率上存在着普遍的不合理性,集中表现在没有对水资源的开发、使用、排放以及水体的保护做出全过程的综合考虑。进而导致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漏水情况较为严重。武汉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基础设施薄弱,供水管网老化和超期服役严重,自来水管网漏损率高达 19.6%,一年可以流走 2.6 个东湖。其实一年浪费掉的自来水绝不止这么多。据测试,水龙头如果在没关紧的情况下以每秒一滴的速度滴水,一小时便可收集 3.6 公斤水,一个月就高达 2592 公斤,一年的漏水量就达到 31.1吨。另一方面公民的节水意识十分淡薄,总以为“守着长江大湖还怕没水喝”,盲目地拥有优越感却从未心存忧患。如许多有车一族对洗一辆车花费一两吨水满不在乎,或是许多矿工企业对工业用水没有很好地加以管制,乱流乱排。加之公众没有积极参与,节水的措施没有很好地推行下去,水资源被肆意地利用造成严重浪费,间接地导致武汉市出现缺水。

  2.2.3 水污染较为严重

  城市发展得益于充沛的水资源,但是日渐明显的水环境污染已经对武汉市市民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民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1)生活污水问题日益突出从 06 年开始,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递增,由最初的 40924.23 万吨占全市废水总排放量的 62.25%增加到 10 年的 55911.52 万吨占全市废水总排放量的 71.34%,近年来,武汉市的房地产行业一直处于一种持续加热的态势,住宅小区成片开发,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经济繁荣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污染。在武汉市地一些公园附近,居民、学校、医院等单位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公园的湖内,经过长期沉积,在气温一升高地情况下高湖水就发臭,导致居民生活环境受到了非常大的威胁。此外,大量的生活垃圾的排放加剧了水污染,由此可见,日益突出的生活污水问题减少了水资源的使用量,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

  (2)湖泊的富营养化污染严重武汉市 18 个饮用水水源中,14 个附近有排污口,这些排污口长期向湖内排入污水,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态势愈发明显。从 09 年开始,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相对上年有所好转,但是,与 06 年或是 06 年之前相比,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具体见表 2.3.武汉市的三大引用水源地长江、汉江以及东湖早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江武汉段岸边排污口多,污水直接入江,近岸形成的污染带长达 116 公里,宽度 50-100 米,而这些污染口排放的污水量正以每年 2%-3%的速度在递增,含有化学需氧量、悬浮物和氨氮等的污染物直接影响到长江武汉段的供水水质。而作为提供中心城区 60%用水量的汉江近年来也频繁发生“水华”事件(即在枯水期气温回升之时,由于工农业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藻类大量繁殖)且每一次延续的时间均比上一次时间长[51].因此,在每年的枯水期,供水部门都要为了防止“水华”事件的出现而提心吊胆。而作为武汉市人民引以为豪的“大武汉的心肺”东湖在武汉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湖边工、农、渔业的发展与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不一致导致城市污水大量排入引起的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据计算,东湖每年有 500 吨以上的总氮、100 吨以上的总磷入湖,到目前为止,东湖各湖区的污染程度不尽相同,从污染趋势来看,西部湖区的污染程度大于东部湖区,其中以湖滨建设量大、人口稠密的西南部水域的水果湖、庙湖等湖区污染最为严重,水域水质为劣 V 类[52].2012 年 2 月 29 日发生的“湖北省武汉市水污染事件”就是由于青菱河排放的污水负荷已经超过了白沙洲水厂的净化能力,消毒工序无法正常控制,水游离余氯无法检验出,氮氨含量达到 0.8 毫克/升,并有轻微异味,嗅觉和味觉无法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指标》的相关要求导致全武昌地区一百多万人口的正常用水受到影响。

  2.2.4 水生态环境恶化

  作为武汉市市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宜居生态城市建设的硬件基础,武汉市的江河湖泊却遭遇了不同程度地填占。武汉市城市规划局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年中,湖泊填占的现象时有发生,水面填占的现象尤为严重。市中心湖泊已由 50年代初的 127 个减少到 38 个。目前这些占地约 9.5 万亩的主要湖泊已有 8 个被填占,湖泊的面积也减少了 5.35%[53].2012 年 3 月 29 日发生的“武汉沙湖公园填湖事件”就是由于沙湖公园的规划被更改为商业居住用地后,房地产开发商为抓住“湖景房”的商机,由原先的只占用一部分沙湖水面到“造出”更多的湖边地块,导致用地规划被大大改变,最后造成对沙湖的违规使用,使万亩湖面缩至 119 亩。大面积的填湖和对湖泊的利用不合理迫使湖泊的调蓄能力下降,武汉市市政部门匡算,20 年内武汉市的湖泊调蓄量净减少了 3023.7 万立方米,这样一来,原有的降水和排蓄水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武汉市的排水条件也日趋恶化。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