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武汉市水资源发展新思路探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27 共1044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武汉市水资源危机化解路径探究
  【第一章】武汉市水资源发展新思路探析绪论
  【第二章】武汉市水资源现状概述
  【第三章】武汉市水资源危机化解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国外水资源危机化解成功经验借鉴
  【第五章】化解武汉市水资源危机的途径探析
  【结束语/参考文献】武汉市水资源治理问题研究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当年,大诗人李白挥笔书写“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于是,武汉便有了“江城”这一佳名。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武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人口的快速增长、工业用水量逐年上涨,而且还带来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消耗剧增。人们在索取水资源的同时,也将大量不利于水环境质量的物质带入水体,使整个水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1999 年 9 月至 2000 年 2 月间,长江、汉江武汉段各类排污口达 63 处,年废污水排放总量可达 8 亿吨。由于各排污口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比较普遍,超标项目多,超标率高,但是近岸水域水体稀释自净能力有限,因此长江武汉段近岸形成了长达 116 公里、宽 50 至 100 米的污染带。为了保证水质,一些地区不得不另外开辟水源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沌口水厂,因为取水口无法避开位于上游仅 1000 米处的一座造纸厂排污口,不得不多花 200 多万,铺设管道向江心延伸 300 米取水。另外,由于武汉周边地区长期排污,多数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水质明显呈恶化态势。南太子湖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纳污水体,1995年原排放墨水湖的部分污水也改道排入这里,因为加速了水质恶化,6000 亩的南太子湖不到 5 年时间水质就超过了五类标准。除此之外,武汉市遭遇多次水质性缺水,“水荒”向“茬惯了的”武汉人敲响了警钟,素有“江城”、“百湖之市”的武汉缺水不再遥远,已慢慢变成现实。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是水资源大国也是水资源短缺大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世界人均的三分之一,且分布极不均匀,几乎年年出现“南涝北旱”;目前我国 600 多个建制市中,已有 400 多个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达 110 多座。武汉因“得水独厚”的优势,于 1996 年被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宣布为世界少有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之一,然而“水荒”的出现,使武汉“江城”的优势荡然无存,给经济高度发达、社会高度和谐的小康社会的目标蒙上了阴影。因此,选择对武汉市水资源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将武汉市水资源的问题上升至一个“危机”的角度,指出化解武汉市水资源危机已经迫在眉睫,并指明武汉市水资源的发展道路。
  
  1.1.2 选题意义

  全球水资源问题已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水资源匮乏已成为阻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系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七年前的日本第三届世界水论坛中我国水利部部长曾在其主旨演讲中阐述到:水资源问题是全世界的问题,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基本水情集中表现在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而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又加剧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严重程度,也加大了这些问题的解决难度。从根本上说,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问题,既暴露出水资源不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暴露出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适应水资源和水环境条件,了解这两个不适应是针对我国目前的水资源问题解决的基本条件。

  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存在着供水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北方城市。这些城市的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同时,在我国的 600 多个城市中,有三百多个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而 32 个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中,有30 个就长期严重受缺水的困扰,全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无法估量。与此同时,剧增的人口和严重的水污染及生态恶化,使原本已经十分严峻的水环境雪上加霜。因此,选取武汉市这一长江边上的城市为特定研究对象,分析其水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促进环境型、友好型的武汉市“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为解决中国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水资源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文围绕武汉市为研究实体,通过大量收集和阅读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经过实地调研和问卷发放,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城市水资源及水资源危机的基本理论概述;(2)武汉市基本水情及武汉市水资源危机的具体表现;(3)武汉市水资源危机化解中面临的问题;(4)化解武汉市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是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首先对城市水资源和水资源危机的相关概念作总体评述,然后对各细分环节进行详细的阐述。(1)对武汉的基本水情进行了概述和研究。在对武汉市湖泊水质状况的调查中,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将现有的湖泊功能类别做出统计,得出武汉市目前湖泊的水质状况;阐述武汉市水资源危机的具体几种表现形式和导致水资源危机发生的原因。其中在由于水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和湖泊富营养化污染严重这两个方面通过实地调研挪列出武汉市污水排放量及处理状况和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2)分析水危机在化解过程中的障碍,归结出是由于技术资金不到位和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3)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结合专家建议提出化解水资源危机的对策。

  1.2.2 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法:通过搜集整理大量的中外文献资料,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公共服务理论等作为本文的理论指导。

  (2)实地调研法与专家咨询法:本次研究将对武汉市的水资源的现状如武汉市污水的排放量和处理状况等做实地调研。同时走访水务局及相关水务部门,就武汉市水资源的保护政策进行咨询,就以往发生过的水危机事件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3)问卷调查法:本次研究将向武汉市不同层次的市民发放关于水资源的相关问卷,调查市民对水资源的理解以及市民对水资源的节约意识。

  (4)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本文通过分析什么是水资源危机以及武汉市水资源危机的具体表现指出如何化解武汉市水资源危机。

  1.3 水资源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1.3.1 水资源与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是指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储存在地球表层全部水的统称[1].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及地下水。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冰川等,其动态水量河川径流量,一般称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储存量是历史时期积累形成的动态水量都比较小,主要靠地表水和降水入渗补给[2].水资源危机主要是指由于水资源环境遭到破坏或者水资源长期无法满足需要而造成的危机,造成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有如下几点:区域人口增速过快导致的对水资源的需求增长过快;工业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人类水利工程等建设导致了区域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等。具体而言,水资源危机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缺水性危机、水质性危机、管理型危机、工程型危机以及生态型危机[3].

  1.3.2 水资源危机对于我国的严重影响

  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水资源的支持,水资源一旦出现危机,将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

  (1)水资源短缺对人民生存以及粮食生产形成威胁极其短缺的水资源不仅使得人均用水量极少,还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形成了极大的威胁。粮食生产是人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必备物资,但是其直接生产依赖着水资源的供给,水资源的短缺会直接导致粮食产量的低下,从而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同时也对人的生存发展造成粮食供应短缺的危机,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因此,水资源短缺对人民生存以及粮食生产构成威胁,不容小视。

  (2)水资源污染对国家水生态环境造成阻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尤其是以重工业为首带来的水资源污染及由于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导致的水环境恶化等相关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由于水资源遭受污染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对于国家的继续发展提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阻碍,给整个国家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水资源的合理运行,有利于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维系和循环发展。水资源的污染及匮乏,直接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导致相关的生态功能不能有效地发挥,从而导致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的影响。

  (3)水资源危机对国家经济影响重大整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是对于水资源的依赖。国家发展的进程会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延缓,国家对于水资源的有效使用也会由于水资源的污染变成一种阻碍,同时,水污染的治理也需要非常高的花费。这样一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则会遭受非常大的破坏,整个国家的经济也会陷入一定的不良状况[4].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水资源研究综述

  (1)国内水资源危机概况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8 亿万立方米,世界排名第四。不丰富的水资源总量加之众多的人口数量,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仅有 2300 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 3000 立方米为轻度缺水,我国现已迈入水资源短缺型国家[5].全国600 多座城市有 400 多座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 110 座出现供水严重不足[6].有专家预言,到 2030 年我国将会出现供水严重不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化的大发展,水资源的供给将会出现更大的困难同时水资源的开发难度也会持续加大。

  我国城市地面沉降范围和水位下降深度逐渐扩大,就北京市而言,市区及近郊已经形成 1000km2的水位下降,最大深度达到 20 米;天津市地面沉降范围已经扩大到 2308km2,部分地区最大沉降量达到 1671mm[7].云南已经连续三年灾难,至今还没有降雨的迹象。现如今,农村的缺水形势还比城市更为严峻,据调查,农村每年的平均缺水达到 300 亿立方米。随着社会建设脚步的加快,农村的水资源缺口将更大。人畜饮水困难,森林受灾面积加大,野生动植物死亡,水资源出现严重短缺。

  在城市用水短缺的同时,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存在着用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等问题。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 10 倍以上,而水的重复利用率还不到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农业用水的灌溉仅达到 30%-50%;城市生活用水仅在供水管网跑冒滴漏方面就达到 20%[8],而居民饮用水和绿化用水、厕所用水未分开导致水资源出现了普遍的浪费。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受污染的河流、湖泊数量明显增加。

  北方地区集中表现在河流水体污染严重;南方地区则是湖泊的水质较差;东部地区局部河网水污染严重[9].在全国七大流域中,将近一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 10%的河段污染极为严重,75%的城市河段已不宜作为饮用水的水源[10].在我国118 个主要城市,有 64%的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11].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的主要污染源,构成城市生活污水的粪便和垃圾等每年的污水排放量达到几百亿吨,水功能区的达标率还不到 50%.同时,城市污水的处理率低下,大约为 30%,二级处理率为 15%,有些城市甚至没有污水处理厂[12].这样便导致许多未经处理或是处理不完全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既浪费了水资源又污染了水源。

  除了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及水污染严重外,现有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水资源管理体系不顺,出现多头管理;水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都是国内水资源危机的表现。因此,研究水资源危机的解决对策对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国内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对策研究鉴于国内水资源问题的集中表现是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严重浪费、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水污染严重四个方面。因此,国内对水资源的研究主要从如何开发水资源以满足水资源的使用量,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如何缓解水污染及保护水生态环境这几个方面开展。

  就水资源的开发来看,张靖指出,广辟水源,增加水资源量是解决水资源短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13].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增加供水设施来提高蓄水能力从而增加供水量[14].对于现存的三峡大坝水利工程而言,必须集中全力充分挖掘现有工程的潜力,以提高供水保证率[15].合理并可持续地开发地下水而不盲目地开发,始终保持整体、统一、协调的观点,考虑到环境保护的目标,也注重社会、经济的支持和发展。另外,武汉大学国家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重点实验室的雷川华(2004)和吴运卿(2004)教授还指出,水资源应该与用水大工业统筹安排,把耗水量大的产业适当转移,分散开来,分地区承担用水压力,解决部分区域用水不足的现状[16].而在缺水严重的地区,要尽可能少入驻用水量大和污染严重地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对已经存在的企业实施用水监管或令其采取节水措施,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企业自主研究、实施节水措施。

  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汉阳区水务局的张人建指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城市是化解水资源危机的基础[17].在供水上尽量采用水箱供水,在用水上推广及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18],同时还要积极开发节水技术和建设节水工程。

  启动“滴水工程”,引进供水管网检漏设备对现有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和完善[19],对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改进或更新供水系统,提倡和推行分质供水,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免造成浪费。姜秀云(2004)等认为,必须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进行战略性储存雨水补充缺水季节用水以解决水资源危机状况[20].叶辉、刘芬1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回用而不是直接排放。其次加大污水资源化工程尤其是农业污水资源化工程的兴建和推广,增加生态农业用水量。再者,还可以通过开展节水教育,培养群众的节水意识,逐步推进、建立并深化城市水价体系,加强用水效益的科学评估,利用舆论进行宣传和引导与经济、政策手段相结合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优化水资源利用的其它措施,中山大学环境系的杨静(2002)教授指出,可以建立水资源核算体系,明确水资源所有者与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水资源的综合效益[21].

  针对水资源污染的缓解和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国内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强化水资源管理,健全涉水的法律法规。李蒲和周新萌认为,首先应该在水资源管理上成立流域性的水资源监督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协调一致,协调好沿江、沿河城镇对水资源的有序合理使用,规范居民的用水行为[22].徐辉建议建立饮用水源安全预警预报系统和应急反应系统,降低水环境事故突发频率。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对重点保护江段和重大排污口的测站或测点,严格控制其污染排放总量[23].陈年安(2005)教授指出,必须完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法律条例并严格执行。出台关于地方性的法规或规章,明确水资源管理的执法责任主体,对危害江河湖泊的事件实行严格禁止和处理[24].同时,建立健全社会团体的监督机制,使人人参与到水资源的管理当中来[25].就水资源污染这一单方面来说,沈文华(2000)认为,首先应该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凡是涉及到对水环境有影响的生存活动,均需经营者向环保部门申请,经批准领取排污证后方可进行生产[26].之后应该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结构性的污染,尤其注重工业污染治理及农村和城镇的面源污染的控制通过在农村提高山地植被的覆盖率,在城市增加绿地面积等途径解决。张靖还提出通过科学划定水环境功能区来优化产业结构,将河流、湖泊进行功能划区,引导产业结构的布局与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刘平(2005)则认为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应该从大力营造森林、植被,加强湿地保护这些基础做起[27].一方面加强宣传保护森林和植被,另一方面对已经遭受破坏的森林和植被实行退佃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制定专项规划,把湿地保护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工程,通过对湿地的科学研究形成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等[28].

  1.4.2 国外水资源研究综述

  (1)国外水资源危机概况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地区之一是非洲。由于水资源的极度短缺,约有 3 亿非洲人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有 6000 万人因为缺水而死亡。而因为水资源引起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冲突时有发生。中东总是给人以“油比水还便宜”的印象。的确,中东拥有世界最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占全世界储量的 65%以上,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极度缺乏水资源的地区,在全球 20 个最缺水的国家中就有 11 个属于中东[29].由于缺水,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中东各国间就因争水而引发各种政治冲突。其中因为约旦河的水资源分配问题,以色列、叙利亚、约旦等国相继发生争端,最终引爆了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水资源的冲突也同样发生在湄公河流域。由于老挝和泰国兴修水库,导致流域下游 5000 万人的用水产生影响,流域下游的柬埔寨和越南两国因此不满,水冲突的爆发一触即发。

  美国是全球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其水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年平均值为 247800 亿 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十分丰富,年平均量为 8809m3[30],但其水资源东部多、西部少,区域分布不均衡。西部的 17 个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州年降水量都在500mm 以下,而内陆地区只有 250mm 左右,科罗拉多河下游地区是全美水资源较为紧缺的地区[31],不足 90mm.东部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为 800 至 1000mm左右。

  日本由于受其气候因素的影响,有着丰富的降水量,大约每年的降水量在1800mm 左右[32],但日本同时受其地形特征的影响,降水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流入大海,因而积存下来的水并不多。近 100 年的数据显示,日本的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714mm,大约为世界平均降水量 970mm 的两倍。但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所以日本的年人均降水量仅 530m3,为世界平均值 2700m3的1/5,因此基本可以判定日本为资源性缺水的国家。

  (2)国外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对策研究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从 20 世纪后叶开始注重城市水管理,首先就水资源的立法来说,在 1975 年,欧盟成员国就对水管理立法开展研究,而落实了的水管理框架归功于 30 多年的调整和完善,其中也包括对城市水危机的预防管理措施,如水源保护的跨界跨河流、预防和控制水污染、对水资源进行利用和开发、城市水务实施一体化管理等[33].直至 21 世纪初期,国际上才形成了水资源的四大基本对策,分别是利用价格杠杆为先导刺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机制;通过公平、稳定的水资源分配制度和完善的法律法规等相结合的制度措施;大力研究与开发各种创新技术和在考虑环境保护需要的前提下开展的投资和资金保护。

  无论是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非洲,还是给人印象“油比水”还便宜的中东,或是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导致而导致的区域性缺水的美国以及资源性缺水的日本。都无一例外的面临“缺水”这一难题。世界各国对解决水资源短缺有效途径的探索就是开发节水技术。由于节水技术和用水类别有关,因此,针对不同的用水部门,采取的具体节水措施也会有所不同。Manzioe(2001)和 M.et al(2001)指出,通过循环用水,冷却塔回用水,改造生产工艺等来减少生产工艺的用水量,提高产品用水量的利用效率。尤其是循环用水,其适用于范围较大的水质要求,是首先考虑的节水措施[34].Edwards(2005)和 K.et al(2005)也提出通过对城市生活用水实行监测,确定正确的用水量估计;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优化家庭草坪浇灌用水和调整水价结构,实行漏水控制等措施实施城市居住区生活节水[35].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用水消耗量高达 70%,国外通过大量采用免耕、少耕、倒茬轮作等耕作技术减少耕作用水[36];用于地面撒播从而使地面径流快速最小化同时防止地面侵蚀等[37].沙特阿拉伯和埃及两国由于沙漠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90%以上,尤其重视开发普及新型节水型农业和实施节水科技生态治理。其中,沙特在实现本国的粮食自给自足之后,就开始不再增加小麦种植面积。而埃及在沙漠地域新开辟的农场已经全部采用节水喷、滴灌技术。还有一些国家积极开发新水源,如新加坡为了扩展集水区,建造了一个跨越滨海海峡的堤坝,形成一个淡水湖水库;德国和阿拉伯成功合作通过卫星和地质勘探资料找到地下水源等[38].许多发展中的国家通过修建大坝来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却忽视了随着大坝生命年限的增加,自身淤泥的堆积导致其储存容量逐年减少。

  国外在对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基本上是根据各个城市用水的特点施行一水多用。许多国家或地区通过加强其它非传统水源的使用如废水的回用和雨水的就地利用等来降低城市用水量。Postel 就曾在其出版的《Last Oasis》中提到,高度关注污水回用,将这些回用的水资源施与农田和高尔夫球场是降低用水量的有力措施。美国佛罗里达州运用非饮用水回用的基本模式,大规模地实行双管供水。并且制定了适合国家污水资源化战略发展的污水处理技术路线,将以达标排放为目的,针对某些污染物去除而设计的工艺流程调整到以水的综合利用为目的,将现有的技术进行综合、集成以满足所设定的水资源化目标。德克萨斯州采取“间接回用”的模式,大规模将污水处理后回灌地下。日本大部分地区利用污水处理厂进行“清流复活”,始终重视水环境的修护和保护。同时将污水回用系统分为个人建筑处理系统、地区限制系统和不限制地区的污水处理系统[39].除了对设置污水中水道系统采取奖励的政策之外,还开发了很多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等先进污水处理技术[40].以色列是最早使用再生水进行农业灌溉的国家之一,加之以国推行污水回用的政策,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得到了可靠地保证。北欧的一些国家如瑞典、荷兰等为了更好的利用污水,充分发挥现有水处理厂的能力,在污水处理时加入絮凝剂,减少化学用品的含量,效果一般都优于常规污水处理法[41].德国则是利用先进的污水资源化技术和规范的水业管理吸引多方投资。同时在不伦瑞克市还设有污水协会,专门管理该市的污水问题[42].新加坡早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便开始对废水再生展开研究,在建成新生水厂之后,经过两年三万次以上的严密监测和科学检验,专家团得出的一致结论认为,新生的水质不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境保护局规定的水质标准,而且要好于当前普通家庭使用的市政自来水[43].除了上述国家之外,全世界还有很多国家的污水资源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诸如加拿大、希腊、突尼斯等国家的污水资源化都在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其实,政府应该减少或消除水贴,这样才能鼓励农民、公众和工业等生产企业积极回用污水。就雨水的就地利用而言,最为突出的雨水利用政策是英国的 SUDS 政策,即可持续排水系统,也就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可持续管理的一系列技术。其中就包括在庭院里设雨水收集设施,用所收集的雨水浇灌花园和冲洗厕所,从而达到雨水的充分利用。

  在国外发展中国家之中,90%的传染疾病都是通过污水传染,因此,水污染也是国外水资源危机的集中表现。国外大多数国家对其境内的主要流域实行跨界的水污染治理。ALBERINI.A(2001)指出五大湖流域的州省政府应该共同参与组成水污染治理的管理小组,同时建立一个跨州界的环保基金会为五大湖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共同付诸努力[44].多瑙河流域管理委员会除了在现有的流域管理委员会下设立流域管理专家小组外,还特别建立了经济问题小组及跨界管理小组和水污染治理的合作机制[45].泰晤士河更是建立了流域水务局继而实现了水务局私有化,英国政府还加强了环境署对流域水质污染情况的监督管理,并设立了水务所,负责用户投诉,监控水务公司的财务运作及执行服务标准的情况[46].除了流域的跨界水污染治理之外,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美国提出了 BMPs 概念,即“任何能够减少或预防水资源污染的方法、措施或操作程序,包括工程、非工程措施的操作和维护程序”.这一概念在面源污染控制中日益受到重视,其中的植被洼地和集雨园措施具有高效、经济和生态的意义。植被洼地可以是人工设计或者天然形成的河槽,用来沉积径流中特殊的污染物,例如悬浮泥沙和重金属。而集雨园则是指长着天然根深植物的浅盆地或是洼地,这些植物都能够有效沉积雨水中的大部分常见污染物,改善水质,促进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物质。除此之外,国外各方还研究并建立较为完备的水权、水市场以及基于水区的政策和管理机制。美国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实行水资源的分类管理,同时,在美国的各个州,水资源的管理制度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如国家级的行政职能机构主要负责全国水资源规划、管理和协调和水污染控制等,当然,各项有关水资源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也由国家的行政职能机构负责。水资源也分别由不同的部门依据联邦政府的授权进行管理。但是,无论是主要流域的跨界治理还是完备的水市场建设,都离不开国外长期的立法实践的支持。国外水资源的立法工作在长期的实践研究当中已经形成了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并重。法律实施与制度改革并驱、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持互补、行政管理与公众参与结合的系统。正如Pimentel et al(2004)指出,立法是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公平分配。例如,法律曾经就规定了在墨西哥境内的 Pecos 河流的水资源量以确保有充足的水量流向德克萨斯州[47].

  1.4.3 武汉市水资源危机应对策略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通过将武汉市水资源危机的化解对策与国外水资源危机的应对策略进行综合比较后可以发现,首先,武汉市对于水资源的相关技术开发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开发均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因此,武汉市要加大对水资源研究的投入,既要重视基础研究,又要强化技术创新,开发水循环利用技术、污水处理技术、新型作物培育技术。尤其要注重应用研究和商业开发一体化。其次,武汉市在流域的跨界治理上尚属空白。尽管有类似的做法,就是将湖泊通过港渠连接起来,将江水引入湖水把原先的湖水替换掉,使湖水能够重新变清澈,环境能够得到改善。然而,这种“引江济湖”的做法是否会影响长江的水质还需要参与连通的六大湖泊积极改善自身的水质,开展生态的自我修复。武汉市相关水务部门应借鉴国外五大湖的治理经验尝试先建立一个长江武汉段的水资源管理基金会,利用市场手段和基金杠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将公众吸引到水资源的保护管理中。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以及逐步协调和配合打下基础。第三,由于我国的市场机制不够健全,武汉市的水市场还不能完善地建立起来。因此,首先需要我国需要适合本国国情的水市场交易机制,在水资源的配置方面,应行使水行政管理和水行政执法职能,加强对水权和水市场的管理。制定水权交易的有关法规,确保在水权交易中,能够做到水权交易井然有序。只有这样,全国各地的水市场才能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