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 17 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 5 800 万人,其中 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 4 000 多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约有 3 000 多万,小学适龄儿童较多。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 29%,农村留守儿童已非常普遍。贵州的广大农村地区作为一个劳务输出重要来源地,是留守儿童问题非常严重的地区。贵州省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达 388 万人,留守儿童约 150 万名左右。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在关心他们物质生活的同时,心理问题亦不容忽视。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探讨留守儿童人格与其监护人的关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随机选取贵州省望谟县 2 所小学 3 ~5 年级在校学生 320 例。发放问卷 320 份,收回问卷 320份,剔除无效问卷 10 份,有效回答率为 96. 9%,其中留守儿童问卷 223 份。223 例留守儿童,男 91例,女 132 例;布依族 185 (83. 9%),汉族 32 例(14. 4%),苗族 6 例(2. 7%);年龄 9 ~11 岁 80 例(35. 9%),12 ~15 岁 143 例(64. 1%)。
1. 2 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自编问卷和龚耀先等(1983)修订版的艾森克人格问卷 88 题儿童版(7 ~15 岁;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段、民族、年级及父母外出打工时间等,EPQ 分为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度 4 个分量表。回答“是”1 次记 1 分,“否”不记分,部分题目为反向记分。量表分越高,表明其倾向性越明显,分值以均数 ± 标准差(x ± s)表示。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学生采用集体调查的方法,以班为单位,由学生自行填写。测验者当场发卷当场收回。
为保证调查质量,本调查采用匿名方式。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监护类型、父母不同文化程度及与父母亲联系频次的影响因素下艾森克 4 个维度:精神质、内外向、精神质及掩饰程度的得分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Epidata3. 1 软件录入数据,HS3010 儿童体格发育分析与评估系统的 EPQ 量表计算各维度原始分及 T 分,SPSS 17.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各维度分数间的比较,采用α =0. 05 的检验水准。
2 结果
2. 1 父母文化程度及监护类型
留守儿童中父母的文化程度分为高中及以上、初中及小学、文盲 3 个层次,监护人类型分为祖父母辈、父母辈、同辈及自我监护 3 种。调查结果父母文化程度以初中及小学为主,占 70. 9%,而监护人以祖父辈人为主,占 65. 5%,见表 1。【表1】
2. 2 与父母联系频度
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频度分为每月 1 次、每周 1 次、经常联系(每周 1 次以上)及很少联系(每周不足 1 次)4 类,在所调查的留守儿童中经常联系占37%,每周1 次占35%,每月一次占13%及很少联系占 15%。
2. 3 EPQ 维度得分
留守儿童的不同监护人类型因素下精神质、神经质及掩饰程度维度分值在 43. 3 ~56. 7 分之间为中间型;而内外向维度分值祖辈人和同辈人两个监护类型呈现为内向倾向型,父母辈的监护类型为内向典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父母文化程度与联系频率两因素的 EPQ 分值相似,内外向维度为倾向型,文盲因素下的掩饰程度最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见表 2。【表2】
3 讨论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单纯地是由于父母长期外出远行所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的问题,而是学校、社会、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自身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本次调查显示不论是监护人的类型及与父母联系的频度下留守儿童 EPQ 4 维度中均显示内外向这一维度呈内向倾向甚至典型,这些儿童表现为性格内向,安静、离群、不喜欢和人接触,保守,与人保持一定距离,性情孤僻,这可能与长时间与父母分开或与监护人交流较少,而长时间缺少安全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有关。
留守儿童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亲子分离,父母关爱的缺失可能是影响孩子心理人格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有些专家提出亲子分离未必会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关键问题在于监护人对儿童的心理关怀能否补偿或替代父母。本次调查中有 65. 5%的留守儿童是祖辈人为监护人,溺爱孙辈是祖辈人共有的特征,所以即使与孩子父母联系时少提及或是不提及孩子的问题,亦可造成外出父母与孩子间直接沟通的障碍。
父辈监护人中留守儿童的人格为内向典型,其平均分小于 38. 5 分,说明这些孩子性格更内向,这可能与不是亲生子女不便教育有关。外出打工的父母虽与孩子有些电话联系,但电话沟通的频率低,时间限制性强,而不是面对面的交流,留守儿童很难充分地把疑惑和烦恼告诉父母,而这些问题长时间不能解决亦会影响留守儿童人格的发展。
文献资料提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儿童的心理状况越好。这可能与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重视与子女在情感上的沟通;父母能够掌握并主动学习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儿童心理问题,在面对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懂得使用科学的方式去应对,保护儿童的心理不受伤害。但本次调查中文化程度这一因素下 EPQ 分值中内外向这一维度为倾向型,其余均为中间型;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中以上者仅占 11. 6%,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文化层次较低,与孩子交流中不讲究方式方法,过多的甚至只关心孩子物质上的需求而没有重视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或者即使发现问题也只是一味的打骂,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久而久之某些问题愈来愈严重使得这些孩子出现人格问题。
亲子间的沟通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中半数以上的能做到每周 1 次以上的亲子沟通,但是根据所得 EPQ 分值来看这些孩子均倾向于内向,性格较孤僻,这可能与亲子间沟通的内容关系密切,大多数父母与孩子电话联系时往往注重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忽视孩子最内心的一些想法或者即使了解到也不知该如何疏导。
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这需要国家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争对此次调查结果给出以下建议。首先,外出的父母的打工地能够离家近些,以便父母子女间的沟通;其次,父母尽量能够采用电话或者网络与孩子沟通,尽量达到面对面沟通的效果,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发展;第三,外出父母应与学校或者老师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业和品行的近况。另外,各个村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以便更好的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总之,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
1、引言攻击行为是儿童世界中普遍发生的一种不良行为。攻击行为不仅包括打、抓、撞、踢他人以及抢夺或破坏物品等外部攻击形式,还包括散布谣言、社会排斥、忽略漠视等关系攻击形式(Crick&Grotpeter,1995)。这两种攻击行为在小学阶段都非常普遍,并对...
健康人格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自身的成长与成才,更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它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有利于青少年心理调适能力和自我掌控能力的增强;有利于青少年人际关系能力和...
创业意向(Entrepreneurialintention)是指潜在创业者对创办新企业或实施创业行为的一种多方面的主观心理准备状态及其程度[1].以往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从个体变量和环境变量两大方面进行研究。在目前已有研究中,属于个体变量的人格特质对创业意向...
4.7青少年依恋、人格和偶像崇拜的相关分析。对依恋、人格和偶像崇拜进行两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依恋与外向性呈显著正相关,依恋与宜人性呈显著正相关,依恋与谨慎性呈显著正相关,依恋与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依恋与情绪性呈显著负相关,依恋与娱乐社交呈...
摘要本研究选取黑龙江省三所中学的566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依恋、人格、偶像崇拜的问卷研究,调查了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考察了依恋与人格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中的内部机制,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了青少年的偶像崇拜问题。本研究主要从以...
情绪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一种主观体验,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情绪的功能在个体身上主要表现为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两个方面。...
学前儿童在社交情境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然后他们就会做出相应的或者积极或者消极的反应。针对这一反应, 儿童会结合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 积极的使用多种策略来调节自身的情绪。...
2.2人格。2.2.1人格的含义。心理学中的人格(personality)一词是由拉丁文persona(古希腊演员所戴的面具)引申而来的,但心理学家研究的人格并不只是面具的角色,还包括面具背后真实的面目,人格研究是兼具内外的。然而目前心理学家们关于什么是人格这...
2017年,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全国首套中医药小学教材《中医药与健康》在全省范围内投入使用。届时, 浙江省所有小学都会开设中医药课程 (五年级) , 系统讲授中医药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
一、引言在社会群体中生活,人们的行为不仅由个体的愿望、信念或目标决定,而且也取决于社会的规则和规范。①父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在于如何教会儿童去遵守规范规则,或者至少在教儿童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使他们在违反规则后感到内疚或懊悔。②在日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