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

威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实施的保障及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10 共7401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第 4 章 威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实施的保障及对策
  
  4.1 保障措施
  
  着眼于推动威海市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围绕构建的产业发展结构模式和载体支撑结构模式,应着力在政策环境、资金投入、人才保障、管理考核四个方面下功夫,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夯实基础,增强动力,提供保障。
  
  4.1.1 政策环境层面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作保障。特别是鉴于现代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政府应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深化服务领域改革,积极为其发展营造优越环境。
  
  (1)不断深化服务业领域市场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把《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威海市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取消歧视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在产业培植、项目扶持、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涉及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等重要领域产业更大力度的支持。以土地供给为例,应对现代服务业的用地给予特殊政策,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应优先保障、尽力满足。鼓励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组建多种形式的创新战略联盟,努力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形成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扩大对外开放,重点加快物流、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服务技术和管理经验,在逐步提升服务产品科技含量和档次的同时,努力在技术法规、质量标准、认证体系上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威海市相关服务行业运行规范和服务标准,加强服务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切实规范市场秩序,注重保护知识产权,为行业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刺激有效需求。
  
  (2)着力优化现代服务业产业布局,促进合理集聚。根据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产业区域功能定位,以现代服务业重点城区和重点园区为主体,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做好前期考察和研究论证,明确不同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主攻方向,确保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协同性和实效性,避免盲目跟风和资源浪费。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三大载体”建设,完善区域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出台政策性鼓励引导措施,吸引更多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向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集聚发展。
  
  (3)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城市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城市化能够有效吸引各类生产要素,汇聚大量人口,产生新的多样化需求,既有利于加快教育、医疗等公共性服务业发展,也能够有效推动商贸、旅游等消费型服务业发展。根据威海市地域内经济发展比较均衡、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的情况,威海的城市化建设应立足当前实际,强化规划引领、产城互动,坚持城市发展与现代服务业产业成长“两手抓”,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细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加快“智慧城市”和便利交通网建设,促进公共设施、资源要素的合理优化配置。同时,以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促进城市的有序、集约扩张,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从而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平台,最终实现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有机融合。
  
  4.1.2 资金投入层面
  
  加大资金注入,发挥好国家、省、市三级服务业引导资金的示范带动效果,重点扶持发展速度快、前景好、效益高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强银企对接,逐步加大金融机构对重点服务企业的信贷比重;做好招商引资,并采取有效激励政策,促进外资流向重点扶持领域。通过多渠道融资,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资金支持。
  
  (1)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一方面,用足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扶持政策,做好项目申报,努力获得更多的国家和省级现代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另一方面,根据威海市的财政状况,逐步提高资金投入规模,对现代服务业中有发展前景的重点行业和特色园区进行专项补贴,不断提高财政性的科研、教育等经费投入比重,对被认定为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的企业予以适当资助。同时,将上级和威海市已有的各类扶持金融、软件信息、健康养老等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用实用好,并抓住“营改增”的有利契机,促进产业快速发展。规范服务业领域的行政性收费项目,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经营负担。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增加信贷投放,改进信贷结构,重点加强对现代物流、软件信息、健康养老、旅游等行业的支持。引导各类银行、担保机构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开展交流合作,推动相关担保机构面向服务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对品牌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积极培育,支持手续完备的服务业企业以上市、发行债券等手段进行融资,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中韩自贸区建设等有利条件,推动与韩国等重点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交流合作。将各种高新技术服务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以及中介服务业等列为全市招商引资优先行业,以此为重点,引进一批高端、高带动能力的大项目,在工商登记、财税减免、资金管理、出入境等方面,采取优惠性配套措施。吸引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服务业先进理念在威海集聚、孵化,加速产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4.1.3 人才保障层面
  
  人力资本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和核心优势所在。解决高级管理人才和专门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壮大人才队伍,尽快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加快培养实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威海市现有高等院校的作用,鼓励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威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根据市场需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相关学科建设,增设紧缺专业和课程,扩大急需人才的培养规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由人力资源部门定期举办各类层次的专业教育,同时引进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并选择和审定一批全市重点企业作为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此外,还应有计划地选派专业人才特别是优秀管理人才,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
  
  (2)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根据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懂规则、善管理、会创新的高端优秀人才。创新用人观念,通过兼职、讲学、聘用、顾问等灵活机制,吸引流动型高层次人才为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出谋划策。扶持有品牌、有知名度的人才服务机构和猎头服务公司来威海设立分支机构,为高级服务人才引入本地提供服务。以各区市、国家级开发区和南海新区为主体,组织辖区用人企业,到现代服务业人才集中的地区举办人才洽谈会,吸引相关人才来威海投资创业。
  
  (3)营造良好用人环境。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制定吸引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威海的政策措施,设立专门的人才引进和奖励资金,切实解决好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人才的研发经费、住房、医疗、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为他们在威海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提供便利。
  
  4.1.4 管理考核层面
  
  相比其他产业,现代服务业对威海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要推动其发展,相应的管理考核机制必不可少。
  
  (1)建立标准指标体系。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统计核算的经验做法,结合威海实际,尽快研究建立统一、标准的威海市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以有效解决在现代服务业统计核算上口径不一、数据矛盾的问题,为加强行业管理提供有效参考。
  
  (2)加强统计分析研究。在建立标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统计制度,对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加强监测分析,了解掌握运转情况。区域及行业主管部门应会同统计部门,定期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及时发布权威性统计数据,并提出对策性建议主张,为政府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借鉴。
  
  (3)开展目标责任考核。将现代服务业发展纳入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重点城区、重点园区也要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就产业发展的各个重点行业,分门别类进行专项考核,并对在促进产业发展中表现优异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形成合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格局。同时,研究组建威海市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资源库,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定期通报,行业主管部门随时跟进调度相关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合力推动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4.2 对策建议
  
  4.2.1 产业发展方面
  
  (1)在金融服务业方面,立足中韩自贸区和蓝色经济区的政策叠加效应,持续改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落户威海。一方面,在成功引进恒丰、民生、浦发等股份制银行,韩国友利等外资银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到威设立区域性分支机构,健全完善相应服务体系,壮大威海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本土银行,扩大总量规模。另一方面,通过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等面向基层的新型服务组织,放宽信贷限制,提供资金保障,为各类成长期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助力。此外,还要不断丰富融资手段,推动各类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并设立一批产业基金和创业投资集团,努力形成以银行机构为主体,保险、证券、小额贷款公司共同发展的多元化金融体系,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2)在现代物流业方面,借助中韩自贸区建设和全国唯一辖区内各县级市都拥有开放口岸的有利条件,以港口物流和冷链物流为突破口,充分运用好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的优越政策优势,建设一批特色物流园区,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抓好威海港国际物流园、石岛冷链物流园等大项目建设。依托特有的区位、交通便利,大力推进各类韩国商品集散地建设,将威海打造成为中国的“韩国商品城”.加快荣乌高速、威海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拓展更多国际航线,开展港铁联运、陆海联运业务,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
  
  (3)在软件和服务外包业方面,以创建“智慧城市”为契机,加快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的建设,促进三网融合、4G 网络全覆盖,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化设施,为壮大软件和服务业奠定基础。以新北洋信息技术、奥博软件、联亚软件开发等 5 个省级重点服务外包企业为依托,规划建设软件产业园区,完善区内配套设施,并对重点扶持项目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入园创业”.根据威海软件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将物联网、光纤传感、射频识别等高端软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新兴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主动承接研发设计、数据处理等类别外包业务,多渠道、高频率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加大服务外包项目招引力度,以重点园区为载体,努力引进培育一批具备国际水平的跨国服务外包企业,不断提高接包能力,把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成为威海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增长极。
  
  (4)在滨海度假旅游业方面,通过推出城市形象宣传片、举办各类重大活动等手段,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等媒介,加大威海对外宣传推广力度,着力打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品牌。以 13 处重点景区为抓手,突出海洋文化主线,融合民俗、宗教文化,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威海大旅游格局。开发海上旅游专线,将刘公岛等沿海特色景点串联,建立海上旅游新航线;加快建设威海市海洋博物馆和垂钓海岸、渔村海草房等特色旅游项目,促进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加强与宗教部门的沟通联系,依托赤山法华院、昆嵛山、圣水观等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打造威海宗教旅游品牌;注重搞好餐饮、娱乐、演出等配套服务,并在主要旅游线路沿线规划布局,从而延长游客留威时间。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实现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全面发展,推进与农业、商贸、文化、海洋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5)在健康养老服务业方面,制定出台威海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各区市、开发区也要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和资源特色,配套完善相应的产业发展推动政策。论证设立健康养老服务业产业园区,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等举措,重点发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温泉养生等行业;筛选并确定一批重点健康养老项目,加快推进力度,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完善养老模式,在传统家庭为主的基础上,发挥城市社区健康卫生服务站和村居健康活动中心作用,并引进社会力量,建立以家庭、社区(村居)、机构为支撑的全新养老格局。鼓励经营困难的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向健康养老、老年病常规护理、临终关怀等方向转型,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所等向社会公众开放。利用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和举办健康养生社会公益活动,向全社会宣传推广健康养老知识,努力营造追求健康、科学养老良好氛围,为相关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6)在商贸服务业方面,健全城乡一体的流通网络,打造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商贸流通体系。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商贸航母型企业,以家家悦九龙城购物中心、威高休闲购物广场、韩乐坊等为代表,提高威海中心区商业集聚度。突出抓好凯越国际财富广场、高新商贸广场等现代商贸项目建设,推动商贸流通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努力促进连锁经营、加盟经营、仓储超市等商贸流通业态向社区、镇村拓展,开设社区便利店、购物中心,发展镇级商贸服务中心和直营“农家店”.加快家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确保各类家政服务运行规范、优质高效;鼓励各类家政服务企业增设网点窗口,拓展服务内容,就近满足群众多方面需求。
  
  4.2.2 载体建设方面
  
  (1)重点城区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建设同步推进。强化“产城融合”理念,在加快“市域一体化、全域城市化”进程中,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发展特色优势现代服务业,并以此促进和带动城市功能的完善,实现区域内现代服务业产业化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荣成市应着重抓好滨海旅游和现代物流产业,抓住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列入山东省蓝色经济区规划和威海市重点区域开发的契机,完善区域内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好运角-中国最美大陆海岸”旅游品牌;利用 10 个对外开放作业港口和 74 个开放泊位,发挥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推进重点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抓好园区产业集聚和规模膨胀,完善覆盖海、陆、空的立体交通运输网,建设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文登区应依托天沐温泉、昆嵛山等优越自然环境,抓住撤市设区的利好条件,走特色错位产业发展之路,将温泉养生、生态旅游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旅游业深度开发,实现提质增效;同时大力引进韩国乐天、雨润集团等商贸龙头企业,统筹推进城乡商贸设施建设,以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镇级商贸中心为依托,建设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网络,打造区域性休闲养生新城和商贸物流中心。乳山市应以母爱文化和休闲养生为旅游品牌,依托“大乳山”和银滩两大 4A 级旅游度假区,深挖母爱文化内涵,配套健康养老产业,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造“母爱圣地、幸福乳山”品牌形象,建设全国健康养生先行区。环翠区作为山东省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应结合地处城区的客观实际,从深化社区服务功能入手,以建设“12349”居家服务呼叫中心为突破口,不断延伸服务功能,并探索建立社会公益组织孵化园,辐射带动社区服务业精细化、科学化、系统化发展,着力打造社区服务示范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应立足自身技术研发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同时依托威海国际海水浴场和地处威海“西大门”的优势,积极推进一批度假酒店和度假公寓建设,建设大型商贸旅游设施,展现精品城市魅力。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大力推进东部滨海新城开发,并按照镇园结合、产城融合思路,突出抓好临港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促进临港物流、商贸服务业发展,打造威海服务经济“新标杆”.临港区作为新建城区,一方面,要结合城市化建设要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应根据自身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实际,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业与城市的有机融合。南海新区作为威海蓝区建设的关键区域,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应加快南海新港建设,打通向海发展通道;以蓝色创业谷科技孵化器投入运营为契机,引入更多海洋高新科技项目;强化资金扶持力度,通过融资担保等举措,助推涉海产业发展壮大,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
  
  (2)重点园区提升产业承载力,做好配套服务。充分利用蓝色经济区的特殊优惠政策,立足威海实际,规划建设一批以海洋经济为特色、面向日韩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以主导产业为支撑和基础,带动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协同发展。如以荣成石岛湾冷链物流产业园等为依托,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全国性冷链物流基地。在完善园区内冷链物流设施的同时,向上吸引海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珍稀海产品养殖企业,向下引进外贸销售、网络信息公司入驻,以现代物流业为中介,辐射带动现代渔业、商贸流通业等行业集聚抱团发展。与此同时,在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方面,应不断完善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营造良好创业和生活环境;设立政务服务大厅,下放审批权限,精简审批程序,做到“审批不出园”.加大政策扶持,把国家、省、市赋予园区的鼓励政策落实到位,降低准入门槛,对产业链协同企业给予与主导产业相同的政策待遇。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推广力度,组织有招商意向的园区项目单位参加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如各类服务业项目推介会和洽谈会等,做好项目推介和外资引进,在壮大主导核心产业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产业关联企业入驻园区集聚发展。
  
  (3)重点企业做好鼓励引导,实施品牌培育发展。一方面,鼓励加强自有品牌建设,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威海市 10 家市级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为基础,实施品牌创建、推广战略,把培育发展知名品牌纳入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重点扶持范围,大力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并协助做好有关驰名商标、着名品牌的推荐申报工作,对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的服务业企业进行专项奖励,为企业的品牌培育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引导实施品牌联合战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引导现代服务业企业特别是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如家家悦集团、迪尚集团等,强化与威海市制造业企业的交流合作,通过不同产业、不同类型品牌间的“强强联手”,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品牌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
  
  4.3 本章小结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扶持和有效引导。本章站在政府宏观管理的角度,从政策环境、资金投入、人才保障、管理考核四个层面,为构建的威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提出保障措施。围绕具体产业和依托载体,就两种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实施运行,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主张。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产业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