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试谈如何加强幼师的教育素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0-17 共1843字
  当今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要求幼儿教师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提高专业素质,迎接时代挑战。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试谈如何加强幼师的教育素养”的学前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试谈如何加强幼师的教育素养

  原标题:提升幼儿教师教育素养的策略
  
  内容摘要:幼儿教师是育人的园丁,提高其教育素养,对于推动幼教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笔者在此从四个方面探析提升幼师教育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素养;策略;探析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当今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要求幼儿教师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提高专业素质,迎接时代挑战。
  
  首先,努力探求幼儿的内心世界。幼儿的心理活动是非常丰富,有时候其思维成人很难理解,具有跳跃的属性。指导孩子活动,教师就不能以成人的观点来要求孩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引导孩子了解春天。怎么开展教育呢?有的老师组织孩子读唐诗《春晓》,有的老师给小朋友讲春天的故事,这些活动看似生动有趣,但是已经很难引起幼儿的注意了,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东张西望,坐立不安。试想,如果把孩子领到户外,让孩子用感官直观感受大自然,感知春天的气息:下雨或者有太阳可以打伞,有水可以打水枪,有花可以辨颜色,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还可以挽起裤子在浅水里捉泥鳅……之后,让孩子把自己所理解的春天画出来,就更能体现出孩童世界的丰富多彩了。用这种生动有趣的户外活动取代说教式的讲解,让孩子更深刻地感知到原来春天是如此神奇!
  
  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让他们获得真正的快乐。
  
  其次,真正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大中小班,不同阶段的孩子心理认知水平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班的儿童,在认知上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准备活动和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这些区别,只有区别对待这些差异,才能因材施教。另外,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的可能性,而教学也应当以最近发展区为目标。“最近发展区”,就是讲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是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者指引下来做到的那个区域。如区域活动是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分组方法,按照不同的分组方法确定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激发每个幼儿去思考、去创造,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于不经孩子努力就能够得着的和无论孩子如何拼搏都够不着的,都属于无意义的,在备课和教学中要力求避免。
  
  再次,正确引导幼儿开展学习活动。一部分家长把幼儿识字数数做为评价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标准,这显然不正确,幼儿园不能小学化。孩子学习内容遍布幼儿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应重视幼儿的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实践。在活动和游戏中让幼儿亲身感受、体验、探究,不断发展对自我、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进行有意义的自我构建。在教育过程中建议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变化多、功能广的玩具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征和物体的结构特点。
  
  教师要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定位,通常要以孩子玩伴的身份参与其中,而不是一直处于课堂的主宰地位。幼儿在处于轻松自由的状态中,才能主动感知,只有这样学习,孩子才能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学得有用。
  
  最后,要学会尊重幼儿,耐心等待孩子。尊重是对幼儿的信任,对幼儿的鼓励,只有充分尊重幼儿,才能让孩子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童年生活中发展潜力,健康成长。每个幼儿,包括一些性格古怪的特殊儿童,都有得到尊重的期望,特别是处在幼年的孩子,他们更期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有这样的一个活动场景,某幼儿园中班所有孩子都在一起绘画,只有一个小男孩独自伏在小木凳上,老师走近一看,原来他小嘴吐出的一个个小泡泡在小凳子排成了队,玩得很投入,很认真。看着他那脏兮兮地嘴巴,老师没有批评,会意地笑了,鼓励他继续做下去……无疑,老师的做法保护了孩子的自尊,给了他自信,相信,慢慢地他会融入到集体当中去的。
  
  另外,要学会等待。如前所述,儿童成长有着个体差异,既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在工作中要注意到这种差异,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儿童。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的成长。当然,这种等待应该是积极地等待,而不是消极地等待。老师要有策略,想办法,在了解儿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儿童的成长。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
返回: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