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多数传统长跑训练在海拔不高或单一条件下的条件下进行,运动员水平的挖掘及提高往往没能充分,再加上对其规律的把握也并不完善,指导训练有时也不科学合理,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因此高原训练环境下的追踪监控研究不仅探讨运动员的身体反应,而且对其规律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对安排运动员将来训练的合理性具有很大的帮助。
1. 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特点
高原上空气稀薄,天气寒冷,变化无常,运动员在缺氧条件下训练,对于运动员身体身体机能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如爆发力增强、激发了运动员身体潜力;但是由于高原这一特殊环境,使得其对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难度与平原相比会大打折扣,肌肉纤维有畏缩倾向,免疫能力下降,也会影响激素的分泌。所以,本次研究采用了从平原到亚高原再到高原的这一渐进过程来观察运动员的生理生化反应,不仅保障了此次研究调查的过程完整性,也保证了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度,对于最后结论的给出提供了对比参照,有助于运动员在高原环境条件下进行运动的规律的把握。
2. 研究对象
本次选取了河南省 30 名优秀长跑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国际健将 3 人,平均年龄 22 岁,训练年限 8 年,平均身高 177cm,体重 66kg;运动健将 12 名,平均年龄 21 岁,训练年限 6 年,平均身高 176cm,体重 62kg;一级运动员 15 人,平均年龄 23 岁,训练年限 3 年,平均身高 176cm,体重 61kg。
3. 研究过程
高原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红细胞的数量,目前研究表明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在 160g/l 以上,女性的血红蛋白含量在140g/l 血液里的携氧能力可达到最大值。高原缺氧条件下进行运动会刺激糖降解增多,乳酸随之增多,但是这种增多会随之运动员对环境的逐渐适应而得到一定的改善。因此在进行高原训练是要注意使运动员的吸氧量尽量达到最大,从而最大可能发挥。男运动员血红蛋白从刚始训练的时候是 15.5g/d 上升到第 10 天的16.0g/d,中间出现小的波动,从第20天到30天都是稳定在16.5g/d,最后恢复到刚开始来高原时候的水平;女运动员血红蛋白从刚开始的 14.0g/d 下降到第 5 天的 13.1g/d 的最低值,之后一直上升到第 30 天的 14.1g/d,最后稳定到刚开始来高原的水平。
运动员进入高原后由于空气稀薄,运动员的身体出现反应是正常反应,随着海拔的增加,运动员体内的血尿素在平时训练期间是 5.5MMOL/L;在亚高原期间是 6.7MMOL/L;在高原期间是7.5MMOL/L;在下高原后是 6.3MMOL/L。
4. 测试结果分析
4.1 血红蛋白含量分析
高原训练为期 40 天,男女队员血红蛋白变化在上高原的前5 天,男女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就开始升高,男女均值(分别为15.75g/d,13.9g/d)大大高于 2000 年的平均值 ( 分别为 14.6g/d、12.8/d)。男队员血红蛋白两周平稳变化后有持续上升,第 25 天达到峰值,之后出现了一个回落,一周后又上升并维持到高原训练结束。然而女子运动员血红蛋白变化曲线与男子显着的不同是在上高原的第 5 天,女子血红蛋白值出现了一个陡然的下降,随后的变化与男子相似。
4.2 血尿素含量分析
由于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剧烈运动导致机体缺氧,从而使乳酸含量大大增加,功能相对不足,导致他们的肌肉被损从而促使细胞中的酶含量增加,最终导致血液中血尿素含量大大增加。血清中的血尿素含量可以作为肌肉承受刺激和骨骼肌微细胞损伤及恢复,适应性的生化指标。
在整个训练期间训练的第三周血尿素含量达到峰值,为7.5mmol/l,稍微高于临界值,但随着训练的推进,血尿素的含量又逐渐恢复到临界值附近。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对高原训练有一个适应过程;教练对运动员训练的内容以及强度是在运动员所能承受的合理范围内的。
4.3 高原训练中出现的疾病与对策
对于高水平长跑运动员来说经历高原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若自己正常训练被健康问题所影响是得不尝试的,正常训练受到影响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客观环境如低温、高原缺氧、温差大等等,在高原训练中相比于平原,感冒、肠胃功能絮乱等症状更容易出现;另一方面是由于训练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在高原训练中提升了其恢复难度、适应能力以及加大了循环系统阻力等等,血尿、心电图异常与受伤等容易出现。
这些问题的预防需要教练员、运动员和医务员要紧密配合、观察、询问、检查运动员的检查状况。要对训练负荷的掌握有所助益,尤其是对负荷强度的掌握,要注意训练后营养的补充,好友对恢复机能的手段的加强,同时还要常常接受医务人员的监督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这些都是为了对高原训练任务完成进行保证。
结论
通过此次监测,长期跟踪数据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进入亚高原的这段期间,运动员的血液里血红蛋白含量先降低后慢慢恢复,主要是由于高原缺氧对运动员机体产生的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负荷加重血液流速减慢,血液浓度变密,血液中携氧不足。之后,缺氧刺激肾胀等身体器官,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又渐渐升高,逐渐满足机体的需要。进入高原环境后,血红蛋白含量先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减少到亚高原水平而后又增加,呈现波浪式,交替反复。第二,随着训练的深入,运动员的耐氧能力显着增强,此阶段的研究数据对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及内容具有指导意义。第三,高原环境运动员的血清中血尿素的含量随着进入亚高原到高原逐渐上升,在高原环境下达到最大值为 7.5。
参考文献:
[1] 江广和 . 论模拟训练形式的转变及其对运动训练实践的影响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 社科版 ),2011,25(1):113-115.
[2] 邱俊 .QIU 1un 新规划后对现代五项优秀运动员能力的监控 [J]. 体育科研 ,2010(1):80-82.
队列训练的基础是动作技能,与运动生理学有着密切关系。根据运动时主观意识参与的程度,生理学把人体的躯体运动分为三个过程时期:一是随意运动;二是条件反射;三是运动技巧。队列动作技能在运动生理学本质上是学员中枢神经系统调控躯体运动能力的反映,因...
一、中长跑运动训练要点(一)中长跑理论研究成果中长跑作为田径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了广大体育专业人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从运动生理学知识中我们可以知道,人体在30~150s的高强度运动中能源来自糖酵解,150s之后的运动能量来自有氧氧化系统。具体...
湿热环境下人体汗液分泌量很大,蒸发却很少,从而造成带走热量较少的同时身体失水。在湿热环境下,由于大量出汗,人体体液减少,矿物元素丢失,加上机体代谢机能的下降,最终致使作业能力降低。开展湿热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是减少湿热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重...
中国武术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也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武术套路运动包括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表演等内容,具体竞赛项目又分为南拳、太极、长拳和对练等。...
题目:篮球运动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成分的作用分析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关键词1、前言2、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法3、结果4、讨论5、结束语6、致谢7、参考文献以下是正文摘要:研究目的:身体成分对大学生的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以及以后的就业均有一定的影响...
科学化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基础之一,而科学化训练中离不开合理、科学应用运动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的指标。为此,本文结合运动实践,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运动训练中的若干运动生理学常用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以希对运动训练、全民健身运动中的运动生理学...
前言为了全力以赴完成2000年奥运会中国皮划艇实现奖牌零的突破的任务,国家皮划艇集训队于1999年1月10日重新聚集,开始了新一期的大集训。根据《国家皮划艇集训队备战2000年奥运会训练规则》,将训练过程划分为4个大周期。1999年1月10日~4月30日为第一个训...
生理疲劳是指机体骨骼肌和各脏器由于超负荷工作,运动能力出现下降[2]。如在马拉松运动过程中,跑者出现步频降低、步幅缩小、身体肌力下降及不能维持良好的跑步姿势等现象。...
中长跑运动是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运动员速度和耐力的训练项目,其成绩优异与否一方面取决于运动员的先天性素质,健康的体魄是一个运动员成功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后天训练也是提高其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
1青少年阶段的界定青少年阶段是指人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其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迈向成熟。而在青少年阶段中,又可以细化为少年期以及青年期两个阶段,其中,少年期是指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这个阶段,宽泛来讲就是学生初中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