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训练学论文 >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训练的生物力学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13 共3252字
论文摘要

  1 研究目的

  正手攻球技术是乒乓球运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技术之一。青少年业余训练中正手攻球技术的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但参加训练的学生专项基础往往较差,人数多、授课教师少,运用哪种方式较快教会学生正手攻球技术成为乒乓球教练讨论的热点。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录像观察法及生物力学的相关知识,对实验组学生的攻球动作进行分析和改正,旨在为青少年业余训练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1 研究对象

  选择山西省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乒乓球业余训练课 2013级暑期班4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 29 名、女生 11 名,40 名学生的身体状况良好,由于本研究只对正手攻球的技术进行分析,所以性别的差异可以忽略。

  2. 2 研究方法

  2. 2. 1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关于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的学术期刊及中国知网电子数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 2. 2 实验法由于提前忽略了性别的差异,所以把 40 名学生随机分成2 组,每组学生 20 名。考虑到教师因素对本实验的影响,所以两组学生都由一名教师任教。在8 周、每周三次课2 学时的乒乓球选修课中由于教学进度不同,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实验组与控制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并最后通过正手攻球回合数的质量与数量进行考核。

  1. 开始阶段。

  1 - 2 周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正手攻球动作的示范讲解,并要求学生进行正手攻球的徒手动作练习,要求学生持拍、引拍、挥拍时动作规范。要第二周结束时,全体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正手攻球的原地徒手动作。

  2. 分组多球练习阶段。

  3 - 6 周时间,每周的前半节课对控制组学生进行多球练习,发球频率为40/m,在多球训练时不断的指出学生动作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及时改正; 后半节课对实验组学生同样进行多球训练、强调学生动作的合理性,并为学生安装摄像机,并在学生动作稳定后录制学生的动作过程 5 秒钟。课堂的其余时间要求学生做徒手动作,并在课堂最后阶段进行整理运动。下课后教师根据录像数据对实验组学生绘制关节简图,并找出击球合理上台率高的学生与击球不合理上台率低的学生关节角度之间的差异。并在下节课堂上告知学生挥拍动作的具体差异。
  
  3. 分组单球练习阶段。

  7 - 8 周时间,每周上课时实验组学生之间及控制组学生之间都进行单球练习,要求学生正手攻球每组20 个,课堂完成10 组; 然后每组 50 个,课堂完成 2 组,完成后打升降台比赛。

  对控制组学生在练习时提出动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正的意见。对实验组学生同样提出不足并待动作稳定后对实验组学生摄像5 秒钟,在课下对实验组学生进一步分析关节的动作角度。在下堂课上做针对性的指导。

  4. 考核阶段。

  对两组学生都进行考试,观察两组同学动作的标准化程度并计录学生正手攻球回合数。

  2. 2. 2 录像观察法正手攻球关节角度示意图【1】

论文摘要

  如图所示,本文采用 PANA-SONICM9500 录像机同步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正手攻球技术的拍摄。摄像机置于学生运动方向的右前方,距离被测对象攻球的距离约为 5m,摄像机离地高度为0.8m。摄像后对图像进行简笔处理,并根据乒乓球击球原理对肩关节角与肘关节角进行定义。

  本研究中肩关节角: 持拍手侧肩关节点与同侧肘关节点间连线和持拍手侧肩关节点与同侧髋关节点连线之间的夹角。

  本研究中肘关节角: 持拍手侧肘关节点与同侧腕关节点间连线和持拍手侧肘关节点与同侧关节点连线之间的夹角。

  3 结果与分析讨论

  3. 1 实验前的前测分析【2】

论文摘要

  
  如上表1 所示,在实验前对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正手攻球的测试,几乎全体学生一个回合内最多能打5 个球,甚至有的学生只能打1 个球。前测数据中实验组与控制组测试结果无差异。

  3. 2 多球阶段正手攻球肘关节、肩关节运动角度分析

  3. 2. 1 实验多球阶段持拍手肘关节角度分析持拍手的肘关节角度变化在乒乓球正手攻球的动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多球训练阶段,实验组的肘关节运动角度随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如下表2 所法【3】

论文摘要

  
  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中,引拍阶段是肘关节的展开阶段,到引拍结束点时肘关节的展开角度最大,但不是完全伸直,结束点的肘关节角度为 111o[1],在挥拍阶段,肘关节加速弯曲,结束点的角度应为81o。如上表所示,在最初练习的 1 -2 周,实验组学生引拍点角度过小,动作到随挥点时虽然有收臂动作,但击球非常不合理。3 -6 周时引拍结束角度为97.94o,这表明学生已经有引拍时小臂外展的伸展动作,有利于击球,随挥结束时的72.30o也有所变化,随时练习时间的增加,在7 -8周时测试引拍结束点角度为 109. 37o、随挥结束点为 83. 07o与张晓栋等的研究中高水平运动员正手攻球轻打挥拍角度较为接近。可见通过8 周的训练,实验组学生的正手攻球动作比较规范。

  3. 2. 2 实验多球阶段持拍手肩关节角度分析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是以腰带动小臂为主的动作,肩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先被动的外展,随后由三角肌和胸大肌收缩发力。在实验中肩关节的发力角度变化如下。【4】

论文摘要

  
  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中,引拍阶段肩关节受上臂不同程度外展的影响有小幅度展开,而随挥结束点时肩关节角度达到最大。如上图所示,在练习开始的1 -2 周,实验组学生引拍点肩角度过大,动作到随挥结束点时肩角依然较大,这种肩关节动作过大的击球动作导致回球失误率高,击球不合理。3 -6 周时,随着小臂动作的,合理化,肩关节引拍角度有所减少,随挥结束点动作角度稳定增加,其角度分别是 32. 08o和 41. 95o。

  在 7 -8 周时肩关节引拍角度进一步合理化,随挥结束角度也趋于正常,分别为22.53o和45. 60o。通过 8 周的训练同样使实验组肩关节的动作得到了规范。

  3. 3 单球阶段实验组肘关节、肩关节角度分析

  本实验的11 -14 周为单球阶段实验。本阶段实验组学生及控制组学生匀两人一组进行正手攻球单球练习其中实验组学生肩、肘关节角度变化如下表所示。【5】
  

论文摘要

  如上表所示在单球阶段,正手攻球动作的肩、肘关节角度基本定型在引拍结束点与随挥结束点的各项数据都与多球的最后阶段相似。在单球阶段对学生更进一步的强调球拍拍型对击球落点与过网高度的影响,让实验组与控制组学生全面体验收臂与固定拍型相结合的合作,更进一步了解合理击球,为接下来的考核做准备。

  3. 4 正手攻球考核情况

  通过8 周的学习,无论实验组还是控制组,对正手攻球的基本技术、基本动作都有了较深的了解,同时在多球与单球的不断练习之后,击球的回合也得到了提高。如表5 所示。【6】

论文摘要

  
  考核时,组内学生自由配对进行正手攻球,每对学生最多三次机会,击球一个回合时、记击球数量为1,动作成绩分为 a、b、c 三个等级a 为击球动作合理,标准化程度较高;b 为击球动作相对合理,标准化程度一般;c 为击球动作一般,标准化程度较差,考核中如有一名学生动作达到a 的标准,就在相应的地方记入1。

  从上表不难看出实验组学生无论击球数量还是动作的标准化程度都明显高球控制组学生,这一结果证明本方法对提高高校选修课学生正手攻球的能力时作用显着。4 研究结论1. 实验组学生在通过力学关节角度分析后,攻球的动作与击球回合数明显高于控制组学生,因此说明通过本方法具有提高学生正手攻球技术的作用。

  2. 对于没有乒乓球基础的青少年来说,只挥大臂不动小臂、小臂外展角度不够、收小臂随挥结束点较远是正手攻球技术中易犯的错误,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录像观察让学生反复观看自己的错误动作,从而提高徒手动作的标准化程度。

  参考文献:

  [1] 张晓栋,张立新,肖丹丹. 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中乒乓球运动员上肢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9,45( 6) :57 -51.
  [2] 贾小飞. 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解析[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12:139 -141.
  [3] 苏丕仁. 现代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 常瑞宏. 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与评价[J]. 体育世界( 学术版) ,2002,( 8) :102 -104.
  [5] 曹爱斌. 普通高校乒乓球训练中体能训练方法研究[J]. 搏击( 体育论坛) ,2011,( 8) :77 -7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乒乓球论文
返回:运动训练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