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患关系论文 >

肿瘤专业研究生医患沟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2-25 共3112字

  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加剧,冲突频发,形势不容乐观,改善这一局面需多方努力,加强医患沟通便是其中一个方面。肿瘤专业医学研究生作为未来肿瘤医学事业的生力军,医患沟通教育欠缺,医患沟通能力堪忧,加强其沟通技能意义重大。

  1 医患关系现状

  当医疗远低于预期时,患者会有诸多抱怨,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愈演愈烈,暴力事件频发,程度已上升到肆意伤医、杀医,举世震惊。医患矛盾加剧,医患关系恶化已成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道路上不可忽视的阻碍。医患冲突升级到今天的局面有诸多原因,看病难、看病贵是根源,虽然医改扩大了医保覆盖范围,但问题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病人看病经过漫长等待,医生接诊时间却极短,医生开出的检查及药物让他们心存疑虑和不满,认为医生从中牟取暴利。由于工作强度大,医生在接诊过程中言语态度不佳、缺乏有效沟通常让病人心生不满,当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却得不到预期结果时,这种不满会被无限放大,产生大众对医生的敌视和偏见。对于一些医疗结果,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了吸引公众注意力,歪曲捏造事实,作出不实报道,妄自评价医疗行为及医生个人,激化民众的不满情绪,而对于有些病人及家属,诉诸暴力成了他们宣泄不满的直接途径。虽然暴力伤医、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已引起中央重视,但冲突发生后并未从法律途径得到妥善解决,肇事者普遍未得到应有的处理,更加助长了这种风气的滋生。从2015年6月16日发生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癌症病人泼汽油烧伤医生事件来看,暴力事件所及医学专业已从内外妇儿波及到肿瘤学这一相对特殊专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癌症病人能通过积极治疗延缓生命,人们对曾经的绝症由绝望燃起希望,但当希望破灭,面临人财两空时,有些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变化会让他们做出不理智的举动,置医生于险境。

  2 肿瘤专业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教育存在的问题

  医患矛盾的形成有诸多因素,要缓解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医学教育可为解决问题贡献力量。然而,尽管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但医学院校普遍未能为顺应这种转变而作出有力改变,医学生的沟通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肿瘤专业医学研究生虽然经历了本科阶段的学习,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2.1基础教学

  基础教学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或轻视人文素养的培育。理论知识脱离真实的病人病情和社会复杂环境,独立、分散存在,而临床工作却需要以点及面的发散思维,学生步入临床后原本就因知识不全面而茫然缺乏自信,面对病人时若不能了解肿瘤病人及家属心理,有针对性地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极易引起患者抵触,加之现在患者的维权意识都明显增强,对医疗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实习医生充满不信任,不配合其工作,这会使学生更加手足无措、更难深入学习,甚至对临床工作产生畏惧心理。

  2.2临床教学

  虽然研究生导师本人都为高年资医师,但临床带教教师多是一线医生,本身工作紧张繁忙,有些教师带教工作常停留在病史采集及文书工作,少有系统针对性的疾病讲解及与病人的沟通技能解析;有些带教教师本身医患沟通能力不足,给学生起不到示范作用;有些带教教师因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不愿放手让学生直接接触患者,怕其言辞不当带来不良后果,使学生缺少在实践中学习锻炼的机会。

  2.3能力考核方式

  早在1987年,英国医学会就将医生交往能力的评估作为医生资格考试的一部分[1],而在当今中国,几乎所有医学院校对学生的考核重心仍放在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上,让学生的观念进入误区,以为掌握诊治原则,能完成各种重要操作便可胜任临床工作,忽视了同患者及家属交流的重要性,不知道面对形形色色的病患时该如何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沟通而不留下隐患。

  3 加强肿瘤专业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建议

  癌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能治愈者仅为小部分,他们从初诊时的怀疑、否认、焦虑、悲伤到接受治疗时对未知疗效的期望,再到病情进展的绝望、抵触,就像亲眼看自己走向死亡,备受煎熬,而随时会人财两空的家属身心也承受着巨大压力。所以,人文关怀贯穿整个诊疗过程便显得尤为重要。尊重、倾听、同情、理解、爱心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加上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专业问题及言语沟通技巧即可使患者和医生达到有效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需经学习和培训,为帮助肿瘤专业医学研究生尽快完成从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换,在即将开始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尽早掌握运用好医患沟通技巧,现提出以下建议:

  3.1加强医患沟通相关理论教育

  在基础教学中增设必修的医学人文学及临床沟通课程。医学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学习医学伦理学及医学心理学课程,为沟通教育奠定了基础。由王锦帆教授主编的《医患沟通学》教材为教学提供了范本,个别院校已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开设[2].为使教学避免流于说教,可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开展角色扮演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某种医疗情境中分饰医患双方,直观、生动地表现患者的身体不适,患者及家属的态度、心理及其他社会问题,以及医务人员正确及不恰当的应对方式。扮演患者及家属,有助于让学生换位思考,切身体会患方感受,扮演医务人员则通过充分暴露问题让学生发现自身缺陷从而有目的的改进,提升处理各种沟通情形的能力。

  3.2加强临床实习中的实战练习

  医学研究生经过本科临床实习,对医疗活动的开展及医患关系已有所了解,进入研究生临床实习阶段,除专业知识外,还需强化、深入学习正确妥当的医患沟通技巧。

  3.2.1进行岗前培训让医学研究生认清当前严峻的医疗形势,对其进行医疗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法律及医疗纠纷防范教育,让其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增强沟通意识及信心,尽快完成从在校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转变[3].

  3.2.2加强临床实习中的沟通练习临床带教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要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研究生,首先要提升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让他们不仅掌握扎实的肿瘤学专业知识,还能在指导学生时以身作则,良好示范,合情合理合法的恰当地进行医患沟通,对学生建立和谐医患沟通模式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带教教师应“放手不放眼”,让学生除规范的文书书写工作外,系统的接触病人,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时全程观察学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分析优点和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在实战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提升自身医患沟通技能和自信。

  3.3完善能力考核方式

  在考核技能操作时加入人文关怀的细节评分;在临床出科考试时运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这些标准化病人为经过专业培训的正常人或者真实患者中病情早期、稳定的志愿者,他们可模拟肿瘤患者的症状、心理及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在扮演病人的同时担任考官,考核医学研究生整个医疗过程的医患沟通能力,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疗效、预后、病情进展等环节的交流应对能力,在给出考评结果的同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总之,缓解改善当前紧张医患关系任重道远,需多方努力,发生医患冲突对双方都是伤害,身为医务人员要尽可能防范医疗纠纷的产生,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这也是对缓解医患矛盾做出的一种贡献。肿瘤专业医学研究生作为未来医疗队伍的新生力量,无法回避当前的医疗环境。行医路艰难崎岖,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有力的双脚,但若想少受伤害,长久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还需穿上“良好医患沟通能力”这双合脚的鞋。

  参考文献:

  [1]张慧.对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4):362,382.
  [2]王锦帆.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6):30-32.
  [3]孙慧斌,刘梦冬,钟凤.新规定下口腔科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41-142.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医患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