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

《绝望的主妇》翻译与译者主体性发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21 共2658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传统翻译理论却经常忽视这一点。阐释学是翻译学的一个新兴学派,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阐释学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2004年10月美剧《绝望的主妇》第一季开播,这部作品情节有趣,语言幽默,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同时也体现了中美在家庭、社交和社会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本文从阐释学的视角出发,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绝望的主妇》翻译中的发挥。

  二、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一)阐释学的发展
  阐释学是关于理解和解释文本意义的理论,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和基督教的中世纪。阐释学的发展历程漫长而艰辛。1813年,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首次提出并发展了阐释学,论述了翻译与理解的关系。到1975年,斯坦纳在前人的阐释学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理解即翻译”的观点。

  (二)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的译者主体性主要表现在斯坦纳《通天塔之后》一书中,在这部书中他提出了阐释学翻译的四步骤:信赖、侵人、吸收和补偿。

  一切理解活动,必须从信赖开始。当发现一篇文章有价值时,译者就会决定去翻译,因为这样的翻译可以促进人们的了解和交流。侵人,就是像抓俘虏一样,译者通过“暴力”,突破重重障碍,打破语言的外壳侵人到原文的内部,将其核心思想提炼出来,以便于理解原文。所谓吸收,就是译者在对原文进行理解后,给译文注人新的活力,甚至是原文的形式和内容也要移植到译语中,通过译语准确再现原文的信息。最后阶段的补偿,指在翻译过程中对可能流失的信息进行补充,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本意。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连接原文和译文的中介,在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的主体性在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中处处都得到了体现,译者主体性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主观能动性,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翻译时要接受并充分尊重原作,同时也要考虑译人语文化和读者的要求。

  三、《绝望的主妇》翻译与译者主体性发挥
  
  (一)关于《绝望的主妇》
  《绝望的主妇》是以四位形象截然不同的主妇为主线,离婚主妇苏珊、完美主妇布里、强人主妇勒奈特、漂亮主妇嘉比。她们的生活在旁人看来很完美,但实际上她们都在用“幸福”掩盖早已混乱不堪的生活,她们用自己的现实生活打破了“王子与公主”的婚姻童话。这部剧作的语言地道、形象生动,如果从翻译的角度来考虑,它的语言很值得研究。

  (二)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我们主要从斯坦纳阐释学的四步骤来分析《绝望的主妇》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尤其是译者是如何将源语文化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的。

  1.信赖
  《绝望的主妇》是2004年开播的一部美剧,以前也未有过这样的题材。这部剧从一个全新的、但比较贴近生活的视角来讲述四个主妇的故事,故事情节引人人胜,而且也有助于中国观众了解中美的文化差异。译者认为向中国观众译介《绝望的主妇》这部美剧是有价值的。因此,“信赖”就建立起来了。

  2.侵入
  对于译者而言,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译者必须通过“暴力”侵人到原文中,克服各种障碍来获得文本的真实意义。由于《绝望的主妇》是一部典型的美剧,运用了大量地道的英语,具有鲜明的美式英语特点,所以译者在理解文本含义时肯定会面对这些问题,而又很难摆脱译语特点的影响。例如:

  Bree:This is why I joined the NRA. …witha loaded Smith&Wesson.

  译文1:所以我才会加人全国枪支协会,……还有一支制式手枪。

  译文2:这也是我加人N R A的很大一个原因,……还有上了子弹的Smith&Wessona当中国观众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会很难理解“NRA”以及“Smith&Wesson”的意思。NRA是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国家枪支协会)的简称,1871年在美国纽约成立,专门从事提高个人射击水平,保证枪械安全以及维护个人的枪械所有权等工作。在1852年,Horace Smith与Daniel B. Wes-son所推行的多种弹药装备,尤其是左轮手枪,在制造行业久负盛名。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译者就能够理解Bree所说的意思了。对于“NBA”和“Smith&Wesson”的处理,这两个译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是完全直译,后者则是不译。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如果不译,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其意思;但如果直译,像“制式手枪”,也会有很多人不知道它具体指什么,所以译者就发挥主体性,将其直接译为“手枪”,这样观众就都明白了。

  3.吸收
  译者在理解原文后,会结合译语文化给译文注人新的活力。对于译者来说,翻译本身就是一种挑战。《绝望的主妇》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美语特色,译者首先得充分了解剧中人物语言所涵盖的文化意义,然后将其译为中国观众能看懂并且符合中国文化和语言表达习惯的话语,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例如:

  Bree:  Do you remember…?
  Rex :  For God' s sake…
  
  译文1:还记得……?
  哦,拜托。

  译文2:你还记得……?
  看在上帝的份上……
  
  “For God's sake”是一个常用口语,通常表示说话人的恼怒、感叹。如果译成“看在上帝份上”,虽然符合美国人的文化习惯,但是对于那些不懂美国人信仰的中国观众来说,可能不太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时译者就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中国人的说话习惯,将其译为典型的中式口语词“拜托”,这样更符合中国文化与语言表达习惯,便于中国观众理解。

  4.补偿
  《绝望的主妇》这部美剧语言经典、凝练,表现出了美式英语的语言特点。在翻译时,要顾及中美的文化差异,有些信息必然会流失,此时就需要译者发挥主体性,通过译语来加以补偿,使原文与译文达到平衡。例如:

  Susan: I don't like that word,Julie. But,…
  译文1:不要在背地里说坏话,不过……
  译文2:我不喜欢这个字眼。但是……
  
  这句话是Susan听到她女儿讲的一些不适合她这个年纪的所说的话,对女儿说的。对于“I don'tlike that word”这句话的翻译,如果采取直译的方法,不能很好得表达Susan当时的不满,也会造成语言新信息的流失。所以译者在这里,就要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把这句英文准确的意思补偿出来,译为“不要在背地里说坏话”,这更符合中国的教育模式,也能让中国观众理解。

  四、结语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的主体性贯穿翻译过程的始终。译者主体性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课题。本文从斯坦纳的阐释学出发,通过对美剧《绝望的主妇》的翻译分析,彰显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学界对译者主体性问题能展开更深人、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吴志萌。阐释学语境下斯坦纳的翻译观-兼谈译者主体胜[J].电子利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
  [3]查建明,田雨。论译者主体性[J].中国翻译,2003(1)。
  [4]赵宁。试析电影字幕限制因素及翻译策略[J].中国民航学报,2005(5):55-59.
  [5]赵速梅。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3):35-3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