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

非遗视域下峨眉武术的翻译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6-30 共6094字


论文摘要
  1 前言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随着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华武术国际化发展进程得以进一步加快.然而,中华武术要真正走向世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华武术蕴含了中华民族上千年传统文化,其中折射出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中华武术以人体技击攻防为基础,融合了中国古典哲学、军事、宗教、美学等并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构成中华武术的独特语言.

  有鉴于此,促进中华武术真正走向世界,武术翻译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武术翻译不仅是简单的语言文字转码,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其实质和目的是将中华上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向西方甚至世界传递,使其与西方文化甚至世界文化相融合.

  2 武术翻译的起源与研究

  中华武术最早为西方所知始于 1936 年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武术表演.此后,随着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功夫影视文化的兴起与传播、武术热潮正在世界形成,尤其是一代武学宗师李小龙,在传统中华武术的基础上,吸收各国技击精华,创立“截拳道”这一全新拳术,使中国 Kongfu一词闻名于西方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武术走向世界.

  1963 年李小龙为将中华武术更好向西方传播,出版了英文版《基本中国拳法》英文名为《ChineseKongfu》。在《基本中国拳法》中,李小龙详细介绍了中国武术流派、阴阳哲理、基本功训练等等,由于该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受到西方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迄今为止已经印刷 30 余次,再版数次。除李小龙之外,黄文山也为中华武术向西方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

  1973 年已经在洛杉矶创办了华美学院的黄文山出版了英文版的《太极拳要义》,即西方武术爱好者熟知的《FundamentalsofT'AICHICH'UAN》。上述两人所着之书均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中华武术的精髓和要义.

  目前,在西方现行的对中华武术传播起到积极作用的书还有《黑带》(Back Belt),《精武》(In-side Kungfu)以及《八卦》(Pa Kua Chang)和《太极拳》(T'AICHI)等.

  虽然,自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功夫影视文化的兴起与传播,武术热潮正在全世界形成,但武术翻译研究却是处于萌芽阶段.国内武术推广也是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的.

  1986 年,中国武术研究院编写了第一本英文版武术推广教材《武术》和《国际武术教练员培训班教材》,走出了国内武术对外传播的第一步.1987 年,中国武术协会编写了《国际武术裁判员训练班教材》;1985 年北京体育兴业涂鸦板解守德、李文英编写了《英汉汉英武术常用词汇》进一步将中国武术推广出去.与此同时,在不同地域推广中国武术的着作还有《功夫》、《自卫术》、《太极》、《中国功夫训练法》等等.

  90 年代初,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相继举行,国际武术联合会相继组织编写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章程》 即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Wushu Federation》、《国际武术竞赛套路》(Inter-national Wushu Competition Routine)、《国际武术竞赛规则》(RulesforInternationalWushuCompe-tition)等(申德义,2005:1)。1983 年,在香港地区发行了由王信得着、邢文军译的英汉对照版《中国功夫》系列丛书,英文名为《Chinese Kungfu Se-ries》。20 世纪末,21 世纪初,外文出版社与英国柏树图书公司合作策划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武术英译项目,翻译出版了包括李天冀着的《中国武术指南》(AGuidetoChineseMartialArts),李德印着的《太极拳》(Taijiquan)等在内的 20 部武术系列丛书,在海内外同时发行。正是由于许多致力于中国典籍翻译的出版社和公司的存在使得武术的英文并行本日益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武术的国际化进程。

  3 当今武术翻译的主要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东学西渐”思潮影响下,武术作为一种亟待保护与传承的“活态文化”,其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日益加快,武术词汇、术语的翻译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翻译是运用目的语(targetlanguage)将原语言(source language)所表述的意义准确而完整地重现的语言和文化活动,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交流信息、沟通思想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发展不可或缺的途径.

  而在中华武术对外推广过程中,武术的翻译不仅要遵循翻译理论中的“信、达、雅”的原则,更要体现出中华武术所承载和蕴含的民族文化、哲学、美学、佛学思想.

  3.1 现行的武术翻译中主要采用直译、意译和音译法等

  3.1.1 直译法

    (wordforwordtranslation)striveto reproduce bo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the style of entire literary work and retain asmuch as possible the figures of speech and themainsentencestructureorpatterns.

  所谓直译是指即保持原文内容,有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

  使用直译法进行武术翻译时只是将原意用目的语表达出来,而后进行适当修饰、整理.

  运用直译法进行翻译的武术多选取目的语和原语内容和表达形式都大体相同,并能产生相同效果的内容。因此,大多数的武术术语采用了直译法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可译为“knowyourself and know your enemy, and you can fightfor100timeswithoutfailure.”

  3.1.2 意译法

    (freetranslation)asupplementarymeans to mainly convey the meaning and spirit ofthe original without trying to reproduce itssentencepatternsorfiguresofspeech.

  意译又叫自由翻译,在英语上被称为 freetranslation,paraphrase,是指根据原文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翻译。通常在翻译句子或词组或更大的意群时使用较多。意译主要是在原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使用,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意译强调的是目的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意译的使用体现出不同语言民族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意译更能体现出本民族语言的特征。故,在翻译中,译者通常坚持的是能直译就直译,不能直译就意译的原则。如武术术语“花拳绣腿”直译为“flower fist, embroidery leg”行不通时,常意译为“showy but not practical skill or to show nottopracticeskill”.

  3.1.3 音译法

    音译法是指有些文化词汇和意象在译入语里是空缺的,而且很难用一两个字准确地译出其意义,这时常将原文发音直接转换成译入语里相同 或相近的语音.音译法是翻译工作者手中的利器,为了使对原语文化不熟悉的阅读者不产生误解,译者在翻译时直接采用原语中的语言,比如“太极拳”,起初译者多将其翻译为“TAI CHI boxing”或者“TAICHICHUAN”,而在现行通用的英语中,多直接译为“taijiquan”.


    3.2 武术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击攻防的格斗技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古典哲学、宗教、医学、美学等的融合,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现有的武术翻译中尚存在一定问题.

  3.2.1 译法混乱仅以“武术”

  一词为例,就有意译、直译和音译等三种不同译法.

由于中国武术是伴随 20 世纪 70年代李小龙的功夫电影风靡海外而被西方世界所熟知的,故最初的中国武术在西方世界被广泛称为kungfu,李小龙的截拳道固然有中华武术的影子,但它并不能代表全部的中华武术,因此 kungfu一词并不足以体现中华武术的精髓。尔后,在国内外出版的武学字典中有将武术译为“traditionalChi-nese fighting arts”和“traditional exercises”及“MartialArts”“,Wushu”.

  3.2.2 硬译、误译、死译现象普遍存在

  翻译的重要原则是翻译时不能失去原意,即翻译必须具有传意性,否则翻译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和作用。一个合格的译者英具备扎实的翻译技巧,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双语能力,而最早的武术传播者们要么是单纯的外语学者,要么是单纯的体育学者,他们都只具备了其中的一项技能。在翻译过程中难免有硬译、死译、误译的现象存在。例如,将“内六合,外六合,内外相合益处多”译为“Insidesix combined, outside six combined, inside andoutside six combined bring much benefites”;将“舞花手”译为“dancingflowerhands”;再以拳术为例,大多数译者都将“拳”译为“boxing”,“红拳”为“red boxing”、“南拳”为“nan boxing”、“猴拳”为“monkeyboxing”等等。

  4 非遗视角下峨眉武术的翻译

    4.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峨眉武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得一大批优秀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武术、体育等项目均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而峨眉武术也与少林、武当一起名列其中.

  2008 年,峨眉武术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从正面证实了武术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更体现出国家对传统武术文化和事业的重视,有利于峨眉武术在国际国内的进一步发扬和推广,彰显了中国武术蓬勃的生命力.

  峨眉武术顾名思义是指以峨眉山为基点,创造和衍生的武术,是对起源于四川峨眉山并广泛流传于整个巴蜀地域(今四川、重庆)武术的总称。早在殷商时期,峨眉武术就有了比较成熟的武术雏形,经历了 3000 多年的发展和传承,通过峨眉山道、儒、佛等宗教文化、武术文化的相互融合、渗入和斗争,峨眉武术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聚集了佛、道两家武术、文化精华而自成体系,形成了“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独特风格,与少林、武当并称中国三大武术流派,堪称中华武术文化的瑰宝。峨眉武术包罗万象,内容繁多,包括包括拳术、剑法、气功、硬气功、十二庄、散打、武术套路等等具有独特巴蜀地域文化的各种技艺。峨眉武术目前集中国南北武术精华于一体,拥有 1692 个拳种套路,占整个中华武术的 95%以上,成为当今中华武术之集大成者。根据峨眉武术各门派技术的技法内容、运动形式、技击特点以及不同的作用,峨眉武术大致可划分为峨眉拳、峨眉派兵杖(器械)、峨眉扣手法、峨眉散手法和峨眉练功法,其中峨眉拳可分为四大类(峨眉高桩拳、峨眉矮桩拳、峨眉客架拳、峨眉法象拳)、八大门(即僧门、岳门、赵门、杜门、洪门、化门、字门和会门等)、十八家拳(火龙拳、余家拳、峨眉剑拳、钱家弦虎拳、峨眉罗汉拳、峨眉六合拳、峨眉八卦连花拳、峨眉猴拳、盘跛拳、缠丝拳、峨眉派蛇拳、虎爪拳、绿林短打、青城洪拳、满手拳、梅丝拳、鹞子拳、峨眉地功拳等).

  4.2 非遗视角下峨眉武术的翻译

    4.2.1 峨眉武术门派的翻译中华武术如浩瀚大海,深不可测,且门派繁多,枝繁叶茂.峨眉武术作为当今主要武术流派,在3000 多年的发展和传承中也形成了其众多的门派,仅以峨眉武术拳种为例,就有“五花八叶”之说。据晚清湛然法师所着《拳乘》

  记载,其开篇便有“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风义满江湖.”之句子.

  诗句中的“一树”指峨眉,“五花”指的是峨眉武术的五大类别,多从流传地区上加以区别即青城派(今成都都江堰青城山)、铁佛派(今金堂云顶山铁佛寺地区)、青牛派(今重庆丰都地区青牛山)、点易派(今涪陵点易洞地区)、黄林派(今四处荣昌及隆昌两地);“八叶”指的是峨眉武术的八种拳种即“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其中“赵门、僧门、岳门、杜门”称为四大家,“洪门、化门、字门、会门”称为四小家.

  对于峨眉武术中的门派,“五花”的由来是当时袍哥组织联络的堂口地名,“八叶”是指当时“四川武术”中当时影响面最广,传人最多的八大门派。因此,在翻译时不仅要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更要与历史和武术本身的内涵想吻合。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在英语中并没有专门的词语来表示武术中的门派。在很多有关武术的英译资料中,译者多用school,group, faction,gang,junta,sect,cabal等词汇来对表达武术中的门派。笔者查询了朗文和牛津词典,均对这些词汇给出了如下解释:school:a group of writers ,artists whose style of workor opinion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the same per-son or idea;group:several people or things that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in some way;fac-tion:a small group of people within a larger onewhose members have some different aims and be-liefs to those of larger group;gang:a group ofyoung people who spend a lot of time together andoften cause trouble or fight against othergroups;junta:a military government that hastakenpower by force;sect:a group of people withtheir own particular set of beliefs and prac-tices ,especially within or seperated from alarger religious group;cabal:usually a smallgroup of people who are involved in secret planstogetpoliticalpower.在上述词汇中,无论哪一个英文词汇都不能将峨眉武术中的各个门派很好的表达出来,且在峨眉武术门派中有一半门派名称与该门派创始人姓氏或者年号有关,在翻译时可以直接采用音译法,使用拼音来表示.

  如峨眉武术门派中的岳门据说由岳飞所传,特点是矮桩,手法不划圆不成拳,可翻译为“YUEMEN”;而赵门,据说为赵匡胤所传,借鉴少林派太诅长拳(据说也是赵匡胤所传)等拳法,特点是高桩.又因习练红拳,称为“红门”,因此也可以翻译为“HONGMEN”等等。

  4.2.2 峨眉武术术语翻译

    在武术翻译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对武术术语的翻译.武术术语是武术家们所有经验的累积和结晶,它从另一方面反映武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其特点是简短、扼要、紧凑,但包含了历代武术家们的经验与智慧,蕴含丰富文化传统.在对武术术语进行翻译时不仅要保持武术的意思和风格,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更是要言简意赅.

  很多武术术语都有相关的历史渊源和由来,峨眉武术中的武术术语也不例外。例如,古代峨眉武术绝学,也是当今武术绝学之一的“五丁开山”源于秦惠文王为了伐除,将女儿嫁给蜀王,以得巴人做先锋。蜀王派出五位壮士,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前往秦国迎接和保护秦公主到成都成亲。故“五丁开山”中的“五丁”是指五位壮士,该术语可以翻译为“five warriorsbreakmountains”.而武术套路中的很多术语如“金鸡独立”和“鲤鱼打挺”等则可译为“pose as goldenpheasant on one leg”和“take a carp's leap”.再如,武术术语“双峰灌耳”中双峰采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指的是双拳,而该词的意思则是指用双拳打对方的双耳,可意译为“stikeopponents'earswithbothfists”“;踉跄步”、“栽碑”则可译为“for-wardandbackwardstep”、“straightbodydrop”.

  5 结束语

  要使中华武术登上国际奥林匹克体育舞台,从而真正走向世界,统一规范的武术翻译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要在短时间之内实现对所有武术的规范翻译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对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如峨眉武术的翻译规范,逐渐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对武术语言进行规范,最终可以促进中华武术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肖亚康,陈海英。武术翻译中的问题:难点与原则[J].武术科学,2004,(12)。
  [2]罗永洲。中国武术英译现状与对策[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04)。
  [3]朗朗。武术翻译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01)。
  [4]李永刚。武术谚语英语翻译的技巧与原则[J].搏击·武术科学,2005,(08)。
  [5]李特夫。武术术语英译论析[J].体育学刊,2006,(11)。
  [6]AS.Hornb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K].牛津大学出版,200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返回: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