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也愈发频繁。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翻译学。翻译批评被视为翻译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检验翻译学的一个关键准则。
正如纽马克所言,“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一条根本的纽带”。如何让翻译批评更好地起到纽带作用,确定好翻译批评标准至关重要。然而,在长期的翻译批评实践活动中,翻译批评标准和翻译标准总是交叉使用。因此,对这对概念异同的研究在翻译批评界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翻译标准与翻译批评标准定义
(一) 翻译标准
方梦之把翻译标准定义为“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是翻译工作者不断努力以期达到的目标。”
自从有翻译活动以来,有关翻译标准的争论一直不断。杨晓荣在《翻译批评导论》一书中,根据侧重、起源、理论特征及影响程度,将以往的有关翻译标准的各种理论归为五种: 1. 源于翻译经验和写作理论的“信、达、雅”与三原则; 2. 源于美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神似、化境与文学翻译创造性理论; 3. 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的对等论; 4. 以跨学科流派思想为基础的功能主义等翻译标准论; 5. 以哲学观念和哲学方法为基本特征的翻译标准论。
上述各种类别的翻译标准是建立在翻译实践经验和语言学以及多学科交织基础上的。这些标准可为译者选择具体的翻译策略或方法提供原则性参照。
但是,在翻译实践中这些标准的使用也不是绝对的。
例如,根据埃及的翻译惯例,把希伯来文学翻译成阿拉伯语时,“以色列”一定要转化成“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也必须改成为相应的穆斯林名称。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间的政治关系决定了如此翻译是绝对必要的,否则译文将“不会被接受”。简言之,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翻译标准就是其准绳,然而,有些时候受某些客观原因的影响,翻译标准也不是绝对的准绳。
(二) 翻译批评标准
翻译批评也有自己标准和尺度,一种是较为抽象的、固定的存在,另一种是顺应不同时空、不同体裁、不同载体、不同用途的,经常受到外来理论和实践影响的存在。
所谓“翻译批评标准”,顾名思义,就是在具体的翻译批评实践活动中,翻译批评者要把握的批评标准和原则。或者说,翻译批评者用来评估译文达到最佳翻译效果所遵循的准则。虽然翻译批评标准是批评实践中批评者要遵循的准则,但是通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同样手执“忠实”标准的批评者也可能对同一批评对象作出相去甚远、甚至截然相反的评判。
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的,翻译活动作为语言实践活动的一种,充分考虑历史因素、译者的教育背景以及译作产生的背景因素等对于翻译批评标准的确定至关重要。所以,总的来说,对于翻译批评标准的界定,要综合各方面的考虑,即: 批评主体在坚持自己标准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和尊重话语权威和文化氛围对翻译的诉求,包括审美的、文化的、政治的、历史的、诗学的等各方面的诉求。
二、翻译标准与翻译批评标准的个性和共性
对于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过去不少人都认为二者基本一致,没有多少差别。那是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批评。现在翻译批评的对象扩大了,标准自然增多了,当然二者的区别也就大了。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从翻译批评的定义来看,翻译批评是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与评论,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作出评论。
从上述翻译批评的定义可以看出,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在很多情况下被当作一个问题来讨论,其主要的原因还是长期以来翻译批评主要侧重于不同文本之间的正误分析。长此以往,翻译批评标准也就和翻译标准重合了。根据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任何事物都具有共性和个性,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这对概念当然也不例外。
(一) 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的个性
1. 二者的术语翻译不同。国内翻译批评理论研究一直习惯把“翻译批评的标准”与“翻译(的) 标准”视为同一物。而在西方翻译界中,对二者的界定则比较明确,在 Moner Baker 主编的《翻译研究百科全书》中,“翻译批评的标准”用 evaluation criteria、standard/criteria of quality 或者 criteria of assessment / evaluation来表达,而“翻译(的) 标准”则用 translation principle来表达。
2. 二者的主客体不同。翻译的主体是译者,而翻译批评的主体是批评者; 翻译的客体是原文及译文文本、文本作者、原文及译文文本读者的三元复合体,而翻译批评的客体可以包括译品、译事、译者、译论和翻译过程等等。所以,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翻译和翻译批评二者的主客体是不一样的,在评价翻译和翻译批评时所遵循的标准自然也不同。
3. 二者把握标准的意识不同。即译者在从事具体的翻译活动时都会按照既定的翻译标准进行。但是,当译者遇到棘手的翻译问题时,他可能会采取不同的翻译标准进行翻译。所以,有些时候译者可能会忘记自己先前定下的翻译标准。就翻译批评标准而言,批评者总是在批评之前就已经设定了批评的标准和体系框架,会至始至终按照既定的标准将批评进行下去。因此,从翻译和翻译批评过程中把握标准的意识来看,两者明显不同。
4. 二者的存在状态不同。翻译标准更多是一种共时性的存在样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翻译批评标准更多是一种历时性的存在状态,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因为一旦作者完成一部译作,译者对原作的各种理解和思考就都凝结在作品之中,此时翻译批评者作为后来的阐释者,可能在另外不同的背景下展开评论,这种时空的差异使得批评者和译者的标准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翻译标准是在一定的阶段共时性存在的; 而批评的标准是回顾性的、历时性存在的。
5. 二者的功能不同。翻译标准的功能主要是用于指导翻译实践,使译者能够译出更好的译文。但是,翻译批评标准除了这些功能之外,还有纠正译者的译风和译德、检验和修正翻译理论等更为广泛的功能。
(二) 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的共性
基于上文对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个性的探究,其实两者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它们具有共性特征。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经常处于重合状态,说到底,翻译批评的标准主要还是以翻译标准为基础的。其中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翻译批评总要站在译者的角度来看翻译。所以,在涉及到译文的评价时,译者遵循的翻译标准也就是批评者在翻译批评时所遵循的翻译批评标准,然而,这时候的翻译批评活动更多关注的是译文是否符合翻译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三、结语
通过对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这对概念的研究,笔者发现两者实际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翻译批评标准是翻译标准的试金石,同样也是一把衡量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合理使用翻译标准的尺子,在其监督下,能产生好的译文; 同时,不断修正和发展翻译标准。所以,在讨论翻译批评的标准之前,首先要区分翻译批评标准和翻译标准。
因此,凡是认为翻译标准和翻译批评标准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或者是将两者混淆在一起、认为二者是一个概念的,都是不顾翻译和翻译批评实践现实的片面认识。
总之,在翻译实践中要译出精品,就不得不重视翻译标准的研究,而翻译批评要起到连接理论和实践的纽带作用,就绝对不能忽视对翻译批评标准的研究。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翻译标准不是绝对的,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翻译批评标准也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做到批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对于翻译和翻译批评的发展大有裨益。
1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由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模型和用户界面构成的空间信息及决策支持系统,兼跨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学科并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定位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作为国家信息产业的重要...
诗歌翻译一直以来都是翻译中较为复杂的领域。由于中西方诗歌在文化、诗歌结构、诗歌韵律上的不同,诗歌翻译往往难度比较大。而在诗歌翻译中,诗歌意象的翻译则更是如此。传统的翻译原则注重诗歌结构或是韵律上的对等,但是本文希望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审视诗...
一、前言迁移是一种影响,这种影响源于目的语与已习得语之间的相似或相异。(Odlin,1989:27)同时,迁移亦是一种交际策略,即借用。(Corder,1982:92)依据Thomason和Kaufman(1988:37)的观点,这种跨语言影响的迁移分为两类:借用迁移(borrow-ing...
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产品说明书作为本土消费者了解国外商品贸易以及文化的关键物料之一,值得我们投入关注和引起重视。...
现如今,各种各样的广告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一则好的广告可以起到吸引顾客注意力、树立品牌形象并最终成功推销产品的作用;而一则无特色的广告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甚至还会引起顾客的反感。而一则广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广告词的好坏。因...
英语谚语句式灵活多变, 短小精悍, 读起来朗朗上口, 易于记忆, 所以在人群中流传度很高, 而且它蕴含了丰富的词汇, 各种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一个又一个道理, 浅显易懂, 却又耐人寻味....
英语随着眼下的国际形势、我国及世界日益开放的投资环境而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英语翻译是英语中不可取代的那一部分,英文及英文翻译的需求程度急剧上升。然而我国的英语普及特别是英语翻译普遍薄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英语翻译能够使英语和汉语之间进行...
会展是我国增强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的会展翻译也出现新元素。在文化图式视角下,分析会展外宣文本翻译中存在文化图式冲突、缺省与重合的问题。...
一、引言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文学体裁,其形式灵活,意象丰富,以简短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文情并茂的语言,做到形散而神聚。散文贵在散,而又不能散。散文作为文学百花园奇秀的一枝,在文学系统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散文取得的成就并不...
一、引言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北京、天津相继失陷,两地的三所高校迁往云南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使得昆明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学术和文化中心之一。外国文学的翻译并没有因为抗战而中止,反而形成了昆明、上海、延安、重庆和桂林等文学翻译的区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