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雷振邦生平及影视歌曲作品概况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23 共6967字
  本篇论文快速导航:

展开更多

  引 言
  
  雷振邦作为我国着名的影视歌曲作曲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传颂,有些歌曲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两者皆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等经过李谷一、李双江等人的演唱跨越时代几近家喻户晓。
  
  雷振邦出生的家庭环境较为优越,从小喜欢听京戏,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哼哼小曲,甚至用胡琴拉一些简单的曲目。1939 年雷振邦到日本求学,在日本东京高等音乐学校学习作曲,成绩优异。1943 年回到国内,他的创作生涯便由此开始。
  
  “经历无数岁月的洗礼,经过了人生的起伏跌宕,感受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雷振邦谱写出了一首又一首的感人歌曲”①。
  
  雷振邦的电影歌曲创作可谓硕果累累,一生共创作了上百首让人无法忘怀的精品。其中他为电影《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景颇姑娘》、《芦笙恋歌》等谱写的歌曲更因为民族色彩浓厚、形象鲜明、旋律优美等特点而为人津津乐道。不仅如此,我们在他的歌声中能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源于作曲家本人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对美好生活充满的向往和赞美,歌曲的贴近生活正是他本人真实情感的流露。雷振邦虽然没有当过兵,但对战友之间的感情、爱情、友谊却有深刻的体会,这从他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所作的电影插曲中便能感受到,这离不开他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和为歌曲创作付出的心血。虽然他经历很多的痛苦,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是付出总有回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雷振邦在影视歌曲创作中逐渐走出藩篱,独辟蹊径,创作了一首首经典之作,为国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同样也为他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使他在作曲界的名声鹊起。雷振邦创作的歌曲一旦响起,人们马上回到那个电影中,回到那个年代,内心所受到的震撼和洗礼是无法用语言去表达的。所以说,雷振邦的成就是来源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歌曲创作的不懈追求。
  
  雷振邦立足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创作是其影视歌曲的一大特色,歌曲中它对少数民族风土人情都有着深刻的诠释,将民族音乐的语言渗透到歌曲创作中既是对母语音乐的尊重也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宣扬,再加上他对生活点滴的感悟,使雷振邦成功谱写一曲又一曲的美丽篇章,从而他的影视歌曲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学术界对雷振邦及其影视歌曲的研究有吕净植、高志民的《试析雷振邦电影音乐创作的民族特征》,茫茫的《中国电影音乐之父雷振邦》、《雷振邦和三部音乐经典影片》,王海宾的《雷振邦、雷蕾与大众心中的两代经典》等从生活经历、与电影音乐的结缘到音乐创作方面介绍了雷振邦。而笔者希望可以通过更加深入的对雷振邦影视歌曲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特点进行研究,使更多学者可以了解雷振邦的创作特点以及对当代作曲家的影响,基于此,笔者在对雷振邦生平及其创作简介的基础上,以他的三首电影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的红》、《只有山歌敬亲人》、《婚誓》为案例,分析他们的创作背景、音乐特征以及它们的演唱特点,从而为演唱者提供综合的人文视角。拙文对雷振邦及其电影歌曲的研究或许不是最全面的,但对于笔者而言是一次能够深入了解影视歌曲的机会,对于音乐以及演唱方面的分析、研究,也可以对我国的影视歌曲的表演和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1、雷振邦生平及影视歌曲作品概况
  
  1.1 作曲家雷振邦
  
  雷振邦 1916 年出生于北京,父辈是满族人,因为家境比较殷实,衣食无忧,他很早就开始接受音乐的熏陶,童年时期就喜欢听京戏、唱京戏,并且能够获得别人的赞扬,还能用胡琴拉出当时比较流行的京曲。1928 年,他进入沈阳市的某所小学读书,然后又到南满中学上学。因为本身喜欢音乐和兼具较高的音乐天赋,再加上音乐老师的垂青,雷振邦很快掌握了吹口琴的技巧,且水平进步很快,被学校的演奏团队看重,并凭着高超的音乐素养,一跃而成演奏队的指挥。学习和演出之余,雷振邦还会把一些流行歌曲改编成口琴演奏,久而久之,对音乐的追求变成了雷振邦无法割舍的情愫。1939 年,他远赴日本求学,成功进入到日本高等音乐学校预科深造。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完成所有的学业,因为表现突出,加上在学校的成绩优异,校长特批让他跳级,没过多久他便成为了作曲专业的本科学生。
  
  回国后的雷振邦先是在学校做音乐教员,直到 1949 年 6 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才被调到中国电影乐团从事专业作曲,从此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1955 年 4月雷振邦被调至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大电影厂,长春电影制片厂为雷振邦提供了广阔的创作舞台,其中为《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景颇姑娘》、《芦笙恋歌》等谱写的电影歌曲就是在此期间完成的,雷振邦本人也完成了一个真正作曲家、音乐人的蜕变,1960 后他屡次在电影百花奖中获得音乐创作大奖。
  
  雷振邦可以说是一个传奇式的作曲家,他的那些经典电影插曲总是让人记忆犹新。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用富有浓郁壮族情调歌声唱着“菩萨有嘴不讲话,铜锣无嘴闹喳喳,财主有钱不走路,铜钱无脚走万家。”将自己内心的不快很好的释放出来,淋漓尽致表达内心的情感。而电影场景中三个穷酸秀才一副贼眉鼠眼的模样让人看了憎恶万分,农民们齐声合唱,嘹亮的声音响遍大山,那种宏伟的声势的确让人震撼。电影主题契合当时中国的国情,雷振邦的音乐既贴合剧情,又适合国情,可以说在那个年代,中国恰好需要这样振奋人心的音乐和歌声。
  
  1955 年至 1980 年期间,雷振邦创作的电影主题曲、插曲超过一百首,其中对《刘三姐》、《五朵金花》、《董存瑞》、《吉鸿昌》、《冰山上的来客》、《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电影歌曲创作尤其精彩。这些歌曲的音乐素材来源于多个少数民族,如白族、壮族、彝族、朝鲜族等,歌曲中塑造的音乐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在当时的社会掀起了一股音乐热潮。雷振邦给观众留下的众多优秀的电影歌曲直到如今依然被人们广泛的传唱。
  
  有些电影的情节或许人们记不得了,但那些低回婉转、细腻嘹亮的旋律可以说让很多人都感觉到了记忆中的鲜活。当我们再次寻着歌声,去怀念大师的音容笑貌时,也许脑海中出现的不仅仅是电影中一幕情形和一个音符,还有他那种对于音乐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他对艺术那种忘我奉献的不畏艰辛的大无畏精神。就像他的女儿雷蕾和他的女婿易茗所说的,他用自己那坎坷而又平凡的一生验证了这样两句话:“一生彬彬有礼,了无机心争名位。长年默默无言,只有山歌敬亲人。”
  
  1.2 雷振邦影视歌曲作品介绍
  
  雷振邦一生创作的影视歌曲为数不少,它们当中最具代表性当属《冰山上的来客》以及《刘三姐》这两部电影中的插曲。1960 年,《刘三姐》这部作品荣获音乐大奖,还被推选到外国,深受国际友人的喜爱,因为这部作品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周总理亲自接见了雷振邦,并大力赞扬他的创作天赋,这是前所未有的荣耀,从此揭开了我国音乐风光片的序幕。电影《刘三姐》是在漓江拍摄的,美妙的风景和婉转的音乐完美融合在一起,赋予这部电影独特的魅力。电影中大快人心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南国风情,获得了世界上不同地区观众的交相称赞。
  
  电影中歌曲的词作者乔羽费尽心思制作的数万句充满艺术色彩、饱含哲理的歌词,到如今唱起来依然不同凡响,也为歌曲增添了不少的艺术魅力。而雷振邦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首次尝试使用了广西特有的民族曲调,经过了自己的加工和改良,创编出富有民歌风味的电影歌曲《只有山歌敬亲人》,此后这首歌曲风靡大江南北,经久不衰。
  
  在雷振邦创作的所有电影歌曲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歌曲饱含浓郁的新疆气息,取材于新疆少数民族的舞曲,且做了一些改动,降慢了表演的速度,并且加入了一些创新在歌词句式中。这首歌曲的曲体用分节歌的形式写成,歌曲节奏舒展,韵味十足,悠扬流畅且含义深厚,歌颂了戍边战士的美好爱情。歌曲歌词比较特殊,使用了多次重叠反复的方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它是用那生命的血液来浇灌。”不但起到增强声势的效果,且深化了情感。该首歌曲在电影随着电影问世后传遍街头巷尾,深受百姓的喜爱。
  
  如同《只有山歌敬亲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歌曲,在雷振邦创作的多首歌曲中都充满了少数民族情调,白族、塔吉克族、壮族、朝鲜族等民族的音乐旋律被雷振邦挖掘出来加以改造,赋予了原有民歌旋律不一样的艺术风貌,使其脱胎换骨般的得到了艺术上的升华,也因为歌曲的传播,广大中国百姓逐渐认识到不同民族间的异域风情,歌曲在得以传播的同时也增加了民族情感,这就是雷振邦影视歌曲别致的魅力所在。晚年,雷振邦又为《吉鸿昌》和《小字辈》两部电影编写歌曲,虽然影响力远不及前几部电影,但作曲家亦花费了不少功夫。雷振邦电影歌曲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他善于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人世间的人情冷暖,这使他的歌曲作品显得多姿多彩。
  
  从整个创作生涯来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雷振邦创作的巅峰时期,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都产生于这一时段。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的创作因那场政治运动戛然而止,自此至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鲜有作品问世,当然这不能因此就说他艺术生命终结,而他把培养下一代当成了自己艺术生命的延伸。女儿雷蕾在音乐创作上获得成就显然与雷振邦的细心教导和培养不无关系,1985 年父女两人合力为电视剧《四世同堂》谱写了片头曲《重整山河待后生》,经骆玉笙苍劲浑厚的演唱后,此曲亦成为那个时代的传世之作。虽然雷振邦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传世佳作,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1.3 雷振邦影视歌曲的创作之路
  
  雷振邦为新中国的电影音乐创作做出了不一般的贡献,每一部都可谓经典。雷振邦的成功因素之一在于他能够汲取民间养分,很好地将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通过自己的改进融入电影之中,并为整个电影增色不少。在他电影音乐创作的几十年时间里,他先后为 40 部电影作品成功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①。这些音乐,对所在电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艺术渲染作用,让整个电影的主题都升华起来。这些电影主题曲中流传广远的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婚誓》、《蝴蝶泉边》等都深受广大男女老少的喜爱,一直被传唱至今。
  
  雷振邦深厚的音乐造诣,高超的艺术水准,在整个电影歌曲创作领域里很少有人能超越他。这些歌曲取汲取了各地文化精华,经过他的再创作和塑造,让千千万万的歌迷朋友们产生了共鸣。他的音乐作品意蕴深厚,节奏婉转悠扬,且非常注重音乐和声的配合,是中国文化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完美体现,在老百姓中产生巨大影响。在成功的背后,是雷振邦对音乐的痴迷和对创作的执着。
  
  他对每一首歌曲的创作都当其是襁褓中的婴儿般仔细呵护,深挖主题素材,善于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更善于抓住音乐的灵魂。他所创作的音乐之所以受到老百姓的青睐,就是因为他的作品最能引起人内心的共鸣。除此之外,他还在民歌乐曲的改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别具特色的将民歌音调和语言音调结合在一起,通过将其中的词的位置改变和曲调的微调是原作获得新生。他谱写的电影歌曲旋律都是那样的优美,让人听后有余音绕梁之感。
  
  事实上,雷振邦对电影歌曲的接触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此时的雷振邦已过而立之年,应该说这是人生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而在此之前,雷振邦除了在国外进修学业之外,再就是在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音乐教师这个岗位上一待七年。如果说雷振邦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拥有骄人的音乐天分,但他在音乐创作领域的才华并未在接触电影音乐之前得到良好的激发。在他的人生记录中,在未及电影之前,他的音乐创作唯一为人乐道的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开始着手创建乐队。当然,这不能因此而说雷振邦在音乐创作上大器晚成,不过是缺少创作上的伯乐和适合他的平台而已。1949 年,他进入中国电影乐团开始写歌曲,凭借着自己高超的音乐天赋,他很快在影坛上一举成名。1955 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特地聘请他到该厂工作,为电影写曲,自此雷振邦的创作生涯迈向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电影与雷振邦有了不解之缘,电影也为雷振邦的音乐创编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创作源泉,以至于在此后的几十年中,雷振邦始终与电影不离不弃,一首首经典的电影歌曲佳作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他一生创作的 100 多首歌曲,首首都与电影有关。对电影的偏好和对电影歌曲所作出的努力最终成就了雷振邦,使其成为了人生大赢家。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雷振邦主要任务是为纪录片谱曲,直至完成故事片《董存瑞》的谱曲以后,雷振邦总觉得他的音乐当中总是缺少点什么,于是他开始转移工作重心,将眼光聚焦到民间音乐和生活上。他感觉民间的东西才是最富生命力的东西,民间音乐的朴实无华才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所在,因此他致力于创作出一种全新的音乐以充实自我的音乐生活。雷振邦认定了这条道路,于是他坚定的走入民间,走进大山,与少数民族群众打成一片,从他们的欢歌笑语中仔细探寻民间音乐的精华所在,从无数首民间曲调中感受民间音乐的巨大魅力所在,并在无数次的创作实践中践行自己的民间音乐创作之路,最终使他定位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开始创作除了一首首独具民间特色的音乐作品,这也是后来乐坛上为什么出现在《芦笙恋歌》、《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电影中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歌曲的原因。获得成功后的雷振邦一直以民族音调作为创作的源泉,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民族特色,异域风情的曲调加之优美的旋律在传播媒介匮乏的年代一旦为人所知便有了风靡的可能。当然,这些歌曲本身也代表着他的创作生涯迈进了一个逐渐成熟和稳定的阶段,他的音乐作品和对音乐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国电影音乐行业发展的指路灯。
  
  雷振邦对于电影音乐创作可以说花费了他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样他的这些作为也新中国的电影事业能够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电影主题曲不再是一个呆板的模式,影片的音乐获得自主权,能够自由发挥了。
  
  这种自由发挥为雷振邦的歌曲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电影以及民间音乐带给他的创作灵感足可以让他在这一广阔的平台上翻云覆雨,事实证明,雷振邦在电影和民间音乐中的涉足和实践是成功的,这一成功不仅属于他自己,也为同时代很多作曲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这一成功也绝非偶然,如其说电影和民间音乐造就了雷振邦,不如说雷振邦赋予了电影和民间音乐以更大的生命力和生存空间。人以歌成名,歌以人传世,在人歌交映中雷振邦的音乐创作之路达到了巅峰。
  
  1959 年由雷振邦所作曲的传奇电影《五朵金花》成为了建国十周年庆典的贺礼。雷振邦结合主题背景,为影片中的男女主角量身定制了一段音乐,将其在云南采风时创作的民歌《剑川白族调》充分结合在内,进行深加工创作以后,形成了最终的音乐主题。此外,他将其在大理搜集到的民歌《西山调》也纳入音乐主题的备选部分,调整以后,将其作为影片主人公的一段唱词,最终结合为男女主人公传达爱意的完美作品--《蝴蝶泉边》。
  
  1960 年以后,影片《刘三姐》是在 1961 年进行拍摄的,是可以说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音乐相关风光电影流传于广西的有关刘三姐的美丽传说被导演和编剧用来演绎出来,通过电影这种表达方式将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呈现在全国观众的眼中。这个电影主要是为了显示地主的丑恶面目,也反衬出刘三姐和乡亲们的善良、机智,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充分渲染民间传说中的那种理想主义色彩,所以这部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雷振邦为电影所创作的音乐,也是让影片受到广大群众欢迎的一个不能不说的因素。这个电影通过音乐形式表达了对于一种不向命运屈服的挑战。在电影《刘三姐》的音乐创作中,雷振邦深深懂得要抓住民歌的特点,所以在创作曲子的过程他考量再三,注意演唱时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同情况的变化,从而让乐器的伴奏和主旋律能够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同时,在五声调式为主一种布局格式或采用一种七声的音阶,同样也是为了丰富和声方面的织体,最终使旋律充满变化并且优美而动听。
  
  雷振邦为影片《吉鸿昌》、《小字辈》以及《冰山上的来客》等一系列电影所创作的曲目分别于 1964 年、1980 年获得了音乐大奖,这是社会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他的辛勤劳动最好的报答。然而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1968 年,雷振邦和他的妻子被迫下乡从事劳动改造,这场浩劫改变了他的命运,他被误认为反派,遭受各种摧残,这场灾难使得他的创作生涯无疾而终。面对如此残酷的环境,他没有屈服,而是利用手中的音乐作为武器和反动派作斗争,但是他所做的一些都成为了无用功,对于这个年代的牛鬼蛇神来说,这些曲目无非是对音乐的亵渎,对艺术的亵渎。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和压迫使雷振邦的精神和创作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虽然雷振邦在这场运动过后脱离了禁锢,但他艺术生命的第二春再也没有来到,自此以后出现的零星创作成了雷振邦的生活的日常。1979 年之后,雷振邦为电影《吉鸿昌》和《小字辈》谱写了歌曲,虽然广受好评,但影响力远不如以前。不过雷振邦的歌曲从未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他的那些永为经典的歌曲依然出现在街头巷陌,甚至在港台流行音乐当兴的时代里,人们一旦听见那些熟悉的旋律马上就会进入到时代的记忆中。
  
  可以说雷振邦整个创作生涯之中,最辉煌的时候是五六十年代,到了 70 年代末,雷振邦因为文革的摧残,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创作灵感,渐渐走了下坡路,慢慢的告别了音乐创作生涯。到了 80 年代的中期,雷振邦已经渐渐将创作的任务交给了女儿,帮助女儿雷蕾成为了新一代的影视歌曲创作家,并通过创作《四世同堂》的音乐,而一下子成名①。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