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社在村落结构及其变迁中的功能价值(3)
来源:中国音乐学 作者:张伯瑜
发布于:2017-06-15 共11253字
其一,宗教信仰。曾几何时,城市中的大街小巷,田野中的村村寨寨,儒、释、道的场所处处可见。村落中的寺庙相比城市中的庙宇和道观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民间所信仰的神灵寺庙较多,诸如火神庙、土地庙、药王庙等,分别象征了生活中对安居、防灾的渴望 ;二是坐落在广大村落的民间寺庙综合了道教和佛教的元素,并把其民间化,以便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诸如送子观音、财神、地藏王等共处一庙,以满足老百姓生活中的不同期盼 ;三是祖先的祠堂。中国人相信灵魂不死,祖先在另一个世界中与我们共存,并可保佑我们的生活。所以,农村的宗教生活带有“民间信仰”性质,由此而体现出较强的“文化”特征,也反映出了过往宗权的特征。正如王铭铭所说 :“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这一系列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特性 :一方面,它们颇类似于原始巫术和万物有灵论的遗存并且与”世俗生活“分不开 ;另一方面它们又与宗教现象有相当多的类似之处。”每个神灵都有自己特殊的祭拜日期,当日期到来,当村百姓会组织相关活动,以便祭拜自己所信奉的神灵,得到神灵的保佑。音乐会社便依附在了这类寺庙和祠堂之上。中国的佛教音乐、道教音乐、祭祀各类神灵的音乐便由此而出,酬神戏和还愿戏也为戏曲音乐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二,人生礼仪。人生礼仪体现着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和尊敬,并演化出一套套仪式,以便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表达对生命的庆贺。人生经历着出生、成人、结婚和死亡过程,对此,是一个绝对公平的人生过程。葬礼虽然是针对离世亲人的礼仪,但由于是人生的终点,是此生的结束和来世的开始,其内涵既有“死”之意义,又有“生”之意义,是生与死的交替,而且是在面对着未知的来世,故而,与前三类人生礼仪相比较,葬礼中所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加深刻,也更具中国人的思想本质。出生(如满月、百岁和生日等)和成人礼仪更像是一种庆典。本人曾在云南个旧市郊参加了一次小孩子满岁的生日庆典。村落中有一个大的公房子,一排房子前有一个大院子。院子中放满了各类食品,炖的整鸡有数百只。房子中排有数十张桌子,每张桌子四周摆放着小凳子,八人一桌,一桌桌衔接着吃,壮观之极。吃饭间隙,有一张大的桌子上铺上了棉被褥,过生日的小孩子坐在上面。客人们在小孩子面前放各种东西,看小孩子抓哪个,说明他 / 她未来可在哪个方面有前(钱)途。我看到大部分人放上去的是五十或一百元一张的钱票,近乎堆成小山,当地的洞经谈演也成为了这一场合中的主角。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河北“音乐会”、山西八大套、潮阳笛套、西安鼓乐、山东鼓吹……这些着名的乐种原来其特殊演奏场合都与葬礼密切相关。土家族的跳丧撒依尔嗬,为了过世的亲人一路走好,乡亲们整宿地跳舞。
人生礼仪是维系传统村落中的乐社继续它们的职能的重要力量。人生礼仪往往并不随社会的变化而急剧改变。固安屈家营是河北“音乐会”中的代表村落,很多知名人士来此参观调查。屈家营“音乐会”为来访者演奏,还建起了高大的会堂。在本人觉得河北“音乐会”的社会功能似乎消失殆尽的时候,发现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在该村的药王庙会和葬礼上演奏。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演奏,虽然曲目大体相同,意义却完全不同,也反映了河北“音乐会”走向“艺术化”的过程。在笔者母亲过世的时候,天津当地的丧葬服务人员为逝者播放天津佛教音乐录音。这种音乐与河北“音乐会”所奏音乐一脉相承。天津城区已经不可能采用现场的演奏形式,但这种行为却体现着当地对此类音乐功能的认识。
2015 年本人到浙江舟山一带采风,当地“非遗”工作人员介绍说,那里的一种传统器乐合奏音乐经过改造后,观众又回来了。当地的文化工作者认为,最近以来,该乐种由于用于葬礼演奏,降低了音乐的水准,使其失去了观众。我怀疑这种音乐原本就是为葬礼演奏的,葬礼维系着该乐种的延续,改造后变成“音乐会化”的结果。应该说,当今社会还没有完全失去传统音乐所依赖的存在基础,这便是人生礼仪的习俗力量。
其三,审美生活。在近些年的采风活动中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即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是怎样娱乐的。城里人周末可以去电影院看电影,可以去音乐厅欣赏音乐会,可以去剧院、咖啡厅、茶馆、书场、卡拉 OK、舞厅等不同的场所去消费,花钱的同时得到了精神生活上的享受与满足。农民们怎么办?围坐在家里看电视?过去呢?聚在一起聊天?一次在山东德州马迪镇采风,看到该村落中几个中年男性,他们在下午时节集体站在村中一个街道旁晒太阳,这便是一种休闲方式。傍晚,该村所属的一个民间戏班在村中演出地方戏曲“马迪吹腔”,村民们拿着小板凳坐在“舞台”(一个高出地面几十公分的土堆)下方,津津有味地观看。有一个村民不时地问我是否喜欢,我说“非常喜欢”.他说这是他们自己的戏。在当地我还采访了另外一个农民戏班。他们配备了专门的戏车,后面的车厢打开便是一个舞台,车厢顶部升起来便是顶部灯光。这种戏车行走在广大农村,走村串镇,成为了农村娱乐生活的主要资源。在村领导的组织下,集体集资,邀请戏班演出,此种方式体现出了政权在村落生活中的作用。目前,国家为了改变农村的娱乐生活,开始“送戏下乡”,要求地方的专业演出团体下乡演出,政府买单。我也曾跟随山东柳子剧团下乡演出,随团吃到了由当地乡政府为演员们准备的馒头和豆腐炖白菜。因为是冬天,乐器演奏者们戴着只露出指尖的手套在室外演奏。短短几天的演出中,却让人感受到了当地政府为村民们的娱乐生活所做出的努力。
传统的村落是一种自发性的社会集合,村民们在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自发地组织多种社会单元,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这种自发性的社会构成特点至今并没有完全消失。我们在采风中经常看到有些村落建有小型寺庙,寺庙的墙壁上贴有红纸黑子名单,有的在展示村民的赞助情况 ;有的是安排村民在寺庙中值班的安排。这是一种非行政化组织中的社会秩序的有效管理,也体现出了村民们对自身所建立起来的秩序的遵守。音乐会社在这种自发性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会”、“八音会”等担负着祭祀亡灵的功能 ;吹鼓手担当着婚丧的双重职责 ;西安鼓乐在每年的朝山中演奏。在这样的自发性社会集合点,人们知道遇到什么事情找谁来解决。春节大家筹钱雇佣戏班来唱戏 ;新人结婚找吹打班助兴 ;盖新房请乐社“安龙奠土”;老人故去找“音乐会”送亡灵。一个村落便构成了一个小型社会,其中的各个会社便担负起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不是靠行政管理的方法,而是社群自发组织而成,以满足村民的生活需要,乐社在村落结构中的功能由此而形成。
然而,新的村落结构不仅使生产方式有了变化,而且对村落的精神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几年在城市的大面积改造中,一些隐藏在破旧民居中的小型寺庙显露出来。比如,在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中发现了一座小型的神庙。该庙被保存来下,至今坐落在鸟巢的西边。全国此类寺庙经过维修后成为旅游景点的比比皆是。众所周知,自 1949 年以来,唯物主义观念逐渐成为了中国人世界观的主流。虽然我们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允许信仰自由,但是,毕竟经过了“文革”的洗礼,人们的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使得中国人的信仰处在“信”与“不信”之间。所谓“信”,即大部分中国人在一种“文化”的语境中相信有未来世界,也即相信灵魂的存在和轮回、法度。所谓“不信”,大部分人并非虔诚的“教徒”,当他们走进寺院,他们可能点燃一柱香 ;当他们不在语境之中,他们可能忘却神灵的存在,完完全全处在物质世界的思想状态之中。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许多带有信仰成分的社会行为被赋予了“文化”的光环,处在政府主导的“非遗”保护之下。由此,一些民间信仰得以逐渐恢复。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张伯瑜. 论村落结构中的民间乐社[J]. 中国音乐学,2017,(01):29-36.
相关内容推荐
-
陈四海《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写作特点分析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开端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其发展从古至今历经千年,在人们的不断探索研究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已发展成音乐学中一门重要独立学科。近几十年来,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
-
浅谈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文化缺失
多年以来国外的音乐在我们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西方音乐早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音乐元素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文化缺失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
苏联音乐异化思想对我国近现代音乐的影响
苏联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曾经一度无所不在……苏联和中国在历史上有过特殊的关系,苏联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包括音乐)等各方面有过特殊的影响。因此,研究苏联音乐的历程、它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来说,就有着特殊的意义...
-
-
如何改进西方音乐史教学理念
西方音乐史是以提升人文素质与理论素养为目标的艺术教育课程。它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内容涵盖西方历史上出现的音乐家与作品、音乐体裁、音乐事件、音乐现象、音乐思想、音乐流派等诸多领域。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西方音乐属...
-
中国古代与近现代音乐史研究
第二节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受左倾思潮的影响以及破旧立新、厚今薄古等理论风行,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反映在音乐期刊上的结果是有关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文章数量甚少。直至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古代音...
-
运用独特视角对西方音乐史学进行研究
众所周知,在学术研究领域,要想突破性地迈出一步是具有很大困难的.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艰难的一步步的不断迈进,学术研究领域才能开辟新天地.在西方音乐史研究视角方面,国内外曾有诸多前辈着书立说,他们在艰难的历程中做着开疆拓土的工作.毫无疑问,他们的研究成...
-
-
-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