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我国民族声乐借鉴传统戏曲的表现和要点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7-09 共3106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我国民族声乐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体系,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化政策与方针的指导下有了重大发展,不仅在借鉴吸收西方声乐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较为独立的民族声乐理论,而且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民族声乐歌唱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声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其发展远远没有走到尽头,反而需要在新时期不断开拓创新、再创辉煌。这就需要民族声乐积极借鉴吸收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使其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中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戏曲艺术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我国民族声乐借鉴传统戏曲的必要性
  
  戏曲是我国艺术大家庭中一个绮丽的文化瑰宝,不仅种类众多、风格多样,而且在一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形式。广义上戏曲也是民族声乐的一部分,它与民族声乐具有本质上的相通性,这也为二者的互为借鉴与融合提供了基础。整体上戏曲是一门讲究“唱”“念”“演”的综合艺术,在传承过程中传统戏曲积累了非常成熟的声乐演唱技巧与舞台表演技巧,这正是值得我国民族声乐借鉴吸收的,尤其是戏曲中的气息运用、咬字吐字、唱腔运用等技巧更是值得借鉴的。

  反观我国的民族声乐,尽管近几十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优秀民族声乐歌唱家与作品层出不穷,但是其发展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民族声乐的深层次发展。首先,民族声乐偏向“精英文化”发展,即目标群体较为狭窄,忽视了大多数平民百姓的审美视域,普及性不强;其次,民族声乐创作风格与内容较为单一,作品的丰富性有待提高;另外,除了个别优秀的歌唱家之外,大部分民族声乐歌唱家陷入了“千人一声”的窘境,他们的演唱过于重视“技巧”,而对演唱的“韵味”的重视明显不够,导致演唱缺乏艺术感染力。

  总而言之,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的相通性及其自身的独特性,为民族声乐借鉴传统戏曲提供了可能性,而民族声乐的发展也需要注入新鲜血液,因此借鉴传统戏曲既是民族声乐创新、发展的本质需求,也是现实需要。

  三、我国民族声乐借鉴传统戏曲的表现
  
  民族声乐对传统戏曲的吸收借鉴不仅在理论上成立,而且实践已经证明我国多姿多彩的戏曲完全可以我们来从引入到民族声乐中来,从而使其得到质的提升。

  下面我们来从选取的几个典型剧种中简单阐述民族声乐借鉴传统戏曲的成功表现。

  1.昆曲昆曲是源于我国江苏昆山一代的古老剧种,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被誉为“一代腔皇”,其中的“水磨腔”更是闻名遐迩。它在演唱上非常注重对声音的控制,尤其是对节奏与咬字吐字的控制极为讲究,这对民族声乐来说颇具借鉴价值。歌曲《忆江南》就是一个成功借鉴昆曲艺术的声乐作品,它在使用昆曲音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昆曲中注重四声、依字行腔的演唱技巧,从而使词、曲的音韵紧密结合,而且音调随着字音高低而起伏,显得韵味十足。这样在融入了昆曲演唱技巧之后,整个歌曲不仅风格清新雅致、音调柔美动听,而且呈现出浓浓的古典韵味和充满诗意的江南风情,艺术表现力大大提升。

  2.京剧作为国粹,京剧对民族声乐的发展也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单是其成熟的“喊嗓”技巧、小腔运用、表演手段就可以为民族声乐的创新提供不少启发。近代以来,借鉴京剧艺术而家喻户晓的声乐作品很多,如《绣红旗》《祝酒歌》《千古绝唱》《卜算子·咏梅》《故乡是北京》《梅兰芳》等,其中《梅兰芳》是为了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10周年,由刘鹏春作词、吴小平作曲,经由2006年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推出的一个优秀作品。该歌曲一开始就采用了梅先生的经典之作《贵妃醉酒》的旋律作为引子,把我们一下子带到了正宗的京剧氛围中,后面音乐的旋律自始至终都渗透着浓郁的京腔格调,包括波音、颤音、小腔等特有的装饰性技巧的运用等,从而把歌曲的韵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豫剧豫剧对民族声乐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经典歌剧《小二黑结婚》《红珊瑚》中的经典唱段以及大量豫歌的出现就是明证。豫歌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豫剧的特征,不仅曲调委婉曲折,而且剧情动人心魄,能够迅速打动听众的内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比如歌曲《嫂子颂》字词朴实、真切,一声暖人心脾的“嫂子”道出了战士和乡亲之间的真挚感情;歌曲《木兰从军》塑造出了甘愿吃苦、替父从军、为国效力的女英雄形象。

  四、我国民族声乐借鉴传统戏曲的要点
  
  民族声乐借鉴传统戏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下,要想在民族声乐中借鉴传统戏曲,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借鉴戏曲中的气息运用技巧戏曲基本都讲求丹田用气,即运用丹田托气、顶气,利用小腹的收、放、颤动来控制气息。“大换气、小偷气、不蛮喊、留余地”这是戏曲唱法中的一个术语,是指对“气口”的安排,如果气口安排得当,演唱中的过渡与衔接就非常自然,显得游刃有余,而如果没有掌握好气口,演唱就会绵绵无力,没有感染力。这种气息运用技巧就可以被借鉴到民族声乐演唱中,比如郭兰英就在唱段《恨似高山仇是海》的第一句“恨似高山仇是海”中巧妙安排了气口,她除了在“恨似高山”和“仇似海”这两个并列词组之间这个常规地方使用气口之外,又在“似”与“海”及“海”字的拖腔中间,增加了两个气口,使情感激烈地迸发出来,非常有感染力。

  2.借鉴戏曲中的唱腔技巧“字正腔圆”一向是我国传统戏曲的审美准则,即在吐字清晰的基础上,更要达到韵律美的要求。正是在这种审美准则的指导下,我国传统戏曲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唱腔,各种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声腔。唱腔既是彰显剧种特色的载体,也是民族声乐借鉴学习的主要元素,它是让民族声乐增添“韵味”的主要手段。比如歌曲《洞庭鱼米乡》就运用了大量湖南花鼓戏的波音润腔、滑音润腔及高低腔,在第一句“洞庭啊……”中的“啊”就使用了前波音腔,并且通过大幅度的波音营造出灵巧的味道,而后面“树上哟……”中的“哟”虽然也是前波音腔,但是明显在结尾加入了一个下滑音的润腔,不仅没有重复之嫌,反而更有层进韵味,使乐句细腻多情。因此,在民族声乐中融入传统戏曲的唱腔可以使乐曲韵味大增,避免“千人一声”现象。

  3.借鉴戏曲中的舞台表演技巧舞台表演是传统戏曲的又一大特色,尤其是演员的眼法和手法对民族声乐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著名京剧艺术家程砚秋曾说:“上台全凭眼,一切用法要心中生”,充分突出了眼法的重要性,但这种眼法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与手法、心法和谐统一的,只有三者合一才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戏曲的艺术感染力。歌曲《梅兰芳》就借鉴了不少京剧舞台表演手法,比如第一句“那一轮女儿的如水明月”的演唱就充分运用“欲左先右”的表演规律:先不做手的动作,而是用头向上仰、眼睛看高处的姿势代表看明月,体现女儿家柔美的姿态,唱“明月”的时候身体慢慢向右移动,这时候加上手的动作,右手借鉴戏曲的“兰花指”由左胸跟随眼神的方向一同向右上方方向慢慢划去,在“月”字上定格,把独特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结语
  
  虽然传统戏曲凭借其独特丰富的演唱技巧与舞台表演艺术已经为民族声乐提供了很多借鉴之处,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民族声乐的发展需求,因此我国民族声乐要在借鉴传统戏曲方面再接再厉,争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丁冀芳。《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分析及演唱要点--以<梅兰芳>和<千古绝唱>作品为例》。艺海,2012(11)。
  [2]肖玲。《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与借鉴--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黄丽珠。《认知与思考:民族声乐创作的创新之路--从歌曲<你会爱上他>谈起》。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4]焦春梅。《民族声乐教学中向戏曲学习和借鉴的探究》。中国音乐,2006(01)。
  [5]金铁霖,徐天祥。《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金铁霖教授在“2005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的学术报告》。中国音乐,2005(04)。
  [6]陈沛然。《谈黄梅戏曲演唱--正确借鉴声乐科学发展体系》。黄梅戏艺术,2009(01)。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声乐论文
返回: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