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民间流传有很多习俗, 除了人们熟知的吃粽子、划龙舟之外, 各地还有挂艾草与菖蒲、佩戴香囊、饮雄黄酒及蒲酒等民间习俗。细说这些端午习俗, 其实都与传统的中医养生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文章从饮食养生、药物养生、环境养生和运动养生四个方面浅析端午习俗与中医养生文化。
关键词:端午习俗,中医,养生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2009年9月, 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批准,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由此可见, 端午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地位。
端午节的起源, 至今仍有几种学说观点:一是纪念历史人物说, 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伍子胥、介子推、曹娥、陈临等历史人物;二是源于浴兰节说,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 “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三是“恶日”说, 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 需要除瘟驱邪祈福, 因而有了端午的这些特色习俗;四是祭祀龙图腾说,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出端午节是吴越人进行“龙”的图腾崇拜的节日;五是夏至说, 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提出, “有文字可考的端午节的始源应该是夏至, 端午的风俗就大多源自夏至的风俗”。上述的这些端午节起源说, 足以反映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中医养生在近些年因为其受众面广、接受度高、推广性大而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医养生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顺应协调、天人合一、身心和谐, 作为人类生存的智慧, 养生的内涵博大精深, 许多理念与方法早已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端午节的诸多习俗中, 吃粽子、挂艾草与菖蒲、佩戴香囊、饮雄黄酒及蒲酒诸如此类, 都蕴含着传统中医养生的思想。接下来, 本文从中医的饮食养生、药物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几个方面来探究一下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特色。
1 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由来已久, 敦煌发现的唐代孟诜所着的《食疗本草》就是一部对唐以前食疗药物及食治验方系统总结的着作。民以食为天, 我国素来就对饮食格外讲究, 特定的时节、场合都有独特的饮食习惯。通过日常的饮食调节, 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这是中医饮食养生的智慧。到了端午节, 吃什么, 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一种用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中华传统节庆食物。粽叶所包裹的食物, 就是中医饮食养生发挥功效所在。糯米性甘平, 能温暖脾胃, 补益中气。人们通常在里面包裹的赤豆, 也是利水祛湿的常用食疗材料。到了现在, 人们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 在粽子里裹上所需食材, 不仅可以成为一道节庆美食, 更可以成为一道养生佳品。
除了吃粽子, 端午还有一种民间习俗“饮蒲酒”。《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 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菖蒲酒具有提醒开窍、化痰和胃、强身健体的功效, 可用以治疗老人的筋骨不利、风湿疾病、神魂痴呆等。《本草纲目》记载用石菖蒲“上药煎汁, 或酿或浸”, 菖蒲酒主治“三十六风, 一十二痹, 通血脉, 治骨痿, 久服耳目聪明”。又有《太平圣惠方》记载, “菖蒲酒, 主大风十二, 通血脉, 治骨立萎黄, 医所不治者”。可见菖蒲酒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功效。菖蒲酒的制作, 主要取用石菖蒲适量, 用度数较高的白酒浸泡, 早晚饮用。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加入其他中药食材, 酿一壶“对症下药”的端午蒲酒。
2 药物养生
古时五月俗称“毒月”, 端午节正值农历五月初五。每到这个毒月毒日, 人们会在身上佩戴一个香囊, 里面放上各种香料药粉用以祛毒驱虫和辟邪, 因而形成了端午佩香囊的习俗。香囊文化源于香料药物的应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 香料药物开始传入中国。到了东晋, 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 “取雄黄如枣核, 系左腋下, 令人终身不魇寐”。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就已出土了药枕和香囊。马王堆1号汉墓中出土的药枕内填塞香草, 为祛秽保健之用, 香囊内装有茅香、辛夷等中药和香料药物。
香囊的功效取决于囊中包裹的香药粉, 因此也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常用的香料药物有丁香、薄荷、桂皮、肉豆蔻、肉桂、安息香等。端午的特定时节造就了端午香囊的特殊性, 一般含有朱砂、雄黄等可以用来驱毒辟邪、预防毒虫侵扰。
3 环境养生
环境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中医讲究“人与天地相应”, 其中“天”就是指人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 “相应”即人生活在天地之间, 是这世界的一部分。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健康。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到:“山林深远, 固是佳境。……背山临水, 气候高爽, 土地良沃, 泉水清美。……地势好, 亦居者安。”只有当人处在宜人的环境中, 才会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
民间流传着“清明插柳, 端午插艾”的习俗, 每到端午时节, 人们习惯用菖蒲作剑, 用艾叶作虎, 并且悬挂于门首, 用以辟邪。民谚云:“五月五日午, 天师骑艾虎, 手执菖蒲剑, 蛇虫归地府。”首先, 艾叶与菖蒲本就是常用的中药材。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祛湿止痒的功效。它的特殊气味可以驱虫。菖蒲是中药材中用于开窍宁神、化湿和胃的一味药。由于它的外形像一把宝剑, 所以人们将它插于门口, 寓意辟邪除难, 称之为“蒲剑”。作为中药材, 菖蒲能够开心窍、祛痰湿、醒神志, 利于治疗痰湿蒙蔽清窍的神昏谵语、癫痫抽搐、头昏嗜睡、健忘耳鸣等。从药理学上说, 菖蒲含有的挥发性具有中枢性镇静、抗惊厥的作用。二者合用, 既能驱虫辟邪, 又能净化空气、提神醒脑。除此之外, 端午民间还有洗浴习俗, 《荆楚岁时记》记载, “五月五日, 谓之浴兰节”。端午时节的气候湿热, 容易患皮肤病, 人们会用艾叶、菖蒲来洗“药”浴, 以祛湿止痒驱虫。
4 运动养生
“导引”一词很早就已出现, 《庄子·刻意》记载:“吹呴呼吸, 吐故纳新, 熊经鸟伸, 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 养形之人, 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说的就是, 像熊攀缘引体、像鸟儿展翅飞翔, 嘘唏呼吸, 吐去胸中浊气吸纳清新空气, 是延年益寿的方法, 这样的人就是导引之士, 善于养生的人。后来1974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画有44个不同的人做着不同的动作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更是辑录了多达289条的“养生方导引法”, 是专论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着, 该书不录药方。后世, “导引”逐渐演化应用, 如今所说的运动养生也由此而来。端午节的一大习俗“赛龙舟”, 不仅是一项全身性的体育运动, 也体现了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划龙舟的过程中, 全身性的拉伸舒展使经络通畅, 全身气血运行。
综上所述, 中国传统文化广博而深邃,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牢固的文化根基, 这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人流行下来的智慧和经验, 于后世而言是一个文化宝藏, 需要我们用真诚和时间去挖掘。传统文化节日和中医养生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细小分支, 如何将无限的宝藏通过研究学习运用到日常生活, 继续传承创新, 是当今人的智慧。
参考文献
[1]胡文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J].前进论坛, 2008 (5) :34-36.
[2]卢旭.谈端午节的文化精神[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8 (4) :40-43.
[3]熊登海.端午节蕴含的文化意义思考[J].理论与当代, 2018 (8) :60-63.
[4]韩养民.解读端午节起源诸说[J].公关世界, 2013 (6) , 16-17.
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医药养生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本文整理了8篇优秀的“中医药养生论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论文写作与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通过少儿推拿调理可明显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为守护少儿身心健康,促进少儿生长发育提供有效的保健手段。...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古人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并创立了系统的、多流派的养生方法。将传统中医养生思想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对指导当代人的养生实践意义重大。本文将...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生活方式及疾病谱的逐渐改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衣食住行中越来越多的注重养生。《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更为我国养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医在养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其记载的养生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逐步发生改变,表现为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还有生活节奏以及思想与行为方式,健康意识与医疗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因而对养生也提出了...
2000多年来,我们的先辈就提倡治未病反对病已成而后药之,并在临床实践中摸索总结出许多养生保健的方法,逆灸督脉四穴(百会、大椎、身柱、命门)就是其中一种方法。督脉主要是循行于后背正中线及头部正中线上,管理全身阳气,有调理阳经气血和沟通脑髓和...
中医养生保健酒是基于中医食药养生理论与实践,践行中医治未病理念,结合中医体质学说思想,传承悠久的中医药酒文化,遵循国家保健食品产品管理规定,针对现代社会亚健康人群的基本证候而创制的一种新型酒剂产品。中医基本理论阴阳平和的生命学说和中医防...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本文从阴阳交感角度浅谈头冷脚热八分饱的中医养生观点,此观点暗含泰卦之象:头冷为坤在上,阴气下降;脚热为乾在下,阳气升腾,因而阴阳交济互根而生命泉源不止.八分饱则脾胃真气流通,而助心肾坎离交媾.只有阴阳交感,才...
现代研究者一般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中医认为还需考虑顺应自然,包括对天时、地理的适应。老子《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养生之道即是对自然法则的遵循。中国传统养生倡导积极养生保健观,认...
文章对中国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楚地、吴地岁时饮食养生民俗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由此反映了这些地域深厚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