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养生论文 >

中医养生观与老年保健的探讨分析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09-02 共2582字
论文摘要

  中医养生与保健主要注重四个观,即“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天人相应形神兼具的整体观”、“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平衡观”、“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辩证观”,这些观念在医学中有着很高的价值,而在临床与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中医养生法则中指出:养生就是“治未病”,通过养精神、练形体、调饮食、慎房事、适寒温等方式去实现,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养身与保健及益寿的活动。中医养生观与老年保健属于中医比较重视的课题,本文就该课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希望对老年事业有所借鉴。

  1 动静有衡与养生、保健

  老年人群已有多年的生活经验,生活起居规律虽然已经成型,但是在一定程度可以进行改变,为此建议他们尽量养成晨、昏、昼夜及根据四时季节变化规律进行起居作息,比如阳春三月可晚睡晚起,多进行体操与散步,情志应豁达开朗,保障机体处在生机盎然状态;夏季三月则要晚睡早起,迎着早上的曙光,加强活动锻炼,保持精神的焕发,同时达到机体阳气调和与宣达;秋季则要早睡早起,并且从事的体育锻炼或者劳动强度不宜过大,保持身心的宁静与平和,促使机体处在一种动静相持水平;冬天则建议早睡晚起,尽量规避严寒的侵袭,风和气爽的时候要加强户外锻炼等。中医中将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叫做“妄作劳”,意思就是该工作时不运动与劳作,不去充分发挥“动”作用,而该睡眠时则不休息,不去充分发挥“静”作用,这样容易导致动静的失衡,严重时会发生食欲不振与精神萎靡等,对身体健康会产生严重损害。

  2 顺应四时与养生、保健

  中医上认为人体健康、容貌保养等,和四时的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建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分析原因在于,春夏时节,人体的氧气十分充沛,而万物也生机勃发,人体的新陈代谢极度旺盛,此时可保养体内氧气,避免过度发泄,对人体生发之气产生影响;反之,秋冬季节阳气则蛰伏,而阴气比较旺盛,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减慢,故而要加强体内阴气的保养,避免阴精耗损,也就是中医上的“从之则苛疾不起”。基于此,老年人群应顺应四时季节的变化而逐渐改变生活方式,达到防病健美的效果。

  3 劳逸结合与养生、保健

  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应注意劳逸结合,不能“太过”或者“不及”,保障劳逸的适度与均衡。因为,正常的脑力劳动能促使智力发达,而且思维健全,这对于身体机能逐渐老化的老年人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正常的体力劳动则能达到强筋健肤的效果。为此,应有机结合劳与逸,这是老年人群益智、强身及健康的重要举措,可采取下棋、太极拳、广场舞、种蔬菜、等方式来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必要的安逸与睡眠可以消除疲劳,使得体力与脑力恢复,但是过于贪图安逸与不爱劳动,以及关节活动不灵、骨肉不实等,则可能造成抗病功能的低下,百病丛生。中医养生与保健提倡劳逸结合且适度,而且动静相宜,尽量创造防病养生与增进健康的条件。

  4 饮食合宜与养生、保健

  饮食合宜,可以保障体内的营养物质充足,而且脏腑功能维持正常,可实现肌肤光泽与红润无瑕的效果。若饮食不足,则气血化源不足,则可见面色淡白而无光华;反之,若饮食过度,则会损伤脾胃,进而导致面色萎黄与黄褐斑等。此外,饮食不洁则会导致面黄肌瘦,偏食辛辣肥腻则会导致皱纹与痤疮。基于此,老年人应适当进食一些对保健皮肤有用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较高的物质能祛除皮肤皱纹,而含有胶原蛋白的物质则可促使皮肤白嫩丰满。

  5 活动肢体与养生、保健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千古以来得到了明证共识。华佗曾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由此可见,中医肠道以灵活多样的锻炼方式来活动肢体,达到养生与保健的效果。尤其是老年人宜采取气功、散步、太极拳等运动量过小的方法。此外,对于病情不同与体质不同的老年人群则要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总的来说,适度与适量的运动能增强精气流通、经脉畅利、饮食易化、气机和畅、二便通利等,促使机体生化功能旺盛,从而有利于身心健康与健美。

  6 防寒避暑与养生、保健

  寒与暑在中医中属于最有代表性的阴阳属性,因此寒与暑也成为了阴阳盛衰的征象之一。中医中认为春季可能出现乖乱之邪气风,而夏季则有骤变之寒气,秋季则有湿冷之燥气,冬季则有非时之温暖等,这些非时之气,一旦乘虚进入人体,都很有可能导致邪气入侵而致病,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故而,中医从养生与保健出发,建议人们生活必须顺应四时,防寒避暑,充分做好各个季节的自我防病保健,比如冬天要做好防寒处理,一旦不力则极易引发手部或耳部冻疮等。

  7 平和情志与养生、保健

  中医上认为情志是否稳定乐观,对人类的皮肤是否保健有着直接的影响效果,即情志活动正常,则人的气血调达,面色明润含蓄,精力充沛;若情志过激则会对脏腑阴阳气血产生损伤,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等,发生痤疮,引发扁平疣、黄褐斑及皱纹等,从而对面部与皮肤的健美产生影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便是老年人,也一样有着爱美的心,为此做好平和情志,对于养生与保健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医认为情志和畅,保持情志相对稳定,不致于郁久而伤害身体,一旦情志不畅,则可能引发肝郁气滞等,同时引发痤疮、黄褐斑及面色青紫等。基于此,建议老年人群保持稳定与健康乐观情绪,并保持脏腑的阴阳气血调合,从而维持人体皮肤的健美,达到养生与保健之效。

  8 结语

  中医养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了关于中医养生与保健的理念与观点,此外还与老庄哲学之间也有着一定的理论渊源,其中从“道法自然”出发,丰富与发展了顺应四时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在元代有学者认为:“人受冲和之气,生于天地间,与天地初无二体。若能悟天地之妙,自可与天地同期长久。”

  由此可见,道教的养生气功也对锻炼时间与天地自然同步联系在了一起。中医养生与保健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并不仅仅局限在研究机体本身运动变化,还在于发展规律中,甚至和道德品行修养、治国安邦之道之间都有很广泛的联系。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增多,为此加强他们的养生与保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中医作为上千年历史的医学文化,在养生与保健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将其应用在老年人群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青,吕路艳,杨梁梓等.中医养生观浅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1):81-82
  [2]陈迎.利用中医养生护理开展临床预防保健[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0,1(1):119-120
  [3]思乾.简论中医养生[J].现代养生B,2011,14(5):28-32
  [4]林怡,包蕾,彭君梅等.浅析清代名 医韦 进德 的养生 观[J].中医文 献 杂志,2011,29(1):11-13
  [5]关红霞,许军.中国古代食疗养生观及其现实意义浅析[J].新疆中医药,2010,28(6):88-90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中医食疗与保健论文
返回:中医养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