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络属于肝和胆,互为表里。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的春气相通应。笔者结合历代医家观点,浅谈《内经》的肝脏养生观如下。
1 《内经》与肝脏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 “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肝与自然界的春气相应,春季是养肝的最佳季节,中医认为“肝属木,木曰曲直”,肝的作用为疏泄和调达周身气机和津液,而养肝重在调摄“太过”与“不及”两个方面。
1. 1 《内经》中肝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朱震亨在《格致余论》中讲到: “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脏的疏泄功能调畅,可以使脏腑经络之气通畅无阻,令人体的生命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而肝失疏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肝气郁结,疏泄失职; 二是肝气过于亢盛,疏泄太过。《灵枢·本神》载: “肝气虚则恐”,肝气的郁结易产生倦怠乏力、头晕目眩、抑郁胆怯等表现。《素问·调经论》载: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 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临床常表现为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呕血、咳血、甚至发生昏厥。肝脏的调畅气机作用还可以促进血液与津液的正常运行输布,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的正常分泌排泄,调畅人的精神情志,此外肝脏的疏泄功能对女子的生殖功能尤为重要,故有: “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的说法。中医认为“百病皆起于肝”,肝脏的发病会影响其他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可见肝脏的调护在人体健康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1. 2 肝脏养生的基本原则 所谓肝脏养生,就是通过调养的方法使肝脏的疏泄和藏血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以预防发病、延缓衰老。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藏血”,人体各个脏腑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主要依靠气的升降出入完成,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决定气的升降出入功能是否正常。肝藏血,是指肝脏有调节全身血量和防止出血的作用,肝血充足则五脏六腑得以濡养,正常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故肝脏的养生调护应以保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和肝血的充足为基本原则。
2 《内经》中的肝脏养生方法
2. 1 养肝血、补肝阴 《素问·五脏生成》载: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如果肝血亏虚,不能濡养头目,则两目干涩、昏花,血不濡筋,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古人云: “肝者,凝血之本。”肝不藏血而引起出血的病机大致有 3 种: 一是气虚不摄; 二是肝阴不足,肝阳偏亢; 三是肝火亢盛,迫血妄行。肝主藏血,其体属阴,肝主疏泄,其用属阳,《临证指南医案》: “肝体阴而用阳。”肝阴不足,可使肝阳太过,会导致血不得凝、阳亢风动等诸多病症。睡眠时流向肝脏的血液会大量增加,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因此养肝血重在保证充足的睡眠。气能摄血,肝气足则固摄有力,肝阴充足,肝阳得以涵养,阴阳相互协调,可防出血。足见养肝血补肝阴在肝脏调护中的重要性。
2. 2 畅情志、调饮食 肝在志为怒,如果肝气升发太过,则表现为烦躁易怒,激动亢奋,郁怒不解则致肝气郁结,心情抑郁。《素问·生气通天论》: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 “血有余则怒。”怒由肝气、肝血所生,故后世医家大多以疏肝解郁、平肝降逆法治怒。应保持心情的柔和舒畅,忌过于激动亢奋,也不要低沉抑郁,使身心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这对肝脏的健康是极为有利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养肝的最佳季节,也是肝病易于发生的季节,故春季更应注意肝的养生保健。
2. 3 防过劳、勿贪杯 《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即风动诸症皆为肝血不足之象。“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有营养双目、保证视力,濡养关节、肌肉、筋骨的作用,长期的劳累、用眼过度,易使肝血不足,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中医认为酒乃湿热之物,易伤肝胆,长期大量饮酒易引起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肝病,大量饮酒易患酒精肝,严重者甚至可引发肝硬化等病证。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以代谢功能为主的解毒器官,随着血液周而复始的流动,肝脏的解毒功能在不停地运转。而熬夜、酗酒等不良习惯,无疑加重了肝脏的负担,使体内的毒素大量地累积,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
2. 4 勤锻炼、远病毒 中医认为凡是筋骨组织皆为肝所主,肝血有濡养肌肉、筋骨、关节的作用,久坐不动,易使关节、筋骨失其灵活,久坐也易使人的心情抑郁亦或暴躁,适当的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令心情愉悦,使自身的免疫力提高,对机体和肝脏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现如今乙肝的感染率很高,病毒侵入肝脏后,会使肝细胞变性肿胀,正常功能衰退,倘若不加以重视,积极治疗,发展成肝癌的概率大大增加。
对乙肝患者来说及时的治疗和长期的服药才是最好的方法。
由于乙肝病毒的极强耐药性,使得乙肝的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让肝脏受到更严重的伤害。病毒对肝脏的危害极大,故在养护肝脏过程中远离病毒是极其重要的。
3 《内经》中肝脏养生的指导意义
3. 1 顺四时而养肝脏 中医认为肝脏属木,与自然界的草木相似,在春季萌发、生长,春季补五脏应以肝脏为先。四时节气各有其特点,对肝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虽说肝脏养护的基本原则不变,但由于不同气候的致病特点不同,故养生方法的侧重也有不同。如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易缺水,应多饮水以补充体液,增强循环血量,促进新陈代谢。而冬季万物肃杀,易使人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肝脏的疏泄,故在冬季尤应注意精神的调摄。
3. 2 五脏养生重在养肝 中医认为: “百病皆生于肝”,肝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任何形式的机体功能损伤及生长异常大多源于疲弱的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重要的解毒器官,是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中心,在正常情况下肝脏是依靠其舒畅条达之性来保证自身和其他各脏腑的正常活动。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内所有的机能能否正常运行。因此,肝脏的养护在防病保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4 小 结
“有病吃药治病,没病吃药保健”,这是一种过度服药的现象,这与中医的整体观念是背离的,完全忽视了人体自身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实我们的选择还有很多,如针灸、推拿等诸多非药物疗法。要知道任何药物在其发挥作用前都要经肝脏的代谢解毒,肝脏的这种“首过效应”使其很容易被药物所损伤。“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告诉世人与其得了病后找医师治疗,不如在未得病之前积极养生防护,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后人应当遵循的生活法则。
养生之道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比传统的治疗医学,中医养生之道更加注重在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方面进行研究。本文精选了8篇“养生之道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分析《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季养生的理论,探讨中医四季养生的方法,以指导人们养生。...
引言关于养生之道,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有精辟的论述,如上古天真论篇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1《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养生是通过饮食、起居、锻炼等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如何能够更有效果,需要我们系统研究身体生老病死的原因,找到强身健体、减少疾病的理论和方法,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1养生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不断更新,对养生保健的认识被提高...
心理压力也叫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是由于个体在生活和工作适应过程中,由于环境要求与自身能力不平衡所引起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渐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普遍增高,改善心理状态备受关注。...
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身体康健,益寿延年的一种医事活动。当今社会,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温饱问题,养生思想已经广泛深入人心,人们开始追求更高标准的身心健康,益寿延年。《黄帝内经》[1](以下简称《内经》)是战国...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解决健康问题和延年益寿的四大基石.本文将从饮食、运动、烟酒和心理等4方面分析阐述现代健康基础与《黄帝内经》之间的关系.1合理膳食,饮食有节1.1合理膳食现...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着作,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全书在脏象、病机、诊法、治则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记载了古人的养生之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黄帝内经中的禁忌理论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从治病防病、养生延年的角度,教导人们什么不该做、不能做,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