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

语气词与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26 共302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学语文语气词教学问题研究 
【前言】初中语文如何开展语气词教学前言 
【第一章】语气词与初中语文教学 
【第二章】从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中考看语气词教学 
【第三章】初中语文语气词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四章】语气词基本知识及初中语文主要语气词的运用分析 
【第五章】初中语文语气词教学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初中语气词教学的方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语气词与初中语文教学

  汉语语气词研究,到现在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语气词作为语法教学的一部分进入语文课堂的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进入 90 年代,很多老师、学者在中学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低的情况下进行分析探讨,认为过度的强调汉语语法的学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的中考高考成绩,应该“淡化”.而本来在语法中就属于轻视的语气词教学就更是被“遗忘”了。语气词教学作为语法知识的一个部分,应该和语文教学一样,都是如影随形的,不可舍弃的,或许因为语法知识的枯燥和不易分辨等原因,造成教师和学生认为它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也顺带的将语气词也包括在内更加“淡化”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语气词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对初中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情感,合理的表达感情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何为语气词,怎样合理使用语气词,并教会学生正确体会和使用语气词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第一节 语气词及其界定

  为了了解语气词不受重视的原因,我们首先需了解何为语气词以及如何对它进行界定。语气词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以及学术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总难取得共识。

  据孙锡信考证,最早的语气词可追溯到西周时期。与其他词类一样,语气词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因此,现代汉语中语气词的来源问题就成了一个非常复杂、值得探讨的课题。孙锡信(1999)在《近代汉语语气词》一书中运用了因声探源,虚实对比以及形态分析等方法,论证了现代汉语主要语气词(包括单音节语气词和双音节语气词)的来源,这本着作在语气词的历时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正如张斌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所说填补了汉语史研究的一个空白。第一部语法专着马建中(1898)所着的《马氏文通》,把这种表达语气的词称之为“助字”;杨树达称为“语末助词”;黎锦熙先生的《新着国语文法》称“助词”;丁声树先生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称之为“语助词”.除此之外,陆志韦曾提议过称谓这些词为“送句词”,后来他又说是“煞尾词”;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论》中称这些词为“语终词”,后来又觉不妥,因为“语”字太泛,所以改称为“句终词”,最大的道理是这些词是放在整个句子的尾巴上的,认为这些词属句型论问题。

  周一民在《北京口语语法》中这样表述语气词的性质:“语气词又叫语气助词,是出现在句中停顿处或句尾表示某种语气的虚词”.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则更为简单的介绍:“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词是附着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说话语气的一类词”是齐沪扬先生总结的有关语气词的概念。虽然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总体上差别并不是很大。从整体上看,学者们对语气词的定义还是较为一致的,均认为语气词是既可以表停顿又可以表语气的虚词。

  第二节 语气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语气词作为语法中的一个小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学生阅读、写作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语气词知识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2003 年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①初中语文教材中聚集着不同的语气词,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情感。学生在学习文本时,语气词知识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它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去理解那些结构复杂、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句及其段落,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据这一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强调在初中语文语气词教学中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创设出相应的真实环境,提倡让琅琅的读书声充满语文教学的课堂,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或诵读去体会、感悟当事人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情感。

  比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心声》一文中:

  京京在听到赵小桢用绵软的声音念《万卡》中写给爷爷的信时:“不是这样的!”

  京京终于叫出来。

  屋里的朗读声一下子停了,六个人都吃惊地望着他。

  “你说什么?”赵小桢惊讶地问。

  京京有点儿发窘。也许,是他自己理解错了呢?他嘟嘟囔囔地说:“读得不对。”

  “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

  对呀,只有老师才有资格说这个话。要是程老师说:“不对。”那就真错了。京京说的有算个什么呢?

  京京红着脸,固执地嘟囔着:“不对。不对。”

  屋里的同学全都哄笑起来。赵小桢尖起嗓子说:“得了吧,老师不让你读,你就说人家不对。”

  在这篇文章里,语气词能很好地引导我们去领会人物性格:京京是一个在班上很普通的学生,在第一次主动要求念《心声》的时候就因声音沙哑被老师拒绝了。因此他在某种程度上不自信,“也许,是他自己理解错了呢?”“呢”用在这里很好的体现了京京这个人物角色此时犹豫、自我怀疑的情绪。赵小桢呢,却恰恰是老师眼中的宠儿,因此他在面对京京的质疑时会说“什么呀!”“得了吧!”这样的话语,而这些话语中用到的语气词恰如其分的将他的那种不屑表现出来,人物性格变得鲜活。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小小的语气词往往能很生动的将人物的性格突显出来。

  二、语气词知识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直以来,内容空洞、平铺直叙,是初中学生作文常见的毛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平时观察不够仔细和积累素材较少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初中学生的作文情感表达不够细腻,导致写出来的作文不传神。以一个小小的情节为例,妈妈询问摔倒的小孩:

  “你怎么(啦)?”

  “我滑倒了。”

  “天(哪)!没摔坏(吧)?你呀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我的话你都忘了(吗)?”

  括号里加进去的语气词,生动地表达了妈妈的感情:“啦”表示亲切的询问,“哪”、“吧”表示吃惊和焦急,“呢”有责备的成分,“吗”透露出妈妈的质问、爱怜和无奈。

  你通过这几个语气词,笔下描写的妈妈这个人物形象就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了。

  三、语气词知识教学在语言交际教学中的作用

  美国语言学家拉格。布朗说:“语言的最高境界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交际功能。”①学习语言说到底就是为了表达思维,表达思想情感。

  语气词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语气词知识可以使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更加清楚、连贯、不会偏离话题,让对方明白你话语里表达的意思、思想情感。从而避免了在交谈中词不达意,造成不必要的误解。通常我们知道语气词最主要的功能是缓和语气用的,如下面这段情景对话:

  星期天,李老师去小军家家访,一进门便看见一个小男孩在写大字。小男孩见哥哥的老师来了,就站起来让座,并有礼貌地告诉李老师,爸爸妈妈没下班,哥哥去姥姥家了。李老师见孩子很懂礼貌,便和他攀谈起来。李老师问:

  “几岁啦?”

  “6 岁。”

  “呦,6 岁大字就写得这么好,真不简单呀!”

  “老师,我们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大字写得好的多着哩!”

  “这孩子真懂事啊!”

  这段简单的对话,由于用上了语气词,明显地增加了原句的感情色彩:“啦”表示亲切询问;“呦”“呀”表明赞美;“哩”看出小男孩的谦虚;“啊”看出李老师的赞扬。由此可见,语气词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初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