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来源:学周刊 作者:张腊梅
发布于:2022-12-05 共5001字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两大主体,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新课程改革以来,促进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融合,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但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阅读和写作教学融合效果不佳,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实施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具备极强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在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明确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也明确表示“语文各项能力同等重要”。鉴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不仅要重视阅读和写作教学,还应从传统阅读和写作教学“两张皮”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立足于“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使学生在读写综合训练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初中语文读写结合开展现状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将阅读和写作教学从“两张皮”的模式下解放出来,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读写意识薄弱,学情认知不足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依然被束缚在“以考定教”的教学观念中,结合考试重点组织课堂教学,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在这种应试环境下,语文教师常常割裂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内在联系,结合中考的要求分别设计阅读和写作教学方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唯有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读写结合教学方案,才能更好地满足课堂教学要求。但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设计读写结合教学方案时,常常忽视学情分析,忽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思维认知特点等,致使读写结合教学常常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与学生需求相背离,严重制约了读写结合教学的开展效果。

  (二)读写结合目标定位不够精准

  在具体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唯有树立明确的读写结合教学目标,对其进行精准定位,才能真正保障读写结合教学效果。但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确定读写结合目标时,依然存在不够精准、不够明确等问题。比如:部分教师认为读写结合属于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学而后做;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读写教学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练笔,学了就做,及时进行练习。但这仅仅是读写结合教学中的一小部分,不能局限于为读而读,为写而写,而应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借助读写结合教学促进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文字灵活应用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的提高,否则会严重制约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效果。

  (三)读写结合设置随意、形式单一

  基于读写结合教学的内涵,唯有设置科学的读写结合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不能尽如人意。但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教师对读写结合理论知识研究得不够,基本上都是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一定的教学参考设计读写结合教学方案,并没能拥有科学的依据。在这种情况,由于读写结合设置比较随意,严重制约了读写结合教学的开展效果。例如,在《背影》的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在第一节课中减少了对字词、作者、内容等的介绍,在缺少必要前提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了写作任务;还有的教师看到本课的内容是父爱描写,就直接要求学生进行仿写,简单地进行知识迁移,这样难以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而从当前读写结合的开展形式来说,基本上都是通过仿写、改写、续写的方式进行,这种单一的读写结合形式使课堂教学脱离了真实的语言沟通情境,弱化了语言中的思想创造性,难以真正达到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

  (四)读写结合指导模糊、评价反馈不够到位

  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模式,但此时学生正处于特殊的阶段,唯有通过教师的高效引导,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在读写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指导不够全面、不够明确,无法从素材角度、文章结构等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致使学生基本上都是采用比葫芦画瓢的方式进行写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写作常常是盲目地仿写,难以真正实现语文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另一方面,评价也是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要客观、真实,还应及时进行反馈。但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自评的方式进行,很少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同时,在当前的评价中,教师还常常因为作业太多,致使写作评价不够及时,严重制约了教学评价的功效[1]。

初中语文课堂

  二、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优化路径

  (一)精准捕捉读写结合点

  科学设计读写结合点是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材也随之改编,融入了大量读写结合元素。教师唯有结合不同的文体,抓住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才能更好地开展读写结合教学。

  1. 记叙文读写结合点。

  记叙文是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一种文体,主要指记人、叙事、描写景物类的文章。鉴于初中阶段记叙文的特点及写作教学要求,应从“人物形象、细节描写”出发,设置具体的读写结合点。例如,在《台阶》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可以记叙文人物形象出发,给学生设计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学习,使学生通过文章中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同时,以此出发,围绕人物形象的刻画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促使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掌握人物性格的正确刻画方式。而在记叙文读写结合点设计中,还可从记叙文的细节出发,包括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为学生设计读写结合点。例如,在对朱自清《背影》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可着眼于文章中“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这一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开展细节描写训练。

  2. 说明文读写结合点。

  说明文是初中语文三大文体之一,能够客观地说明事物,或者对事物的状态、性质、特点、作用进行解释和阐述。鉴于说明文的特点,可着眼于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的方法和语言,给学生设计读写结合点。例如,在《苏州园林》读写结合教学中,可从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式进行说明,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展开仿写,促使学生在仿写中实现对知识的举一反三。

  3. 议论文读写结合点。

  议论文又被称为说理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议论文主要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其中论点的提出要有根据;论据是论点论证的依据和理由,对其进行佐证;论证方法则是论点、论据的具体应用方式,属于一个过程。就初中阶段来说,学生学到的议论文论证方式主要有举例子、对比、讲道理等。这些不仅是议论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对学生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例如,在《敬业与乐业》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可结合“论点、论据、论证”三点,引导学生在分析中掌握不同的论证手法,并据此开展写作训练[2]。

  (二)加强读写结合指导

  纵观当前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学生常常出现“不知道如何写”的现状。其根本原因是初中生缺乏具体的写作策略,不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平时十分喜欢阅读,也读过很多书,但是写作的时候却常常缺乏突出的表现,甚至出现不知道写什么好,不知道如何写等问题。初中语文教师作为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唯有结合学生读写结合现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开展写作。具体来说,针对不会选材的学生,可指导学生对典型的作品进行分析,告诉其如何围绕写作主题进行选材,如何确定选材的角度,如何将选择的写作素材进行科学的安排,最终形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另外,在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时,还应加强对特征、表现手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文章中重要词句意义和作用展开分析,旨在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感悟、体验表达出来。例如,在《列夫·托尔斯泰》读写教学指导中,可围绕“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结合文章进行深刻的分析。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选择一位熟悉的人物形象,以及相关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在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的时候,应该运用哪些表现手法、哪种表达语言等。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学生逐渐掌握“应该怎么写”的技巧,形成了“如何写”的意识,循序渐进地提升初中生的读写能力。

  (三)灵活开展读写结合教学

  1. 以读促写。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学生只有掌握了输入才会有输出。因此,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要重视阅读、开展高品质阅读,促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开展多种各样的写作训练。在以读促写的教学中,给学生设计明确的读写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高品质的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修辞手法、语言特点、文章结构框架等,为后续的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科学设计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在缩写、补写、续写、扩写、改写、仿写、写读后感等多种读写训练中,循序渐进地提升写作能力。同时,学生在针对性的读写训练中,也对文章内容形成了深刻的理解,强化了阅读效果。

  例如,在《最后一课》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可从文章中两个空白点出发,引导学生围绕“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节课下课后的表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韩麦尔先生想说却没有说出口的话,对其进行补写;在《皇帝的新装》读写结合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展示叶圣陶对这篇文章的续写故事,并引导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在《山川之美》读写教学中,则立足于骈体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扩写,使学生在扩写训练中强化自身的景物描写能力;在《春》读写结合教学中,以写景散文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对身边的美景进行观察、记录,并据此开展片段仿写训练;在《我的叔叔于勒》读写结合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仔细研读,结合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写一篇自己的感悟。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以读促写训练中,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完成了知识的巩固,也在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3]。

  2. 以写促读。

  “纸上得来终觉浅”,单纯地进行阅读来吸收他人的知识和经验,很难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唯有在阅读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写作训练,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写作还是一种思维过程,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为了完成某一任务,进行针对性的深度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效果。鉴于此,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还应积极开展“以写促读”活动。具体来说,可借助写评注、列提纲、拟题、评论等方式,促使学生在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中促进阅读学习。

  例如,在《祖父和我》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点评;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读写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结合文章内容列提纲;在《变色龙》读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内容,重新拟题,并阐述理由;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写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课后以评论的写作形式对文章内容进行巩固。可以说,学生在以写促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文章的认识,提升了阅读学习的效果。

  (四)优化读写结合教学评价

  鉴于读写结合教学的内涵,还要立足于教学评价的价值,构建与其相契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借助科学、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读写结合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落实。一方面,在对学生读写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可将学生的读写态度、读写方法、读写过程和读写作品整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在优化读写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借助教师评价的模式,还应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方式,参与到读写评价中;最后,还应坚持及时反馈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读写学习活动展开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4]。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体,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决定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促进阅读和写作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厘清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精准捕捉读写结合点、加强读写结合教学指导、开展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活动、优化读写教学评价等,促使学生在有效的读写训练中,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丹阳.“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J].中学语文, 2022(12):32.
  [2]徐翠梅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读写结合"[J].中学语文, 2022(12):34.
  [3]杨云光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 2022(4):89.
  [4]周理探析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与对策[C]/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重庆论坛论文集2022:907.

作者单位:张腊梅.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22(36):88-90.
原文出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韩佐镇九年制学校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初中语文论文